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扇貝是什麼意思
扇貝屬於軟體動物門,扇貝科,是我國重要的貝類養殖品種。扇貝可食部分的主要營養成分為蛋白質,與魚類、蝦類相似,是一種集食、葯、滋補為一體的重要水產食物。扇貝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域。扇貝柱的干製品稱為「干貝」,為名貴海珍品。
扇貝又稱海扇蛤,貝殼多呈圓盤或圓扇形;殼頂前後方有耳,兩耳相等或不等,多數右殼前耳下方有明顯的足絲孔和細櫛齒。殼面具放射肋或同心片狀雕刻。閉殼肌痕明顯,外套痕簡單,無水管;內韌帶,位於殼頂下方的三角形韌帶槽內。
(1)扇貝內韌帶擴展資料:
扇貝種類繁多;我國沿海分布的扇貝 約有45種,其中,最常見的2015年我國主要省份海水養殖的扇貝產量。重要經濟扇貝品種主要包括櫛孔扇貝(Chlamys farre)、海灣扇貝(Argopectenirradians)、蝦夷扇貝(Patinopectenyessoensis)和華貴櫛孔扇貝(Chlamysnobilis)。扇貝長期以來是我國海水養殖的重要品種之一。目前,我國扇貝產量主要來源於養殖,捕撈產量極少。
2、沒煮前扇貝是紫色的,這種扇貝能食用嗎
扇貝什麼地方不能吃
1、砂囊:砂囊就是扇貝的內臟部分,就是上圖中圓圈裡的那團黑色的東西,這個內臟一定要全部清除干凈才行,裡面全是扇貝的便便和未消化的食物。
2、腮:再下邊那些橘紅色或橘黃色,呈睫毛狀的部位就是扇貝的腮了,它也是不能吃的部位之一,要去掉。
3、裙邊:最下邊的白色裙邊狀的部位是可以吃的,焯水以後用來涼拌味道很不錯。
扇貝的營養價值
1、健脾和胃
帶著你的疑問,我們一起來看看扇貝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吧。扇貝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因運化無力所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泄、肢倦乏力等多種症狀。常吃扇貝可以暖胃,治療胃寒等病症。除此之外,吃扇貝還具有健腦的功效哦。
2、養顏護膚
扇貝的營養價值非常多,你還不知道吃扇貝可以養顏潤膚吧。扇貝中含有大量的的維生素E,對抑制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有非常大的功效。從而可以有效的驅除因皮膚過敏或者是感染而引起的皮膚乾燥和皮膚瘙癢等皮膚損害。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多吃扇貝,這樣可以使你的皮膚變得更加細膩光滑。
3、抑癌抗瘤、通血
常食扇貝可以有效的預防癌症,降低癌變的突發率。從而可以延緩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使癌細胞慢慢的退化、萎縮。扇貝的營養價值還不止這些呢,它還有通血的作用。非常適合膚色暗黃,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食用。扇貝的含鐵量非常高,而且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4、通血、抑癌抗瘤
常吃扇貝對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有非常大的幫助。扇貝的含鐵量比較高,吸收好。除此以外,扇貝還可以有效預防癌症,降低癌變的發生率。延緩和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使癌細胞退化、萎縮。
5、健腦。
扇貝富含碳水化合物,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
扇貝的食用注意事項
1、冷凍的扇貝必須要在解凍之前烹制,冷凍扇貝肉緊實、濕潤、有光澤,扇貝的烹制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會變硬、變干並且失去鮮味。
3、扇貝性寒涼,孕婦又是多血虛,不宜多食。
4、腸胃不好的,亦不要食用扇貝。
5、吃扇貝的時候不要和吃柿子,吃過扇貝再吃柿子,極容易引起結石。
