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蓋韌帶分布圖
膝蓋是人體身體部位,位於大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膝的主要內部組成結構為半月板以及四條韌帶。
半月板為膝內部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之間的接連處所墊的一塊新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作用是緩沖膝關節的震動,以及避免兩塊骨頭的直接摩擦。
另外,它由四條主要的韌帶支撐著。其中有兩條在膝的兩側,稱為中側突韌帶和外側突韌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軸離位;另外兩條韌帶則分別分布在膝前後方,稱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後移位。
2、韌帶是什麼東西?
韌帶 ligament 亦稱鉸合韌帶(hinge-ligament)。為軟體動物斧足類的左右兩個貝殼的連結物。一般將位於殼頂後方外面的韌帶稱外韌帶(external ligament),是纖維組織。相對的,附著在扇貝等的殼頂附近的內面突起的韌帶,稱內韌帶(internal ligament)它是具有彈性的軟骨樣小體。與閉殼肌的作用相反,有張殼作用。
在脊椎動物中,韌帶是使各骨塊相互連結的結締組織的索狀物,與彈性纖維緊密並行。研究韌帶的稱韌帶學(syndesmology),是解剖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3、怎樣判斷韌帶拉傷
人在負重或體位變換時,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關節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可使少數纖維被拉斷、關節微動錯縫,形成拉傷。一般是勞動或鍛煉中由於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膝蓋部位比較脆弱,是比較容易受傷的。
4、拉韌帶和拉筋是不是同一回事
韌帶是近現代的說法,比較書面。筋是古代中醫的說法,廣義上來講沒有區別。
拉筋指體育名詞,通過在人體的體重加上施力的起仰角度改變,借著腳底拉筋的不同角度變化,把人體的體重轉化為拉筋的力道,充分幫助人體全身筋脈拉伸舒緩。
拉韌帶其實就是熱身的一種形式,劇烈活動前要把筋拉展,以防止突然加速韌帶承受能力受不住,受傷或斷裂:韌帶拉傷,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通過拉韌帶,提高身體彎度的承受能力,各部肢體的延展能力。
有三個最重要的,趴 壓 拉,做動作要注意否則會拉傷抽筋,頭暈,休克。
(4)激突韌帶擴展資料:
拉韌帶注意事項:
在鍛煉韌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備活動,不要練得過快、過猛。尤其在冬季鍛煉前應活動活動四肢。若鍛煉前不熱身,則易引起肌肉、韌帶拉傷、扭傷、肩膀脫節或腳抽筋。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
首先做好准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鍛煉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可以加繩子來輔助練習。
有三個最重要的,趴 壓 拉,做動作要注意否則會拉傷抽筋,頭暈,休克。
5、韌帶斷了會怎樣?如何治療?
大腿與小腿之間的活動樞紐——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髕骨(膝蓋骨)包以關節囊而形成。股骨下端的內外股骨髁為半球形。當膝關節活動時,便在脛骨上端光滑的「平台」上作滾動及滑動的復合動作。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使壓力均勻分布,兩骨關節面之間有軟骨「墊片」。「墊片」呈月牙形,一邊一個,如同小括弧,「墊」在脛骨平台上,並與關節囊及周圍肌腱、韌帶相固定,隨膝關節運動可向前後或內外方向微微移動。
「墊片」的正名叫半月板。內側半月板外緣較厚,內緣很薄;外側半月板比內側略小,但較為豐滿,形狀像陰歷十二三的月亮。
半月板的作用重要,也容易受到損傷。當下肢負重,處於足部固定,膝部略屈的位置,關節突然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即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損傷。日常勞作、生活中,挑、抬重物,或騎自行車匆忙下車站立不穩之際;或在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運動中,運動員拼搶時,都可能發生半月板損傷。長期從事蹲位或半蹲位工作,如汽車修理工,反復蹲下起立,半月板磨損嚴重,也會損傷。此類病人以青壯年居多。據統計研究,半月板損傷「中外有別」:歐美人內側半月板容易受傷,而中國人以外側多見(日本人也是如此)。
