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肉拉傷了怎麼辦?
生活中時常會出現一些損傷,如踝關節扭傷。此時,很多人會想到中醫活血祛瘀、熱敷或用手揉一下傷部。可是這不但沒加快康復,反而可能出現傷部腫脹、瘀斑等更嚴重的情況。通常,運動損傷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康復期,療傷也應分期進行。
急性生期:馬上冷敷20分鍾
急性期通常指傷後24或48小時內,此時受傷組織可能出血,局部出現紅熱腫痛、功能障礙等急性炎症反應。患者要停止活動,根據情況選擇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等處理方法。一般先冷敷後加壓包紮,也可同時進行。
冷敷一般每次20分鍾,每4小時1次;24或48小時後停止使用。包紮時可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或海綿置於傷部,用綳帶稍加壓力包紮,並經常注意包紮部位的情況。若出現綳帶過松或過緊,須重新包紮。一般來說,加壓包紮24小時後即可拆除。
損傷後出現疼痛可使用外敷傷葯如雲南白葯(成葯)等,以迅速消腫止痛,減輕急性炎症。疼痛較重者可服止痛片如芬必得,淤血A重者可服跌打丸、七厘散等。這一時期不能熱敷,也不能按摩傷部,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液滲出,使傷部更腫脹。
雖然傷處不能揉,但可在周圍部位循經取穴進行點按,有利於消腫止痛。如,手腕受傷腫痛,點按曲池、內關、合谷;踝部受傷,點按血海、三陰交。即便傷者或家屬不懂得穴位也沒關系,只要所按位置大概正確即可
2、女人產後腰部經常痛是怎麼回事,怎樣可以改善?
生完孩子之後以為可以放鬆了,沒想到接踵而來的還有腰酸背痛,特別是幫寶寶換尿布和喂完奶,整個人感覺都要倒下了。
女人生小孩後腰部經常痛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新媽媽分娩後內分泌系統不會很快恢復到孕前狀態的,需要通過坐月子好好休息30-42天才能逐漸恢復。而骨盆韌帶在這段時間內是屬於鬆弛狀態中,腹部的肌肉也軟弱無力,子宮也沒完全復位。所以,產後新媽媽會覺得經常腰痛,雖然屬於普遍現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好好休息,加強護理。
如何改善?
1.充分休息
剛生完寶寶的24小時要卧床休息,這個時間是很重要的,屬於黃金恢復期,因為生完孩子已經精疲力盡,要充分卧床休息,讓體內臟器恢復到原來位置。然後第二天就可以在室內開始稍微活動,以促進惡露的排出,幫助子宮盡快復原。隨著身體慢慢的恢復,新媽媽就可以適當的做些產後恢復運動,但一些彎腰動作盡量不要做。
2.墊柔軟物
新媽媽坐著的時候可以在臀部下面或者背後墊個靠枕,讓自己感覺舒服些,減輕腹部的壓力。同時睡覺的時候採用左側卧位,雙腿屈曲,腰部墊個靠枕,這樣也能減輕腰部的負擔。
3.補鈣
新媽媽要注意補鈣,及時的補充體內缺失的鈣質,能夠避免骨質疏鬆和緩解產後腰痛。
4.控制體重
坐月子往往都是大吃大喝又缺乏鍛煉,促使了體重增加過快,從而就給腰部增加了負擔,引起疼痛。所以,坐月子期間的一日三餐和點心都要以清淡營養容易消化為宜,避免攝入過多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5.加強腰部運動
坐完月子後新媽媽就可以適當做一些加強腰肌肉和腹肌的運動,增強腰椎的穩定性,比如說仰卧起坐和俯卧撐。同時也要經常活動下腰部,讓腰部肌肉得到舒展,感覺腰疼就要停下手上事情,站起來稍微按摩下然後卧床休息。
日常在預防腰痛方面,應避免坐或躺在潮濕的地方,若被雨淋或大量出汗後應立即換衣擦身,或服用生薑紅糖茶,以便發散風寒成寒濕。。若發生急性腰痛,應及時治療,適當休息。除堅持葯物治療外,應保護腰部不受損傷、注意保曖及姿勢正確。長期堅持做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運動,有益於腰部的健康,對預防和治療腰痛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我是二胎全職媽媽,多平台作者;歡迎關注(逗媽育兒路),一起探討孕產、育兒專業小知識;您的隨手點贊是我寫作的動力,歡迎狂點,感恩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