6、貝類本身極富鮮味,烹制時千萬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鹽,以免鮮味反失,貝類中的泥腸不宜食用。
7、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貝類,以免傳染上肝炎等疾病。
扇貝的物種分類
1、櫛孔扇貝
櫛孔扇貝櫛孔扇貝學名,命名人JonesetPreston。俗名干貝蛤、海扇,屬軟體動物門、瓣腮綱、珍珠貝目、扇貝科、扇貝屬。形態特徵:貝殼較大,量圓扇貝,一般殼長74cm,殼高77MM,殼寬27.5MM兩殼大小及兩側均略對稱,右殼較平,其上有多條粗細不等的放射物,兩殼前後耳大小不等,前大後小,殼表多呈淺灰白色。
2、海灣扇貝
海灣扇貝又稱大西洋內灣扇貝,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柱目,扇貝科,扇貝屬,形態特徵:貝殼扇形,兩殼幾乎相等,後耳大於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絲孔。殼面有放射肋18條,殼面呈黑褐色或褐色。原產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為當地的一種采撲貝類。張福綏1982年從美國引進我國。海灣扇貝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養殖周期短、產量高等特點,肉味鮮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高。作為一種優質海水養殖品種,常年可收獲,以春季質量較好。
3、蝦夷扇貝
原產於日本和朝鮮。現已引進我國,並已在山東、遼寧等北方沿海進行人工養殖、增殖生產。特徵特性:屬濾食性雙殼貝類,貝殼扇形,右殼較突出,黃白色,左殼稍平,較右殼稍小,呈紫褐色。殼表有15-20條放射肋,兩側殼耳有淺的足絲孔。右殼肋寬而低矮,肋間狹;左殼肋較細,肋間較寬。殼頂下方有三角形的內韌帶。自然分布水深6-60米,底質為砂礫。
3、扇貝的物種分類
扇貝,是我國沿海主要養殖貝類之一,世界上出產的扇貝共有60多個品種,我國約佔一半。常見的扇貝養殖種類有櫛孔扇貝、海灣扇貝和蝦夷扇貝。可見我國扇貝的品種豐富。
( Chlamys farreri )
品種來源:黃海
特徵特性: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瓣鰓亞綱,異拄目,扇貝科,扇貝屬;生活在3m~ 30m岩礁及砂礫質海底;濾食,餌料以浮游植物為主;耐溫范圍一1.5℃~25℃;適鹽范圍16‰~43‰;產卵期在5月至6月;用途廣,肉細嫩,味鮮,經濟價值高。
屬我國海區自然生種類。適宜於我國廣大海域特別是北方沿海養殖。櫛孔扇貝營附著生活,足絲料發達。成貝殼高可達8厘米以上。因右殼前耳有明顯的足絲孔和數枚細櫛齒而得名。殼面生長紋細密,具粗細不等放射肋;左殼約10條,右殼約20條,肋上有不整齊的小棘。
( Ar-gopecten irradians )
品種來源:1982年從美國引進。
海灣扇貝不宜在我國養殖,主要原因是海灣扇貝個體濾水量24小時會達到1.2方至1.5方,隨著我國海灣扇貝養殖面積的增大,導致大面積海域水質出現氨氮過高,溶解氧過低,使海灣扇貝產量一年不及一年,其他養殖生物大量減少,導致海底淤泥增厚,這樣一來我國的海洋環境會受到嚴重破壞,個人意見迅速產出漁政及環保部門迅速採取措施,抑制海灣扇貝在我國海域上養殖,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色海洋。
特徵特性: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柱目,扇貝科,扇貝屬。貝殼扇形,兩殼幾乎相等,後耳大於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絲孔。殼面有放射肋18條,殼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生長適溫范圍5-30℃,最適生長溫度18-28℃。 櫛孔扇貝( Chlamys farreri )櫛孔扇貝學名Chlamys (Azumapecten)Farreri,命名人 Jones et Preston 。 俗名干貝蛤(其閉殼肌製成)、海扇,屬軟體動物門、瓣腮綱、珍珠貝目 Pterioida 、扇貝科Pectinidae、扇貝屬。
