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肝的韌帶位置

肝的韌帶位置

發布時間:2020-11-03 10:05:24

1、泰醫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有哪些出入肝的管道?位置關系如何?

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有三個重要結構
右前方是膽總管
左前方是肝固有動脈
兩者後方為門靜脈

2、位於肝圓韌帶內的血管是

肝圓韌帶是由胚胎時期的左臍靜脈閉鎖而成,位於臍部和門靜脈左支囊部之間,通過靜脈韌帶連通肝左靜脈或下腔靜脈。

3、分為肝胃韌帶和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是

這就是肝門部位的解剖結構,在肝臟面的橫溝處,相互連接,右面的是肝胃韌帶左面的是肝十二指腸韌帶。

4、試述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構成和內容。

您好!

從肝下面移行至胃小彎和十二指腸上部的雙層腹膜結構稱為小網膜,可分為兩部分:其中位於右側連於肝門和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部分稱肝十二指腸韌帶,它構成小網膜的右側游離緣(如圖所示),其中在肝十二指腸韌帶內含有3個重要結構:有位於左側的肝固有動脈、位於右側的膽總管、以及位於二者之後的門靜脈。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5、肝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圖例

樓上的百說得很清楚度了,我再回上一張圖吧:答
http://www.msdchina.com.cn/home/s01/images/t2-1.gif

6、肝左葉 右葉的分界標志是什麼韌帶

肝的左右葉分界標志是鐮狀韌帶,鐮狀韌帶呈矢狀位,因此肝藉此分為左、右兩葉。

7、肝在身體哪個部位?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臟器,其左右徑約25.8cm,前後徑約15.2cm,上下徑約5.8cm。我國成年人的肝臟的重量,男性為1230~1450g,女性為1100~1300g,約占體重的1/40~1/50。在胎兒和新生兒時,肝的體積相對較大,可達體重的1/20。中國人的肝長徑、闊徑為25×15cm。自下腔靜脈左緣至膽囊窩中點的正中裂將肝臟分為左半肝和右半肝。自脈切跡至肝左靜脈入下腔靜脈處的左葉間裂將左半肝分為左內葉和左外葉,左段間裂將左外葉分為上下兩段。肝右葉間裂將右半肝分為右前葉和右後葉,右段間裂又將右前葉、右後葉分別分成上下兩段。
肝臟橫溝內有門靜脈、肝動脈、肝管、神經及淋巴管出入稱為肝門。門靜脈和肝動脈這兩條血管均被包繞在結締組織鞘內,經肝門(或稱第一肝門)進入肝臟,以後就像樹枝分叉樣分布於腺泡內。由肝腺泡邊緣肝小靜脈(即中央靜脈)匯合成較大的肝靜脈分支,最後匯合成的肝靜脈主幹,進入下腔靜脈,稱第二肝門。肝的後面肝短靜脈有至少3~4條,多至 7~8條小靜脈注入下腔靜脈,稱第三肝門。
從肝臟的臟面看,有肝方葉和肝尾狀葉。肝方葉前緣為肝臟的下緣,其左緣為肝圓韌帶,後緣為第一肝門,右緣為膽囊窩。肝尾狀葉位於肝臟後方,其左緣為靜脈韌帶,右緣為下腔靜脈窩,下緣為第一肝門。
Glisson鞘內包括肝動脈、門靜脈和膽管,經肝臟面的第一肝門出入肝臟,此三者進化論在肝內還是肝門附近,都在一起走行。Couinaud根據肝內門靜脈乾的頒布范圍,將肝臟分為八段。
Ⅰ段為尾狀葉,Ⅱ段為左外葉上段,Ⅲ段為左外葉下段,Ⅳ段為左內葉,Ⅴ段為右前葉下段,Ⅵ段為右後葉下段,Ⅶ段為右後葉上段,Ⅷ段為右前葉上段。
肝臟被腹膜皺折形成的肝周韌帶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冠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等。肝圓韌帶是臍靜脈閉鎖後形成的纖維索,自臍移行至臍切跡,經鐮狀韌帶游離緣的兩層腹膜之間到達門靜脈左乾的囊部與靜脈韌帶相連。靜脈韌帶為左門靜脈和左肝靜脈之間閉鎖後的靜脈導管。鐮狀韌帶將肝臟的膈面分為右大左小兩部分,是左葉間裂在肝臟表面的標志。韌帶下端與臍切跡和靜脈韌帶相連,上端向後上方延伸與冠狀韌帶相移行。右冠狀韌帶的前後兩頁之間有較大的間隙為裸區,左冠狀韌帶兩頁之間距離很近。左右冠狀韌帶的前後頁向外側延伸,分別匯合成左右三角韌帶,這兩條韌帶比較堅韌,尤其是左三角韌帶比較寬厚,其內往往有血管和迷走膽管,肝臟切除時應予以妥善縫扎。在右冠狀韌帶的中央部分為第二肝門,即左、中、右肝靜脈的下腔靜脈入口處。在游離肝臟時,要注意不能貼膈肌太近,以防損傷膈肌導致氣胸。在離斷右冠狀韌帶內側時,要注意保護肝右靜脈根部和下腔靜脈,在離斷左冠狀韌帶時,注意不要損傷肝左靜脈。
肝臟的表面有一薄層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內形成網狀支架,將肝實質分隔為許多具有相似形態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單位,稱為肝小葉。人類肝臟約有50萬個肝小葉。肝小葉呈多角稜柱體,約1×2毫米大小,小葉的中軸貫穿一條靜脈,為中央靜脈。肝細胞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肝細胞素。肝細胞相互吻合成網,網眼間有竇狀隙和血竇。肝細胞間的管狀間隙成毛細膽管。因此可以說:肝小葉是由肝細胞、毛細膽管、血竇和相當於毛細淋巴管的竇周隙(狄氏間隙)所組成。

與肝的韌帶位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