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後交叉韌帶斷裂治療

後交叉韌帶斷裂治療

發布時間:2020-10-30 11:54:09

1、膝蓋後交叉韌帶損傷

你好,我想問一下你的後交叉韌帶的損傷是怎麼診斷的,如果是醫生給你的診斷才可以哦,一般來講我們通過臨床的檢查結合詢問病史能初步診斷 後交叉韌帶損傷,但是要確診必須有膝關節的MRI才可以。
你有沒有覺得膝關節有不穩,一般的扭傷都不會傷的很嚴重,所以我很懷疑你傷到膝關節的韌帶沒??
如果是外傷比如說撞擊傷等到有可能,如果後交叉韌帶斷裂,症狀一般是:膝關節疼痛,走路不穩,甚至腫脹(關節腔內出血)
建議你行膝關節MRI,確診一下,小醫院的大概三四百,我們醫院好一些要750元
治療上如果後叉韌帶斷裂,是需要手術重建的,這個費用就貴多了,麻醉 手術 材料等等,去你們當地醫院咨詢一下吧

2、請問前後交叉韌帶斷裂手術費用大概多少

膝關節後交叉韌帶斷裂。如果是年輕人,特別是喜歡運動的人。必須重建韌帶。手術治療。我年齡比較大。年齡大於60。可以考慮保守治療。手術是用關節鏡下微創治療。說說功能鍛煉。

