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膝蓋韌帶拉傷,左腿肌肉萎縮怎麼辦
關節韌帶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一是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二是膝關節的韌帶拉傷。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
飲食特別要注意忌吃公雞,牛肉和姜,這是經驗所得,我在回答病人問題時都一再的提醒,聽不聽就由你自己了.含激素葯物忌吃,不建議強行的彎曲關節以免加重韌帶的拉傷.
2、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拉傷怎麼治療
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呈三角形,分前後兩股,起與股骨內髁內收肌結節附近,止於脛骨內髁。前股深部纖維與內側半月板緊密相連。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側副韌帶甚緊張,可阻止膝關節外翻或脛骨旋轉。外側副韌帶呈束狀,起於股骨外髁,止於腓骨頭,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外側副韌帶緊張和骼脛束一起,可以制止膝關節內翻。
側副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損傷較多。損傷後,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劇痛,腫脹,行走困難,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有明顯壓痛,壓痛點常在股骨和脛骨的內、外側髁部,而少有在關節間隙者,這是與半月板損傷的鑒別要點之一。
治療:
側副韌帶部分損傷的,應將膝關節置於略屈曲位制動,使副韌帶鬆弛,利於癒合。外敷活絡、散瘀的中草葯,消除腫脹,減輕疼痛,幫助癒合。完全斷裂的應盡早手術,修補斷裂的韌帶,避免以後關節不穩定,影響膝關節功能。
3、膝關節松動
韌帶撕裂的症狀要看撕裂的程度而定。如側副韌帶不完全撕裂時,在韌帶撕裂處可出現輕度腫脹,壓痛也限於局部,膝關節無不穩定現象;完全撕裂時除局部血腫、壓痛嚴重外,膝關節常出現輕度腫脹,並表現關節不穩定(如內側副韌帶撕裂時,膝關節有異常外展活動)。若交叉韌帶撕裂時,關節內出血,引起整個關版節嚴重腫脹,膝關節有異常前後活動。
等長好後應積極鍛煉關節伸屈活動,防止關節僵直。
運動損傷的恢復對策
恢復性訓練是開始一系列的關節可動范圍及柔軟性的改善練習。其中最為簡單、有效權的一種方法是靜止狀態的伸展練習,即關節和肌肉在一定的時間內慢慢地作伸展運動。動力訓練是指針對一定的抵抗和負荷使肌肉的長度縮短、在關節可活動范圍內關節的活動使肌肉力量得到加強。
4、怎樣鍛煉膝蓋的韌帶?
給你幾個小建議: 以下三種運動能有效保護膝關節,並減輕膝蓋疼痛。選擇其中的兩種,堅持每星期運動2-3次,每次重復這些運動步驟15次,可達到最佳鍛煉效果。 1. 腿筋彎曲練習 取一根彈力皮筋,綁在柱子或重型傢具的腿上,一端綳在一隻腳的腳踝處。面向柱子站立,讓皮筋處於綳緊狀態,緩慢地將腿向後抬起,直到大腿後部肌肉感覺輕微發熱,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復。注意:在抬腿時,移動的應該是腿部,而不是臀部。 2. 直腿向上 此法鍛煉四頭肌和臀部屈肌。伸直腿部,面朝上平躺,慢慢將一條腿伸直地抬起,默數15-20秒,再慢慢放下。如果需要加大運動量,可以先在腳踝處加一個重量為1公斤的物件,以後依次增加,直到增至3.5公斤即可。 3. 牆壁蹲起 背靠牆而立,腳後跟離牆1隻腳的長度,在兩膝蓋間放置一隻球(可以是籃球、足球),夾緊球,身體沿牆壁緩慢下蹲,直到膝蓋與小腿成90度直角。因為背部貼牆,支撐了一部分體重,膝蓋受力相對比較少,因此運動強度人體感覺舒適,默數三秒,再慢慢直起身體。
5、關節膝蓋韌帶斷了,手術後肌肉萎縮,有哪
可以的,其實現在也要鍛煉,不要等能走路再鍛煉,早鍛煉好恢復。1.直抬腿,抬起來堅持10秒再慢慢放下,每組30下,每天至少2組。2.大腿肌肉綳緊堅持5秒再放鬆,這個沒事就做,和踝甭練習一樣重要,每天200打底。肌肉萎縮是是因為經常不用,才導致萎縮,就是廢用性肌肉萎縮,只要恢復肌肉鍛煉使用是可以恢復的。康復過程漫長而痛苦,堅持,一定要堅持,祝早日康復
6、我右膝蓋側副韌帶鬆弛導致膝關節不穩,已經兩年了,走路沒有影響,但不能跑步,容易扭傷,地方醫院的醫生
你好 ,你所描述的這種情況建議就診臨床中醫,採用中葯內服,外用,結合針灸,電針,蠟療,葯酒,葯艾灸等理療康復。
7、如何使膝蓋韌帶恢復韌性和牢固膝蓋?
