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韌帶拉傷可以做蹲起嗎?,我前幾天韌帶拉傷,現在已經不疼了,醫生說得休息半個月,不能跑步,我做蹲起
踝關節損傷累及了韌帶的,如果韌帶完全斷裂的手術治療,韌帶部分撕裂的一般西醫也沒有什麼好葯、好辦法治療,最好用民間治療骨傷軟組織損傷的接骨散外敷治療,它可以促使局部組織滲液盡快吸收,快速止痛,消除腫脹。腫脹消退後,可用膠布或綳帶固定踝部制動1周。防止韌帶鬆弛,使扭傷完全恢復,有效的防止後遺症的發生.
2、做蹲起第二天為什麼會腿疼啊。
過量運動、肌肉產生乳酸、剛運動完、身體代謝速度快、經過晚上睡覺、身體充分休息、乳酸沉澱、就會感覺到疼
3、蹲下時膝蓋韌帶扯著疼是怎麼回事?
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膝關節疼痛時有發生,而這種疼痛往往被忽視或者被人們武斷地認為是關節炎等病症.其實,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意見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關節疼痛並不是由外傷所引起.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盡可能地保暖,可以採用熱敷的辦法;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如果以上方法不能使膝關節疼痛有所好轉,那麼就要去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生活護理:
膝關節疼痛可以採用適當的體能鍛煉減輕緩解:1,堅持每天散步,走多遠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體質好可以走3-5公里,體質一般的可酌情減量.2,堅持做屈蹲站立動作,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根據自己的體力座30-100次,開始時膝關節軟可用手扶著扶手或穩固的椅子靠背,桌子邊,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有扶手到放開扶手.3,壓腿,把腿抬到能夠抬起的高度,放到椅子上或其它適合的地方,輕輕的按壓並拍打足三里.壓腿的時間和按壓的力度要適度.4,每周堅持爬一道兩次山,不僅可以練腿,還可以促進肺活量,開闊視野,釋放工作壓,放鬆心情,促進身心健康.膝關節疼痛也會大大緩解.
4、拉韌帶前用蹲起的方法熱身行么?
可以,盡量再跑跑跳跳,在拉韌帶前全身都活動開
5、韌帶是怎麼拉開?
我是練散打的。
韌帶的話即便是在對韌帶要求不是很高的散打當中也是必備的,因為散打的腿法當中如果韌帶不知夠好的話腿的力量甚至還沒有拳的力量大。
散打的話主要就是髖部的韌帶(需要劈叉),還有腳踝的韌帶。
拉韌帶的方法主要是劈叉(包括橫叉和豎叉)以及坐位體前屈。
劈叉的方法的話:
首先需要熱身,讓身體出汗,這樣才不能讓身體太緊張;一般來說跑步十分鍾到十五分鍾比較有效但如果你在家裡的話可以做些准備活動認真做或者高抬腿一類運動
重點是要出汗!
然後雙腿分開慢慢的劈下來(最好是在光滑的地板上那樣一個人的效果比較好),當自己道覺得已經到極限的時候,(最好有個人幫你不過自己也可以做到但是效果會打折扣)將你的一隻腳向外挪,同時另一隻腳不要動!等你實在受不了將另一隻腳挪動時就停下來,這樣子堅持10秒;
最後,按照這個方法做五組;
如果真的對自己狠得話,一個月不到就能完全叉開來了!問題是能不能堅持下來。
一般我們訓練的時候是早上晚上各一個小時的。
6、深蹲前蹲好還是後蹲好
關於深蹲,先講深蹲比較重要的兩點:模式與力線,掌握這兩個點基本就學會了深蹲這個動作,再去摳一些細節,比較後增加你的深蹲重量。
模式:端先你要知道你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哪兒,它們能做什麼。理論上應該是膝關節隨髖關節啟動而啟動,而實際上髖關節與膝關節幾乎是同時啟動。但是你在初期深蹲的時候也該有一個先屈髖的意識,也就是指有一個先往後的意識,想像自己屁股下有一個凳子,你不需要挪動腳就能坐下。(深蹲幅度需要至少你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水平甚至低於膝關節,具體幅度可以一直到你的骨盆還沒有開始翻轉的時候,具體下文會談)
力線:你只需要注意無論何時,蹲下起身你的膝蓋和腳尖都一定要對位,也就是膝蓋和腳尖一個方向,一般是腳中間為標准看是外八30度,兩只腳呈60度。如果你經常是內八深蹲並且沒有不適,恭喜你!作死但還沒死!這里舉個例子,像籃球運動員,他們經常會需要經常變向。膝蓋已經轉過去了腳還留在原地,這樣是一個剪切力,對你的膝蓋非常的不好!