急性受傷時,有人自己能聽到關節內響聲。往往同時伴有關節囊內壁滑膜損傷,引起關節內出血、滲液。傷後關節逐漸腫脹,持續疼痛。經過休息及一般消腫止痛治療,症狀減輕,但關節間隙仍然疼痛,特別是當關節伸屈到某個位置時,尤其明顯。走路,尤其是上下樓梯,感到下肢無力,常打軟腿,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間長了,大腿肌肉萎縮,周徑變細。有的病人行走時,突然覺得膝關節疼痛異常,不能活動,甚至跌倒。忍痛,活動活動小腿後,又可以恢復行走。這種症狀稱為關節交鎖,是損傷的半月板卡住關節的緣故。部分病人,膝關節活動時感到彈動並聽到彈響聲。
根據膝部受過傷及以上表現特點,加上膝關節特殊檢查試驗陽性,可以初步確定半月板損傷。不過,膝關節結構復雜,引起疼痛、交鎖、彈響、無力的傷病,如側副韌帶損傷、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盤狀半月板等較多,可能互相混淆不清。因此,除了常規攝膝關節X光片外,還需要選擇其他特殊方法檢查。
一種方法是膝關節造影。因為半月板是軟骨結構,在常規X光片上是不顯影的,可向關節內注入無毒的造影劑或氣體,充滿半月板以外的間隙,使半月板顯示出來,看有沒有破壞的跡象。CT或磁共振檢查,不需使用造影劑,也沒有痛苦,但價格較高。
關節鏡檢查是在麻醉下,將精緻靈巧的關節鏡通過很小的切口放入關節內,通過光導纖維,從外面直接看到關節內部的各種病變,同時還可用附設的精細器械進行關節內的手術。關節鏡檢查優點很多,創傷小,病人痛苦輕,但由於受條件限制,目前應用還不夠普遍。此外,超聲波檢查也可以協助診斷。
半月板只有在靠近滑膜的外側部分有血液供應,大部分部位是無血組織,主要靠關節液維持新陳代謝。由於營養相對不足,一旦損傷,很難自行癒合。服葯、打針、貼膏葯或理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根治效果。時間長了,會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症狀更加嚴重。所以半月板損傷應引起重視,考慮手術治療。
少數特殊類型的半月板損傷可選擇修補手術,絕大部分則行半月板切除。切除損傷了的半月板,膝關節症狀可以消除或明顯減輕。隨著時間推移,原位會長出類似半月板的結構來,雖然比原先正常的差些,但也具有其絕大部分功能。
為了促進恢復,半月板手術前後,應刻苦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方法是,病人平卧床上,伸直下肢,用力將膝蓋骨(髕骨)向上提,然後放鬆,反復用力。或將下肢伸直抬起,放下,反復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還可在腳脖上掛一定重量的沙袋進行練習。經過鍛煉的股四頭肌強壯有力,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鍛煉應在手術前就開始,手術後第二天繼續進行。這時傷口仍然疼痛,病人往往有顧慮,如生怕傷口裂開,裡面出血等等。一定要消除顧慮,忍痛鍛煉。手術後兩周下地負重,逐漸加大關節活動范圍。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參考資料:http://www.guwaike.com/bh/2.htm
6、「棘突間韌帶綜合征」是怎麼回事?嚴重嗎對生活影響大不大?
棘上和棘間韌帶損傷是指在彎腰時突然遭受外力或負重時,腰肌突然失力而引起的急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腰背疼痛和活動功能障礙的一種病症。本病好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
【治療】
(一)治療原則: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理筋整復。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夾脊穴、八髎、承山、委中及患部棘突和間隙。
(三)主要手法:按揉、推抹、彈撥、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醫者先以按揉法在患病部位及周圍施術,重點按揉結節狀或條索狀物,使其消散。如有棘上韌帶剝離移位時,可用拇指撥動已剝離的韌帶使其復位。
2、在腰部兩側用輕手法按揉治療3~5遍,然後沿棘上韌帶方向作上下推抹,使其平復。
3、直擦打好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局部可配合濕熱敷,以溫經通絡、活血止痛。
【注意事項】
(一)本病治療以理筋整復為主,如無剝離移位,則手法以活血散瘀為主。治療期間制動1~2周。
(二)本病急性期一般不主張推拿治療,應卧床休息,減少彎腰活動。可內服鎮痛解痙葯,外敷消腫止痛葯物。
(三)術後腰部宜用寬皮帶護腰,局部保暖,適當休息,以利修復。
7、怎麼可以看出韌帶的好壞
呵呵,下定決心學了?韌帶一般女的比較柔,除了極其個別的以外,大家都差不多。不分好壞的。你別擔心這個,等你去學的時候教練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下叉的,前提是找個好教練·最好別自己下,容易拉傷·~
8、韌帶跟什麼有關系?
韌帶損傷
1. 什麼是韌帶損傷?
韌帶是人體中固定骨骼和固定內臟的緻密結締組織。當突然踩空、劇烈體育運動、重體力勞動或遭遇車禍等情形時,關節處附著的韌帶受到牽拉,可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損傷。
包括韌帶拉傷,韌帶部分斷裂和完全斷裂三種情形。
最容易發生關節韌帶損傷的部位在膝關節和踝關節。
2. 日常說的「筋」和韌帶是什麼關系?
