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交鎖是什麼意思?
交鎖即關節在屈伸過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礙,但可屈曲,此時半月板嵌頓在關節面之間,不能解脫,搖擺旋轉膝關節可使其「解鎖」。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交鎖陽性,而半月板損傷是交鎖常見的原因,另外還有如關節內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先天發育異常等都可以引起交鎖。
需要檢查的人群:在行走的情況下膝關節突發劇痛的人群。
(1)因膝蓋韌帶擴展資料:
1、半月板損傷
患者多有外傷史,傷後疼痛,膝關節隨即腫脹,急性期疼痛定位大多不準確,後期出現特定部位疼痛。損傷後出現關節積液,關節交鎖並出現「打軟腿」現象,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出現彈響,可伴患側疼痛。
兩周後即可見股四頭肌萎縮,內側明顯;關節間隙可觸及固定局限的壓痛點。麥氏征(McMurry'sTest)檢查大多數為陽性,可進行定位,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Apply試驗可在損傷側引發疼痛,並可進行半蹲負重情況檢查。
有人還進行搖擺試驗,即將一手拇指置於損傷側關節間隙,另一手輕輕左右搖擺小腿,拇指可感覺到半月板於間隙內進出,伴疼痛即為陽性。
膝關節造影也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幫助,可進行損傷定位,在某種情況下仍有人使用,但逐漸為新的檢查方法所替代。關節鏡檢查的確診率可達90%,同時可進行手術,但對內側半月板後角觀察有一定局限性。MRI檢查對關節軟組織損傷有相當診斷價值。
2、內側副韌帶損傷
傷後膝關節內側出現劇烈疼痛,緩解再次加重,出現內側腫脹,淤血。屈膝30°檢查膝關節可及異常關節間隙開口感,內側副韌帶張力減低,外翻應力試驗陽性。外翻應力下拍片作雙側對照,患肢膝關節內側間隙加大,超過10°以上,表明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同時考慮前交叉韌帶出現損傷。MRI可對其進行較明確的診斷。
3、外側副韌帶損傷
患者多有膝關節內側外力作用史,傷後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局部壓痛明顯,常有腓骨小頭骨折。伴其它相鄰結構損傷時,出現相應症狀。膝關節內翻應力試驗陽性,外側副韌帶張力降低,可及壓痛點及異常開口感。內翻應力下拍片,雙側對比,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4、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常自覺有撕裂感,膝關節疼痛、不穩,不能重復動作或繼續運動。隨後關節腫脹,積血,可出現浮髕試驗陽性。急性期常常因疼痛劇烈不能配合進行詳細檢查,麻醉或急性期後可行常規檢查。
前交叉韌帶損傷時,前抽屜試驗陽性,Lachman試驗陽性,軸移試驗陽性,Jerk試驗陽性。也可行垂腿位前抽屜試驗以放鬆肌肉,陽性表明有前交叉韌帶損傷。X光平片檢查對撕脫骨折有診斷意義,前抽屜試驗同時進行雙側對照拍片,出現脛骨前移,表明存在前交叉韌帶損傷。MRI對前交叉韌帶損傷比較准確。
5、後交叉韌帶損傷
後交叉韌帶損傷症狀與前交叉韌帶損傷相似,有明確急性外傷史。檢查時後抽屜試驗陽性,可同時拍X光片進行診斷。患者仰卧位雙足置於檢查床,屈膝90°左右,可出現脛骨結節塌陷。
手持患者股骨遠端,屈髖屈膝時,脛骨近端後移更為明顯,表明後交叉韌帶斷裂。X光片檢查可發現後交叉韌帶撕脫骨片。MRI對後交叉韌帶診斷比較准確。
2、膝蓋韌帶撕裂一定需要動手術修復嗎?
