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關節指的是
一、肩關節
組成:肱骨頭+肩胛骨的,典型球窩關節
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盂周有盂唇。關節囊上壁有喙肱韌帶加強,下壁薄弱,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行於囊百內。可做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二、肘關節
組成:肱骨下端+尺骨、橈骨上端;(由肱骨滑車和尺骨滑車切跡構度成的)肱尺關節;(由肱骨小頭和橈骨頭關知節凹構成的)肱橈關節;(由橈骨頭環狀關節面和尺骨橈切跡構成的)橈尺近側關節。
特點:關節囊前後壁薄弱,兩側有副韌帶加強(尺側副韌帶、橈側副韌帶)。能做前屈、後伸旋前、旋後運動。
三、髖關節
組成:股骨頭+髖臼
特點:關節囊緊張,股骨頭大,髖臼窩深,囊內有股骨頭韌帶,在髖臼窩周緣有髖臼唇使髖臼窩加深。可做道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四、膝關節
組成: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
特點:關節囊前後鬆弛,囊外有脛、腓側副韌帶加強,囊內有前後交叉韌帶,前方有髕韌帶。關節腔內有半月板,起減少摩擦和分隔關節腔的作用。內側半內月板與關節囊和頸側副韌帶結合緊密,因此易損傷。關節囊的滑膜層向關節腔內突入形成翼狀襞,向關節腔外突出形成髕上囊。可做前伸、後屈運動,半屈容膝時可做輕微環轉運動。
2、下列與關節的結構特點無關的一項是()A.關節囊中有滑液B.關節囊外有韌帶C.關節兩端有肌肉D.關節
A、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囊及囊裡面和外面還有很多韌帶,使兩骨的連結更加牢固.該選項與關節的結構特點有關.
B、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將兩骨牢固地連在一起.該選項與關節的結構特點有關.
C、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該選項與關節的結構特點無關.
D、關節面: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關節頭,略凹進的一面叫做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該選項與關節的結構特點有關.
故選:C.
3、簡述肘關節的形態特點
-肘關節運動:
肘關節是一個復合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橈尺近側關節三個單關節,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所構成。
1肱尺關節:
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屬滑車關節,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
2肱橈關節:
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是球窩關節,可作屈、伸運動和迴旋運動。因受肱尺關節的制約,其外展、內收運動不能進行。
3橈尺近側關節:
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為圓柱形關節,只能作旋內、旋外運動。
上述三個單關節被包在一個關節囊內,形成一個關節腔,因而構成了一個復合關節。無論從結構上,還是從功能上講,肱尺關節都是肘關節的主導關節。所以肘關節的主要運動形式是屈、伸運動,其次是由橈尺近側關節與橈尺遠側關節聯合運動,完成前臂的旋內、旋外運動。肘關節的屈、伸幅度,平均為135-140°。
由於肱骨滑車的關節軸向內下傾斜,當伸前臂時,前臂與上臂中軸之間,形成一個向外 偏斜的角,稱為提攜角,約15°左右。
4 肘關節的韌帶:加固關節的韌帶有三條,它們是 :
(1)橈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外側。起自肱骨外上髁,分成兩束從前後包繞橈骨頭,止於尺骨橈切跡前、後緣。
(2) 尺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的內側,起自肱骨內上髁,止於尺骨滑車切跡內側緣。
(3)橈骨環狀韌帶:呈環形,韌帶的兩端附著於尺骨,包繞橈骨頭.所有韌帶都不與橈骨相連,這樣就不妨礙橈骨的旋前、旋後運動。 肘關節的構造,肘關節的韌帶,尺骨上端和橈骨環狀韌帶
@----參與肌肉:
A.上臂肌 主要運動肘關節,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主要有肱二頭肌、肱肌;後群為伸肌,主要有肱三頭肌。
(1)肱二頭肌 收縮時主要屈肘關節並使前臂旋後,也能協助屈肩關節。
(2)肱肌 位於肱二頭肌深面。收縮時屈肘關節。
(3)肱三頭肌 起點有三個頭。收縮時主要伸肘關節。
B. 前臂肌 位於橈骨和尺骨周圍。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前臂肌的肌腹多在前臂上半部,向下形成細長的腱,並跨過兩個以上的關節。主要作用於肘關節、腕關節和手關節。在人類除了有伸肌和屈肌外,還有迴旋肌,如前群有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後群有旋後肌。這對於手的靈巧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神經支配:
肘關節屈曲 肌皮神經
肘關節伸直 橈神經
肘關節屈曲、旋前和手 正中神經、橈神經和肌 皮神經
4、關節的結構具有哪些適於運動的特點?