深蹲時這兩點同時進行,你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深蹲。為什麼說是比較正確呢,因為做到這些你還並不夠優秀。接下來講一些我的個人經驗以及細節。
首屈一指點桿位:一般大致分為兩種桿位,高桿、低桿。
高桿:也就是正常桿位,普遍大家用的都是高桿,優勢是容易操作。
低桿:就是基本放在三角肌後束上,甚至更低,能多低這個和個人柔韌性有關,優勢是大部分人用低桿位蹲的能更蹲的重一點,原因?就是力距變短了但是不容易操作,並且手腕壓力非常大,很多人柔韌性都不夠。力量舉基本都是低桿位,他們可以非常低。
然後是高低桿位的軀干與小腿位置,端先是高桿位,高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完全平行。低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延長線重合,大概是一個銳角。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前傾了更多。
比較後站距,我喜歡一個比髖略寬比肩窄的距離。力量舉選手們會採取一些肩寬距離甚至更寬,因為他們為了減少杠鈴移動形成從而更容易的達到理想成績。總之不要太寬或太窄,有一定水平後你可以去針對訓練目的決定你的站距。
本人首屈一指次用自由深蹲也就是去年8月2日,106.5kg蹲了12個。「騙人!你哪來多出來的3斤?」我那個健身房800一年哈…桿兒凈重33斤,還是根彎了桿。我是從上斜卧推架扛出來,一路後退一米五才能開始蹲,條件挺艱辛的,挺懷念那個被我拉斷三個器械的健身房。在今年5月27號,又是一根超難使的桿兒,不過九個多月後,160kg我蹲了9個,中間這段時間也有停訓過(體重80kg、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渣渣鍵盤俠們金口勿開)是的,天賦!
偏了偏了,說什麼來著,講完高低桿位現在講深蹲的執行步驟。
首屈一指步:應該先抓住桿調整距離是否對稱,你是否完全在杠鈴中間,你這樣你兩邊掛的片才能穩。如果是低桿位你應該收緊肩胛骨並且盡量的找一個你舒服的握距。
第二步:你的腳掌應該在杠鈴桿正下方,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屏住,起桿。注意盡量是頂髖起桿,再後撤,腳後跟盡量不要離地往後挪步子,別特么跟正常走路一樣往後撤,這樣你會花大量精力去穩住才能繼續。
第三步:穩住一小會兒,正常呼吸,然後深吸氣,就像你這輩子吸比較後一口氣一樣,然後!別吐別吐,屏住呼吸,腹部往外撐,就是腹部發力。這個呼吸過程有個學名叫「瓦式呼吸」。
第四步:同時操作上面講的兩點,開始下蹲,什麼你換氣了?你需要屏住一口氣下蹲起立後再吐掉,穩住然後正常呼吸,比較後再重復上面步驟。記住這個呼吸模式,先穩住正常呼吸、吸大口氣屏住、深蹲完畢、換氣、穩住、正常呼吸、重復。若是較輕重量,可以用離心時吸氣向心吐氣。記住深蹲腹部是需要發力的,這樣才能減少你的腰椎段豎脊肌的受力。
咱們還要講一下護具,主要是腰帶。
腰帶並不是必不可少,在你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你的腰不酸,那你就不需要用上腰帶,你需要讓你的核心也受到鍛煉。大重量一定要腰帶,腰帶這東西就相當於給你多加了一層腹肌,因為脊柱這一段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你只能通過核心肌群來實現一個腹內壓,這樣你才是安全的,腰帶就是再加一層腹內壓。我首屈一指條腰帶在淘寶一百多買的,到現在還不捨得換,其實我現在的重量它早就堅持不住了,太薄了。
比較後講一下骨盆翻轉的問題,民間叫屁股眨眼來著。
深蹲時骨盆翻轉本質是因為髖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柔韌性不足,大部分人群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或是長期沒有去做一些伸展運動,導致髖關節變得僵硬,從而導致在下蹲為了蹲的更低,導致腰部的代償於是下蹲到一定幅度時骨盆開始後傾。如果你有這種問題,那麼你蹲到一個骨盆快要翻轉但是還沒翻轉的角度即可。再就是多練多拉伸放鬆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深蹲時會被迫腳後跟離地。這就是一個足背屈受限,身體將會以代償的方式繼續進行深蹲,代償還是會出現在腰椎段,就是你身體會比正常角度往前傾。足背屈受限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該吃啥吃啥吧,後天的需要多壓腳踝,每天壓,深蹲前多壓,堅持,不要多久你就能正常了,相信我的話,我已經改善了不少人甚至在短期內完全正常。至於如何辨別先天後天,絕大部分人都是後天的,先壓了再說。大家也許會注意到我說了這么多沒有提到深蹲膝蓋超不超腳尖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世紀之爭,一定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棒子打死說超或者不超的都是不負責任。技術動作,身體結構,動作幅度,關節的活動度,身體柔韌性等都會影響到比較終結果,完全可以單拿出一篇來講這個問題,本篇就不過多解析了。
7、如何將韌帶拉開
腿部柔韌性訓練為四大腿功之一,是習武者必修之功,如要專習腿法,則更需勤習之。進行腿部柔韌性訓練可使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有很強的伸展性,同時也能增加髖、膝、踝關節的活動范圍;在實戰中可使腿法靈活多變 ,攻擊范圍廣,能充分展示腿擊的威力。
在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時,時常有初學者傷了韌帶、肌腱,痛楚難忍,從而放棄了訓練,終難成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能真正領悟訓練方法。
腿部柔韌性訓練方法很多,但總體來說可分為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兩種。主動訓練是習練者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練習,具體方法有:壓腿(正壓腿、側壓腿、後壓腿、仆步壓腿);劈腿(橫劈腿、豎劈腿);耗腿(正耗腿、側耗腿、吻靴);踢腿(正踢腿、斜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等。被動訓練是習練者在別人的幫助下或藉助外力進行練習,具體方法有:搬腿(正搬腿、側搬腿、後搬腿);吊腿(正吊腿、側吊腿)。
上述練習方法,許多武術書刊均有介紹,這里就不再重復了,僅就練習時出現的問題並結合自身的體驗談談粗淺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腿法行家斧正。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
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 窩肌 的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
腿放的高度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
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
腿部:大腿—膝蓋—腳尖
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基礎。
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
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應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始終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8、拉韌帶需要拉那些韌帶
壓腿
壓腿的方法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壓腿的好處
壓腿主要是為了拉韌帶。而為什麼要拉韌帶呢?拉韌帶的好處是什麼?