漢語中有個詞語叫「青筋暴露」,此處的「筋」指的是皮下淺表的粗大靜脈。
而醫學上的韌帶是指固定骨骼和內臟的緻密結締組織,包括連接骨骼的關節囊組織、位於肌腹兩端的肌腱組織以及固定內臟器官為條索狀增厚的緻密結締組織等。通常講的韌帶損傷主要是指前兩類。
肌腱組織也屬韌帶的一種,即肉類食品中肌肉末端、半透明的 「筋」。
3. 韌帶在運動過程中起什麼樣的作用?
韌帶附著在關節間的骨骼上,一方面穩定關節,限制關節活動范圍,另一方面引導關節按照一定的規律運動,比如我們可以「轉轉脖子,但是又不能 360 度的隨意旋轉」。
4. 韌帶損傷通常有哪些症狀?
韌帶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局部疼痛腫脹、活動障礙。牽拉韌帶時疼痛會加劇;如果韌帶完全斷裂,則出現關節不穩,嚴重者會發生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脫臼」。
此外先天性骨骼發育不良的關節也容易發生關節不穩,這樣的關節更易發生韌帶損傷。
5.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韌帶損傷?
(1)體育運動:跨欄、短跑、滑冰、足球、拳擊等體育項目,比如,2012 年倫敦奧運隊 110 米欄預賽中,劉翔在起跑上欄迅速發力時,導致跟腱撕裂而摔倒。
(2)交通事故:比如,乘客彎曲的膝關節撞擊汽車儀表造成膝關節後交叉韌帶的撕裂;比如在乘坐汽車時翹二郎腿,在急剎車時易造成髖關節脫臼,其中也會導致髖關節內輕微的韌帶損傷。
(3)其它:一些安全生產事故、地震等災害,意外腳踝扭傷(俗話講的「崴腳」)等。
6. 韌帶損傷了,有什麼感覺?
韌帶損傷時常伴隨著撕裂感,有撕裂聲,隨後損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淤血等。
比如腳踝扭傷後,扭傷的踝關節外側多出現淤青、腫脹,壓之疼痛的症狀。跟腱斷裂時大多有特殊感覺,比如短跑時突然發力,倘若斷裂,會有種被別人踢了後跟的感覺。
7. 急性韌帶損傷後,還沒去醫院,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您不是專業的醫生,如果發現韌帶扭傷了,建議 RICE 原則: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
具體步驟:
(1)休息:損傷後千萬不要繼續活動;
(2)冰敷:用毛巾包著冰塊冷敷,或冷水沖洗以達到消腫目的。比如「崴腳」後的 24 小時內進行冷敷,冷敷每次 30 分鍾,每次間隔 2~3 個小時;
(3)加壓包紮:對於不太嚴重的韌帶損傷,可以根據情況進行簡單的包紮固定;
(4)抬高患肢:把受傷的那隻腳抬高超過心臟水平,減少靜脈迴流帶來的腫脹。
8. 韌帶損傷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受傷後最早一周的治療是最重要的,這期間要給予正確的處理,在沒有進行專業醫師確定治療方案前,最好不要外用葯物,包括各種噴霧、膏葯等。避免造成皮膚過敏,延誤最佳等治療時機。
此外還有避免按摩和熱敷,以免加重損傷。
簡單說:局部制動,盡早就醫。
9. 常見的韌帶損傷有哪幾種?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踝關節的外側韌帶和膝關節韌帶損傷。
在踝關節韌帶損傷中大部分保守治療,也就是第 7 問的 RICE 的原則處置,即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膝關節韌帶多數採用手術治療。
10. 為何說韌帶損傷後的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韌帶損傷後的早期治療十分關鍵。及時合理的保守治療能夠使部分患者恢復良好。比如關節外副韌帶的輕微拉傷,只要通過固定,多在骨科醫生的幫助下使用綳帶或者夾板等包紮固定,恰當的恢復就可以完全癒合。
11. 韌帶損傷為何要早期包紮固定處理?
早期的包紮固定可以使已經拉長和變薄的韌帶在癒合中保持適當的長度和解剖排列,並且能夠較快的緩解疼痛和消除腫脹。
12. 韌帶損傷的治療有哪些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韌帶損傷後,很多人容易聽信民間的偏方,比如熱敷,外用一些膏葯、按摩等,這些方法在急性期不僅會增加出血、加重關節的腫脹,還會影響後期韌帶的修復。讓許多人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此外,關節外面的皮膚情況對外科手術非常重要,有些外用膏葯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所以最好不要貿然的外敷膏葯。
13. 傷筋動骨一百天,有沒有道理?
