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是什麼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損傷。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意見建議,韌帶拉傷建議使用-養生.骨活力-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鍾。(慢跑後拉韌帶韌帶更容易 韌帶拉伸練習松)
二、就是拉韌帶了。分幾步進行。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雙腿)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2、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表現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韌帶受到拉傷後就會松馳,韌帶第一次扭傷拉傷,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會很容易造成二次扭傷,二次扭傷再不進行治療,就會出現三次扭傷,三次以上扭傷醫學上稱為習慣性扭傷,習慣性扭傷是很難治癒的。 韌帶、軟骨屬於軟組織范圍,其再生能力弱,自身很難修復,它比骨折更難治。單靠靜養恢復或是擦一些紅花油、雲南白葯、消腫止痛精,這對軟組織損傷沒有起到多大修復作有用。
對於軟組織損傷治療,目前在整個世界上在西醫方面,對軟組織損傷修復仍然沒什麼好的方法,一般都是讓病人回家靜養恢復或是鍛煉恢復,這樣根本達不到修復目地,要想徹底修復軟組織損傷,唯有中國的中醫才有希望。
【膝蓋韌帶拉傷的症狀】
最好還是中醫治療,比如 養生.骨活力 就不錯,如果超出一年才找中醫治療,治癒率只有60%左右。建議你越早治療越好,時間耽誤越久,治療就比較麻煩。軟組織損傷飲食忌吃:公雞、鯉魚、酸筍、牛肉、姜等,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葯物忌用。不宜過多活動患處關節,以免加重損傷。
3、膝蓋內側韌帶斷裂和拉傷在症狀上有什麼區別
韌帶拉傷與斷裂在受傷的當時是不好判斷的,因為我們體格檢查有無韌帶的損傷都是要做一些針對性的應力位實驗。而患者在受傷當時做應力實驗檢查是很痛的,一個是患者會對檢查配合性較差,另一個就是由於疼痛,肌肉會產生一個保護性的緊張攣縮,也會導致檢查結果的不準確。影像學檢查方面,只有核磁共振能夠對韌帶結構的損傷有清晰的顯示。但是,由於受傷後關節腔肯定會有大量積液,因此這時候做核磁共振檢查也會產生不準確的結果。
一般判斷韌帶或肌腱有無損傷,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在患者急性期過後,水腫消退或減輕後再進行體格檢查或放射學檢查。另一個就是患者在急性期時,在局部注入麻醉葯物後再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
下面再將它們之間的異同:
在受傷當時,如果韌帶斷裂,大多數情況下會聽到清脆的韌帶斷裂的聲音,但是拉傷是沒有的。但是受傷後二者都是會出現疼痛及腫脹表現的。
韌帶斷裂與韌帶拉傷都是可能出現關節松動的。但是他們出現的幾率是不同的。大多數拉傷是不會出現關節松動,而如果韌帶斷裂,是百分之百會出現關節松動。 同時如果完全斷裂,關節松動的程度是明顯要大於單純的拉傷的。
在癒合時間方面兩者也有不同,單純的拉傷患者會在受傷後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理療就會達到痊癒,但是對於韌帶斷裂的患者,癒合過程通常要達到三個月或更長時間,有時甚至會產生不癒合的情況。
在水腫消退過後,通過核磁共振的檢查,拉傷的韌帶在片子上顯示信號是連續的,而斷裂的韌帶則會表現出信號連續性中斷。
最後一個就是在受傷時,韌帶拉傷與斷裂說遭受的暴力的力量是有區別的,當然這個具體的大小不好判斷,只能作為一個次要的評判標准。
以上就是我對你需要了解的常識做的回答,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4、膝關節韌帶損傷有哪些特殊表現
新潮食品引起的兒童疾病·飯後吃水果變更胖 吃水果四不要·五大原因讓你毛孔粗大·洗手液是不是真能殺菌抑菌?·天冷火鍋熱吃菜別喝湯·健康吃蘋果的方法 膝關節韌帶損傷後,由於膝關節的制導和限製作用遭到破壞,膝關節出現不穩定。臨床上除了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外,還有由於膝關節不穩定而具有下面這些特殊體征。 1.側方應力試驗 患者仰卧,將膝關節置於0。位,再置於30。位,分別作內翻及外翻應力試驗,與健側對比,檢查有無超出正常范圍的活動。當外翻應力試驗陽性時,說明內側直向不穩定。反之,當內翻應力試驗陽性時,說明外側直向不穩定。0。位和30。位結果可以不同,說明損傷的結構不同。 2.前後應力試驗 (1)抽屜試驗:患者仰卧屈膝90度,屈髖45度,雙足平置於床上。檢查者坐於患者足背以固定足,雙手拇指及其餘四指分別放在患者小腿上端的前後,作前後推拉動作。向前拉為前抽屜試驗,出現超過健側的異常活動稱為前直向不穩定。向後推為後抽屜試驗,出現異常活動稱為後直向不穩定。本試驗需在旋轉中立位、外旋15度和內旋30度位進行。內旋30度位外側結構緊張。外旋15度位時,內側結構緊張而交叉韌帶相對放鬆。