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主動脈峽,這是一個名詞解釋,求幫助
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佔5~8%。1760年Morgagni在進行屍體解剖時發現此病。它的主要病變是主動脈局限性短段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致主動脈血流障礙。
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
但極少數病例縮窄段可位於主動脈弓,胸降主動脈甚至於腹主動脈。有時主動脈可有兩處呈現縮窄。極少數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多見於男性,男女之比為3~5∶1。
2、名詞解釋「動脈韌帶」?誰知道?
肺動脈干末端與主動脈弓之間有一結締組織索,稱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
3、什麼是動脈韌帶
主動脈與肺動脈同在胸腔,二者之間可有一結締組織相連,是胚胎期這兩個血管間的連通管的遺跡,隨著胚胎發育此連通被堵住稱為動脈韌帶,有的人沒有堵住則是一種病稱為動脈導管未閉。
4、動脈導管名詞解釋
動脈導管是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一根管道,為胎兒循環的重要通路。小兒出生後,動脈導管即在功能上關閉,絕大多數嬰兒生後3個月左右在解剖上逐漸閉合成為動脈韌帶,若不閉合即稱動脈導管未閉。
5、誰知道這些名詞解釋啊,拜託幫幫忙
麥氏點:沿盲腸的三條結腸帶向頂端追蹤可尋到闌尾基底部。其體表投影約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
界線,界線是一個漢語詞語,基本意思是兩個地區之間劃分邊界的線。比如:三八線。
子宮峽:子宮頸陰道上部的上端與子宮體相接處較狹細,稱子宮峽。非妊娠期此部不明顯,在妊娠末期可延長至7~11cm,峽壁漸變薄,剖宮產術常在此進行。
肝門:肝臟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條溝,長約5cm,其中橫行的溝位於肝臟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動脈左、右支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肝的神經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稱為肝門。這些進出肝門的結構外包被腹膜稱肝蒂。肝管在前,門靜脈及其分支在後,肝固有動脈在其間
解剖學名詞解釋:連接肝的臟面左、右側縱溝中分的橫溝即肝門。
動脈韌帶:動脈韌帶在左肺動脈起始部和主動脈弓下緣之間
卵圓窩:在右心房(right atrium)的後內側壁(或房間隔)下部,有一卵圓形的淺凹,稱卵圓窩(fossa ovalis),是胎兒時期卵圓孔閉合後的遺跡,形成於胎兒出生一年後,房間隔缺損常發生在該處。 也是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心導管穿刺的理想部位。形態,卵圓窩是股部深筋膜(闊筋膜)上的一個薄弱部分,覆有一層薄膜,稱篩狀板。卵圓窩位於腹前壁腹股溝區,腹股溝韌帶內側端的下方,與縫匠肌上緣之間的卵圓形凹陷,為股管下口。下肢大隱靜脈在此處穿過篩狀板進入股靜脈,股疝多由此處突出。
灰質:灰質是一種神經組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灰質內功能相同的神經細胞體集合一起稱為神經核。
中樞神經系統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白質。
纖維素:纖維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於水及一般有機溶劑。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含量最多的一種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纖維素含量接近100%,為天然的最純纖維素來源。一般木材中,纖維素佔40~50%,還有10~30%的半纖維素和20~30%的木質素。
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結構成分,通常與半纖維素、果膠和木質素結合在一起,其結合方式和程度對植物源食品的質地影響很大。而植物在成熟和後熟時質地的變化則有果膠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人體消化道內不存在纖維素酶,纖維素是一種重要的膳食纖維。自然界中分布最廣、含量最多的一種多糖
神經節:神經節(英語:ganglion)在解剖學上是一個生物組織叢集,通常是神經細胞體的集合。在神經節內的細胞稱為神經節細胞,雖然這一詞有時會特別用來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神經節是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在中樞以外的周圍部位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表麵包有一層結締組織膜,其中含血管、神經和脂肪細胞。被膜和周圍神經的外膜、神經束膜連在一起,並深入神經節內形成神經節中的網狀支架。由節內神經細胞發出的纖維分布到身體有關部分,稱節後纖維。按生理和形態的不同,神經節可為脊神經節(感覺性神經節)和植物性神經節兩類。腦脊神經節在功能上屬於感覺神經元,在形態上屬於假單極或雙極神經元。植物性神經節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節。交感神經節位於脊柱兩旁。副交感神經節位於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內。在神經節內,節前神經元的軸突與節後神經元組成突觸。神經節通過神經纖維與腦、脊髓相聯系。
6、求系統解剖學裡面各種生字詞的讀音。。。
系統解剖學重要名詞
1.
椎 孔 vertebral foramen: 由椎體和椎弓圍成的孔。所有椎孔相連形成椎管,內容納
脊髓。
2.