形態特徵
貝殼較大,量圓扇貝,一般殼長74cm,殼高77MM,殼寬27.5MM兩殼大小及兩側均略對稱,右殼較平,其上有多條粗細不等的放射物,兩殼前後耳大小不等,前大後小,殼表多呈淺灰白色。
生態習性
櫛孔扇貝生活在低潮線以下,水流較急、鹽度較高、透明度較大、水深10-30m的岩礁或有貝殼沙礫的硬質海底,以足絲附著側卧於附著基上,右殼在下。動物可開閉雙殼排水,以反作用力作短距離的游泳。閉殼運動能發出清脆的聲響,能脫落足絲到水中游動。正常生活時,通常張開兩殼,濾食海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以及其他小型微生物。若環境不適合,可自動切斷足絲,急劇地伸縮比殼肌,借貝殼張閉排水的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離的移動。櫛孔扇貝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在水溫0℃以下也能夠成活。15-20℃是最適生長溫度,水溫超過25℃生長受到抑制,4℃以下貝殼幾乎不能生長。高鹽種類,最適鹽度范圍為23-34。櫛孔扇貝耗氧率高,抗干露的能力較差。
產地、產季
產於我國北部沿海,山東長島、威海、蓬萊、石島、文登和遼寧大連、長山島等地是主產地。
繁殖特性
櫛孔扇貝為雌雄異體,存在雌雄同體的現象。在繁殖季節,雌性生殖腺呈橘紅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區分明顯。繁殖季節過後,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觀上完全相同,呈無色半透明狀。櫛孔扇貝每年有兩個繁殖期,第一次在5-7月,水溫14-20℃,第二次約在9-10月,水溫22-20℃。繁殖季節主要與水溫有關,在不同的海區有較大的差異,山東南部沿海,5月上中旬進入繁殖盛期;而在長島北部島嶼海區,6-7月份才進入繁殖盛期。除水溫以外,生殖腺植樹的變化也是確定繁殖季節的一個重要依據,生殖腺指數平均達到15%時進入繁殖期。在繁殖季節有多次排放的習性,第一次排放後,經過一周左右又可排放,殼如此反復多次。產卵量隨個體的增大而增加,殼高6-7cm的兩齡倍,懷卵量800萬-1000萬粒,一次產卵量200萬粒左右,殼高8-9cm的3齡貝,懷卵量為1500萬粒,一次產卵量400萬粒左右。成熟卵子直徑70微米左右,精子全長50微米左右。
苗種培育
幼蟲培育適宜密度為8-12個/mL,培育水溫為18-20℃,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蟲期,即可進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以等鞭金藻為例,D形幼蟲初期日投喂量為1萬-1.5萬個/mL;殼頂期日投喂量為1.5萬-5萬個/mL;分3-6次投喂。多種餌料種類混合投喂的效果比單一種類要好。每天換水兩次。光照一般控制在500lx一下。每5-7天倒池一次。在重金屬含量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提價入2-3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附著基一般是棕繩編成的小簾(繩徑8mm左右),或聚乙烯網片,附著繼需用0.5%的氫氧化鈉處理,清洗油污等,在經過反復錘打、浸泡,清除碎屑、雜質及可溶性有害物質等。附著基投放過早,不但影響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殘餌、雜質污染,水質變差,幼蟲難以附著;附著基投放過晚,則錯過大批幼蟲最佳附著機會而下沉死亡。最佳投放時間應在池內幼蟲有50%以上出現眼點時,一般配合倒池。
養殖要點
筏式養殖:在海區設置筏架,然後在筏架上 吊掛養殖籠,1CM左右雅貝一層防治200個左右,放養量為400籠1/15公頃;穿耳吊養:利用殼高3CM以上稚貝,在其前耳鑽一小孔,然後吊掛在養殖繩上進行養殖;底播養殖:把貝苗直接播放到海底或灘塗潮間帶養殖,可與對蝦混養。
養成時間
櫛孔扇貝為多年生,1-2齡貝生長速度較快,在人工筏式養殖的條件下,當年常溫培育的苗種,入冬前殼高可達2cm以上,第二年殼底高可達7cm左右。
