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肝臟懸韌帶

肝臟懸韌帶

發布時間:2020-10-19 13:30:10

1、肝下垂是什麼病好冶嗎? 就是吃飯吃不下惡心

此病與各種懸肝來韌帶、腹壁及腸自道的支撐作用減弱及局部因素牽拉或致膈肌下降有關。肝下垂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前者多與冠狀韌帶或懸韌帶的缺失、軟弱有關。獲得性肝下垂多與營養因素等造成肝臟支撐組織病變有關,如懸肝韌帶鬆弛、延長,腹肌張力減弱,腹內壓降低及腸下垂致肝臟失去腸道的支撐等;肺氣腫、右側大量胸腔積液及肺癌等導致的膈肌下降也可促使肝下垂;鄰近器官腫瘤與肝臟黏連,腫瘤增大牽拉肝臟使之位置下移;高強度的工作、鍛煉等亦可誘發肝下垂;膽囊疾病也可引起肝下垂。

2、人體解剖學內臟學消化系統試題~!跪求正解~~~~~~~~

1、有關食管的描述,錯誤者為
D.第二狹窄距咽峽25cm

2、確認空腸起端的標志是
B.十二指腸懸韌帶

3、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在
D.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

4、某男,53歲,近日常出現便血現象,入院處置後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檢查時直腸定位的標志是什麼
D.直腸橫襞

5、不經肝門出入的結構是
B.肝靜脈
第二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5道題共10分)
1、參與構成咽峽的有
A.齶垂
B.齶舌弓
C.舌根

2、牙周組織包括
A.牙齦
B.牙周膜

3、位於鼻咽部的結構有
A.咽扁桃體
B.咽鼓管咽口
4、有關肝的描述,正確的有
A.大部分位於右季肋區和腹上區
B.肝臟面的橫溝稱肝門
D.小兒肝體積相對較成人大

5、關於胰的描述,何者錯誤
A.平對第3-4腰椎高度

C.屬於內分泌部器官

第三題、判斷題(每題1分,5道題共5分)
1、3對唾液腺均開口於口腔底部的舌下阜
錯誤

2、齶扁桃體位於口咽的內側壁。
錯誤

3、三條結腸袋匯集於闌尾根部。
正確
4、肝靜脈出肝門注入下腔靜脈。
錯誤

5、正常成人平靜呼吸時在右肋弓下緣摸不到肝臟。
正確

3、哪個器官不是消化系統的器官

消化器官      

關於人體消化器官應稱為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肛管)等部。臨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一段稱上消化道,空腸以下的部分稱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於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膽本身並無傳化飲食物的生理功能,不能稱之為消化器官,只是所貯藏的膽汁直接有助於飲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消化管是一條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終於肛門的很長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於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們均借導管,將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內。   消化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機體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除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物質均不能被機體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內被分解為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內被分解成結構簡單、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稱為消化。這種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管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的過程就是吸收。對於未被吸收的殘渣部分,消化道則通過大腸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   在消化過程中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形式。   食物經過口腔的咀嚼,牙齒的磨碎,舌的攪拌、吞咽,胃腸肌肉的活動,將大塊的食物變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與食物混合,並推動食團或食糜下移,從口腔推移到肛門,這種消化過程叫機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學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將復雜的各種營養物質分解為腸壁可以吸收的簡單的化合物,如糖類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類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然後這些分解後的營養物質被小腸(主要是空腸)吸收進入體內,進入血液和淋巴液。這種消化過程叫化學性消化。   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功能同時進行,共同完成消化過程。   參考:消化系統疾病||消化和吸收   參考資料:   人體消化系統包括哪些器官?   人體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   人體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在臨床上,常把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許多小腺體,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體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滿足人體發育、生長、生殖、組織修補等一系列新陳代謝活動的需要。人體消化系統各器官協調合作,把從外界攝取的食物進行物理性、化學性的消化,吸收其營養物質,並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它是保證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系統。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區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於此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將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Treitz韌帶為確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   (1)口腔:由口唇、頰、齶、牙、舌和口腔腺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後,口腔內腺體即分泌唾液,嚼碎後的食物與唾液攪和,借唾液的滑潤作用通過食管,唾液中的澱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據與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這一復雜的反射動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長條形的肌性管道,全長約25~30厘米。食管有三個狹窄部,這三個狹窄部易滯留異物,也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賁門、胃底、胃體和胃竇四部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體,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鹽酸、鈉、鉀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保護胃粘膜以及潤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內易於通過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納和消化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內的食團,經胃內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後形成食糜,食糜藉助胃的運動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腸。   (5)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始段。長度相當於本人十二個手指的指幅(約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腸呈C型彎曲,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腸、回腸和大腸組成。   (1)空腸、回腸:空腸起自十二指腸空腸曲,下連回腸,回腸連接盲腸。空腸、回腸無明顯界限,空腸的長度佔全長的2/5,回腸佔3/5,兩者均屬小腸。空腸、回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腸:大腸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腸、闌尾、結腸和直腸四部分。成人大腸全長1.5米,起自回腸,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貯存和排泄糞便。

4、100分求解三個問題!!!