中立位作抽屜試驗時應注意脛骨單純外旋而非前移現象,三種體位的檢查結果要和側方應力試驗的結果結合起來判定韌帶損傷的情況。有時前後抽屜試驗不容易區分向前還是向後,這時需要觀察對比雙側脛骨結節的高度。讓患者屈髖、屈膝各90度,檢查者用手托起患者雙足,若發現脛骨上端後沉,脛骨結節低於對側,則為後沉試驗陽性,相當於後抽屜試驗陽性。 (2)Lachman試驗:患者平卧,屈膝15度~20度,足置於床上。檢查者一手抓住患者的股骨下端另手抓住脛骨上端作方向相反的前後推動。若有超過健側的前移運動,則視為陽性。但必須注意區別是否從後沉位拉回正常位。前交叉韌帶損傷時,該試驗為陽性。 3.軸移試驗 患者往往訴說在行動中與屈膝20。~30。時突然出現患膝前後錯動,既疼痛,又使患者感到極不安全,因此十分恐懼。而軸移試驗則是通過體檢使軸移現象再現的一種檢查方法。其實質是因為前交叉韌帶失效,脛骨外髁突然向前半脫位,股骨外髁同時滑向脛骨外髁的後坡;而作反向運動時,又在同一伸屈位突然復位。軸移試驗的方法很多,如MacIntosh試驗、ALRI試驗、Jerk試驗、I~osee試驗、Bach試驗等。 (1)MacIntosh試驗:患者平卧檢查者一手置於患膝外側,一手抓住足部,使之內旋,膝外翻。將膝關節自0度位逐漸屈曲,當患膝脫離扣鎖位後,脛骨外髁即開始逐漸向前半脫位,當達到屈曲20度左右時,脛骨突然復位,出現錯動感。 (2)ALRI試驗:為改良的MacIntosh試驗。患者取60'斜卧位,檢查側在上,足內旋平置於床上,檢查者兩手分別置於膝上下,給予外翻力。以下操作同MacIntosh試驗。 (3)Losee試驗:與前者相反。將患膝從屈曲逐漸伸直,當達到20'時,突然出現錯動,脛骨外髁前移,而檢查者感到股骨外髁後移,繼續伸膝,直至完成扣鎖機制時,才逐漸復位。如再從0度位屈膝則又成為ALRI試驗。 (4)Jerk試驗:和MacIntosh試驗基本相同,從屈膝到伸膝,先造成脫位,再逐漸復位,這又和Losee試驗相同。 (5)Bach試驗:患者平卧患側屈膝及外展,小腿中立位。檢查者立於患肢外側,以雙手握住小腿上方,待患肢肌肉放鬆時,施以外翻應力及輕度軸向擠壓並逐漸伸膝,約20~位突然錯動。實為脛骨外髁向前半脫位,再漸返回屈膝則又突然錯動,實為復位。 4.反軸移試驗及反Jerk試驗 (1)反軸移試驗:與軸移試驗不同之處僅為膝關節外旋。當自屈而伸至20~左右時,脛骨外髁突向後旋轉半脫位,為陽性。再伸直時漸復位表明後外側失效。 (2)反Jerk試驗:與Jerk試驗不同之處也僅為膝關節外旋。檢查者一手置於膝後外,加以外翻應力,推脛骨向前,一手握踝外旋小腿由伸漸屈。此試驗在伸直位時表現為半脫位,在屈至30。時突然復位。反Jerk試驗陽性表示前交叉韌帶損傷。
5、膝蓋韌帶損傷長期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意見建議:
損傷性滑膜炎,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半月板邊緣損傷(1-2度)者可治癒、破裂不能癒合只能手術)、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 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治療期間盡量減少抽水注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腫脹積水消除之前一定不要勞累和鍛煉,過多活動會損傷骨骼,簡單通俗的可理解為:滑囊是一個儲油器,是為骨骼肌腱運動加油的,目地是為了增加潤滑減少摩擦,如果有了積水,積水稀釋了滑液就起不到潤滑作用了,此時劇烈活動就會產生骨骼摩擦,最終損傷骨骼.
滑膜炎屬無菌性炎症,主要是微循環不通阻礙所致,所以治療應以調理微循環系統為主,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保和堂滑膜炎膏外敷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綠色療法,由於葯物用於肌表薄貼,因此可直接作用於關節滑囊部位,使葯性直達病灶,達到活血化淤,通經走絡,祛風散寒和調節微循環的目的。貼於體表的葯物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受阻的微循環暢通,消除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使之重歸於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就會徹底康復。
6、怎樣判斷膝蓋韌帶撕裂
首先做膝關節斜位片、側位片除外髕骨撕脫性骨折,除外骨折後,請於骨科就診。
膝關節韌帶分為內外側副韌帶,前後交叉韌帶。損傷後的表現為劇烈疼痛、關節及周圍腫脹、皮下有瘀斑、關節有積液及活動受限。膝部肌痙攣,患者不敢活動膝部,膝關節處於強迫體位,或伸直,或屈曲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斷裂處有明顯的壓痛點,有時還會摸到蜷縮的韌帶斷端。可應用幾個臨床診查手法來助診斷,包括側方應力試驗 抽屜試驗 軸移試驗等。具體判斷是何種損傷,需要有經驗的骨科醫師進行查體判斷。
你這種情況,考慮還是韌帶損傷可能性大。建議盡快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將來影響生活與工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