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很高。除在沿海產地常年可以吃到鮮貝外,為了保鮮和運輸方便,多數將其閉殼肌取出冷凍後運銷各地,稱為凍扇貝柱或凍鮮貝。它是高級賓館、飯店的重要烹任原料,並且正在進入一般家庭。用扇貝閉殼肌製成的干品「干貝」是海產八珍之一。 海灣扇貝 ( Ar-gopecten irradians )又稱大西洋內灣扇貝,隸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柱目,扇貝科,扇貝屬,學名Argopectens irradias(Lamarck)。
形態特徵
貝殼扇形,兩殼幾乎相等,後耳大於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絲孔。殼面有放射肋18條,殼面呈黑褐色或褐色。原產於美國大西洋沿岸,為當地的一種采撲貝類。張福綏1982年從美國引進我國。海灣扇貝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養殖周期短、產量高等特點,肉味鮮美,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高。作為一種優質海水養殖品種,常年可收獲,以春季質量較好。
生活習性
海灣扇貝多數分布在海面下3-10米處,性格比較潑辣,耐溫范圍-1-31℃,5℃以下停止生長,10℃以下生長緩慢,18-28℃生長較快;其耐鹽范圍16‰-43‰,適鹽范圍21‰-35‰。在環境不適時,能自切足絲用兩殼開閉擊水進行快速移動。海灣扇貝一次擊水可躍進1-2米左右。
海灣扇貝從受精卵起計算,在流大水肥的海區經過8個月,平均殼高能達5-6厘米以上,最大個體達7厘米左右;在內灣流緩海區平均殼高只達5厘米左右。在全人工養殖條件下,低密度放養較高密度放養生長快,分苗早較分苗晚生長快。
生殖習性
海灣扇貝為雌雄同體。其生長發育較快,春季培育的苗種,養殖到秋季(殼高達5厘米左右)性腺就成熟,並可以此為親貝采卵培育苗種。生物學最小型為2.2厘米。性腺局限於腹部,精巢位於腹部外周緣,成熟時為乳白色;卵巢位於精巢內側,成熟時褐紅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層黑膜,在性腺逐漸成熟過程中,黑膜逐漸消失,精巢與卵巢便歷歷分明。
當性腺開始發育後,在控溫條件下給予一定數量的餌料,能促進性腺提前成熟,排放精卵,這就是提前苗與多茬育苗的生物學根據。在我國北方海域,海灣扇貝一年有春秋兩個繁殖盛期,春季為5月下旬至6月,秋季為9至10月。秋季生殖期後,腹部透明,無精卵存在。 原產於日本和朝鮮。現已引進我國,並已在山東、遼寧等北方沿海進行人工養殖、增殖生產。
特徵特性
屬濾食性雙殼貝類,貝殼扇形,右殼較突出,黃白色,左殼稍平,較右殼稍小,呈紫褐色。殼表有15-20條放射肋,兩側殼耳有淺的足絲孔。右殼肋寬而低矮,肋間狹;左殼肋較細,肋間較寬。殼頂下方有三角形的內韌帶。 自然分布水深6-60米,底質為砂礫。蝦夷扇貝為冷水性貝類,生長適溫范圍5—23℃。原主要產於日本、俄羅斯千島群島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對鹽度的適宜范圍24-40,分布於鹽度較高,無淡水注入的底質堅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過40m的沿岸海區。主要在我國北方的遼東半島、山東長島等海區進行養殖.生長速度較慢,從稚貝開始至殼高1l--12厘米,最短時間需1年零7個月。據記載,最大殼高可達27.94厘米,其壽命約在25年。蝦夷扇貝在我國北方繁殖季節為3—4月份,產卵水溫為3—10℃。自然種群雌:雄為6:4左右。蝦夷扇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後不斷發育,初期D型幼蟲殼長110—120μm;經過浮游幼蟲階段,當幼蟲平均殼長達到220—240μm時出現眼點,隨即附著變態,稚貝殼長達3—4cm,足絲腺退化。
栽培要點
1、育苗