(1) 韌帶損傷,無論是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經過 1 個月左右的固定,韌帶組織基本就癒合了。但關節的活動將受到影響,此時需要進行功能康復,康復要循序漸進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激進。康復往往需要 3 個月或者半年時間。
(2) 所以,傷筋動骨一百天,是有一定道理的。
(3) 根據韌帶受傷嚴重程度的不同,康復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嚴重的關節韌帶損傷重建以後,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的受傷前的運動水平。
14. 踝關節的扭傷為何容易反復發生?
踝關節的扭傷在日常活動中最常見。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意外踩空、高跟鞋走路不穩等。固定踝關節的主要是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分別在腳踝的內側和外側。內側副韌帶較堅韌,外側副韌帶較薄弱,故常見的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治療不當容易造成關節囊的鬆弛,繼而出現踝關節的反復韌帶損傷,
15. 踝關節的扭傷通常如何診斷?
踝關節的扭傷主要是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其診斷主要是依靠病史的採集,體格檢查和 X 線、MRI 檢查等輔助檢查。
其中X線便於早期排除骨折,MRI 能夠進一步發現韌帶損傷。
16. 踝關節扭傷的治療,應該進行手術還是保守治療?
(1)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的扭傷,手術還是非手術應該視具體損傷情況而定。
(2) 一般輕度的拉傷和不完全的斷裂,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即可完全癒合。
(3) 但是嚴重的韌帶斷裂或者完全斷裂,尤其是運動員,應該採取手術治療。
(4) 目前手術治療的方式很多,具體還是與手術醫生溝通比較恰當。
(5) 如果嚴重的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修復不好,容易造成關節不穩,習慣性扭傷,長期發展容易造成骨性關節炎、踝關節反復疼痛等,對生活造成巨大壓力。
(6) 總之,韌帶損傷治療是選擇手術還是非手術,對不同的病人來說,最優的選擇可能都不一樣,具體還是遵從當面檢查的醫生。
17. 踝關節韌帶損傷後的康復訓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踝關節韌帶損傷後,常需要把腳踝固定在類似於站著的樣子時候的位置。外固定超過 20 天以上,易出現肌腱、韌帶粘連和關節活動輕度受限。因此。康復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踝關節的康復的前提是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正常功能,不能單純的強調局部踝關節功能恢復是沒有作用的,依舊會造成步態異常。
其次,踝關節康復目標的制定必須有細致的檢查和障礙分析,制定康復計劃。這一切,應當在骨外科醫師和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具體訓練方式不一,此處簡單介紹幾種:
1)坐在凳子上,使受傷的腳懸在空中,然後用受傷腳的腳趾練習寫數字或者英文字母;
2)站在一個台階上,腳跟懸空,兩手放在髖部或向前伸直,腳跟向下落,再慢慢抬起腳跟,用腳趾站立,然後腳跟慢慢下落,每組做 10 次至 20 次,每天做兩遍;
3)用腳趾拉毛巾練習,對關節靈活性進行練習;
4)呈坐姿,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住,另一端系在受傷的腳上,用腳向外拉橡皮筋,然後向內放鬆,再向前拉,再放鬆,反復練習,每組做 10 次至 15 次,每天做兩遍;
踝關節康復示意圖。左圖,在一個台階上,腳跟懸空,腳跟向下落,再慢慢抬起腳跟,用腳趾站立,然後腳跟慢慢下落;右圖,用腳趾拉毛巾練習。
18. 為何膝關節容易出現韌帶損傷?
膝關節是人體中最復雜、最大的關節。膝關節處於兩個比較穩定的關節,也就是踝關節和髖關節之間,膝關節在運動中,不僅需要承重,各種轉向活動都需要膝關節來協調,所以在運動中更容易出現韌帶損傷。
19. 什麼樣的韌帶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輕微的韌帶拉傷或者不完全斷裂的情況是可以通過短暫的固定和後期理療即可恢復,具體恢復時間及病情的評估最好是咨詢醫生。
但嚴重的韌帶斷裂,如跟腱斷裂;或是關節囊內的韌帶斷裂,如膝關節里的前後交叉韌帶,會受到關節腔內溶解酶的左右而吸收,這種情況最好是及時就醫、手術處理。
20. 嚴重的膝關節韌帶損傷為何需要分期手術?
