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受傷時總要用冰敷?有什麼作用?
冰敷主要是讓身體局部溫度降低,皮下的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的通透能力,達到降低新陳代謝、止血消腫的效果。此外,冰敷還可以減輕因為受傷所導致的肌肉痙攣,避免組織細胞的二次傷害。
(1)韌帶冰敷擴展資料:
急性損傷的前兩三天是要冰敷的,手術之後的康復功能練習之後,必須及時冰敷。如剛崴腳、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物理撞擊等。
急性損傷: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物理撞擊等),即刻發生疼痛症狀。損傷後,局部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
正確的冰敷方法:使用冰水混合物隔著毛巾放在需要冰敷的部位,每次冰敷大約15-20分鍾,每冰敷一次要間隔1-2個小時。疼痛不是太明顯後,隔2-3個小時冰敷一次就可以。
冷敷的禁忌:
1、對寒冷刺激極度敏感者,冷敷可能會促發動脈痙攣;
2、中老年人動脈供血不全要慎用,可能加重缺血;
3、對神經組織癱瘓者絕對禁止使用,因為他們不能感覺冷熱,所以很容易凍傷;
4、冷敷和冰按摩也不應當用於有類風濕關節炎、雷諾綜合征、感覺損傷的區域。
2、冰敷的好處
1、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縮、血循減少,因而降低組織新陳代謝率,抑制炎性反應,這對運動傷害或急性關節炎如痛風、退化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若能在第一時間使用,事半功倍。
2、生理上,當溫度降至廿度時,骨胳肌的肌紡錘反射會受到抑制,肌肉張力減弱,痛覺神經傳導也會變慢或被阻斷(低到十度時),產生有效的止痛效應。
3、低溫會強化膠原纖維(肌腱、韌帶、軟骨等均屬之),使受傷的肌肉、肌腱傷害不後續擴大。
(2)韌帶冰敷擴展資料:
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引起疼痛。急性損傷後,局部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必須立即控制。此時盡快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根據損傷的面積及深度,冰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鍾。每隔2~3小時可再次冰敷。這階段,千萬不能使用活血類的外用葯物(各種活絡油、紅花油等)揉擦,否則會加重腫痛的情況。
不過,醫生提醒,有時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判斷出血是否得到了控制、炎症是否存在,用了熱敷有時也會加重症狀。在這階段,不懂判斷的人士最保險的辦法,還是繼續間隔冷敷,並隨時觀察。
3、韌帶拉傷可以用冰敷嗎?
?
4、膝關節韌帶損傷冰敷還是熱敷?
損傷24小時內,適合冰敷,這樣利於減少出血,以及損傷而滲液滲出,24小時後,病情惡化情況基本穩定,此時可以進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利於恢復,也可以外用活血通絡葯膏外擦,不建議使用貼膏,因為容易引起過敏的情況,其次是在撕下來時,容易牽拉肌腱肌肉等組織.
5、西方運動員大量運動之後用冰敷和泡冰恢復體能,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強烈運動後肌肉微細結構破壞,如果這時候選擇熱水浴的話,水溫太高會加速受傷肌肉的血液循環,從而使肌肉微細機構的破壞加重。
而冰敷或冷水浴收縮受損處肌肉的毛細血管,使訓練時造成的肌肉微細結構破壞不會繼續擴大,研究表明,運動後1天至4天內採用冷水浴,後期再選擇熱敷或熱水浴緩解肌肉酸痛問題效果更佳。
並且運動員在受傷後,冰是治療損傷的工具。其藉助縮小血管的直徑達到減少腫脹和灼熱感;低溫也使患處感覺麻木,從而降低疼痛感。
一旦將冰塊從患處移除,患處回溫後,含有豐富營養物質的血液流入,就能幫助患處癒合。
(5)韌帶冰敷擴展資料
運動後緩解肌肉酸痛的方法:
1、運動前後堅持拉伸
不止運動前要拉伸,運動完之後拉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採用靜態牽拉,牽拉的重點放在幾個大肌群:大腿、小腿、臀部、軀干、肩、頸,每個伸展動作最好維持20-30秒,最少做2個循環。
運動前拉伸可最大限度避免運動損傷,運動後拉伸可以增強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有助於痙攣肌肉的恢復。
2、飲食調節
突然運動或者經常運動的人突然增加運動強度的人在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是正常現象,這種症狀也可以通過飲食調節緩解,可以補充呈鹼性食物。
比如蔬菜、菌類;也可以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柑橘類水果,也可以適當補充富含鋅的食物,比如海產品、堅果類。
3、按摩放鬆
跑步後按摩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除疲勞方法。但是不在運動後立即按摩,可選在運動當晚睡前進行。
按摩的時候力氣不能太大,從輕按開始,逐漸過渡到推拿、揉捏、按壓和扣打,再配以局部抖動並且要注意從四肢開始。
6、韌帶扭傷是應該冰敷還是熱敷
您好!韌帶和軟組織損傷後,有血腫,出血時,在2小時內用冰敷。在2小時以後用熱敷為宜。開放性骨折除外。
7、韌帶拉傷接近一年了,一直疼,冰敷好還是熱敷好?
你好,有韌帶拉傷的情況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的情況,這個熱敷是比較好的
8、韌帶做了手術,在家或出差用什麼辦法冰敷
拿塑料袋裝點冰箱凍的冰,再拿毛巾包好就可以用了,出門在外沒有冰箱就買冰激凌或者冰棒也是一樣的,注意適當,不要凍傷,更不能在睡覺時冰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