仔細看過你的描述,估計你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你最開始的扭傷可能已經造成了肌腱部分撕裂情況,否則一般扭傷不應該需要半年才基本恢復;另一種情況可能是半年的疼痛造成你因「護痛」而盡量避免使用傷腿,長此以往局部肌肉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退行性萎縮」。
無論上述原因哪種更為正確,都建議你到當地體育院校內的醫療機構里去求醫,因為像你這樣的問題去一般的醫院,經過拍X光片往往因為骨骼未受損傷而發現不了具體問題,而普通外科醫生又對運動損傷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治療經驗,往往會隨便開些葯物就打發你回家。而全國各地省會一級的體育院校內都有不少運動醫學方面的真正專家,他們對於運動損傷以及治療更權威也更有經驗。
另外,假設你的主要問題屬於第一種情況,徹底治療往往需要採取手術方法來對已經損傷的韌帶進行修補,如果真是這樣,治療費用較高以及治療後恢復的時間較長是肯定的,你應提前有個思想准備。
最後,不贊同採取中醫關於跌打損傷的治療方法,因為那些方法治療運動損傷的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其中所使用的口服中葯對肝臟損害也比較大。這在國家女排中有人被中醫國手治療多年後弄得國內沒人願意再接手,只得上美國請洋人為其做手術就是例證。
僅供參考。
8、膝關節韌帶斷裂,做關節鏡手術後半月,腿部肌肉萎縮嚴重,是怎麼回事?
1.急性期 如關節有明顯積液(或積血),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積液;如關節有「交鎖」,應用手法解除「
交鎖」,然後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周(圖3-135)。石膏要妥為塑型,病人
可帶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間和去除固定後,都要積極鍛煉股四頭肌,以防肌肉萎縮。
圖3-135 半月板損傷解除「交鎖」後,長腿石膏固定
2.慢性期 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和體征明顯,診斷明確者,應及早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以防發生創傷
性關節炎。術後伸膝位加壓包紮,次日開始作四頭肌靜止性收縮練習,2~3天後開始作直腿抬高運動,以防股四
頭肌萎縮,兩周後開始下地行走,一般在術後2~3個月可恢復正常功能。
3.關節鏡的應用 關節鏡可用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半月板邊緣撕裂可行縫合修復,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
留未損傷的部分。對早期懷疑半月板損傷者可行急診關節鏡檢查,早期處理半月板損傷,縮短療程,提高治療效
果,減少損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二、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兩側有內外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內收肌結節,止於脛骨內髁內側,外側副韌帶起自股骨外髁外
側,止於腓骨頭。膝關節完全伸直時,內外側副韌帶均緊張,維持關節穩定和控制向側方異常活動;膝關節屈曲
時,內外側副韌帶均鬆弛,關節不穩定,易受損傷。
(一)損傷原因及類型
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側受強大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外展,內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圖3-136,
3-137)。相反,膝或腿部內側受暴力打擊或重壓,使膝過度內收,外側副韌帶可發生部分或完全斷裂,在嚴重創
傷時,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和半月板可同時損傷(圖3-138)。
圖3-136 內側副韌帶部分斷裂
圖3-137 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與手術修復示意圖
圖3-138 (1)內側副韌帶和前十字韌帶斷裂合並內側半月板破裂
(2)切除內側半月板、修復內側副韌帶和前十字韌帶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般都有明顯外傷史。膝部傷側局部劇痛、腫脹、有時有瘀斑,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韌帶損傷處壓痛明顯,內
側副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常在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髁的下緣處;外側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
頭處。
側壓試驗(分離試驗):膝關節伸直,檢查者一手握住傷肢踝部,另一手掌的大魚際頂住膝上部的內側或外側,
強力內收或外展小腿,如內側副韌帶部分損傷,外展時因牽扯損傷的韌帶引起疼痛;如完全斷裂,則有異常外展
活動度(圖3-139)。反之,如外側副韌帶部分損傷,內收時因牽扯損傷的韌帶引起疼痛;如完全斷裂,則有異常
的內收活動度(圖3-140)。
圖3-139 側壓試驗:內側副韌帶 完全斷裂,有異常外展活動度
圖3-140 側壓試驗:外側副韌帶 完全斷裂,有異常內收活動度
X線檢查:在局麻下,伸直膝關節,按上述檢查方法,強力使膝內收或外展,拍正位X線片,如側副韌帶完全斷裂
,則傷側關節間隙增寬。
(三)治療
1.新鮮側副韌帶損傷
(1)部分斷裂 將膝置於150~160°屈曲位,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後可帶石膏下地行走
,4~6周後去除固定,練習膝關節屈伸活動,注意鍛煉股四頭肌。