椎間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鄰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跡圍成。內有脊N和血
管通過。
3.
胸骨角 Sternal angle:位於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體表可觸及,兩側平對第2肋,
是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4. 椎間盤 Intervertebral disc:連結相鄰椎體的纖維軟骨盤;中央為髓核,周圍為纖維
環;有彈性;有連接、緩沖等作用。
5. 黃韌帶 Ligamenta flava:連結相鄰椎弓板間的韌帶,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6.
咽 峽 Isthmus of fauces:由齶垂、齶舌弓、舌根、齶帆游離緣共同圍成。是口腔與咽
的分界。
7.
咽淋巴環 Pharyngeal lymph circle:由咽扁桃體、齶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舌扁桃
體共同構成;對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禦功能。
8. 上消化道 Superior alimentary meatus:從口腔至十二指腸的消化管稱上消化道 9.
彈性圓錐 Conus elasticus:是圓錐形彈性纖維膜。位於甲狀軟骨、杓狀軟骨、環狀軟
骨三者間。其前緣增厚稱聲韌帶;中部增厚稱環甲正中韌帶。
10.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壁胸膜和臟胸膜兩層間的腔隙稱胸膜腔。該腔密閉,左右各
一,呈負壓。
11. 肋膈隱窩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而成。是胸膜隱窩中位
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隱窩。胸膜腔積液常先積於此。
12. 縱隔 Mediastinum:是兩側縱隔胸膜間全部器官、結構和結締組織的總稱。
13. 腎門 Renal hilum:腎內側緣中部凹陷稱腎門,內有腎A、腎V、腎盂、神經和淋巴出
入
14.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位於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之間,膀胱黏膜與肌層緊
密連接,缺少粘膜下層組織,無論膀胱擴張或收縮,始終保持平滑,是腫瘤、結核和炎症的好發部位。
15. 陰道穹 Fornix of vagina:陰道上端與子宮頸陰道部之間的環形凹陷稱陰道穹。陰道穹
分為前穹、側穹和後穹。後穹最深,可穿刺引流積液和積血,進行診斷和治療 16.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臟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續、移行,共同圍成的不規則的潛
在性腔隙。內有少量漿液,起潤滑作用。男性密閉,女性與外界相通。
17. 直腸子宮陷凹Rectouterine pouch:為腹膜在直腸與子宮之間移行返折而形成的陷
凹。該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積液多聚存於此。
18. 卵圓窩 Fossa ovalis:位於房間隔右側面的卵圓形凹陷,為胚胎時期卵圓孔閉合後的遺
跡,是房間隔缺損的好發部位
19. 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位於漿膜心包臟、壁兩層之間的潛在性腔隙,內有少量漿
液起潤滑作用。
20. 冠狀竇 coronary sinus:位於心膈面,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冠狀溝內,以左房斜靜
脈與心大靜脈匯合處為起點,最終注入右心房的冠狀竇口。
21. 動脈韌帶 Arterial ligament:位於主動脈弓與肺動脈干分叉處,是動脈導管閉鎖後的
遺跡。
22. 上腔靜脈 Sup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頭臂靜脈匯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上半身
靜脈血。
23. 下腔靜脈 Inf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半身
靜脈血。
24. 肝門靜脈 Hepatic portal vein: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經肝門入肝。收
集腹盆部不成對器官(除肝)的靜脈血。
25. 胸導管 Thoracic 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乾和
腸干匯合而成。收集左半身+右下半身淋巴液注入左靜脈角。
26. 視神經盤 Optic disc:位於視網膜後部,直徑約1.5㎜的白色小區,內有視神經、視
網膜中央動脈、視網膜中央靜脈穿過,無感光細胞,又稱生理性盲點。
27. 黃斑 Macula lutea:位於視網膜後部視神經盤顳側約3.5㎜處,由視錐細胞密集構成的
黃色小區,感光辨色最敏銳
28. 神經核 Nucleus:中樞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聚集在一起稱神經核。 29. 灰質 Gray matter:中樞內,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的部位稱灰質。 30. 白質 White matter:中樞內,神經纖維聚集的部位稱白質。
31. 馬尾 Cauda equina:脊髓末端水平面以下,位於椎管硬膜囊內的脊神經根合稱馬尾。
32. 錐體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皮質脊髓束行至延髓的錐體下端,大部分纖維交
叉到對側,此交叉稱錐體交叉。
33. 內側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薄束核和楔束核發出的纖維在延髓
交叉至對側,此交叉稱內側丘系交叉。
