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防止脛骨前移的主要韌帶是?
我認為這種韌帶交叉韌帶。
2、沒事經常拉韌帶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運動前拉韌帶是為了防止運動時韌帶拉傷,因為直立行走的關系,導致人體的脊柱受到的壓力是垂直向下的,而且身體的重量都由下肢承擔,時間長了,必然引起椎間盤壓力增大,脊柱兩側的軟組織過於緊張,下肢關節勞損積累,關節韌帶收縮引起肌腱緊張,所以經常拉筋可以有效減輕椎間盤及關節壓力,拉伸肌肉及韌帶防止勞損過度,促進血液循環。
壞處:成年人練習舞蹈或運動時拉筋需要量力而行,不要刻意追求強度以免造成軟組織損傷,處理不當有可能誘發韌帶鈣化或軟組織粘連。
一、熱身。先活動頭、手、腰、腿的各處關節,再慢跑15分鍾。
二、就是拉韌帶了。又分幾步進行。 先是腳踝,坐下,將左腳放在右腿膝蓋上,雙手握住左腳踝活動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一手按住膝蓋向下壓,來回兩個八拍。然後保持姿勢將左腿放下,然後壓右腿,要努力將肚皮貼上腿。四個八拍。換腳,同樣。 再是雙腿。雙腿平伸,身體向下壓,要求同上。
三是豎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貼地面,要求後腳面貼地,上半身直立。
四是橫叉。腳跟著地,雙腳勾起,其餘要求同上。
五是壓胯。(姿勢很難看,看過青蛙沒有,雖不是亦不遠矣。不過效果很好。)膝蓋著地努力分開,注意不能趴在地上,雙手支撐,將腰胯向後下方壓,最高境界是貼地。
六是腳背。跪坐在地上,腳背貼地,向後躺,最高境界後背著地。注意別把膝蓋翹起。 另外一個方法比較多,有點理論化: 在鍛煉韌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或扭傷。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首先做好准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鍛煉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可以加繩子來輔助練習。
1、坐式拉伸韌帶: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後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並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復動作12次。
2、卧式拉伸韌帶:慢慢拉起綳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綳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直角後停止拉伸,做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
3、還有一個我最喜歡又簡單的動作:站直,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開,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感覺到雙腿內、後側有拉伸的感覺。 4、仆步壓腿兩腳左右開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體向直腿一側振壓。練習時,左右腿交替進行。
5、橫叉:兩手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上體俯卧或側傾。七、盤腿前俯 兩腿屈膝盤坐,兩腳掌相對;兩手握住兩腳;上體前俯。韌帶嘛,有兩種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齡了。基本上講,人的韌帶在16歲之前和之後是有區別的。16歲之後,骨骼發育基本定型,所以,韌帶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紀小的人,建議他們用振顫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勢有,通過振顫運動把韌帶拉象極限。這樣拉的效果很明顯。但是,對於骨骼相對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方法只能帶了短期的韌帶拉伸。而且十分危險容易受傷。所以,16歲以上的,建議使用靜壓法。保持一個極限姿勢30秒,休息幾秒種,再保持這個姿勢。一般建議拉伸的極限姿勢不超過30秒。否則可能會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傷。這種靜壓的方法會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韌帶的穩定柔韌性。 韌帶完全拉開至少需要10—15分鍾的柔韌性練習,每天至少一次。這種方式也是緊張運動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肌肉也會由於這些簡單的拉伸練習而變得更富有彈性。柔韌練習必須學會輕柔,否則極易拉傷。
3、怎麼避免韌帶拉傷
最主要的就是運動前的准備活動 一定要做充分~!
熱身是最關鍵的 要不為什麼每次比賽前要做准備活動呢~!
4、壓腿之前做什麼熱身運動可以防止韌帶破裂
壓腿之前最好的熱身運動就是慢跑。慢跑幾抄乎是所有運動項目最佳的熱身方式。
壓腿實際上就百是拉伸腿部的肌肉、肌腱。充分的熱身運動,可以有效提高肌肉、肌度腱的彈性,有效防止因壓腿造成的肌肉、肌腱損傷。慢跑熱身以整個身體出汗為標准問,慢跑熱身越充分,壓腿拉傷的幾率就越小。慢跑後,可以結合做一些活動關節的運答動,或者一些徒手操來增強熱身的效果。
5、滑雪前如何活動韌帶防止受傷
在冬日裡,人體四肢活動量減少,當一旦遇上需劇烈運動時,往往容易引起創傷。運動前不熱身或者滑雪都極易引起筋腱損傷,那麼冬天進行運動時應該怎樣防止拉傷或扭傷呢?
