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強直性脊柱炎出現晨僵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晨僵症狀特點:在夜間休息時,上半夜休息好,下半夜逐漸出現背部僵硬症狀,嚴重者晨僵並伴有背部疼痛症狀,晨僵一般從3-4時開始,症狀逐漸加重,至5-6時最為嚴重,患者不能繼續入睡。晨僵嚴重患者在下床時,需要首先身體平移到床邊再下床活動。背部僵硬活動受限,必須活動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減輕消失,嚴重者整日有晨僵症狀,症狀連續不緩解。全身其他疼痛關節也有不適的,嚴重者其他關節也可以有晨僵,只是強直性脊柱炎常見的早期症狀之一,也是病情活動指標之一。
病情嚴重者可以持續全日晨僵。晨僵時間越長說明病情越重,是強直性脊柱炎病情進展期,經過治療後晨僵的時間縮短,說明治療有效果。晨僵時間計算是以早晨出現晨僵開始至起床後通過活動晨僵症狀消失為止,晨僵時間說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輕重。
如晨起背部不適,經活動或行走鍛煉,15分鍾後背部活動自如,晨僵症狀消失了,則為晨僵症狀15分鍾。也有一部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沒有晨僵症狀,判斷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要從綜合症狀、檢驗學、影像學多角度考慮。一般臨床上把晨僵症狀分為15分鍾、30分鍾、1小時、3小時、全天晨僵。計算晨僵時間,有利於判斷病情嚴重程度,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治療是否有效,對診斷和選擇各種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
昆明市人民西路183號
2、右手食指早上晨僵,請問是什麼病!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准:
1. 關節及關節周圍的晨僵至少 1 小時(≥ 6 周)。
2. 3 個或者 3 個以上關節部位的關節腫(≥ 6 周)。
3. 腕關節、掌指關節或者近端指間關節至少有一個關節腫(≥ 6 周)。
4. 對稱性關節炎(≥ 6 周)。
5. 類風濕結節伸肌表面或近關節區域的皮下結節。
6. 類風濕因子陽性(效價≥ 1 : 32 )。
7. 手 X 線像改變後前位手、腕關節 X 線顯示骨侵襲或明確骨質脫鈣的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改變。
滿足上述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條件均可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有以下症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由此可知,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只是關節發生了炎症病變,而是全身性的廣泛性病變,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主要病變在關節,針對關節病變的治療要遵循以下原則:
(1)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腫脹或其它並發症狀。
(2)控制或減少病情活動,阻止病情進展,防止關節變形。
(3)加強關節功能鍛煉,以保持正常關節功能。
(4)盡早應用抗風濕葯,以控制病變的進展。
(5)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用葯可達到合理施治的效果。
3、晨僵怎樣緩解?
①晨僵現象與關節僵硬:所有類風濕病人都有這種表現,是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其特點是於早晨或睡醒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不靈活,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即覺緩解或消失。晨僵現象表明類風濕病變在活動,晨僵持續時間的長短與病變嚴重程度是一致的。晨僵常伴有肢端或指(趾)發冷和麻木感。晨僵可分為三度:a.輕度晨僵:起床活動1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b.中度晨僵:起床後活動1~6小時內晨僵緩解或消失;c. 重度晨僵:起床後6小時以上,晨僵緩解或消失,或終日晨僵。
