1、膝蓋前後交叉韌帶損傷.
我一直堅持在運動之餘做一會兒靜力性的保健鍛煉——「小半蹲」,最好是每天都做,至少一星期做兩次以上。這樣做總的感覺是腿部輕松、靈活度提高,對膝關節和韌帶有好處,時間越長體會越好。
還有一個是「貼牆半蹲」的方法,是對膝關節和韌帶有疼痛感的,起一定的修復和保健作用。
你的情況比較嚴重,按常規治療可能也得半年以上。我有一種想法,就是採取一定的理療加上練習「貼牆半蹲」是不是可能好得更快一些呢?其實,你的症狀就是微循環改善的問題,只要膝關節的微循環改善了,積液就會消失了,韌帶也會修復了。
給你講個故事吧,我以前右膝關節曾得過一段時間碰創性的「滑膜炎」,膝關節也是不能彎曲了,半彎的時候感覺都很緊很疼,也看過醫生,醫生建議我中醫治療,喝中醫湯外加貼膏葯之類的,我沒有採用,而是用「面壁深蹲」鍛煉的辦法,堅持了整整一年,徹底治癒了滑膜炎,從而擺脫了疾病的困擾。剛開始,膝關節疼得根本不能打彎,我就能蹲多深蹲多深。後來,在鍛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鍛煉中能夠徹底蹲下去了,但鍛煉完了又疼得不能彎曲了。直到一年頭上,自我感覺好利索了並經過一次旅遊上山的考驗,才被證明是徹底好了。一年的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我一沒有吃葯,二沒有抽積液,而是自然痊癒的,所以不知道有後遺症這一說。從此,我將「面壁深蹲」作為我強身健體的鍛煉項目,後來,通過央視《健康之路》健身專家的具體講解,根據自我保健的需要,又加上了「小半蹲」的練習。
當然了,我的故事不會在你身上發生。根據你的症狀,採取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相信是會很快治癒的。
「貼牆半蹲」和「小半蹲」的詳細內容可在百度的「百科」項下輸入有關詞語搜索即可看到有關解釋的。另外,不知道「滑膜炎」與「滑囊炎」是不是一個病症,總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常用標準是:脛骨旋轉中立位後抽屜征<10mm(Ⅱ級)異常旋轉鬆弛度<5°;沒有明顯的內外翻異常鬆弛。單純PCL斷裂或不全斷裂,可先用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曲30°位在石膏硬固前,應注意將患側脛骨上端向前推至與正常膝部形態一致,固定6周固定中鍛煉股四頭肌,以免肌萎縮。
早期手術修復韌帶
(1)適應證:
①脛止點撕脫骨折移位者;
②合並有半月板損傷有關節交鎖,不能自解者,應早期手術修復;
③嚴重膝關節脫位m前後交叉韌帶斷裂後外角損傷應急診手術特別是後外角損傷應早期修復。
(2)手術要點:PCL修復的切口,視有無合並其他韌帶損傷而定。
①單純PCL損傷,或PCL損傷並膝MCL損傷,取膝後內側切口,經MCL後束之後方進入。
②PCL損傷並後外側結構損傷宜取膝後外側切口,經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探查和修復外側韌帶及腘肌腱。
③PCL損傷有脛骨撕脫骨折者可選擇後S形切口將腓腸肌內側頭牽向外側以保護腘窩血管神經骨片較大者以螺絲釘固定。較小者,用鋼絲套住,從骨洞中牽至脛骨前內側固定這種損傷提倡早期修復。
④韌帶實質斷裂就採用自體或異體肌腱重建,合並膝MCLLCL損傷時,應先縫合LCL,最後拉緊後十字韌帶固定。
(3)術後處理:單純PCL損傷伸直位固定6周,如後關節囊同時損傷時則應屈膝20°位固定6周去石膏鍛煉膝關節活動
治療結果以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復位縫合者為最好,均恢復優良。
晚期PCL損傷
(1)手術適應證:患者年輕,一般45歲以下膝關節反復疼痛、腫脹有不穩感,後抽屜征Ⅲ級(後方鬆弛>10mm),一般考慮手術重建,如同時伴有後外或後內側旋轉不穩定是絕對手術適應證對於運動員手術指征可稍放寬。
手術方法
腘肌腱重建後十字韌帶
Barford(1971)報道此方法取膝後切口或後外側切口。切斷腓骨頸游離並牽開股二頭肌及腓總神經,在股骨外髁內側附著部切下腘肌腱向下游離其肌腹,將此肌腱轉移至膝關節後面中線,腱穿過股骨內髁骨孔固定在肌腱與肌腹交界處,相當於脛骨平台正中後緣下方,將肌腱與骨膜縫妥固定再把該腱從後向前穿過脛骨骨孔,結扎固定於脛骨前方使腘肌的走向盡可能接近PCL的走行方向王亦璁(1981)對腘肌腱重建PCL的方法做了三點改進:後外側切口從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既不顯露腓總神經也不切斷腓骨頸;將腘肌腱引入關節固定於股骨內側髁;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外側副韌帶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之穩定性。
