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關節四大韌帶中最重要的韌帶是什麼
前交叉,後交叉,內側副,外側副。四條韌帶主要對脛骨與股骨前後,左右移動的穩定性起重要作用。還有一些,髕韌帶,髕股韌帶對髕骨在滑車里的穩定性起重要作用膝關節周圍的韌帶都很重要啦
2、肝十二指腸韌帶內重要結構,有三個分別是什麼?
肝左右管分別由左右半肝內的毛細膽管逐漸匯合而成,走出肝門之後匯合成肝總管,長約3cm,下行於肝十二指腸韌帶內,並在韌帶內與膽囊管以銳角匯合成膽總管.顧肝十二指腸韌帶內包含三管,分別是:肝左、右管和膽囊管.
3、人一共有幾條韌帶
凡是有骨頭和關節的地方就有韌帶附著,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踝關節韌帶、子宮韌帶、交叉韌帶等。
如,膝關節周圍有四組主要的韌帶,分別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也叫前後十字韌帶)。
子宮韌帶共包括4條韌帶,分別是:子宮主韌帶、子宮闊韌帶、子宮圓韌帶、和骶子宮韌帶。
(3)肝的四條韌帶擴展資料
韌帶是一種被動結構,它自身不產生主動運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位於關節周圍的韌帶藉助於肌力和重力把韌帶拉緊,使構成關節的兩骨綁在一起,預防關節的脫位,限制關節運動的類型和幅度,使關節在運動時總在一定的方向受到韌帶的制約以使關節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圍內,這種作用尤以關節內韌帶更為明顯與重要。
如膝交叉韌帶牢固地連接股骨和脛骨.可以防止脛骨沿股骨向前後移位。前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限制脛骨向後移位。
2、韌帶不單純是被動地限制關節超出生理范圍的活動,同時,通過其末梢感受器,把張力的反射作用經中樞而形成肌肉的拮抗作用從而加強關節的穩定。
3、位於相鄰椎板之間的黃韌帶和位於頸後部的項韌帶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彈性,可防止神經根受到機械的沖擊,給椎間盤施加預應力而使脊柱產生固有的穩定性。
4、主要有四條韌帶連接子宮,為何子宮位置仍有活動性?
你好,韌帶都是有彈性的,子宮也是有彈性的,當然有活動性了。
5、肝在身體哪個部位?
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也是最大的實質性臟器,其左右徑約25.8cm,前後徑約15.2cm,上下徑約5.8cm。我國成年人的肝臟的重量,男性為1230~1450g,女性為1100~1300g,約占體重的1/40~1/50。在胎兒和新生兒時,肝的體積相對較大,可達體重的1/20。中國人的肝長徑、闊徑為25×15cm。自下腔靜脈左緣至膽囊窩中點的正中裂將肝臟分為左半肝和右半肝。自脈切跡至肝左靜脈入下腔靜脈處的左葉間裂將左半肝分為左內葉和左外葉,左段間裂將左外葉分為上下兩段。肝右葉間裂將右半肝分為右前葉和右後葉,右段間裂又將右前葉、右後葉分別分成上下兩段。
肝臟橫溝內有門靜脈、肝動脈、肝管、神經及淋巴管出入稱為肝門。門靜脈和肝動脈這兩條血管均被包繞在結締組織鞘內,經肝門(或稱第一肝門)進入肝臟,以後就像樹枝分叉樣分布於腺泡內。由肝腺泡邊緣肝小靜脈(即中央靜脈)匯合成較大的肝靜脈分支,最後匯合成的肝靜脈主幹,進入下腔靜脈,稱第二肝門。肝的後面肝短靜脈有至少3~4條,多至 7~8條小靜脈注入下腔靜脈,稱第三肝門。
從肝臟的臟面看,有肝方葉和肝尾狀葉。肝方葉前緣為肝臟的下緣,其左緣為肝圓韌帶,後緣為第一肝門,右緣為膽囊窩。肝尾狀葉位於肝臟後方,其左緣為靜脈韌帶,右緣為下腔靜脈窩,下緣為第一肝門。
Glisson鞘內包括肝動脈、門靜脈和膽管,經肝臟面的第一肝門出入肝臟,此三者進化論在肝內還是肝門附近,都在一起走行。Couinaud根據肝內門靜脈乾的頒布范圍,將肝臟分為八段。
Ⅰ段為尾狀葉,Ⅱ段為左外葉上段,Ⅲ段為左外葉下段,Ⅳ段為左內葉,Ⅴ段為右前葉下段,Ⅵ段為右後葉下段,Ⅶ段為右後葉上段,Ⅷ段為右前葉上段。