②關節腫脹或疼痛:這也是幾乎所有類風濕病人的必備症狀。絕大多數病人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腫脹是由關節腔內滲出液增多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症改變而致,表現為關節周圍均勻性腫大,手指近端指關節的梭形腫脹是類風濕病人的典型症狀之一。關節疼痛的輕重通常與其腫脹的程度相平行,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甚至劇烈疼痛。由於劇疼,當別人伸手去觸摸他的關節時,病人就用手擋起來保護或回縮。若讓其主動活動關節,有時還可勉強地伸屈。臨床上要注意有無自發痛與活動痛。自發痛即關節不活動時或在安靜自然位置狀態下也痛,有時甚至從睡眠中疼醒,這表明病變發展較快或急,且較嚴重;活動痛即當活動關節時才覺疼痛,這表明關節炎症比較輕或趨於緩解。
類風濕關節痛的特點是活動後減輕,休息後剛開始活動時又加重,如久坐後站立起步和行走則困難,病人常「坐下起不來,起來坐不下;手指與肘屈曲過久以後,剛伸直時疼痛加重。 」但這些現象經活動片刻後即減輕,逐漸活動自如,走路的步伐也可加快。關節晨僵和腫痛嚴重時,病人部分或全部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關節痛在早晨、夜裡和陰天下雨、寒冷、受凍尤其是感冒時加重。
檢查時可見關節腫脹,局部多半不紅,呈皮膚本色;也有發紅或微紫的,這多見於小兒的足
4、是不是關節疼痛
對於關節疼痛的症狀,主要還是看病人是什麼疾病引起的。
如果是骨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疼痛,局部會表現為腫脹,疼痛,影響關節的屈伸活動。如果是膝關節可能會出現關節的彈響,絞索的情況。
如果是骨折引起的關節疼痛,可能會出現高度的腫脹,並且局部活動受限,按壓會有明顯的骨擦音或者是骨擦感,甚至會出現畸形的情況。如果是脫位引起的關節疼痛,通常會出現關節盂的空虛,關節是彈性固定的,還會出現畸形。
根據每個人的症狀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從,具體可到醫院檢查後,對症治療。
5、風濕免疫指標查了三次都正常,但晨僵,關節肌肉痛,韌帶有拉緊感,軟骨痛到底是啥病? 2012
指導意見:
你好 這個是要考慮因為用激素類葯物的原因導致的 。 積極進行確定的。
6、在跳三級跳的時候第一跳把腿給蹲了,然後坐在那,剛開始沒直覺然後感覺大腿前側的肌肉瞬間緊綳,特別的疼
建議:引起腿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由於運動或是意外造成摔傷、扭傷、拉傷而引起的腿痛,首先應當到骨科就診,讓醫生排除有無骨折、肌腱的拉傷、損傷以及軟組織損傷。
二、是在沒有外傷的情況下,關節部位腫脹、疼痛,應考慮是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往往是遊走性的疼痛,患者感覺一會兒這里的關節痛,一會兒那裡的關節痛;類風濕常累及指間關節,臨床表現為晨僵,活動不靈活,此類情況應到風濕科就診,沒有風濕科的醫院一般內分泌科接診此類患者。
三、是內科疾病引起的腿部腫脹、疼痛。心臟病、腎臟功能不健全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出現腿部腫脹和疼痛,應及時到相應的專科進行診治。孫博士提醒,不論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腿部不適,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時,一定要注意帶好自己以往的檢查記錄,並如實向醫生說明自己的身體狀況、患病情況及以往病史,以便醫生根據情況更准確地分析判斷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7、膝關節疼痛
根據問題所詢問的情況分析,在排除了急性外傷性因素的情況下,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症狀表現,需要考慮多種疾病因素,包括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膝關節滑膜炎或者存在半月板交叉韌帶慢性損傷等疾病原因。
如果是半月板或者交叉韌帶損傷,往往可能還會伴有膝關節腫脹,局部絞索感,彈響感等症狀,治療上建議平時要注意膝關節的保暖,多做熱敷,避免深蹲,爬樓梯,過度負重等加重膝關節損傷的動作。疼痛明顯可以口服布洛芬緩釋片,塞來昔布,以及保護軟骨的葯物比如硫酸軟骨素,硫酸氨基葡萄糖等。
如果通過自我治療症狀不能明顯的緩解,甚至出現加重的情況,建議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關節外科就診咨詢,通過專科醫生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以及完善膝關節x片,或者磁共振檢查來明確具體的診斷,明確診斷後有利於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如果是半月板或者交叉韌帶損傷的情況,還可以通過膝關節進手術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