物理治療師指出,由於冬天氣溫較低,人體血液循環較慢,筋腱與肌肉進入運動狀態需時會較長。此外,在冬天時分的運動途中,身體亦會較快回復僵硬、靜止的狀態,因此運動前的熱身准備尤為重要。
由於大家在冬季的運動量一般較少,當偶爾參與運動項目時,會容易忽略熱身運動的重要性,從而引致拉傷與扭傷等常見問題。不少日常運動量較少的人在冬天進行球類活動時,如打羽毛球,會因缺乏充足的熱身運動而拉傷,甚至拉斷阿基利斯腱(Achilles),即從小腿延伸至腳跟的筋腱。
若該筋腱不幸被拉斷,便要接受接駁手術,其後再以物理治療協助康復。這是在冬天進行運動時,十分常見的創傷情況。在熱身步驟中,大家宜為四肢進行伸展運動及作慢步跑,從而提高整個人體組織的溫度;一般而言,過程不宜少於十五分鍾。在進行所有球類活動時,即使是集中於手部的球類運動,同樣不可忽視腳部及全身關節的伸展動作。
滑雪易引起韌帶撕裂
在冬季出外旅行的時候,不少人喜歡一嘗滑雪的滋味。滑板滑雪比一般藉助滑雪桿滑雪存在著更大的運動創傷危機,因為後者能讓人的雙腳擁有獨立的活動能力,能作出更佳的實時反應;可是以滑板進行滑雪時雙腳卻需同踏一板,新手較難控制。一般而言,滑雪最常傷及的身體部位為膝蓋韌帶,包括內側、外側及十字韌帶。
另一方面,由於玩滑板滑雪時,雪靴與滑板牢牢地互相緊扣 ,使用者在身體失去平衡之際會自然以雙手著地,從而易致手部骨折或扭傷手腕。
假若韌帶撕裂,傷者會即場清晰地聽見「噗」地一聲,然後感到劇烈刺痛,傷腳更會頓時失去活動能力。此時宜立即停止活動、墊高傷腳及以冰敷患處。意外發生後,很多時人們並不懂分辨一般性的扭傷與韌帶撕裂,誤以為消腫便等於康復,卻不知道原來韌帶撕裂的情況依然存在。物理治療師提醒傷者於事發後一、兩天仍感痛楚沒有改善,務必前往尋求物理治療師的診斷。
6、怎樣防止韌帶拉傷
不少運動員訓練都出現肌肉拉傷。不管怎樣來講,肌肉拉傷都是運動員訓練的大敵,往往讓你很長一段時間放棄該部位的肌肉訓練。
做好准備防止拉傷,對於任何一項運動來說,准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在任何季節都是應該注意的。專家指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和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因此在鍛煉前如果不做充分的准備活動,都可能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建議運動員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另外,避免拉傷還要注意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煉後感到輕松舒適為宜,這也能有效防止肌肉拉傷。
專家還介紹,肌肉的急劇收縮,造成肌肉纖維斷裂或肌膜破裂,這就是肌肉拉傷。傷者具體表現為拉傷部位疼痛、無力。如果懷疑肌肉拉傷或者已經拉傷,那麼首先用彈力綳帶或使用護膝固定患處,保持靜卧;其次在綳帶上放置冰袋或濕毛巾,進行冷敷。處理完這些後,將患者及時送至醫院。
還有,氣候乾燥時,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蘋果、乳類、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下面歸納了一下傷痛自我養治幾種方法,希望大家訓練時,避免受傷,受傷後都有效的盡快恢復。
⒈休息
如果鍛煉中身體某部位感到某種異常的疼痛,就別再做下去了,應該徹底放鬆和息。 ⒉弄清傷勢
將受傷部位輕輕轉動,隨便做一些輕柔動作以確定哪些肌肉,肌腱,韌帶疼痛或受了傷,這樣就能知道治療動作應該集中在何處,並在強烈鍛煉時應該避開哪些動作。
⒊不增加傷處的負擔
弄清受傷部位後,不僅僅不要做影響這些傷痛處的鍛煉動作,就是在日常活動中,也須注意不給傷處增加負擔,例如,後腰疼痛就別去提起重物,腳疼就要避免跑步。
⒋繞過傷處鍛煉
採取「積極休息法」。人體有600多塊肌肉,因此,即使你傷了100塊肌肉,你還有500多塊肌肉可練,應該鍛煉全部肌肉,才能改善你的健康,取得均勻發展,同時又能加強主要負重的股骨,傷處周圍會存在可作意中人活動的肌肉,,例如,受傷或接任脛部肌肉阻礙整個下蹲的動作,但還允許做到半蹲動作,但必需小心從事,若活動時,有所不適,就應該讓整個傷處肌群都得到休息。
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必須很仔細的測定受傷的部位,尋找一種能很輕柔地活動受傷部位的動作,用這種動作促進血液循環,以補充新鮮養料,清除廢棄物質。
⒍輕輕伸展
慢慢伸展傷處,直到一遇到有輕微抵觸處即停止,然後試著放鬆損傷部位。這樣做時,試試作進一步的伸展,當肌肉達到伸展和輕松時,起治療作用的血液會更多的流往該處,就能更快得到治癒,但如伸展過分,就會導致創傷的惡化,甚至甚至再受傷。
⒎按摩
輕輕的按摩能直接增進血液流量,可以自我搓揉,但更有效的解痛辦法是自己放鬆,讓一位懂推拿術的人給你推拿。
⒏熱力
熱力能憑借人體自然的冷卻反應而促進血液湧向身體表面,熱力也能減緩受傷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使血液循環加速,給肌肉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
⒐冷敷
熱力作用往往用於長期的受傷後的養治,而不能用作臨場的急救,剛受傷即加熱能造成傷處腫脹而引起組織進一步損傷,一般受傷後的48小時內,用冰敷可減輕腫脹。
7、可防止脛骨前移的主要韌帶是
前交叉韌帶,如果斷裂脛骨平台向前活動度大,不穩。
8、怎樣保護十字韌帶?
十字韌帶損傷: 暴力使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展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加於股骨,或外力從後向前撞擊脛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前脫位常由於過伸引起,必然傷及前十字韌帶。如為過度外展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損傷合並內側半月板損傷也較常見。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撞擊脛骨上端,使脛骨過度向後移位,可引起後十字韌帶損傷,甚至發生膝關節後脫位。
十字韌帶斷裂,或脛骨棘撕脫骨折有明顯移位者,應早期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或將撕脫骨折復位和內固定,術後用長腿石膏固定4~6周,並應加強股四頭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