最好請教一下專業醫師

5、肝到底在哪兒啊?

一、肝臟在哪裡?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紅褐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面,前後兩緣,左右兩葉。 我們的身體,除掉了頭和四肢,就剩下了軀干,也就是胴體了。 而胴體裡面就裝藏有各種器官。胴體在中間,有一片厚膜的隔牆,叫做「橫隔膜」,它把胴體分為上下兩個腔洞;上面的腔洞叫 做「胸腔」,裡面藏有心臟、肺臟、大動脈等;下面的腔洞叫做「腹腔」,就是腹部,裡面藏有包括肝臟在內的胃、胰臟、腎臟 、大小腸、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肝臟之位置,就在腹腔的最上面,也就是右側橫隔膜之下,前面整個被右胸廓下部的肋骨所蓋住,而它的下端,也不超出右側最下面的肋骨,所以正常的肝臟從腹壁上面是能摸不到的。肝臟由韌帶「懸掛」在腹腔內,而韌帶又有一定的伸縮性,所以肝臟的位置可隨腹腔壓力和容積的改變而變化。孕婦、有腹水者肝臟可上移。 肝臟最近的「鄰居」是膽囊,它附在肝葉之下,其間有膽管相通,若肝臟受損,膽囊也易被其影響,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並膽囊炎、膽管炎。相反膽囊、膽管有病變時,也可波及肝臟。其次肝臟還與胃、胰腺、脾臟及十二指腸相關聯,這些器官多屬消化器官,共同調節人的消化功能。一旦肝臟受損,也可影響「左鄰右舍「。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變,重型肝炎可誘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可引起脾腫大及食道下端、胃底靜脈曲張等。 當人體仰卧或大口吸氣時,由於橫膈的移動,肝臟被壓向肋骨正文,一部分肝臟就可從肋下觸及。當懷疑有肝病的時候,醫生通常通過觸診,即從肋下觸摸肝臟,初步了解肝臟質地與形態的變化。一般正常人的肝臟為橡皮樣柔軟的組織,當患有肝炎、肝硬化、肝癌時,肝臟就腫大、變形、質硬,有經驗的醫生一摸便可有所了解。
二、肝臟長得是什麼樣的? 肝臟是人體最大腺體,紅褐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面,前後兩緣,左右兩葉,成人肝臟重約1400g(男性1500g左右,女性1300g左右)占體重的1/30-1/50。

肝臟位於腹腔右上部並占據上腹的一部分,小部分位於左上腹,卧位時,肝臟的上界在右側鎖骨中線第五肋間,通過叩診便可發現其上界。一般情況下在上腹部觸摸不到肝臟下緣,但有一少部分人肝臟位置下垂,則可於肋緣下觸及肝下緣。

在兒童期,肝臟位置較成人略低,肝下緣在肋下1cm~2cm處,少年期後,在肋下不易觸及。肝臟的位置可隨體位及呼吸變化有一定改變,站位和吸氣時肝臟下移1~2cm,而仰卧位和呼氣時則有所上升。 三、肝臟承擔著什麼樣的工作?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承擔著消化、解毒、代謝等重要功能,我們一日三餐吃進去的營養物質都必須依靠肝臟進行加工,才能提供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除了物質代謝外,肝臟還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吃進去的毒物、葯物等等也必須依靠肝臟解毒。可以說,人體沒有肝臟,就沒有生命,肝臟受損,健康受損。

6、人體器官圖心肝脾肺腎位置

人體器官

由多種組織構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結構單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組織結構特點跟它的功能相適應。我們一般都比較容易注意到一些組織集中的直觀的器官。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再如:內臟器官心、肝、肺、胃、腎等。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們忽略而不認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塊骨骼肌,皮膚等。

心肝脾肺腎

心臟

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

肝臟

肝臟是人體內臟里最大的器官,位於人體中的腹部位置,在右側橫隔膜之下,位於膽囊之前端且於右邊腎臟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臟是人體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臟平均重達1.5公斤(約在1-2.5公斤之間;另一說1-1.6公斤),為一紅棕色的V字形器官。

脾臟

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

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地柔軟的網狀內皮細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長約10cm~12cm,寬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麼大,重200克左右,由幾條韌帶將其「懸掛」在上腹部。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腎臟

腎臟的位置:右腎門正對第二腰椎橫突,左側針對第一腰椎橫突,右腎由於肝臟關系比左腎略低1-2厘米。正常腎臟上下移動均在1-2厘米范圍以內。腎臟是在橫膈之下,體檢時,除右腎下極可以在肋骨下緣捫及外,左腎則不易摸到。

腎位於脊柱兩側,緊貼腹後壁,居腹膜後方。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2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左側第12肋斜過左腎後面的中部,右側第12肋斜過右腎後面的上部。


7、肝臟靠什麼固定?

?

與肝臟懸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