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踝關節內外側韌帶

踝關節內外側韌帶

發布時間:2020-10-30 00:00:41

1、踝關節外側受傷一般是韌帶還是肌肉?

踝關節外側受傷一般是韌帶拉傷導致。

2、左腳外側韌帶拉傷了,需要注意那些問題?

足關節包括踝關節,跗骨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關節,跖趾關節和足趾關節。在人體運動中,只要是站立,無論做什麼動作,都離不開足部各關節。尤其以踝關節為主,踝關節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關節,而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韌帶損傷或踝關節輕微位置改變都能引起很多症狀,例如:腫脹、走路疼痛、甚至有些不敢走路。此類病人有些做X光檢查也看不出,通過手法觸診,能探清病因。採用手法復位後,能達到各韌帶及關節的正常生理位置症狀隨之祛除。也是需要指出,如果踝關節未經適當治療則可能導致踝關節不穩,容易反復扭傷和脫位,嚴重者合並創傷性關節性。找高手正骨復位就會好的。

3、腳踝韌帶有幾條,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3)踝關節內外側韌帶擴展資料

踝關節韌帶是維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

踝關節韌帶損傷,又經常是踝關節骨折脫位創傷病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創傷機制與創傷病理方面,不應該將踝關節韌帶損傷與踝關節骨折脫位分割開去分析與認識。

在臨床上常見的韌帶損傷為外踝韌帶損傷,在診斷與治療方面有其特殊性。

踝關節韌帶損傷的預防:

由於踝關節損傷是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因此基本的問題是預防損傷。這點對於以前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再度損傷的危險性是沒有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的4~10倍。患者在6~12月內損傷尚未得到充分康復,再度損傷的風險特別高。

下列措施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1、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沖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沖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扎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踝關節韌帶損傷康復

4、11. 踝關節是怎樣構成的

由脛骨下端及內踝、腓骨外踝與距骨構成,屬於滑車關節。踝關節負重最大,關節面較小,但踝關節囊有韌帶加強,內側韌帶從內側將內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因踝關節周圍韌帶強而有力,以致在踝扭傷時,即使內外踝發生了骨折,韌帶尚未受損。踝關節又叫距骨小腿關節,由脛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而成。內踝較外踝短,故踝關節易內翻受傷。距骨位於踝穴之內,其關節面前寬後窄,其從前向後的凹陷與脛骨下端的凸面共同組成一個類似滑車的關節,便於踝關節的屈伸活動,又可防止踝關節向後脫位,起到穩定踝關節的作用,踝關節囊前後較松,而兩側較緊。構成踝關節的骨骼是由踝關節周圍的三組主要韌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的。在脛骨下端與腓骨下端之間,有下脛腓韌帶,使脛腓骨緊密連接,使踝穴成為一個堅固的整體。在內側有內側副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它起自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開,分別連在舟狀骨、距骨和跟骨的載距突上。它堅強有力較少受傷。在外側有外側副韌帶。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前後兩束連在距骨外側的前、後兩端,分別叫做距腓前和距腓後韌帶;中間一束連在跟骨上,叫做跟腓韌帶。外踝韌帶比較薄弱,容易受傷,尤其是在踝關節跖屈時。所以,踝關節扭傷,大多是距腓前韌帶受傷。踝關節又叫距骨小腿關節,由脛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而成。脛骨下端向內和向下突出的部份分別稱為內踝和後踝,腓骨下端的突出部份則被稱為外踝。內、外和後踝共同構成踝穴。內踝較外踝短,故踝關節易內翻受傷。距骨位於踝穴之內,其關節面前寬後窄,其從前向後的凹陷與脛骨下端的凸面共同組成一個類似滑車的關節,便於踝關節的屈伸活動,又可防止踝關節向後脫位,起到穩定踝關節的作用,踝關節囊前後較松,而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特別是內外兩側更是如此。內側有三角韌帶,起於內踝,呈扇形向下止於舟骨、距骨和跟骨。在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前方為距腓前韌帶,中部為跟腓韌帶,後方為距腓後韌帶,起於外踝,分別向前、下、後止於距骨和跟骨。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三角韌帶弱,加之內踝較短,臨床上易發生內翻而損傷外側韌帶。踝關節既負重,又活動,韌帶又多,相對的關節面也多,容易發生關節扭傷、韌帶損傷、骨折或關節軟骨損傷。韌帶、軟骨本身血運營養差,損傷後不易癒合,易形成腫脹和慢性疼痛,影響踝關節負重,行走困難。

5、什麼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

踝關節扭傷在運動損傷中非常常見,其中最常見的是踝的旋後損傷,即踝外側副韌帶損傷,包括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損傷。所謂旋後損傷,事實上是一個聯合動作,包括踝的內旋、跟距舟關節內翻及前足內收,在損傷過程中很難割裂開來。在運動中,由於某種原因身體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時踩別人腳上,或在運動中腳被踩被絆等都可能產生足旋後的動作,造成踝的外側韌帶損傷。大多數患者,都因為踝扭傷後沒有骨折,而忽視了踝外側副韌帶損傷的處理,導致踝反復扭傷,關節不穩,也叫踝習慣性半脫位。

6、踝關節內外兩側哪側韌帶容易受傷,並闡述其運動學機制

外踝長,內踝短,所以腳容易內翻,結果是外側韌帶容易拉傷

與踝關節內外側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