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過後跖趾關節痛還能繼續健身嗎?
腳踝疼痛,是指由於劇烈運動,導致踝關節過度的跖屈、背伸、內外翻,而造成得關節軟骨損傷。主要原因為外力作用,損傷筋肌骨骼,導致經絡阻礙,氣血凝滯的後果。因此,在每次體育鍛練之前,為防止肌肉與韌帶的損傷,需要根據自己運動強度的大小,做好運動前的熱身准備工作,比如預熱活動、拉伸活動。
如果進行的運動是高強度的,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如果熱身准備工作做得不充分的話,在運動過程中就可能出現踝關節韌帶損傷,並且會伴隨一陣陣疼痛。疼痛是在告訴你:「主人,你已經受傷了,不能再繼續運動了」。如果是輕微傷痛,就可以按照平常生活中的處理方法,過於嚴重的情況,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所以,在運動之前,進行必要的熱身准備活動是健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熱愛運動的朋友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控制好自己鍛煉的強度與時間,不可硬撐,否則結果適得其反。目前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於出現有腫脹情況的肢體,在受傷後,大家應當要立即對其進行冰敷的操作,停止運動多加休息,在必要的時候,還應當要進行加壓包紮的操作,一般建議此時的患者能夠將腳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8英寸,以更好增加其機體內的血液迴流。
有條件的話,大家還可以嘗試通過適當的鍛煉來進一步增加肌肉的活動,盡可能避免長時間站立在同一位置、或者是短時間內飲用大量的水,以盡可能避免一些對腳踝不利因素的發生。
一般建議,在平時的生活中,機體在每次鍛煉的前後都應當要經常性進行熱身,以更好去保持身體的狀態,及時進行相應的調節。在參與運動的時候,盡可能選擇一些舒適輕松的著裝,而對於一些限制性的服裝則應當要盡可能避免,以免增加受傷的風險,導致其腳踝的腫脹。對於那些腳踝還呈現出腫脹狀態的患者,一般並不建議其繼續進行運動,以免加重其腳踝的受傷程度,不利於其恢復工作的更好進行。
2、韌帶扭傷。在健身房跑步機玩的時間有點久,第二天起來還沒事,出去逛街路上,腳開始疼,腳踝外側不能承重
有做過簡單的放鬆舒展運動么,多捏捏腳板,休息幾天就會好的。
3、每天堅持做50個深蹲,身體會有什麼改變?
關於深蹲,先講深蹲比較重要的兩點:模式與力線,掌握這兩個點基本就學會了深蹲這個動作,再去摳一些細節,比較後增加你的深蹲重量。
模式:端先你要知道你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哪兒,它們能做什麼。理論上應該是膝關節隨髖關節啟動而啟動,而實際上髖關節與膝關節幾乎是同時啟動。但是你在初期深蹲的時候也該有一個先屈髖的意識,也就是指有一個先往後的意識,想像自己屁股下有一個凳子,你不需要挪動腳就能坐下。(深蹲幅度需要至少你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水平甚至低於膝關節,具體幅度可以一直到你的骨盆還沒有開始翻轉的時候,具體下文會談)
力線:你只需要注意無論何時,蹲下起身你的膝蓋和腳尖都一定要對位,也就是膝蓋和腳尖一個方向,一般是腳中間為標准看是外八30度,兩只腳呈60度。如果你經常是內八深蹲並且沒有不適,恭喜你!作死但還沒死!這里舉個例子,像籃球運動員,他們經常會需要經常變向。膝蓋已經轉過去了腳還留在原地,這樣是一個剪切力,對你的膝蓋非常的不好!
深蹲時這兩點同時進行,你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深蹲。為什麼說是比較正確呢,因為做到這些你還並不夠優秀。接下來講一些我的個人經驗以及細節。
首屈一指點桿位:一般大致分為兩種桿位,高桿、低桿。
高桿:也就是正常桿位,普遍大家用的都是高桿,優勢是容易操作。
低桿:就是基本放在三角肌後束上,甚至更低,能多低這個和個人柔韌性有關,優勢是大部分人用低桿位蹲的能更蹲的重一點,原因?就是力距變短了但是不容易操作,並且手腕壓力非常大,很多人柔韌性都不夠。力量舉基本都是低桿位,他們可以非常低。
然後是高低桿位的軀干與小腿位置,端先是高桿位,高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完全平行。低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延長線重合,大概是一個銳角。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前傾了更多。
比較後站距,我喜歡一個比髖略寬比肩窄的距離。力量舉選手們會採取一些肩寬距離甚至更寬,因為他們為了減少杠鈴移動形成從而更容易的達到理想成績。總之不要太寬或太窄,有一定水平後你可以去針對訓練目的決定你的站距。
本人首屈一指次用自由深蹲也就是去年8月2日,106.5kg蹲了12個。「騙人!你哪來多出來的3斤?」我那個健身房800一年哈…桿兒凈重33斤,還是根彎了桿。我是從上斜卧推架扛出來,一路後退一米五才能開始蹲,條件挺艱辛的,挺懷念那個被我拉斷三個器械的健身房。在今年5月27號,又是一根超難使的桿兒,不過九個多月後,160kg我蹲了9個,中間這段時間也有停訓過(體重80kg、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渣渣鍵盤俠們金口勿開)是的,天賦!