3、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常用標準是:脛骨旋轉中立位後抽屜征<10mm(Ⅱ級)異常旋轉鬆弛度<5°;沒有明顯的內外翻異常鬆弛。單純PCL斷裂或不全斷裂,可先用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曲30°位在石膏硬固前,應注意將患側脛骨上端向前推至與正常膝部形態一致,固定6周固定中鍛煉股四頭肌,以免肌萎縮。
早期手術修復韌帶
(1)適應證:
①脛止點撕脫骨折移位者;
②合並有半月板損傷有關節交鎖,不能自解者,應早期手術修復;
③嚴重膝關節脫位m前後交叉韌帶斷裂後外角損傷應急診手術特別是後外角損傷應早期修復。
(2)手術要點:PCL修復的切口,視有無合並其他韌帶損傷而定。
①單純PCL損傷,或PCL損傷並膝MCL損傷,取膝後內側切口,經MCL後束之後方進入。
②PCL損傷並後外側結構損傷宜取膝後外側切口,經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探查和修復外側韌帶及腘肌腱
③PCL損傷有脛骨撕脫骨折者可選擇後S形切口將腓腸肌內側頭牽向外側以保護腘窩血管神經骨片較大者以螺絲釘固定。較小者,用鋼絲套住,從骨洞中牽至脛骨前內側固定這種損傷提倡早期修復。
④韌帶實質斷裂就採用自體或異體肌腱重建,合並膝MCLLCL損傷時,應先縫合LCL,最後拉緊後十字韌帶固定。
(3)術後處理:單純PCL損傷伸直位固定6周,如後關節囊同時損傷時則應屈膝20°位固定6周去石膏鍛煉膝關節活動
治療結果以脛骨止點撕脫骨折復位縫合者為最好,均恢復優良。
晚期PCL損傷
(1)手術適應證:患者年輕,一般45歲以下膝關節反復疼痛、腫脹有不穩感,後抽屜征Ⅲ級(後方鬆弛>10mm),一般考慮手術重建,如同時伴有後外或後內側旋轉不穩定是絕對手術適應證對於運動員手術指征可稍放寬。
手術方法
腘肌腱重建後十字韌帶
Barford(1971)報道此方法取膝後切口或後外側切口。切斷腓骨頸游離並牽開股二頭肌及腓總神經,在股骨外髁內側附著部切下腘肌腱向下游離其肌腹,將此肌腱轉移至膝關節後面中線,腱穿過股骨內髁骨孔固定在肌腱與肌腹交界處,相當於脛骨平台正中後緣下方,將肌腱與骨膜縫妥固定再把該腱從後向前穿過脛骨骨孔,結扎固定於脛骨前方使腘肌的走向盡可能接近PCL的走行方向王亦璁(1981)對腘肌腱重建PCL的方法做了三點改進:後外側切口從股二頭肌前緣進入既不顯露腓總神經也不切斷腓骨頸;將腘肌腱引入關節固定於股骨內側髁;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外側副韌帶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之穩定性。
俯卧或健側卧位手術在氣囊止血帶下施行。膝後外側切口長14~16cm,找到股二頭肌腱於此腱前緣分離進入腘區一般毋需顯露腓總神經,將腘窩血管神經妥善牽開。探查膝LCL及腘肌腱腘肌腱長度有限,游離其上端時,最好帶一小骨片以利引入股骨髁骨洞中癒合找到腓腸肌外側頭肌腱,將此腱從膝後關節囊部切斷做膝關節前內側髕旁切口5~6cm以彎鉗自前而後指向後關節囊,按這一指示點,在靠近脛骨平台正中後緣處切開後關節囊探出彎鉗尖,夾持腘肌腱游離端的縫線把腘肌腱翻向膝後中線,切斷相連的纖維帶,避免損傷該肌腱的血運於股骨內髁原PCL附著部股骨內髁內上方鑽粗骨孔從此骨孔引入鋼絲將彎鉗尖持之腘肌腱縫線與鋼絲相結用彎鉗牽腱進入關節內,再用鋼絲牽出此游離腱端拉緊至適度,與周圍筋膜縫合固定。將游離之腓腸肌外側頭前移至LCL處固定,加強膝關節後外側的穩定性。去除止血帶沖洗切口及關節腔,分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以長腿石膏固定患膝於屈膝20°位6周,在石膏中練習股四頭肌活動,石膏拆除後練習膝關節活動,待膝關節活動恢復至伸屈達90°左右時負重練習。
腘肌與股四頭肌都與PCL有協同作用是膝關節後直向穩定的動力因素在解剖上用來作為PCL的替代物,其走行相當近似所以,在腘肌收縮時,可以有效地控制脛後上端向脛後滑移。
半腱肌重建PCL
仰卧位或健側卧位,後外側切口,保護腘部血管與神經,經後方入路切開關節囊,進入髁間凹,切除PCL殘留的瘢痕。再通過前內側切口解剖出半腱肌脛骨止點游離並於肌肉肌腱連接部切斷半腱肌肌腹的遠端縫於半膜肌上。以導引瞄準器自脛側副韌帶前緣鑽孔,在PCL脛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擴大骨隧道,通過前後切口識別PCL的股骨附著處在脛側副韌帶的前面以導引器穿孔在PCL股骨附著處穿出,擴大骨隧道,使直徑達8~10mm,將游離的半腱肌腱先從脛骨骨隧道進入關節,再從股骨骨隧道穿出,固定於脛側韌帶起點處,可用粗絲線直接縫合或以螺釘、U形釘等固定。固定時應向前牽拉脛骨並保持屈膝30°。
③應用骨-髕腱-骨重建PCL:切取髕腱中1/3連同髕骨與脛骨結節1cm寬、0.4cm厚2.5cm長的骨塊,兩骨端穿過數根導引絲線在導引瞄準器的定位下依上法形成脛骨及股骨骨隧道直徑1cm將移植物置入,上下骨塊分別置於股骨及脛骨骨隧道內以擠壓螺釘固定或以導引絲線在外口用紐扣打結固定。
④腓腸肌內側頭重建PCL:切取腓腸肌內側頭的外側部分向遠端游離後自保留部分的深面穿過至髁間窩,通過股骨內髁的骨孔後縫合固定於筋膜上。
患膝若合並有後內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應修復膝關節MCL,包括關節囊和副韌帶緊縮,修復後斜韌帶。
患膝若合並後外側旋轉不穩,在PCL重建時一並將LCL股骨外髁止點前移同時將腘肌腱止點或腓腸肌外側頭移位以加強膝外側結構或行股二頭肌懸吊術來加強患膝採取部分股二頭肌腱將近端移至髕骨側方縫合固定。
國際上最標準的PCL重立首推骨-髕腱-骨移植重建,隨著關節鏡技術的快速發展,PCL在關節鏡下重建在國內多家大醫院已能開展移植韌帶也由單束重建到雙束重建,並選用力學強度較強的股四頭肌腱重建積水潭醫院報道50餘例手術效果好因此關節鏡下重建PCL將是發展方向,具體手術操作見關節鏡相關章節。

4、前交叉韌帶斷裂怎樣治療?