(2)完全斷裂 應急症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圖3-137),術後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如合並有十字韌帶損傷
,應先修復十字韌帶,然後修復側副韌帶;如合並半月板損傷,應先切除損傷的半月板,然後修損傷的韌帶(圖
3-138)。
2.陳舊性側副韌帶斷裂
應加強股四頭肌鍛煉,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如膝關節很不穩定,可用鄰近部位肌腱作韌帶重建術。近來有報
導用炭素纖維作為重建側副韌帶的材料,取得較滿意效果。
三、十字韌帶損傷
膝關節內有前、後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圖3-131),前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前方,向後、上、外
止於股骨外髁的內面;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面,膝關節不論伸
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一)損傷原因及類型
暴力使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展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加於股骨,或外力從後向
前撞擊脛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前脫位常由於過伸引起,必然傷及前十字韌帶。如為過度外
展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損傷合並內側半月板損傷也較常見。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撞
擊脛骨上端,使脛骨過度向後移位,可引起後十字韌帶損傷,甚至發生膝關節後脫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膝關節劇烈疼痛,明顯腫脹,關節內積血,屈伸活動障礙。
抽屜試驗:屈膝90°,固定股骨,檢查者雙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後推脛骨。如前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
向前異常動度;如後十字韌帶斷裂,脛骨有向後異常動度(圖3-141)。
圖3-141 抽屜試驗
(三)治療
1.新鮮十字韌帶斷裂
十字韌帶斷裂,或脛骨棘撕脫骨折有明顯移位者,應早期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或將撕脫骨折復位和內固定(圖
3-142,3-143),術後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並應加強股四頭肌鍛煉。
圖3-142 新鮮前十字韌帶斷裂縫合法
圖3-143 新鮮後十字韌帶斷裂縫合法
如脛骨棘骨折無移位,可在抽出關節內積血後,用長腿石膏伸膝位固定4~6周,以後加強股四頭肌鍛煉。
2.陳舊性十字韌帶斷裂
陳舊性十字韌帶斷裂,手術效果多不滿意,宜加強股四頭肌鍛煉,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如很不穩定,可考慮用
大腿闊筋膜,或用髕韌帶的內側部分,或用附近的肌腱作韌帶重建術。近來有報導用炭素纖維作為十字韌帶重建
材料,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四、髕骨軟化症
(一)病因及病理
膝部直接外傷可引起髕骨軟骨或骨軟骨骨折,或因多次損傷,如運動傷,引起軟骨退變性改變,軟骨面粗糙,失
去光澤,嚴重者軟骨脫落,骨質暴露,其相對的股骨關節面也受到損傷。損傷部位多在髕骨中心。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本病多發生於青壯年,且多有明顯外傷史,或有慢性積累性小損傷,主要症狀是膝關節髕骨後疼痛,輕重不一,
一般平地走路症狀不顯,在下蹲起立、上下樓、上下坡,或走遠路後疼痛加重。
檢查方法:
1.髕骨壓磨試驗 檢查時使髕骨與其相對的股骨髁間關節面互相擠壓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動,有粗糙的磨擦感、磨
擦聲和疼痛不適;或檢查者一手用力將髕骨推向一側,另一手拇指按壓髕骨邊緣後面可引起疼痛。
2.單腿下蹲試驗 病人單腿持重,逐漸下蹲到90°~135°時出現疼痛,發軟,蹲下後單腿不能起立。
X線檢查:照膝關節正、側位及髕骨切線位X線片,早期無異常所見、晚期可因軟骨大部磨損,髕骨與股骨髁部間
隙變窄,髕骨和股骨髁部邊緣可有骨質增生。
診斷髕骨軟化症的主要依據是髕骨後的疼痛,髕骨壓磨試驗和單腿下蹲試驗引起髕骨後疼痛。應該注意檢查有無
合並半月板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等。
(三)治療
非手術療法 症狀較輕者,注意避免直接撞擊髕骨和減少髕骨磨擦活動,如上下山、上下樓、騎自行車等活動,
症狀可望減輕。
手術療法 症狀較重者應及時手術,根據髕骨的病變情況作適當處理。
1.髕骨軟骨切削術 包括軟骨表淺切削,切削軟骨達骨質及骨質鑽孔術。
(1)軟骨表淺切削 用銳刀切削退化軟骨直至軟骨正常部分。淺削後雖然軟骨修復能力甚弱,但切去糜爛軟骨後
,經數月的塑形作用,使表面變為平滑,且覆以數層扁平細胞,使手術取得較滿意效果。
(2)軟骨切削至骨質 如軟骨損壞已達骨質,可切削全層軟骨,修整創面邊緣使成斜面,外露骨質不作處理。未
達髓腔的全層軟骨缺損,可得到緩慢的內源性再生,再生的軟骨為透明軟骨。
(3)軟骨切削至骨質及鑽孔 切削去病變的全層軟骨,外露骨質用克氏針鑽數個孔,造成骨床出血,深達髓腔的
關節軟骨全層缺損,可得到來自髓腔的間葉組織的外源性修復。
上述手術可通過關節鏡完成,用刨刀切削,也可行關節切開直視下完成手術。
2.髕骨成形術 切削去病變的軟骨後,骨質外露較大者(2~3cm),可用鄰近的滑膜或切削一層脂肪墊翻轉縫合
覆蓋外露的骨面。
3.髕骨切除術 如病人年齡較大,症狀重,骨質外露面積大(超過3cm),相對的股骨踝軟骨磨損也較大,不能作
髕骨成形術者,可考慮作髕骨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