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韌帶拉傷怎麼查

韌帶拉傷怎麼查

發布時間:2020-10-27 05:39:23

1、怎樣判斷韌帶拉傷還是韌帶斷裂。

而患者在受傷當時做應力實驗檢查是很痛的,一個是患者會對檢查配合性較差,另一個就是由於疼痛,肌肉會產生一個保護性的緊張攣縮,也會導致檢查結果的不準確。影像學檢查方面,只有核磁共振能夠對韌帶結構的損傷有清晰的顯示。但是,由於受傷後關節腔肯定會有大量積液,因此這時候做核磁共振檢查也會產生不準確的結果。一般判斷韌帶或肌腱有無損傷,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在患者急性期過後,水腫消退或減輕後再進行體格檢查或放射學檢查。另一個就是患者在急性期時,在局部注入麻醉葯物後再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下面再將它們之間的異同:在受傷當時,如果韌帶斷裂,大多數情況下會聽到清脆的韌帶斷裂的聲音,但是拉傷是沒有的。但是受傷後二者都是會出現疼痛及腫脹表現的。韌帶斷裂與韌帶拉傷都是可能出現關節松動的。但是他們出現的幾率是不同的。大多數拉傷是不會出現關節松動,而如果韌帶斷裂,是百分之百會出現關節松動。 同時如果完全斷裂,關節松動的程度是明顯要大於單純的拉傷的。在癒合時間方面兩者也有不同,單純的拉傷患者會在受傷後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理療就會達到痊癒,但是對於韌帶斷裂的患者,癒合過程通常要達到三個月或更長時間,有時甚至會產生不癒合的情況。在水腫消退過後,通過核磁共振的檢查,拉傷的韌帶在片子上顯示信號是連續的,而斷裂的韌帶則會表現出信號連續性中斷。最後一個就是在受傷時,韌帶拉傷與斷裂說遭受的暴力的力量是有區別的,當然這個具體的大小不好判斷,只能作為一個次要的評判標准。以上就是我對你需要了解的常識做的回答,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2、怎樣判斷韌帶拉傷

人在負重或體位變換時,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關節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可使少數纖維被拉斷、關節微動錯縫,形成拉傷。一般是勞動或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膝蓋部位比較脆弱,是比較容易受傷的。

3、韌帶拉傷是怎麼樣

韌帶拉傷(ligament strain),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以後易再次損傷

4、怎樣檢查膝關節韌帶損傷

1、側方應力試驗
在急性期作側方應力試驗是很疼痛的。可以等待數天或於痛點局部麻醉後方進行操作,在膝關節完全伸直位與屈曲20度—30度位置下作被動膝內翻與膝外翻動作,並於對側作比較,如有疼痛或發現內翻外翻角度超出正常范圍並有彈跳感時,提示有側副韌帶扭傷或斷裂。
2、抽屜試驗
膝關節屈曲90度,小腿垂下,檢查者用雙手握住脛骨上段作拉前和推後動作,並注意脛骨結節前後移動的幅度,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移增加表示後交叉韌帶斷裂,由於正常膝關節膝關節屈曲90度位置下脛骨亦能有輕度前後被動運動,故需將健側與患側作對比。
單獨前交叉韌帶斷裂時,脛骨前移幅度僅略大於正常,若前移明顯增加,說明可能還合並有內側副韌帶損傷。
在急性期作抽屜試驗是很痛的。應該麻醉後施行。
3、軸移試驗
本試驗用來堅持前交叉韌帶噸列後出現的膝關節不穩定。患者側卧,檢查者站在一側,一社握住踝部,屈曲膝關節到90度。另一手在膝外側施力,使膝處於外翻位置,然後緩慢伸直膝關節,至屈曲30度位時覺疼痛與彈跳,是為陽性結果。這主要是在屈膝外翻姿下,脛骨外側平台向前錯位,股骨外髁滑向脛骨平台的後方,伸直過程中股骨外髁突然復位而產生疼痛。

5、韌帶拉傷了怎麼辦

肌肉拉傷是指一般肌肉或者肌腱活動過渡受到損傷。這些損傷一般發生在你的身體疲勞和超過它所負擔的強度時。最容易受拉傷的兩處是:大腿後面(腘繩肌)、大腿內側(內收肌)。腘繩肌拉傷的主要症狀是當你伸直腿的時候,腿部和背部會有尖銳的疼痛。內收肌拉傷的主要症狀是當你想向外側抬腿時,大腿內側會有尖銳的疼痛。肌肉拉傷之後在頭兩天之內應該冷敷,兩天之後可以按摩和熱敷,並慢慢開始恢復運動和拉伸。在運動和拉伸之前一定要熱身。
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歪了腳;和膝關節的韌帶拉傷(在後面的膝部疼痛部分詳細介紹)。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的治療辦法是在拉傷之後馬上做到以下幾點:
1.休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
2.冷敷。冰塊或者其它冷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因為降低溫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每次冷敷15到20分鍾,每天三到四次。
3.壓迫。用綳帶或其他辦法壓迫受傷局部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綳帶產的緊度要適中,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支端發麻或缺血。
4.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迴流

6、如何判斷是肌肉拉傷還是韌帶拉傷

判斷是肌肉拉傷還是韌帶拉傷可以從疼痛的程度進行區分。
肌肉拉傷後疼痛部位呈現僵硬狀態,用手就可以摸出來,而且不可以負重,但活動不受阻。而韌帶拉傷後,韌帶上下的骨頭是不可以做任何運動的,否則就會很疼。
(1)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2)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損傷。

與韌帶拉傷怎麼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