親貝的選擇與蓄養:殼長8—13cm的3—4令貝均可做親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體購置5個左右親貝就可以了(其中雄貝佔3—5%)。親貝運輸要在低溫季節進行,在氣溫5℃以下。將親貝裝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濕透,扎緊,海上運輸15小時,成活率可達100%。暫養密度30—40個/立方米,暫養水溫5—7℃。以小硅藻為主要餌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餌量30萬-40萬個/ml,每6小時投餌一次,日換水4次,每次1/3。親貝暫養期間,一般不倒池,不充氣。
產卵、孵化:成熟的蝦夷扇貝性腺十分飽滿.雌貝性腺呈桔紅色或桃紅色,雄性呈乳白色.當性腺指數達13%以上,正常換水發現有少量親貝排放時,採用同溫下倒池的方法產卵,不進行其他刺激。親貝第一次平均產卵量低於300000/只,可留下親貝再繼續暫養3—5天,則又可大量排放。孵化水溫8—11℃,孵化期間每隔1小時人工攪動一次;經90—70小時,當60—70%幼蟲達到D形幼蟲時,用200目拖網及時選優。
幼體培育:密度:D形幼蟲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個/ml,後期6-7個/ml。
餌料:金藻3011,8701均是蝦夷扇貝優質的開口餌料,採用金藻與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餌量10000-60000/個ml.投放附著基後餌料可改為以扁藻為主,並適當增加投餌量。
水溫:幼蟲培育階段最適宜水溫為15℃左右,D形幼蟲選出後每天以0.5℃的速度將水溫升至15℃,達到稚貝後可降溫培育,以利向海上過渡。
換水:培育期間換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後期每次向海上過渡,培育期間換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後期每次1/2,並適當充氣,每天吸底一次。
2、養殖
底播增殖(放流增殖):選擇砂泥底質漁場,清除敵害生物;播苗密度為8枚/平方米,畝播苗5500枚;播苗時間為當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3-4月;增殖時間為17個月殼高可達8cm以上。
浮筏養殖:盡管放流增殖是一種技術簡單、不需什麼物資設備、成本低的一種生產方式,但由於海底敵害生物較多,侵害嚴重,存活率低,采捕也比較困難,尤其有些海區又沒有具備放流增殖的底質條件,因此對於具備適於蝦夷扇貝生長發育水溫條件而又沒有適於放流增殖底質條件的海區,進行浮筏式垂下養殖是蝦夷扇貝生產的另一種方式。
所謂浮筏式垂下養殖,就是將貝苗按一定密度裝在適宜的容器中,按一定距離和適宜水層吊掛於設置在海上的浮筏(綆)上進行養成。
3、收獲
收獲時間:分苗時如果貝種個體較大(體高3厘米以上),經過1年半的養殖,體可達10厘米左右的商品規格標准,收獲時間主要根據出丁率和出肉率最高的季節進行。出丁率高的時間為5-7月份,其中以7月份最高,而出肉率最高,也就是最肥滿的時間為3-5月份,如果加工貝丁,以5-7月份收獲為宜,而銷鮮則最適收獲時間為3-5月份。
收獲方法:浮筏養殖的蝦夷扇貝,胃酸收方法比較簡單,即當蝦夷扇貝長到商品規格標准時,在其適宜季節,將網籠從筏上解下,運回銷售或加工,如果有一部分尚未達到商品規格,則重新裝籠繼續養殖。經濟價值大。
閉殼肌可製作名貴的海產品——干貝。
4、扇貝裡面白色粘在殼上的圓柱形的肉叫什麼
貝柱是扇貝開合貝殼的肌肉,貝殼多呈圓盤或圓扇形,殼頂前後方有耳,兩耳相等或不等,多數右殼前耳下方有明顯的足絲孔和細櫛齒。
殼面具放射肋或同心片狀雕刻,閉殼肌痕明顯,外套痕簡單,無水管;內韌帶,位於殼頂下方的三角形韌帶槽內。
扇貝是我國北方沿海重要的養殖貝類,產量很大,經濟價值高,扇貝柱的干製品稱為「干貝」,為名貴海珍品。除少數種類外,多棲息於低潮帶至數百米左右的淺海,營附著或自由生活,主要以蜉蝣藻類為食。
扇貝種類繁多,我國沿海分布的扇貝約有45種,其中最常見的重要經濟扇貝品種主要包括櫛孔扇貝、海灣扇貝、蝦夷扇貝和華貴櫛孔扇貝。
扇貝長期以來是我國海水養殖的重要品種之一,我國扇貝產量主要來源於養殖,捕撈產量極少。
在我國北方沿海,生長數量較大,產量較高,為重要的養殖和捕撈對象,其貝殼較美麗,可做貝雕等工藝品的原料,肉質部可鮮食,閉殼肌大,可加工成干貝或冷凍品,暢銷國內外。
5、如何辨別扇貝的公母
