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肌健韌帶炎

肌健韌帶炎

發布時間:2020-03-28 15:19:05

1、肌上韌帶炎應如何治療

應為脊柱的棘上韌帶炎,小毛病,對症治療即可。主要為外用葯物,可配合理療,如疼痛實在嚴重,也可考慮封閉。

2、什麼是肌膜炎

由致病因子侵犯頸、肩、背部的纖維組織使之產生損傷及無菌性炎症,由此而引起廣泛的頸、肩、背部肌疼痛及痙攣等一組臨床表現。

(一)病因

頸、肩、背部軟組織在遭受急性損傷未愈或長期慢性勞損後可使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脂肪、肌腱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創傷性無菌性炎症反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引起發熱的炎症、氣候改變如寒冷潮濕及身體過度勞累均為誘發因素。

(二)發病機理

軟組織創傷性無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產生持久的收縮狀態,出現肌緊張,肌肉長期痙攣造成局部軟組織血管痙攣,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營養障礙,組織無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使疼痛更加劇。

(三)臨床表現及體征

頸肩背部廣泛疼痛酸脹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動受限,可向後頭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續性,可因感染、疲勞、受涼、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體見頸部肌緊張,壓痛點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壓痛局限,不沿神經走行放散。該病發病緩慢,病程較長。X線多為陰性結果。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可作出診斷。易與該病混淆的疾病應注意鑒別。
1、頸型頸椎病:主要鑒別點在X線平片有骨質增生
2、肩周炎:有肩關節活動受限。且疼痛與壓痛點限於肩關節周圍;
3、項韌帶炎:與頸肩肌筋膜炎很相似,但它疼痛及壓痛限於頸椎棘突部,低頭時疼痛加重。

(五)治療:

1、一般治療:調整與糾正工作勞動中不良姿勢,防寒防潮避免過分勞累。
2、局部注射治療:用局麻葯和糖皮質激素在扳機點或壓痛點注射,一次/2~3日,4~6次/療程,多數病人有效。
3、神經阻滯療法。
4、服用抗炎鎮痛葯物:常用葯有水楊酸制劑吲哚美辛布洛芬。
5、針刀療法:通過分離切斷粘連的纖維組織和筋膜硬結達到治療的目的,療效較好。
6、其他包括中葯治療、物理療法及針炙推拿

3、腰肌韌帶炎能用小針刀嗎?彎腰,背部拉扯的厲害

你這個情況是可以考慮小針刀手術的,這個對你這個病還是比較有效的

4、腰背肌功能鍛煉???????????????

下面介紹幾種效果可靠又簡便易行的康復鍛煉方法:

1.腰部前屈後伸運動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兩手叉腰,作好預備姿勢。然後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後伸各四次,運動時要盡量使腰部肌肉放鬆。

2. 腰部迴旋運動

姿勢同前。腰部作順時針及道時針方向旋轉各一次,然後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順、逆交替迴旋各八次。

3.「拱橋式」

仰卧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後頭部為支點(五點支撐)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雙臂放於胸前,僅以雙足和頭後部為支點進行練習。反復鍛煉20~40次。

4. 「飛燕式」

俯卧床上,雙臂放干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後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屈曲,要始終保持伸直,如飛燕狀。反復鍛煉 20~40次。

以上方法於睡前和晨起各做一次。
(1)消除致病因素:如勞損原因為工作姿勢關系,應針對原因改變條件和改善勞動體位。

(2)加強鍛煉:增加有針對性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保健體操等。

(3)休息與固定:腰骶部慢性勞損病人有劇痛時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圍腰制動,或用寬腰帶加以保護。工作時可配圍腰,以減少腰肌牽拉,但每天必須解除腰圍,作腰背肌及腰肌鍛煉。

(4)改善血液循環:利用按摩、牽引、局部透熱、離子導入、超短波、音頻等方法,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

(5)止痛:對有局限性壓痛點者,可用醋酸強的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1ml,加1%普魯卡因5~10ml作痛點注射,5~7天1次,3~4次為一療程。

(6)針灸和中葯:針刺、拔火罐有一定療效,可緩解疼痛,中葯以祛邪扶正為主。

(7)止痛解痙葯:阿斯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在疼痛時可用,但勿長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賴或降低作用。
慢性腰肌勞損治療困難,重在預防。

(1)保持良好的姿勢並矯正各種畸形:正確的姿勢應是抬頭平視、收腹、挺胸、維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頸椎和腰椎過分前凸。在兒童和青年發育期,尤其是學齡兒童保持良好姿勢最重要。對於姿勢不良者應及時糾正。當下肢或骨盆出現畸形或活動障礙時應糾正。

(2)加強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能使肌肉、韌帶、關節囊經常處於健康和發育良好的狀態。肌力強、韌帶彈性大者,發生勞損的機會少。

