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側副韌帶拉傷的恢復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Ø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Ø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2、左膝蓋外側副韌帶拉傷
膝蓋韌帶修復以後是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的。可能有的人在韌帶被拉傷後就不敢運動了,處在被動的靜養之中。而我則認為採用「貼牆半蹲」和「小半蹲」這樣的練習來積極主動地修復和糾偏,從效果上來說會非常好,而時間上來說更會縮短得多。「貼牆半蹲」主要是從多種角度來糾偏的,比較全面一些;「小半蹲」幾乎是一種角度來修復的,但膝關節所承擔的重量要比前者大一些,實施的時間也相對長一些。你在實際中感覺哪個好用就用哪個吧。除了做好上述練習外,平時該干嗎還干嗎,沒事的,只是注意適當休息點就行了。
貼牆半蹲
首先身體背靠牆,然後雙腳向前邁出一腳左右,手扶牆蹲下來,蹲到你的膝關節感到疼痛或不舒服的那個位置的時候停下來,保持這個角度站立,時間保持在5-20分鍾。這個動作也可以再換成三個角度做一做,即大腿與地面分別成90°、100°和120°來回練幾遍會更好。感覺膝關節前側的髕骨和髕韌帶都是硬硬的,這個就說明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也是很累的,但對運動後受傷的糾偏效果是很好的,聽說運動員受傷後都要做這個練習的。
小半蹲
雙手叉腰,兩個腳朝前,兩只腳之間留10厘米的空隙,一個拳頭的距離。蹲下去的時候膝關節也是一個拳頭的距離,身高往下矮十公分,主要表現在腿部彎曲,臀部下沉,腰背直立,持住不動,每次做10—30分鍾。注意要將身體重心始終放在前腳掌上,這樣一是為了更好地平衡,二是便於堅持的時間更長些。如果中途實在累得不行了站起來休息一下子,再往下蹲。
半蹲完畢,直身合步,雙手重疊在肚臍上(男左手貼臍,女相反),靜養片刻。 這一招式主要是為了寧神聚氣,安定心態。
你可別小看這個小半蹲,所起的作用相當大。膝關節韌帶受到持續刺激所產生的潤滑液第一是潤滑關節,第二是營養關節,最關鍵的是在營關節當中還可以修復關節。
所以說,這個小半蹲在改善膝關節周邊韌帶的質量方面,肌肉負荷量會很小,但是要做這個動作維持的時間很長,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這個關節的韌帶在用力,這個用力跟肌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韌帶刺激是要求維持一定的時間才行,所以起碼要10分鍾以上,要求在半小時以上為好。
3、膝蓋 外側副韌帶鬆弛,走路疼,怎麼治療
你x光片檢查,有骨關節炎表現嗎?
如果診斷是骨關節炎的話,可以吃氨糖軟骨素來調理,但是那個是緩效葯,一般都要連續服用1個月以上才會顯效,不過比起消炎止痛葯來說,副作用很小。
如果你疼痛相對劇烈的話,建議按照醫囑吃消炎止痛葯,先減輕症狀,但是消炎葯不能常吃,會有肝腎損傷,達到效果就要停葯,然後再服用氨糖軟骨素片
相關資料建議你網上搜查一下,別看廣告一類的,去醫學網站搜搜研究論文啥的,應該有助於你的了解
4、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如何診斷?
膝外側副韌帶損傷比較少見,多因暴力作用於小腿外側使之內收所造成。伸膝位時,膝關節外側關節囊、股二頭肌腿處於緊張狀態,與前、後十字韌帶共同起到保護膝外側副韌帶的作用。所以膝外側副韌帶不易受到損傷。臨床上,膝外側副韌帶損傷多合並外側關節囊的損傷,有時合並腘肌腱、十字韌帶、半月板、腓腸肌外側頭、腓總神經、骸脛束或股二頭肌等損傷。如果以上復合傷未得到及時治療,將進一步導致膝前外側旋轉不穩定,如膝內翻和內旋應力過強時,可造成膽骨外踩向前外方旋轉,與服骨外跺之間出現半脫位,胚骨內深與股骨內鍛之間保持正常的對合關系。膝外側副韌帶斷裂多發生在止點處,多數伴有腓骨小頭撕脫骨折,故臨床主要症狀為膝關節外側局限性疼痛,排骨小頭附近腫脹,皮下擠血,局部壓痛,膝關節活動障礙,有時合並腓總神經損傷。要診斷膝外側副韌帶斷裂主要是依據有強度膝內翻外傷史,膝外側疼痛,腫脹及壓痛,在肋骨小頭附近最明顯,膝關節內收應力試驗(+),可確定診斷。膝x線片可見排骨小頭撕脫骨折。小腿內收位雙膝X線正位片,膝外側間隙明顯加寬,對判斷外側副韌帶損傷程度價值較大。
5、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怎麼辦?
治療方案
1、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副韌帶扭傷或部分性斷裂(深層)可以保守治療,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4—6周,完全斷裂者應及早修補,如有半月板損傷與前交叉韌帶損傷者也應在手術時同時進行處理。
2、外側副韌帶損傷 外側副韌帶斷裂者應立即手術修補。
3、後交叉韌帶損傷 對斷裂的後交叉韌帶是否要縫合以往有爭論,目前的意見偏向於在關節鏡下早期修復。
4、可以考慮保守治療,當然如果是保守治療而言,早期疼痛期間也需要休息三周,結合外敷中葯,【華^氏骨方t】 以消炎止痛和促進周圍組織的恢復。
用葯安全
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易患此病。正確的落地技巧對預防膝關節損傷很重要。建議運動員落地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膝關節彎曲,軀干微微向前傾。盡可能避免膝關節側向或前後的動作。切記在落地時膝關節不可向內扭曲,並且將沖擊力盡量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