扇貝為雌雄異體,存在雌雄同體的現象。在繁殖季節,雌性生殖腺呈橘紅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區分明顯。繁殖季節過後,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觀上完全相同,呈無色半透明狀。
扇貝又稱海扇蛤,貝殼多呈圓盤或圓扇形;殼頂前後方有耳,兩耳相等或不等,多數右殼前耳下方有明顯的足絲孔和細櫛齒。殼面具放射肋或同心片狀雕刻。閉殼肌痕明顯,外套痕簡單,無水管;內韌帶,位於殼頂下方的三角形韌帶槽內。
扇貝除少數種類外,多棲息於低潮帶至數百米左右的淺海,營附著或自由生活,主要以蜉蝣藻類為食。
活養扇貝的選購。首先應選擇外殼顏色比較一致且有光澤、大小均勻的扇貝,不能選太小的,否則因肉少而食用價值不大;然後看其殼是否張開, 活扇貝受外力影響會閉合,而張開後不能合上的為死扇貝,不能選用。
扇貝外表坑坑窪窪的紋路藏有很多泥沙,需要用硬刷子在流水下刷洗才可以沖洗干凈,刷洗時最好帶著橡膠手套以免劃傷。刷干凈外殼後,可以在淡鹽水中浸泡,讓其吐盡泥沙即可。
6、韌帶是否只分為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
當然不是,你想問哪個部位的
7、花甲、蛤蜊和扇貝 ,這三個有什麼區別?
花甲又名花蛤,海南地區稱芒果螺,是一種軟體動物,長約3厘米,殼卵圓形,淡褐色,邊緣紫色。生活在淺海底。貝殼較瘦長,是長卵圓形。
蛤蠣屬軟體動物門,其貝殼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殼質堅厚,兩殼大小相等。文蛤肉嫩味鮮,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
扇貝是扇貝屬的雙殼類軟體動物的代稱,扇貝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與海參、鮑魚齊名,並列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它的閉殼肌干制後即,「干貝」被列入八珍之一。
花甲的營養價值豐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質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而蛤殼中則含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碘、溴鹽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在文蛤中有一種叫蛤素的物質,有抑制腫瘤生長的抗癌效應。
蛤蜊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它的營養也比較全面,實屬物美價廉的海產品。其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百味之冠」,江蘇民間還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之說。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碘、維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種成分,是一種低熱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扇貝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扇貝可以幫助人解除一些煩惱症狀。
8、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有哪些?
9、韌帶和筋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
1.韌帶:
限制骨骼活動范圍以免損傷
2.筋:
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韌帶: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
(9)扇貝內韌帶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