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脈韌帶的解剖學意義
由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連至主動脈弓下緣的纖維結締組織索,是胎兒時動脈導管在出生後閉鎖的遺跡。
2、動脈韌帶在哪啊?定義是什麼啊?
肺動脈分叉處偏左,連接到主動脈根部的一段纖維性組織,稱動脈韌帶
動脈韌帶是動脈導管——胎兒體肺循環的連接——退化的殘留,沒退化的話,就是動脈導管未閉(PDA)……不做手術不行……
3、動脈韌帶
在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有一個連於主動脈弓下緣,纖維性的結締組織索,稱動脈韌帶,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
4、熟悉動脈韌帶的位置及動脈導管未閉的臨床意義?
動脈韌帶位於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弓之間的短的纖維束,是胚胎時動脈導管閉鎖後纖維化形成的。若動脈導管在生後未閉即形成先心病動脈導管未閉。
5、肺動脈是不是通向肺的動脈?
肺動脈起於右心室,在主動脈之前向左上後方斜行,在主動脈弓下方分為左、右肺動脈,經肺門入肺。
肺動脈干位於心包內,為一粗短的動脈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動脈前方向左後上方斜行,至主動脈弓下方分為左、右肺動脈。
左肺動脈較短,在左主支氣管前方橫行,分二支進入左肺上、下葉。
右肺動脈較長而粗,經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後方向右橫行,至右肺門處分為三支進入右肺上、中、下葉。
在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有一短的纖維結締組織索,連於主動弓的下緣,稱動脈韌帶,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
6、名詞解釋「動脈韌帶」?誰知道?
肺動脈干末端與主動脈弓之間有一結締組織索,稱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
7、動脈韌帶與動脈導管區別
1、所處位置不同:
動脈韌帶:由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連至主動脈弓下緣的纖維結締組織索。
動脈導管:在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生成的連接與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管道。
動脈韌帶:
動脈導管:
2、意思不同:
動脈韌帶:胎兒時動脈導管在出生後的遺跡。
動脈導管:胎兒時期肺動脈的大部分血液經其流至降主動脈。生後數小時至數天,先在功能上閉合,再經1~2個月後,絕大部分嬰兒在解剖上也已閉合。
3、作用不同:
動脈韌帶: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干。
動脈導管:功能是肺動脈藉此導管把血液輸入主動脈,以完成胎兒血液循環。
(7)肺動脈韌帶擴展資料:
動脈韌帶在左肺動脈起始部和主動脈弓下緣之間。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干。自右心室的肺動脈口起始,在主動脈起始部的前方向左上後方斜升,達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平第4胸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
在分叉處稍左側,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條結締組織纖維索相連,稱為動脈韌帶,或稱動脈導管索,是胚胎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所遺留的痕跡。所以在胚胎時期,肺動脈內的血液直接導入主動脈。
此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若不閉鎖,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8、什麼是肺動脈反流
肺動脈反流:即肺動脈瓣關閉不全,是肺動脈瓣受到器質性或功能性損害,致右室舒張時血液從肺動脈通過肺動脈瓣反流入右心室。
肺動脈是輸送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功能血管,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
體循環返回心臟的血液從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心室收縮時,血液從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經其分支達肺毛細血管,在此進行氣體交換,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經肺靜脈迴流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
(8)肺動脈韌帶擴展資料
肺動脈的形態學結構
肺動脈干是短而粗的動脈,自右心室的動脈圓錐起始,向左後上方斜升,先在升主動脈根部的前面,繼而至其左側,至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在第5胸椎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
左肺動脈較短,橫行向左,經左主支氣管前方至左肺門,分兩支進入左肺的上、下葉。右肺動脈較長,橫行向右,經主動脈升部和上腔靜脈的後方達右肺門,分3支進入右肺上、中、下葉。
左、右肺動脈的各分支在肺實質內又反復分支,與支氣管的分支伴行,最後達肺泡壁,形成稠密的毛細血管網。在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結締組織索,為動脈韌帶。
9、什麼是動脈韌帶
主動脈與肺動脈同在胸腔,二者之間可有一結締組織相連,是胚胎期這兩個血管間的連通管的遺跡,隨著胚胎發育此連通被堵住稱為動脈韌帶,有的人沒有堵住則是一種病稱為動脈導管未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