俯卧或健側卧位手術在氣囊止血帶下施行。膝後外側切口長14~16cm,找到股二頭肌腱於此腱前緣分離進入腘區一般毋需顯露腓總神經,將腘窩血管神經妥善牽開。探查膝LCL及腘肌腱腘肌腱長度有限,游離其上端時,最好帶一小骨片以利引入股骨髁骨洞中癒合找到腓腸肌外側頭肌腱,將此腱從膝後關節囊部切斷做膝關節前內側髕旁切口5~6cm以彎鉗自前而後指向後關節囊,按這一指示點,在靠近脛骨平台正中後緣處切開後關節囊探出彎鉗尖,夾持腘肌腱游離端的縫線把腘肌腱翻向膝後中線,切斷相連的纖維帶,避免損傷該肌腱的血運於股骨內髁原PCL附著部股骨內髁內上方鑽粗骨孔從此骨孔引入鋼絲將彎鉗尖持之腘肌腱縫線與鋼絲相結用彎鉗牽腱進入關節內,再用鋼絲牽出此游離腱端拉緊至適度,與周圍筋膜縫合固定。將游離之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LCL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的穩定性。去除止血帶沖洗切口及關節腔,分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以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膝20°位6周,在石膏中練習股四頭肌活動,石膏拆除後練習膝關節活動,待膝關節活動恢復至伸屈達90°左右時負重練習。
腘肌與股四頭肌都與PCL有協同作用是膝關節後直向穩定的動力因素在解剖上用來作為PCL的替代物,其走行相當近似所以,在腘肌收縮時,可以有效地控制脛後上端向脛後滑移。
半腱肌重建PCL
仰卧位或健側卧位,後外側切口,保護腘部血管與神經,經後方入路切開關節囊,進入髁間凹,切除PCL殘留的瘢痕。再通過前內側切口解剖出半腱肌脛骨止點游離並於肌肉肌腱連接部切斷半腱肌肌腹的遠端縫於半膜肌上。以導引瞄準器自脛側副韌帶前緣鑽孔,在PCL脛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在PCL股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使直徑達8~10mm,將游離的半腱肌腱先從脛骨骨隧道進入關節,再從股骨骨隧道穿出,固定於脛側韌帶起點處,可用粗絲線直接縫合或以螺釘、U形釘等固定。固定時應向前牽拉脛骨並保持屈膝30°。
③應用骨-髕腱-骨重建PCL:切取髕腱中1/3連同髕骨與脛骨結節1cm寬、0.4cm厚2.5cm長的骨塊,兩骨端穿過數根導引絲線在導引瞄準器的定位下依上法形成脛骨及股骨骨隧道直徑1cm將移植物置入,上下骨塊分別置於股骨及脛骨骨隧道內以擠壓螺釘固定或以導引絲線在外口用紐扣打結固定。
④腓腸肌內側頭重建PCL:切取腓腸肌內側頭的外側部分向遠端游離後自保留部分的深面穿過至髁間窩,通過股骨內髁的骨孔後縫合固定於筋膜上。
患膝若合並有後內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應修復膝關節MCL,包括關節囊和副韌帶緊縮,修復後斜韌帶。
患膝若合並後外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一並將LCL股骨外髁止點前移同時將腘肌腱止點或腓腸肌外側頭移位以加強膝外側結構或行股二頭肌懸吊術來加強患膝採取部分股二頭肌腱將近端移至髕骨側方縫合固定。
國際上最標準的PCL重立首推骨-髕腱-骨移植重建,隨著關節鏡技術的快速發展,PCL在關節鏡下重建在國內多家大醫院已能開展移植韌帶也由單束重建到雙束重建,並選用力學強度較強的股四頭肌腱重建積水潭醫院報道50餘例手術效果好因此關節鏡下重建PCL將是發展方向,具體手術操作見關節鏡相關章節。
3、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
交叉韌帶損傷就像墩布撕裂一樣,不可能是抄整齊地斷掉,是纖維間的撕裂。損傷早期有出血水腫再核磁上會有發現,但是如果核磁掃百的位置不對可能就發現不了。
診斷主要靠查體,前抽屜試驗如果比對側鬆弛,那麼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可能性較大。前交叉韌帶如果損度傷可能導致關節的不穩定,會導致關節磨損和過早骨關節病,因此如果損傷了關節又不穩定就需要重建前交叉問韌帶。
曹永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
(北大醫院曹永平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答!)
4、膝蓋左前交叉韌帶疼痛
這位患者,您好!如果交叉韌帶斷裂或損傷明確,建議盡早手術治療。可以參考本人的文章《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
(羅浩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醫三院羅浩 http://luohao.haodf.com/
5、我被醫生復位手法敲打損傷。第二天就開始疼痛。一直在這個醫院治療。核磁。交叉韌帶損傷。脂肪墊損傷?
我被醫生復位手法敲打損傷,第二天就開始談通,一直在醫院治療盒子那就屬於屬於醫療事故吧。
6、後交叉韌帶損傷的原因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情況下外傷引起的比較常見,如果損傷嚴重,建議行手術治療。
意見建議:
7、膝蓋後交叉韌帶損傷
你好,我想問一下你的後交叉韌帶的損傷是怎麼診斷的,如果是醫生給你的診斷才可以哦,一般來講我們通過臨床的檢查結合詢問病史能初步診斷 後交叉韌帶損傷,但是要確診必須有膝關節的MRI才可以。
你有沒有覺得膝關節有不穩,一般的扭傷都不會傷的很嚴重,所以我很懷疑你傷到膝關節的韌帶沒??
如果是外傷比如說撞擊傷等到有可能,如果後交叉韌帶斷裂,症狀一般是:膝關節疼痛,走路不穩,甚至腫脹(關節腔內出血)
建議你行膝關節MRI,確診一下,小醫院的大概三四百,我們醫院好一些要750元
治療上如果後叉韌帶斷裂,是需要手術重建的,這個費用就貴多了,麻醉 手術 材料等等,去你們當地醫院咨詢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