1.柔韌性練習可促進身體健康和體形完美。
當與各種力量性訓練科目相結合時,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和劃船等項目,柔韌性在完整的健身訓練體系中最少能提供三分之一必要的幫助。
2.柔韌性訓練可減少受傷的危險性。
大多日常損傷和運動導致的傷害都是外部傷害,或者是關節扭傷,肌肉及相關組織的過度拉伸引起的拉傷。堅持科學規律的柔韌性訓練的武術運動員比缺乏柔韌鍛煉的人受傷可能性要小50%。
3.當與其他類型的訓練相結合時,柔韌性練習就是一種很好的熱身或放鬆運動。
除去以上所談的益處,柔韌練習還可提高神經系統與肌肉組織的協調性。如果你做完某項運動後立即開始柔韌性訓練,能使疲憊的身體盡快得到恢復。
4.柔韌性練習可提高你的競技水平。
一個具有良好柔韌性的武術運動員表演起來會更加輕松、精彩。你能想像出一個肌肉僵死的體操運動員會是什麼樣子嗎?運動員一旦有了良好的柔韌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比其他運動員佔有優勢。你是否有過早晨醒來後在床上舒展全身的那種感覺?非常舒服,是嗎?
什麼人需要進行柔性訓練呢?正如其他很多運動生理學家所認可的那樣,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進行有規律的柔韌性練習,並沒有年齡限制。有的老年人由於受到骨科疾病的困擾而不能進行其他的鍛煉時,卻照樣可以進行柔韌性練習。蹣跚學步的孩子也要以隨父母一起進行柔韌性練習。所有武術運動員都應把柔韌性訓練納入自己的整個訓練計劃。通常說來,女性比男性的柔韌性好,孩子的柔韌性比成年人有更強的可塑性。
[編輯本段]壓腿的注意事項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
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除此之外,壓腿還需要十分正確的姿勢。
壓腿的3種正確姿勢:
1.正壓腿
面對一定高度的物體,比如高台、桌椅,雙腿並攏站立,抬起左腿將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兩手扶在左腿膝蓋上。兩腿伸直,挺腰,同時一定要收髖,這是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上體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壓腿的動作,逐漸加大力量,然後換腿做。根據柔韌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額甚至下頜去接觸腳尖。
2.側壓腿
身體側對肋木等支撐物,右腿支撐,腳尖稍向外撇,左腿舉起,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右臂上舉,左掌放在右胸前。兩腿伸直,立腰,開髖,上體向左側振壓。髖部和腰部在這個練習中將得到鍛煉。
做這個動作易出現兩腿不直、身體向前彎曲。所以在練習中應注意,支撐腿的腳尖外展,被壓腿盡量向身體正前頂髖,左臂向里掖肩,右臂向上舉,向頭後伸展。同時,將腿向肩後方振壓。幅度逐漸加大,直到腳尖能接觸到後腦勺。
3.後壓腿
背對肋木,並腿站立,兩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體。右腿支撐,左腿提起,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綳直。上體後屈,並做振壓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髖部、腰部和頸部可以得到練習。
該動作要求雙腿直膝,支撐腳要全腳著地,腳趾抓地,挺胸,展髖,腰後展。做這個練習時兩腿容易彎曲,因此可請同伴幫忙頂起自己被壓腿的膝蓋,用一隻手下壓腰、髖,幫助把腰挺直。
壓腿的6大注意事項
還有,壓腿時為了避免拉傷或者跌倒,一定要注意以下6要點:
1.要穩——單腿站立時必須站穩,最好能有個扶手,避免搖晃失重跌倒;
2.要輕——壓腿用力不能過猛,以免對腰腿肌肉骨骼造成損傷;
3.要緩——壓腿的動作宜緩慢;
4.要短——般每次3~5分鍾即可;
5.要放鬆——壓腿之後不要馬上就結束鍛煉,還要做一些踢腿練習來放鬆調整。
6.壓腿最後要以能否劈叉作為是否壓腿成功之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