肝臟被腹膜皺折形成的肝周韌帶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冠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等。肝圓韌帶是臍靜脈閉鎖後形成的纖維索,自臍移行至臍切跡,經鐮狀韌帶游離緣的兩層腹膜之間到達門靜脈左乾的囊部與靜脈韌帶相連。靜脈韌帶為左門靜脈和左肝靜脈之間閉鎖後的靜脈導管。鐮狀韌帶將肝臟的膈面分為右大左小兩部分,是左葉間裂在肝臟表面的標志。韌帶下端與臍切跡和靜脈韌帶相連,上端向後上方延伸與冠狀韌帶相移行。右冠狀韌帶的前後兩頁之間有較大的間隙為裸區,左冠狀韌帶兩頁之間距離很近。左右冠狀韌帶的前後頁向外側延伸,分別匯合成左右三角韌帶,這兩條韌帶比較堅韌,尤其是左三角韌帶比較寬厚,其內往往有血管和迷走膽管,肝臟切除時應予以妥善縫扎。在右冠狀韌帶的中央部分為第二肝門,即左、中、右肝靜脈的下腔靜脈入口處。在游離肝臟時,要注意不能貼膈肌太近,以防損傷膈肌導致氣胸。在離斷右冠狀韌帶內側時,要注意保護肝右靜脈根部和下腔靜脈,在離斷左冠狀韌帶時,注意不要損傷肝左靜脈。
肝臟的表面有一薄層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內形成網狀支架,將肝實質分隔為許多具有相似形態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單位,稱為肝小葉。人類肝臟約有50萬個肝小葉。肝小葉呈多角稜柱體,約1×2毫米大小,小葉的中軸貫穿一條靜脈,為中央靜脈。肝細胞以中央靜脈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肝細胞素。肝細胞相互吻合成網,網眼間有竇狀隙和血竇。肝細胞間的管狀間隙成毛細膽管。因此可以說:肝小葉是由肝細胞、毛細膽管、血竇和相當於毛細淋巴管的竇周隙(狄氏間隙)所組成。
6、肝臟分為幾部分,各部分名稱
肝臟分為肝左葉、肝右葉、膽囊、鐮狀韌帶、肝圓韌帶、冠狀韌帶、下腔靜脈、下緣。
肝的上面隆凸稱膈面,朝向前上方,與脆彎窿相適應,能隨呼吸運動而上下移動。隔面借鐮狀韌帶將肝臟分為左右兩部,即左葉和右葉。右葉大而厚;左葉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稱為臟面,朝向後下方,與腹腔器官相鄰。臟面的中部有H形的兩條縱溝和一條橫溝。
左側縱溝的前部有肝圓韌帶,為胚胎時期的臍靜脈閉鎖的遺跡;右側縱溝的前部容納膽囊,後部緊接下腔靜脈。橫溝叫肝門肝固有動脈、門靜脈、肝管、淋巴管及神經等由此進入肝臟。
外觀可分膈、臟兩面,膈面光滑隆凸,大部分與橫膈相貼附,其前上面有鐮狀韌帶,前下緣於臍切跡處有肝圓韌帶;鐮狀韌帶向後上方延伸並向左、右伸展稱冠狀韌帶,冠狀韌帶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韌帶,在右冠狀韌帶前後葉之間,有一部分肝面沒有腹膜覆蓋,稱肝裸區。
臟面有兩個縱溝和一個橫溝,構成H形。右縱溝由膽囊窩和腔靜脈窩組成,其後上端為肝靜脈進入下腔靜脈處,即第2肝門所在,其後下端為肝短靜脈匯入下腔靜脈處,此為第3肝門所在;左縱溝則由臍靜脈窩和靜脈韌帶組成;橫溝連接兩縱溝,為第1肝門所在,在橫溝右端伸向肝右方,常見一側溝,稱右切跡。
(6)肝的四條韌帶擴展資料
護肝食物
1、奶製品
主要為補充蛋白質,但以酸奶為佳,因酸奶可調整腸道菌群促進毒素排出,另有酸奶可促進干擾素生成一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2、大豆及豆製品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對肝臟修復非常有益,綠豆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3、海鮮類
例如白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如牡蠣、蟹等,能增強免疫功能,修復破壞的組織細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選擇、烹調要得當否則會食物中毒,蒸煮應在100度加熱半小時以上。保肝的食品有哪些?若對海鮮過敏則忌食,可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4、西瓜、黃花郎、荔枝、豬血、烏梅、檸檬、菌類、鴨子、甲魚、西紅柿、柑橘、李、梨、葡萄、大棗、蜂蜜等。
7、肝的冠狀韌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首先你要明確「冠狀面」是怎樣的一個剖面。用術語說就是,從左右方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份的剖面。
與冠狀面平行的結構就可以說,這個結構處於「冠狀位」。
肝冠狀韌帶位於膈下面與肝上面之間,左右橫行的雙層腹膜結構。
肺冠狀韌帶是肺門與縱隔之間的雙層胸膜結構。
二者之間的差別是,肝冠狀韌帶是左右橫向放置的,肺冠狀韌帶是在同側胸腔中內外向豎向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