(3)勞動中注意體位:避免在不良的體位下勞動時間過長,改善體力勞動條件,對單一勞動姿勢者應堅持工間鍛煉,或採用圍腰保護腰部。注意技術革新、改進操作方法。

(4)注意勞逸結合:慢性病、營養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強治療,病後初愈、妊娠期、分娩後、月經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勞。急性腰扭傷患者應徹底治療。
慢性腰肌勞損患者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①按揉腎俞、腰俞、委中、阿是穴,每穴2分鍾。②兩手半握拳,在腰部兩側凹陷處輕輕叩擊,力量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每次叩擊2分鍾。③兩腿齊肩寬站立,兩手背放在背部,沿腰兩側骶棘肌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感覺發熱為度。④雙手叉在腰部,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放鬆,呼吸均勻,做前後左右旋轉搖動,開始旋轉幅度要小,逐漸加大,一般旋轉80~100次。⑤彈撥痛點10~20次,然後輕輕揉按1~2分鍾。

5、腰肌韌帶炎能用小針刀嗎?

你好,腰肌韌帶炎能用小針刀,建議你可以採用牽引,針灸,推拿配合局部注射封閉。

6、怎樣治療肌上韌帶炎

棘間韌帶炎是腰背痛的常見疾病之一。棘間韌帶纖維聯結於相鄰的兩棘突間,保證脊柱前屈和後伸時椎骨間的穩定,20歲以後即開始有不同程度的退變。腰5骶1及部分腰4、5棘突無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就成為聯結兩棘突間的唯一結構。而此部位於活動的腰椎和固定的骶椎間,牽應力大,故成為棘間韌帶損傷的好發部位。

患者常自覺腰痛無力,常有搬物扭傷及反復發作史。疼痛常向臀部及骶部擴散。在棘突之間有壓痛,在坐位腰屈伸過程中壓痛更明顯。患者腰椎X光片常無明顯異常表現。

棘間韌帶炎的治療與預防要同時進行。

在急性期應卧床休息,減少彎腰活動,以保證損傷組織的正常修復。對病變的棘間韌帶可用2%利多卡因2毫升加強的松龍1毫升局部封閉,效果明顯。患者除口服消炎鎮痛葯及舒經活血葯物外還可以理療、針灸。棘間韌帶炎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預防,不能長時間地坐位工作和彎腰工作,每間隔一定時間,一般認為40~50分鍾,就要活動腰椎,作幾次背伸運動,然後慢速地旋轉腰部。積極鍛煉腰背肌功能,強大的腰肌可使棘間韌帶的牽應力減少,有利於棘間韌帶炎的康復和預防,只有防治結合才能徹底地治癒棘間韌帶炎。

7、腰部韌帶炎怎麼治療

導致腰部韌帶炎的因素有:久坐,久站,長時間彎腰,負重,坐的太低,腰扭傷,還有睡軟床等,平時要盡量避免這些。現在須睡硬板床,躺在床上時腰間(系皮帶)可以墊個小枕頭.平時可以到後走,經常掛單杠,做『兩頭翹'動作(趴著睡腰用力頭和腳往上翹)加強腰肌有助腰椎間盤突出恢復.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涼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腰椎韌帶炎多為無菌性炎症,治療方法可理療,針灸、按摩推拿、痛點封閉、中葯薰蒸,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避免受傷和著涼。注意保暖!避免彎腰、負重、久坐、久走。睡眠選擇卧硬板床,佩帶腰圍。飲食上注意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辣椒雖然開胃驅寒祛濕,但它能助火上炎,加重病情。治療的話,建議使用牽引,針灸,推拿和膏葯治療。

8、韌帶炎怎麼治

意見建議:你好,脊上韌帶炎是需要綜合治療的.建議主要是理療,可以按摩等,也可以熱敷,如果效果不好是可以打封閉的,如果症狀不是很重是可以不用管的,問題不大,祝健康!

9、有關{韌帶炎}

試試倒走,看看腰痛有無緩解,倒走有作用,就是長期不合理姿勢造成的,矯正姿勢是康復的關鍵。
倒走時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運動量以腰部不感覺到累為宜,可以少量多次進行鍛煉,過多的運動量會加重腰痛的,可以隨著疼痛次數的減少,疼痛感的減輕逐漸加大運動量,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倒走鍛煉能夠強迫人體的重心後移,矯正骨盆前傾,減緩腰椎前凸,使脊柱趨於直,矯正不合理姿勢,鍛煉腰背部肌肉,緩解疼痛,對慢性腰痛、椎間盤突出等病症的康復具有良好作用。
倒走鍛煉不方便的話,也可以在家中鍛煉: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腳掌踩在厚度約為20毫米的書上,堅持直立,堅持直立的時間越長越好,感覺一下症狀有無減輕.這和倒走的效果是一樣的,更加安全.
倒走和負跟站立鍛煉有作用,可以穿一雙前高後低的負跟鞋,穿著正常行走和倒走是一樣的,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站立和行走中矯正不合理姿勢,鍛煉腰背部的肌肉,促進腰背部血液循環,鞏固倒走鍛煉的效果,對長期不合理姿勢造成的腰痛有康復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和卧姿,不要過度勞累,不要睡過軟的床鋪。

與肌健韌帶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