34. 斜方體 Trapezoid body:蝸神經核發出的纖維橫行越邊到對側,此處纖維稱斜方體。 35. 錐體束 Pyramidal tract:由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葉前部細胞發出的軸突組
成,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質核束,支配全身骨骼肌運動。
36. 小腦扁桃體 Tonsil of cerebellum:位於小腦下面,靠近枕骨大孔,顱內壓增高時,
小腦扁桃體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腦扁桃體疝,壓迫延髓,危及生命。 37. 第三腦室 Thiord ventricle:位於丘腦和下丘腦間,為矢狀位狹窄間隙。內含腦脊液。
與側腦室和第四腦室相通。
38. 第四腦室 Fourth ventricle:位於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呈四棱錐體形。內含腦脊
液。與第三腦室、蛛網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相通。
39. 內囊 internal capsule:位於背側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板。意義:一側內
囊損傷導致三偏即:偏癱、偏感、偏盲。
40. 紋狀體 corpus striatum:由尾狀核和豆狀核組成,具有調節肌肉張力,調整運動姿勢,
參與學習記憶的功能。
41. 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連合左、右大腦半球新皮質的纖維,廣泛聯系額葉、頂葉、
枕葉和顳葉。分為胼胝體嘴、膝、乾和壓部。
42. 頸叢 Cervical plexus:由第1~4頸神經前支組成,位於胸鎖乳突肌深面。
43. 臂叢 Brachial plexus: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組成,位於頸根部鎖骨
上窩內。
44. 腰叢 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經前支和第1~4腰神經前支組成,位於腰大肌深
面。
45. 骶叢 Sacral plexus:由腰骶乾和骶、尾神經前支組成,位於梨狀肌前面
46. 交感干 Sympathetic trunk:位於脊柱兩旁,由交感干神經節和節間支連接而成。 47. 交通支 Communicating branches:連於交感干N節與脊N之間的支。分白交通支
和灰交通支。
48. 硬膜外隙 Epiral space:位於硬脊膜與椎管壁之間。間隙內呈負壓,有脊神經根
通過,臨床上常進行硬膜外麻醉。
49. 蛛網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位於蛛網膜與軟膜之間。內含腦脊液。臨床常進
行腰椎穿刺進入此隙抽取腦脊液或進行麻醉。
50. 海綿竇 Cavernous sinus:位於蝶鞍兩側,由硬腦膜形成的不規則腔隙。其交通廣泛;
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展神經、頸內動脈通過。
51. 大腦動脈環(Willis 環)cerebral arterial circle:由兩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兩側
頸內動脈末端、兩側大腦後動脈借前、後交通動脈連通而共同組成。位於腦底部,溝通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調整供血。
52. 瞳孔對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光照一側眼的瞳孔,引起兩眼瞳孔縮小的反應
成為瞳孔對光反射。通路為:視錐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視神經→視交叉→兩側視束→頂蓋前區→兩側動眼神經副核→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節後纖維→瞳孔括約肌收縮→兩側瞳孔縮小。
7、動脈韌帶
在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有一個連於主動脈弓下緣,纖維性的結締組織索,稱動脈韌帶,是胚胎時期動脈導管閉鎖後的遺跡。
8、動脈韌帶與動脈導管區別
1、所處位置不同:
動脈韌帶:由肺動脈干分叉處稍左側連至主動脈弓下緣的纖維結締組織索。
動脈導管:在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生成的連接與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管道。
動脈韌帶:
動脈導管:
2、意思不同:
動脈韌帶:胎兒時動脈導管在出生後的遺跡。
動脈導管:胎兒時期肺動脈的大部分血液經其流至降主動脈。生後數小時至數天,先在功能上閉合,再經1~2個月後,絕大部分嬰兒在解剖上也已閉合。
3、作用不同:
動脈韌帶: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干。
動脈導管:功能是肺動脈藉此導管把血液輸入主動脈,以完成胎兒血液循環。
(8)動脈韌帶又稱擴展資料:
動脈韌帶在左肺動脈起始部和主動脈弓下緣之間。輸送靜脈血至肺的一條粗而短的干。自右心室的肺動脈口起始,在主動脈起始部的前方向左上後方斜升,達主動脈弓的下方,約平第4胸椎體下緣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
在分叉處稍左側,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下緣之間,有一條結締組織纖維索相連,稱為動脈韌帶,或稱動脈導管索,是胚胎時期的動脈導管閉鎖後所遺留的痕跡。所以在胚胎時期,肺動脈內的血液直接導入主動脈。
此動脈導管在生後不久即閉鎖,若不閉鎖,則稱為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9、動脈韌帶在哪啊?定義是什麼啊?
肺動脈分叉處偏左,連接到主動脈根部的一段纖維性組織,稱動脈韌帶
動脈韌帶是動脈導管——胎兒體肺循環的連接——退化的殘留,沒退化的話,就是動脈導管未閉(PDA)……不做手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