分期手術:類似於「分期付款」,意思是因傷病復雜不能通過 1 次手術徹底解決問題,需要多次手術來處理。
嚴重的膝關節韌帶損傷指至少 3 條以上韌帶的斷裂。此時手術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手術並不是越早進行越好。
(1)早期手術的好處:
1)有利於韌帶結構的辨認和修復;
2)早期多條韌帶同時重建可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可避免膝關節不穩造成的重建後韌帶鬆弛;
(2)早期手術的弊端:
1)手術後關節纖維化發生率較高,會加重關節內的滑膜炎;
2)術後關節粘連發生率較高。
3)患者發生嚴重的關節韌帶損傷後,早期多存在膝關節脫位、腫脹、關節腔內積血。如果立即手術,可能會導致術後皮膚壞死,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甚至會造成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如果 3~4 周後膝關節炎症和腫脹消退,此時再行韌帶重建可確保血管通暢,膝關節恢復正常活動度,預防術後功能障礙。
綜合上述考慮:嚴重的膝關節韌帶損傷需要分期手術。
21. 韌帶的手術包括哪些?
韌帶的手術包括重建和縫合兩種。
(1)縫合用於關節外的韌帶損傷,通過早期及時的縫合和適當的固定往往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2)重建主要用於關節內比較大的關節韌帶斷裂,比如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斷裂,往往需要重建。
韌帶修補手術有時會根據需要選擇一些移植材料,好的移植材料應該具備一些特點:
1) 跟傷掉的韌帶結構和外部形狀都相似,能夠很好地長在原有的損傷部位上、與手術中在骨頭上打的孔洞能快速癒合、而取韌帶的地方部位的病損降到最低。
2) 沒有任何一種材料能夠滿足上述要求,只能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從身體其它地方的韌帶取材這個做法叫做:自體移植。
3) 通常選取腘繩肌腱、股四頭肌的部分肌腱等,有個前提:取材部位的韌帶不承擔什麼負重作用,切除一部分縫合修復後不影響局部功能的。
4) 將其編織後通過手術中在骨頭上打的孔洞,穿到關節內,替代受損斷裂的韌帶,這個替代物通過重塑、存活,起到關節韌帶的作用。
22. 韌帶損傷的後遺症有哪些?
(1) 如果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及時,患者後期可能出現關節不穩定、容易反復脫臼、長期慢性疼痛等表現,以及關節的退行性變、骨性關節炎。
(2) 上肢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主要是用來操作,對關節的靈活性要求較高;下肢關節:踝關節和膝關節,多負重,對關節的穩定性要求較高,稍有不穩,不但影響關節的功能,更容易引起關節的退變,增加骨性關節炎發生的概率。
(3) 關節的退行性變、骨性關節炎:關節出現骨質增生、骨贅和骨刺的發生、關節軟骨退化損傷等。
(4) 如果下肢關節韌帶恢復不好,出現關節不穩的情況,這個時候患者需要韌帶重建的手術,不但難度大而且手術效果也不佳,這部分的治療目前還存在爭議。
23. 如何預防運動中韌帶損傷?
要重視運動和比賽前的熱身,充分的熱身有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粘滯度,提高關節和韌帶的活動范圍和能力。
通過徒手進行全身各關節的活動和 10 分鍾左右的慢跑,基本可以達到熱身的目的。
如果在戶外活動,熱身的過程還有助於了解周邊環境,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24. 韌帶損傷能不能使用消炎止痛葯?
可以使用。韌帶損傷發生後會發生炎症反應,可以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物,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緩解扭傷部位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25. 扭傷、拉傷或關節疼是不是韌帶損傷?
(1) 一般韌帶損傷多稱作扭傷,肌肉損傷多涉及肌纖維的撕裂,多稱作肌肉拉傷,但在實際使用上,通常混用。
(2) 韌帶損傷多伴有關節疼痛,但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不同年齡、不同部位的關節疼痛,常見的原因不盡一致。
(3) 比如老年人膝關節疼痛的病因多為骨性關節炎、關節退行性病變,出現骨折贅生物等。
(4) 有風濕性疾病的多考慮風濕性關節炎。
(5) 而年輕人的膝關節疼痛多考慮膝關節韌帶損傷,運動過度導致出現關節積液等造成的。
所以,有關節疼痛最好還是看醫生,找到病因再進一步治療。
26. 平時多壓壓腿,能拉長韌帶減少損傷么?
平時多壓腿,不能拉長韌帶,拉長的是肌肉纖維。運動前做一些拉伸運動可以減少韌帶、肌肉的損傷,是因為通過熱身運動,使肌肉的粘滯度降低,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