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髕韌帶止於

髕韌帶止於

發布時間:2020-10-15 20:17:41

1、11歲髕韌帶止點拉傷怎麼治

休息,下肢伸直制動,休息一月。

2、怎麼增強髕韌帶力量

多喝牛奶補補鈣,上場前做一做熱身運動,
把身體盡量活動開。完全康復的話就來是減少運動量,
甚至停止退不運動。沒有疼痛自感在進行運動。
我建議寄去咨詢一下隊醫或者專業的醫生,
不要小看小的問題,很多受傷致殘都是從小問題開始的。。。。。

3、打籃球跳躍導致髕韌帶止點發炎

如果膝蓋突出一塊來就好不了了,要西醫手術了。至於手術以後能不能運動就不清楚了。本人是保守治療,中醫的貼了幾副就沒事了。但偶爾有點。你什麼梅花糕,有用嗎?我那幾個無名膏葯就好了。起來照樣打,說實話只要打得頻度不要天天無時無刻沒什麼關系,不會特別疼的。可能你發炎了才會特別疼,炎症好了以後骨頭還是突的,但不會很疼

膝關節滑膜炎的治療
1.推拿療法
(1)推揉點按法:患者仰卧,膝部自上而下,順其筋絡反復推 揉1~2分鍾。(2)拔伸屈膝法:患者體位同上,肌肉放鬆,醫生先 輕輕地、小幅度地來回屈伸膝關節,最後盡力將膝關節完全屈曲,然 後伸直患肢。(3)刮筋、分筋法:患者仰卧,於髕骨外上方、內下 方運用一拇指屈曲指關節,放於痛點內側;另一手掌按於屈拇之上, 用臂力推動拇指向外刮數下。(4)關節積液時可用捶、擂、拍法, 交替進行。捶為實拳,擊為空拳,下擊髕骨周圍軟組織及大腿伸側, 大小腿屈伸各20~30下,擂為實拳,雙拳用臂力下壓與上部位相同處, 重復1~2遍。拍不用拳而是用手掌拍打腘窩,用腕力彈拍。
2.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 抽凈,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研究 表明,關節炎中的各種病理改變與它的減少和理化性質改變有密切關 系。注射透明質酸鈉有以下作用:覆蓋關節軟骨表面,可以保護關節 軟骨,防止或延緩進一步退變;保護關節滑膜、清除致痛物質,有明 顯減輕疼痛的作用;改善關節的攣縮狀態,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對退 變關節的滑液有改善作用。
3.葯物治療
急性期滑膜損傷,瘀血積滯,治以散瘀生新消腫為主,三七粉等 口服。慢性水濕稽留,肌筋弛弱,治以祛風燥濕、強壯肌筋,內服羌 活勝濕湯加減,外貼狗皮膏;若寒邪較盛,亦可散寒祛風除濕,方用 烏頭湯。
4.固定與練功療法
早期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彈力綳帶加壓包紮,並禁止負 重。治療期間可作股四頭肌舒縮活動鍛煉,後期應加強膝關節的屈伸 鍛煉,這對消除關節積液,防止股四頭肌萎縮,預防滑膜炎反復發作, 恢復膝關節伸屈功能,有著積極作用。
5.中醫膏葯療法
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所以治療滑膜炎主要是調理微循環系統,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積水期間盡量不要勞累,減少抽液注射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中醫膏葯療法。原理:膏葯外敷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使之重歸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症而痊癒的目的。

4、股四頭肌的位置、起止點、作用和神經支配

起點:髂前下棘,股骨 粗線和股骨體的 前面 止點:經髕骨及髕韌帶 止於脛骨粗隆 作用:伸膝,骨直肌有 伸大腿作用 神經支配:股神經

5、參與膝關節運動的主要肌有哪些

膝關節的肌肉分為膝關節屈肌群和膝關節伸肌群,參與膝關節運動的各肌群的主要肌如下:

(一)膝關節屈肌群
1.股二頭肌(biceps m.of thigh)長頭(long head) 起於坐骨結節,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和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2.股二頭肌(biceps m.of thigh)短頭(short head) 起於股骨嵴外側唇,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muscle) 起於坐骨結節,止於脛骨內側髁並延續為腘斜韌帶附著於關節囊。
功能:使膝關節屈曲、內旋,並能緊張膝關節囊。由坐骨神經支配。
4.股薄肌(slender m.):在大收肌的內側起於恥骨下支,止於脛骨粗隆內側部。功能:膝關節屈曲內旋。由閉孔神經支配。

(二)膝關節伸肌群
1.股四頭肌(quadriceps m.of thigh) 有四個頭,分別稱為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及股內側肌。四個頭向下匯成四頭肌腱附著於髕骨,往下借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由股神經支配。
2.股直肌(rectus femoris muscle) 起自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止於股骨粗隆。
功能:伸膝關節,屈髖。
3.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 muscle) 起自大轉子和股骨嵴外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4.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 muscle) 起自股骨前面,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5.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muscle) 起於股骨嵴內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6、髕韌帶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髕韌帶是醫學上的專業術語,主要是指身體的某種物件。猝然猛伸膝關節或外力強制屈曲膝關節時,因股四頭肌急劇收縮,強大的力作用於韌帶肥厚而堅韌,就會導致髕韌帶的損傷。一般不易拉斷,多為腔骨粗隆附著點出部分纖維撕脫或撕裂傷,或髕骨韌帶起點兩側的部分纖維和血管受損。病程日久,在修復過程中,機化增生,局部血流受阻,出現代謝障礙而造成粘連,結疤,攣縮等改變,從而引起頑固性慢性疼痛。
髕韌帶-臨床表現
(1)有外傷史。
(2)髕韌帶附著點,脛骨粗隆處有疼痛,膝關節不易伸直,走路可有跛行。
(3)股四頭肌收縮,引起疼痛,能上樓,但下樓不便。
(4)髕韌帶起、止點處有壓痛。

7、髕韌帶的髕韌帶-臨床表現

(1)有外傷史。
(2)髕韌帶附著點,脛骨粗隆處有疼痛,膝關節不易伸直,走路可有跛行。
(3)股四頭肌收縮,引起疼痛,能上樓,但下樓不便。
(4)髕韌帶起、止點處有壓痛。

8、髕韌帶損傷怎樣治療

病情分析:看你情況,是過度運動造成的髕韌帶拉傷,產生的後遺症,現在看治療會好的很慢,需要長期療養
意見建議:1,清淡飲食,忌辛辣
2,按療程理療
3,配合活血止痛,舒筋類葯物
4,熱敷,多按摩

9、髕韌帶的名詞解釋

腰肌勞損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見的一種疼痛,以長期反復發作性腰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常常是對沒有器質性改變的慢性腰背痛的總稱。由於急性損傷及慢性勞損導致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粘連、攣縮而引起,主要病變在腰背肌纖維、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其特點為: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天氣變化時加重,稍活動後可減輕,勞累後容易復發。除有腰腿酸困以外,多無下肢疼痛症狀。
腰肌纖維炎全名為腰肌筋膜纖維質炎,又稱肌風濕症,肌筋膜炎,肌筋膜綜合征。此種病症病因較多,但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1、損傷:較大、微小損傷均可引發此病。如運動時受傷或勞動時受傷,使肌肉、筋膜組織或骨與關節發生急性損傷,等組織逐漸纖維化後癱痕收縮,可引起廣泛疼痛。2、寒冷與潮濕:冬季或春季發病者多,如夜間睡於潮濕、寒冷的地板上,早晨起來就可能發生腰背痛。3、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可引起腰腿酸痛。4、精神緊張:疼痛使患者精神緊張,後者使肌肉張力增加甚至痙攣,產生疼痛——痙攣——疼痛環,形成惡性循環,使疼痛加重。5、與風濕症有關:風濕病人在風濕熱後出現腰痛,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也有纖維質炎表現。

『治療』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扌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滾動8分鍾,再於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鍾。
(2)掌揉法: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鍾,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鍾,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者以前臂的尺側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形或半環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鍾,然後再於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鍾。
(4)按壓法:採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性按壓,每次10分鍾左

與髕韌帶止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