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膝斜韌帶與弓狀韌帶
後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中央稍後方,起自股骨內側髁的外側面,斜向後下方,止於脛骨髁間隆起的後部和外側半月板的後角,非常強韌,由滑膜襯覆。後交叉韌帶與前交叉韌帶均屬於膝交叉韌帶,為膝關節重要的穩定結構,可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限制膝關節過度運動。運動員常有十字韌帶撕裂的情況發生。
2、為什麼說能下橫豎叉時韌帶就算拉開了?
會橫豎叉,那個級別比較高了,到那種程度時,已經很厲害了!韌帶絕對拉開了
3、韌帶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您好:
韌帶屬於緻密結締組織。主要可分為兩類: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纖維彼此交織成的不規則的緻密結締組織。彈性組織(elastic tissue)是以彈性纖維為主的緻密結締組織。
粗大的彈性纖維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項韌帶和黃韌帶。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韌帶亦稱鉸合韌帶(hinge 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韌帶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來自於膠原。若韌帶超過其生理范圍地被彎曲(如扭傷),可以導致韌帶的延長或是斷裂。在生物學中,貝殼類動物連接兩片殼的組織也被稱為韌帶。韌帶多位於關節周圍(囊外韌帶)或關節腔內(囊內韌帶)其走向平行抗拉伸力強並經驗具有一定的彈性位於關節囊外的韌帶或與關節囊分開或為其局部纖維的增厚或為肌腱附著的延續位於關節囊內的韌帶均有滑膜包繞。韌帶的功能為加強關節,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並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圍的活動。當遭受暴力,產生非生理性活動,韌帶被牽拉而超過其耐受力時,即會發生損傷。韌帶部分損傷而未造成關節脫位趨勢者稱為捩傷。韌帶本身完全斷裂,也可將其附著部位的骨質撕脫,從而形成潛在的關節脫位、半脫位乃至完全脫位。
4、肌腱和韌帶的區別
肌腱: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韌帶:白色帶狀的結締組織,質堅韌,有彈性,能把骨骼連接在一起,並能固定某些臟器如肝、脾、腎等的位置。
5、肝的冠狀韌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首先你要明確「冠狀面」是怎樣的一個剖面。用術語說就是,從左右方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份的剖面。
與冠狀面平行的結構就可以說,這個結構處於「冠狀位」。
肝冠狀韌帶位於膈下面與肝上面之間,左右橫行的雙層腹膜結構。
肺冠狀韌帶是肺門與縱隔之間的雙層胸膜結構。
二者之間的差別是,肝冠狀韌帶是左右橫向放置的,肺冠狀韌帶是在同側胸腔中內外向豎向放置的。
6、怎麼練橫劈?《韌帶 》
練習橫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恆心和毅力,這是必須具備的品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練習:
1.背部面牆,身體前俯兩手撐地;
2.兩腿向兩邊伸展,兩腳後跟帖牆,兩臀均貼牆。
3.待到兩腿的最大伸展度時,兩手撐地盡量使上身向上挺直,也就是用後背向牆壁靠近,並伴隨向下顫壓動作。
這樣的練習可以避免橫叉「變形」的缺點。有很多人在做橫叉練習時,兩臀不在一直線上,形成一前一後「偏臀」的情況。按上法練習就可以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使臀部不至於走形。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練習柔韌性之前,首先要熱身(即活動肢體到微汗)。
7、韌帶和筋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
1.韌帶:
限制骨骼活動范圍以免損傷
2.筋:
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韌帶: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
(7)橫狀韌帶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