前交叉韌帶斷裂是需要手術修復的。後交叉撕裂倒不一定去修補。
不做手術的話,你的膝關節是不穩定的。一個不穩定的膝關節會磨損的很快,軟骨的損傷會比別人厲害的多。假如人家的膝關節能用到70歲,你可能只能用到4、50歲就因為嚴重的膝關節炎需要膝關節置換了。
但是修補手術費也是很貴的,如果用人工韌帶的話,材料費就需要3萬多,總費用不下4萬。自身韌帶修補便宜的多,但是也有限制。這個是醫生根據你的情況決定的。
真下不了決心手術,並且自我感覺目前還過得去的話,就注意加強膝關節肌肉力量訓練,特別是股四頭肌練習。裡面的穩定因素(韌帶)破壞了,可以通過外面的(肌肉)彌補一部分。健身房裡那種坐姿腿屈伸就是很好的方式。
還是要相信醫生。多咨詢一下吧。但是不要讓醫生給你保證什麼。
3、腘窩 韌帶 膝蓋後面
朋友你好。
你患了腘肌損傷或稱腘肌滑囊炎。
必須休息,一般4周可以痊癒。
否則,病情進展會出現小腿外側及足底部疼痛、麻木等症狀。
如果形成慢性炎症,治療就沒那麼容易了。
4、膝蓋韌帶損傷長期不好會有什麼後果
意見建議:
損傷性滑膜炎,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半月板邊緣損傷(1-2度)者可治癒、破裂不能癒合只能手術)、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 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治療期間盡量減少抽水注射頻率,過多的抽水注射會刺激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再治療就比較麻煩.腫脹積水消除之前一定不要勞累和鍛煉,過多活動會損傷骨骼,簡單通俗的可理解為:滑囊是一個儲油器,是為骨骼肌腱運動加油的,目地是為了增加潤滑減少摩擦,如果有了積水,積水稀釋了滑液就起不到潤滑作用了,此時劇烈活動就會產生骨骼摩擦,最終損傷骨骼.
滑膜炎屬無菌性炎症,主要是微循環不通阻礙所致,所以治療應以調理微循環系統為主,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保和堂滑膜炎膏外敷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綠色療法,由於葯物用於肌表薄貼,因此可直接作用於關節滑囊部位,使葯性直達病灶,達到活血化淤,通經走絡,祛風散寒和調節微循環的目的。貼於體表的葯物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受阻的微循環暢通,消除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使之重歸於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就會徹底康復。
5、膝關節韌帶撕裂什麼症狀
在多數有膝關節遭受突然外翻或旋轉外力的外傷史,韌帶斷裂後,一般地膝關節內側顯著腫脹,局部發生劇痛,皮下淤血,青紫。關節內積血為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病人多用足尖走路,強度外展其膝關節時,則韌帶斷裂處有明顯疼痛。由於反射性肌肉緊張,關節活動受限,被動伸直時抵抗及疼痛.如將積血抽出後則關節活動即可恢復。陽性體征主要是內側副韌帶局部有明顯壓痛。
如側副韌帶不完全撕裂時,在韌帶撕裂處可出現輕度腫脹,壓痛也限於局部,膝關節無不穩定現象;完全撕裂時除局部血腫,壓痛嚴重外,膝關節常出現輕度腫脹,並表現關節不穩定(應手術連接).若交叉韌帶撕裂時,關節內出血,引起整個關節嚴重腫脹,膝關節有異常前後活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怎樣鍛煉膝蓋的韌帶?
給你幾個小建議: 以下三種運動能有效保護膝關節,並減輕膝蓋疼痛。選擇其中的兩種,堅持每星期運動2-3次,每次重復這些運動步驟15次,可達到最佳鍛煉效果。 1. 腿筋彎曲練習 取一根彈力皮筋,綁在柱子或重型傢具的腿上,一端綳在一隻腳的腳踝處。面向柱子站立,讓皮筋處於綳緊狀態,緩慢地將腿向後抬起,直到大腿後部肌肉感覺輕微發熱,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復。注意:在抬腿時,移動的應該是腿部,而不是臀部。 2. 直腿向上 此法鍛煉四頭肌和臀部屈肌。伸直腿部,面朝上平躺,慢慢將一條腿伸直地抬起,默數15-20秒,再慢慢放下。如果需要加大運動量,可以先在腳踝處加一個重量為1公斤的物件,以後依次增加,直到增至3.5公斤即可。 3. 牆壁蹲起 背靠牆而立,腳後跟離牆1隻腳的長度,在兩膝蓋間放置一隻球(可以是籃球、足球),夾緊球,身體沿牆壁緩慢下蹲,直到膝蓋與小腿成90度直角。因為背部貼牆,支撐了一部分體重,膝蓋受力相對比較少,因此運動強度人體感覺舒適,默數三秒,再慢慢直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