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損傷與制動

韌帶損傷與制動

發布時間:2020-10-27 13:39:18

1、什麼叫膝關節制動?

你說的膝關節制動是醫學上關節制動的一種,主要是處於一些針對性治療的考慮。利弊兼有,斟酌合理使用。比如得了髕骨軟化症的治療方法就有在其出現症狀後首先制動膝關節一到二周,同時進行股四頭肌抗阻力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關節制動應用於臨床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主要作用是止痛,加速損傷組織癒合。最近數10年,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制動對關節的活動和功能有不利的影響,並對其進行研究。韌帶是關節外結締組織成分之一,因其兩端與骨連接構成骨-韌帶-骨組合體,易於鉗夾,在生物力學試驗中具有優勢。對膝周的交叉韌帶,內側副韌帶已有一些研究,而對外側副韌帶的研究甚少。有的研究結果結果提示制動對膝韌帶的危害作用非常明顯, 而臨床上有些情況還要使用制動。故制動時間要短,不要超過8 周,將制動與活動結合起來。此外, 制動後韌帶很脆弱, 抗張能力很差, 活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加。突然增大運動量,在韌帶還不能承受如此載荷的情況下,可能發生韌帶新的損傷。

2、跑了幾個星期的步覺得膝蓋要散架了

只有掌握正確的跑步方法,強度和頻次,才能夠讓跑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好處,又不造成額外的損傷。首先就是跑步的頻次,如果天天跑步又沒有掌握很好的方法,是非常容易造成膝蓋的磨損,或者其他一些韌帶半月板的拉傷。第二個跑步的強度,如果持續的高強度的跑步,同樣也會對我們的關節造成意外的損傷。
第三個要提醒大家注意,在跑步前一定要充分的做好熱身的運動,在跑步以後也要做好很好的一個拉伸,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機體有一個過度代償作用,就是充分的享受跑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好處,又盡可能的避免跑步對我們身體帶來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在活動時不小心使膝蓋部位受傷,出現這種情況後,病人一定不要自行對膝蓋部位進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應該及時到醫院去,在骨科醫生的檢查下,明確診斷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對症治療。如果膝蓋部位只是軟組織損傷,治療上可以給予局部制動,抬高患肢,外敷活血化瘀的膏葯或者配合針刺、艾灸、穴位中葯離子透入等物理方法,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另外,如果病人膝蓋受到外傷後出現髕骨骨折,首先要拍攝膝關節的X光片,明確骨折的傷情程度,然後給予具體治療。如果髕骨骨折發生移位,就應該採取手術治療,可以做切開復位張力帶內固定術。

3、軟組織損傷後,為什麼越靜養,問題越多?

休息不是無用的,合理使用有助於恢復。過度使用會導致各種功能的退化。軟組織損傷後,會有一個急性期,在一周內。炎症在急性期很活躍。我們需要剎車和休息來給軟組織一個良好的修復環境。然而,經過急性期後,軟組織修復進入第二階段,即損傷後2 ~ 6周的再生階段。在這個階段,越來越多的膠原纖維開始在受損組織中生長以連接受損組織。後來,它慢慢進入第三階段,即整形階段,大約在傷後6-8周。通過合理的功能性機械刺激,促進新生兒組織更接近正常組織。


制動對韌帶的影響。制動將導致膠原纖維產量減少、膠原纖維排列紊亂、新組織的物理結構和機械性能惡化以及韌帶附著處骨組織的吸收。損傷韌帶早期控制性低強度運動可以提高瘢痕的硬度和強度,減少瘢痕增生和肥大。運動還可以增加癒合組織的生物力學功能,使新生長的組織在各種功能和結構上更接近正常組織。



固定對軟骨的影響。年輕時關節軟骨的營養分兩部分提供,一部分來自軟骨下骨,另一部分來自關節滑液。成年後,骺軟骨骨化,只留下滑液用於軟骨營養。然而,這種滑液需要關節活動來提供營養,擠壓和鬆弛軟骨,促進軟骨的營養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出。這種機制被稱為分散機制。長期固定會導致軟骨退化、脫水和變薄。關節軟骨的恢復離不開機械刺激。我們需要這個練習來提供軟骨代謝所必需的擴散機制。


此外,軟骨的輕微磨損具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這種修復也依賴於一定的應力和摩擦刺激。制動對骨骼的影響。骨頭有松質骨和皮質骨。松質骨中有小梁。小梁在最大應力的方向上支撐和生長。骨折後,我們需要在某個階段停止,但骨痂形成後,我們必須逐漸開始載入。長期停用會導致骨質流失、骨質疏鬆和高鈣血症。而且,長期制動,骨骼沒有應力刺激,不利於骨折癒合。鍛煉有助於全身血液和新陳代謝,促進骨折癒合。

與韌帶損傷與制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