-肘關節運動:
肘關節是一個復合關節。由肱尺關節、肱橈關節、橈尺近側關節三個單關節,共同包在一個關節囊內所構成。
1肱尺關節:
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屬滑車關節,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
2肱橈關節:
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是球窩關節,粻譏綱客蕺九告循梗末可作屈、伸運動和迴旋運動。因受肱尺關節的制約,其外展、內收運動不能進行。
3橈尺近側關節:
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為圓柱形關節,只能作旋內、旋外運動。
上述三個單關節被包在一個關節囊內,形成一個關節腔,因而構成了一個復合關節。無論從結構上,還是從功能上講,肱尺關節都是肘關節的主導關節。所以肘關節的主要運動形式是屈、伸運動,其次是由橈尺近側關節與橈尺遠側關節聯合運動,完成前臂的旋內、旋外運動。肘關節的屈、伸幅度,平均為135-140°。
由於肱骨滑車的關節軸向內下傾斜,當伸前臂時,前臂與上臂中軸之間,形成一個向外
偏斜的角,稱為提攜角,約15°左右。
4
肘關節的韌帶:加固關節的韌帶有三條,它們是
:
(1)橈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外側。起自肱骨外上髁,分成兩束從前後包繞橈骨頭,止於尺骨橈切跡前、後緣。
(2)
尺側副韌帶:位於關節囊的內側,起自肱骨內上髁,止於尺骨滑車切跡內側緣。
(3)橈骨環狀韌帶:呈環形,韌帶的兩端附著於尺骨,包繞橈骨頭.所有韌帶都不與橈骨相連,這樣就不妨礙橈骨的旋前、旋後運動。
肘關節的構造,肘關節的韌帶,尺骨上端和橈骨環狀韌帶
@----參與肌肉:
a.上臂肌
主要運動肘關節,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主要有肱二頭肌、肱肌;後群為伸肌,主要有肱三頭肌。
(1)肱二頭肌
收縮時主要屈肘關節並使前臂旋後,也能協助屈肩關節。
(2)肱肌
位於肱二頭肌深面。收縮時屈肘關節。
(3)肱三頭肌
起點有三個頭。收縮時主要伸肘關節。
b.
前臂肌
位於橈骨和尺骨周圍。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前臂肌的肌腹多在前臂上半部,向下形成細長的腱,並跨過兩個以上的關節。主要作用於肘關節、腕關節和手關節。在人類除了有伸肌和屈肌外,還有迴旋肌,如前群有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後群有旋後肌。這對於手的靈巧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神經支配:
肘關節屈曲
肌皮神經
肘關節伸直
橈神經
肘關節屈曲、旋前和手
正中神經、橈神經和肌
皮神經
5、下頜關節的組成及形態特點是什麼?
顳下頜關節可簡稱下頜關節,是頜面部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動性。在肌肉作用下產生與咀嚼、吞咽、語言、及表情等有關的各種重要活動。下頜關節由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面、居於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顳下頜韌帶、蝶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所組成。下頜關節是頜面部具有轉動和滑動運動的左右聯動關節,其解剖和運動都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之一。下頜骨髁狀突略呈橢圓形,由一橫嵴把髁狀突頂分為前後兩個斜面,前斜面覆蓋著較厚的纖維軟骨,是關節的功能區,很多關節病最早破壞此區。兩側髁狀突的長軸略偏向後方,其延長線約成145°~160°角,這個角度可使下頜做側方運動時不致左右脫位。顳骨關節面的凹部為關節窩,容納髁狀突。凸部為關節結節,是主要承受咀嚼壓力區。關節窩比髁狀突大得多,這使髁狀突運動時非常靈活,能在較大的窩內做迴旋運動,這對咀嚼運動有重要意義。關節盤位於髁狀突和關節窩之間,呈卵圓形而兩面凹陷。關節盤由前向後是不均質體,並可以彎曲,這可以巧妙地調節髁狀突從關節窩向前滑動所產生的變化著的關節間隙,在髁狀突運動中起穩定作用。關節盤由緻密的纖維軟骨構成,不僅可抗壓力,還能抗摩擦力,更能承受咀嚼時對關節盤的擠搓。關節囊松而薄,因而顳下頜關節是人體中唯一不受外傷即可脫位,而脫位時關節囊又不撕裂的關節。關節盤的四周與關節囊相連,把關節分為上下二個腔。下腔小而緊,關節盤與髁狀突緊密連接,只允許髁狀突做轉動運動;上腔大而松,允許關節盤和髁狀突向前做滑動運動。關節囊內襯滑膜層,分泌滑液,可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並可營養關節軟骨。每側顳下頜關節的外側都有3條關節韌帶:即顳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和蝶下頜韌帶。其主要功能是懸吊下頜,限制下頜運動在正常范圍之內。
6、關節活動起來非常靈活,與之有關的結構特點是關節結構里有() A.關節軟骨和韌帶 B.關節頭和關
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關節面:關節麵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關節囊: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在關節囊及囊裡面和外面還有很多韌帶,使兩骨的連接更加牢固.
關節腔: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
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故選:C.
7、膝關節的結構特點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及髕骨的關節面構成。結構特點:①關節囊:廣闊而鬆弛。②韌帶:分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囊內韌帶有膝交叉韌帶,它包括前方的前交叉韌帶,後方的後交叉韌帶。③半月板:它可分為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另外,膝關節主要能做屈伸運動,但在半屈位時還可做小幅度的旋內和旋外運動。
8、怎樣才算拉傷韌帶?有什麼特點或反應?
最常見的韌帶拉傷有兩種:一是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崴了腳;二是膝關節的韌帶拉傷。韌帶損傷後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血腫、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壓痛。所以平時要適度鍛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准備。使關節舒展開,還要注意動作,不要用力過猛。另外。加強肌肉的鍛煉是很重要的。因為關節的穩定除了需要韌帶的保護,還需要藉助強有力的肌肉的力量來保護。當肌肉強壯了,運動時對韌帶的負荷就會減少,有利於減少韌帶受損的機會。
9、簡述黃韌帶和關節突關節的橫斷層解剖特點?
黃韌帶和關節突截的韌帶層解剖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啊,你需要哪一方面的解剖圖呢?具體的到解剖書上去看一下,詳細的解剖
10、股髕關節的結構特點和運動?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及髕骨的關節面構成.結構特點:①關節囊:廣闊而鬆弛.②韌帶:分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囊內韌帶有膝交叉韌帶,它包括前方的前交叉韌帶,後方的後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起於股骨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