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闊韌帶肌瘤復發

闊韌帶肌瘤復發

發布時間:2020-10-29 00:55:50

1、子宮肌瘤嚴重嗎?

子宮肌瘤大多無明顯症狀,難以發現,如果治療不及時,容易造成多種危害,例如內不孕容、流產、誘發婦科炎症、繼發性貧血等。子宮肌瘤的危害主要有:

1、不孕或流產

如果肌瘤組織出現在子宮角部,可壓迫輸卵管的入口,導致精子不能上行至輸卵管與卵子結合,繼而影響受孕;導致子宮變形,妨礙受精卵著床而阻礙受孕。即使受精卵已著床,較大肌瘤合並妊娠時由於機械性阻礙胚胎發育及宮腔感染,也容易引起流產。

2、引發婦科炎症

子宮肌瘤會引起盆腔充血及感染,其中肌瘤引發的感染多是蒂扭轉造成的。感染之後,少數患者的肌瘤組織中可形成膿腫,出現化膿的情況。同時,肌瘤感染後的致病菌可侵犯其他臨近器官,引發附件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

3、繼發性貧血

子宮肌瘤會導致患者月經出血過多,長此以往,患者會出現繼發性貧血,表現為全身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症狀。

4、惡性病變

少數女性可見子宮肌瘤惡性病變為肉瘤,導致患者陰道出血、下腹疼痛,晚期可通過血行散播、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到身體多個部位。

2、子宮肌瘤多大必須做手術,有危險嗎

肌瘤患者,子宮附件切除的年齡,以往定為45歲以上.現在看來,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根據婦科內分泌學的進展,卵巢的保留年齡一般以50歲為界(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即50歲以內者,能保留卵巢者應予保留.或者50歲以後未絕經者的正常卵巢也應予保留,不以年齡劃線.因為,正常絕經後卵巢仍具有一定內分泌功能,還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於隱定植物神經,調節代謝,有利於向老年期過渡.子宮也有其內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應隨便切除.通常子宮切除的年齡定為45歲以上,45歲以下者,尤40歲以下,宜行肌瘤挖除術.行保留附件者,如雙側均可保留,則保留雙側比僅保留單側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發生率為0.15%,不高於未切子宮者.
指導意見:
(一)子宮肌瘤切除術:系將子宮上的肌瘤摘除,保留子宮的手術.主要用於45歲以下,尤40歲以下者.這不僅僅是為了不孕症婦女因無子女而作的手術,即是已有子女,肌瘤較大,直徑大於6cm;月經過多,葯物保守無效;或有壓迫症狀;粘膜下肌瘤;肌瘤生長較快者.為了心身健康也應採取剜除術.至於肌瘤數目,通常限於15個以內.迫切要子女,數目再多,甚至超過100個以上者也有挖除後得子的例子.
如肌瘤有惡變,伴嚴重的盆腔粘連,如結核或內膜異位症等;或宮頸細胞學高度可疑惡性者為挖除的禁忌.
做肌瘤挖除術者,術前最好有子宮內膜的病理檢查,以排除子宮內膜癌前病變或癌變.術中注意肌瘤有否惡性變,有可疑時送快速切片檢查.
經腹子宮肌瘤剜除,為防止術後發生腹腔粘連,子宮上的切口應於前壁為好,且盡量少做切口,從一個切口盡量多剜除肌瘤.還應盡量避免穿透子宮內膜.切口止血要徹底,縫合切口不留死腔.術畢子宮切口盡量做到腹膜化.粘膜下肌瘤,已脫於宮頸者可經陰道切除肌瘤,切除時避免過度牽引以免切除時損傷宮壁.未脫出者,也可經腹子宮切開取出.術後處理應給止血葯與抗生素;未孕者應避孕1~2年;日後妊娠應警惕子宮破裂及胎盤植入,足月時宜實行選擇性剖宮產.肌瘤剜除術後還有復發可能,宜定期檢查.
(二)子宮切除術:在期待療法,葯物療法尚不能改善病人症狀,需手術者又不符合肌瘤切除者,宜行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可選用全子宮切除或陰道上子宮切除.子宮切除術,以經腹為主,個別腫瘤小,附件無炎症粘連,腹壁過於肥胖,腹壁有濕疹者可考慮經陰道.
經腹優點是:技術操作比經陰道簡單,出血少;肌瘤大,附件粘連也能較易處理.不足之處為如有直腸膀胱膨出,陰道壁鬆弛者多需另行陰道手術.
宮頸,闊韌帶肌瘤等復雜病例所致盆腔臟器(輸尿管,膀胱,直腸,大血管等)的解剖變異及粘連嚴重,手術不易暴露等均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這些問題可參閱婦科手術學專著.
大的粘膜下肌瘤引起出血而繼發嚴重貧血,一般常在輸血改善機體情況後再予手術(單純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術).但在邊遠的農村有時缺乏血源,出血不停止,又不宜搬動行走,子宮頸口開大,肌瘤已突出宮頸口外或近陰道口者,應經陰道摘除肌瘤,往往更有助於止血和糾正一般情況.
切除一般皆主張做全子宮切除,尤其伴有宮頸肥大,裂傷或糜爛嚴重者.但如患者一般情況差,技術條件受限,也可只行次全子宮切除,殘端癌發生率只不過佔1~4%左右.但術後仍宜定期檢查。 

與闊韌帶肌瘤復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