前交叉韌帶是膝關節的一個重要穩定結構,極易在體育活動或其它運動中損傷,嚴重的情況下發生斷裂。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雖然病人走路挺正常,但是卻不能進行跑、跳等體育活動,更不能進行急跑、急停、轉彎跑等活動。更重要的是,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穩定膝關節的任務「轉嫁」給了半月板(尤其是內側半月板)和關節面的球形結構來完成,因此極易造成繼發的半月板損傷和關節面軟骨損傷,會直接導致受傷關節的「報廢」和提前「退役」。因此。前交叉韌帶斷裂必須及時治療,什麼才算是及時呢?從受傷後第一天到受傷後一個月內手術治療才能算是及時,治療越晚就越有「亡羊補牢」的意思了。
前交叉韌帶斷裂後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由於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縫合治療無效,必須進行一種叫「前交叉韌帶重建」的手術。所謂重建,就是重新再做一條前交叉韌帶來代替病人原來的韌帶。手術原理其實很簡單,在膝關節的股骨端和脛骨端分別鑽骨孔(骨隧道),然後將韌帶的替代品引入關節內,在適當的位置將新韌帶固定在股骨端和脛骨端,這樣就完成了手術。韌帶替代品有自體肌腱、異體肌腱、人工韌帶。自體肌腱取自病人體內功能不太重要的肌腱,但如果病人自己的肌腱太細或需要重建的韌帶太多,就需要異體肌腱,後者的缺點是康復期稍延長,而且理論上存在傳播疾病的可能。人工韌帶由於非生物材料,存在疲勞斷裂的問題,臨床上一般不做常規應用。固定韌帶的材料很多,有界面擠壓螺釘、縫合翻轉鋼板、橫穿釘、樁釘等,這些固定材料價格都比較昂貴。在重建前交叉韌帶的手術中,一般是重建一條前交叉韌帶,也被稱為「單束重建」,還有同時重建兩條的,叫做「雙束重建」,後者手術過程較復雜,病人花費也會明顯增多,但有學者認為雙束重建更接近正常的解剖和生理情況,因此手術效果比單束重建好。
前交叉韌帶術後的康復是個漫長的過程,完全的恢復需要1年到1年半的時間。康復過程包括肌力恢復、關節活動度練習、本體感覺訓練三項內容。通過系統康復訓練,爭取術後按期達到步行、下蹲、上下樓、跑、跳等運動功能。應盡量避免出現重建韌帶鬆弛、關節粘連、肌肉萎縮、肺梗塞等並發症。文獻報道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大約15%病人效果不滿意,除手術技術原因外,更多的原因是術後康復不及時和不恰當。另外,每個病人受傷時間不同,同時合並的傷情也不一樣,因此術後效果可能會有較大差別。例如,前交叉韌帶損傷同時還合並半月板和關節面軟骨損傷,即使同期進行了處理,也會影響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的整體效果。
通過以上的介紹,您對前交叉韌帶治療的整個過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吧?最後再提醒一句:前交叉韌帶斷裂,及時手術治療!

5、後交叉韌帶撕裂,兩年多了 還能治療嗎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在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中較常見。膝關節無論是伸直位或屈曲位,強迫小腿外展的暴力,使膝關節突然外翻,即可引起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時,暴力直接作用於膝外側,也可引起膝內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囊韌帶中部斷裂時,常合並內側半月板邊緣撕裂,或合並前交叉韌帶斷裂。如果三者同時存在,即成為所謂奧多諾休三聯征,使膝關節的穩定性遭到嚴重破壞。若膝內側副韌帶從股骨上撕脫,附著處的骨膜被掀起,骨膜下血腫將產傷肌化,形成骨刺、骨針或骨斑,則被稱為佩利格尼林-施蒂達病。 臨床表現和診斷 有明顯的小腿外展,外旋的受傷史。膝內側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部分斷裂時,走路疼痛,能完成日常活動;如果損傷嚴重膝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則疼痛劇烈,患肢不能負重而喪失功能。浮髕試驗陽性。韌帶緊張試驗陽性。膝關節外翻應力試驗陽性。 治療 (1) 急救處理 在受傷現場進行及時的局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是十分必要的。 (2) 推拿手法 可指針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太沖、足三里等穴,強刺激按壓1分鍾;提彈膝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緩慢做膝屈伸活動數次。在韌帶附著處手法刺激不宜過多,以防局部鈣化或骨化加重,形成佩利格尼林-施蒂達病。 (3) 葯物治療 早期可用新傷葯加大黃、黃柏、五靈脂等外敷,內服三七散。中後期可內服強筋丸。 (4)針灸治療 早期,阿是穴、陰陵泉(同側),快針。後取尺澤(對側),留針加患肢運動15分鍾。1日1次,治療6次左右。中後期。阿是穴溫針,配對側尺澤加運動患肢15分鍾。間日一次,治療10次左右。 (5)功能鍛煉 傷後1-2日可在粘膏支持帶保護下開始練習。方法有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練習5分鍾;直腿抬高練習,採用10次最大符合量的重量,抬腿10次;等長伸膝練習15次。

6、後交叉韌帶部分斷裂 需要手術嗎?

沒事,努力功能鍛煉,大部分功能是可恢復的,但當賽場運動員不可能了。

7、十字韌帶,前後交叉韌帶斷裂手術以後康復方法是什麼?

如果是前後交叉韌帶斷裂,要行交叉韌帶修補術。保守治療很難恢復,走路會不穩,易引起膝關節退化,建議早當地關節鏡醫師行交叉韌帶修補術。
祝早日康復!

8、後交叉韌帶斷裂後是保守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效果好?

?

與後交叉韌帶斷裂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