偏了偏了,說什麼來著,講完高低桿位現在講深蹲的執行步驟。
首屈一指步:應該先抓住桿調整距離是否對稱,你是否完全在杠鈴中間,你這樣你兩邊掛的片才能穩。如果是低桿位你應該收緊肩胛骨並且盡量的找一個你舒服的握距。
第二步:你的腳掌應該在杠鈴桿正下方,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屏住,起桿。注意盡量是頂髖起桿,再後撤,腳後跟盡量不要離地往後挪步子,別特么跟正常走路一樣往後撤,這樣你會花大量精力去穩住才能繼續。
第三步:穩住一小會兒,正常呼吸,然後深吸氣,就像你這輩子吸比較後一口氣一樣,然後!別吐別吐,屏住呼吸,腹部往外撐,就是腹部發力。這個呼吸過程有個學名叫「瓦式呼吸」。
第四步:同時操作上面講的兩點,開始下蹲,什麼你換氣了?你需要屏住一口氣下蹲起立後再吐掉,穩住然後正常呼吸,比較後再重復上面步驟。記住這個呼吸模式,先穩住正常呼吸、吸大口氣屏住、深蹲完畢、換氣、穩住、正常呼吸、重復。若是較輕重量,可以用離心時吸氣向心吐氣。記住深蹲腹部是需要發力的,這樣才能減少你的腰椎段豎脊肌的受力。
咱們還要講一下護具,主要是腰帶。
腰帶並不是必不可少,在你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你的腰不酸,那你就不需要用上腰帶,你需要讓你的核心也受到鍛煉。大重量一定要腰帶,腰帶這東西就相當於給你多加了一層腹肌,因為脊柱這一段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你只能通過核心肌群來實現一個腹內壓,這樣你才是安全的,腰帶就是再加一層腹內壓。我首屈一指條腰帶在淘寶一百多買的,到現在還不捨得換,其實我現在的重量它早就堅持不住了,太薄了。
比較後講一下骨盆翻轉的問題,民間叫屁股眨眼來著。
深蹲時骨盆翻轉本質是因為髖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柔韌性不足,大部分人群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或是長期沒有去做一些伸展運動,導致髖關節變得僵硬,從而導致在下蹲為了蹲的更低,導致腰部的代償於是下蹲到一定幅度時骨盆開始後傾。如果你有這種問題,那麼你蹲到一個骨盆快要翻轉但是還沒翻轉的角度即可。再就是多練多拉伸放鬆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深蹲時會被迫腳後跟離地。這就是一個足背屈受限,身體將會以代償的方式繼續進行深蹲,代償還是會出現在腰椎段,就是你身體會比正常角度往前傾。足背屈受限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該吃啥吃啥吧,後天的需要多壓腳踝,每天壓,深蹲前多壓,堅持,不要多久你就能正常了,相信我的話,我已經改善了不少人甚至在短期內完全正常。至於如何辨別先天後天,絕大部分人都是後天的,先壓了再說。大家也許會注意到我說了這么多沒有提到深蹲膝蓋超不超腳尖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世紀之爭,一定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棒子打死說超或者不超的都是不負責任。技術動作,身體結構,動作幅度,關節的活動度,身體柔韌性等都會影響到比較終結果,完全可以單拿出一篇來講這個問題,本篇就不過多解析了。
4、深蹲運動的時候怎麼調節呼吸
做深蹲時,在身體下蹲的時候吸氣,在身體上升的時候呼氣。
做深蹲鍛煉身體的時候,呼吸的節奏和規律是很關鍵的,身體的供氧情況會受到呼吸節奏的影響,蹲的越深所需要的肺活量越大,吸氣也多。最好的呼吸節奏就是在下蹲的時候吸氣,開始上升的時候呼氣,可以使身體的負擔降到最小,也可以更好的為身體供氧,延長鍛煉時間和效果。
(4)腳踝韌帶健身擴展資料:
深蹲標准動作
雙腳展開程度與肩膀同寬(稍微比肩寬一點也行),背部(脊椎)一定要打直,不要拱起或者駝背,下蹲開始的時候兩腿和地面平行,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前方(下方也行),身體不要過度前傾。
下蹲完畢之後用股四頭肌和臀肌的力量使身體慢慢往上,上升過程讓身體的重心呈直線上升。前蹲、後蹲(高杠低杠)都有區別,不過中心始終在腳掌中央,膝蓋與腳尖同方向,雙腳掌可嘗試平行或外八等不同站姿去感受大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