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肛門周圍韌帶

肛門周圍韌帶

發布時間:2020-09-13 22:03:47

1、肛管直腸周圍有哪些間隙,如何劃分,意義何在?

肛管直腸周圍被豐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鬆組織包繞,而這些組織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間隙。
具體有:骨盆直腸周圍間隙、直腸後間隙、直腸粘膜下間隙、坐骨肛管周圍間隙、肛管後間隙、肛門皮下間隙。
而一般情況下,以肛提肌為界分肛提肌上間隙和肛提肌下間隙。對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形成及發展有重要意義。
(1)肛提肌上間隙分為骨盆直腸周圍間隙、直腸後間隙、直腸粘膜下間隙。
①骨盆直腸周圍間隙:位於骨盆與直腸之間,形如倒位圓錐形,底向上,左右各一可互通,上方為盆腔腹膜,外下方為肛提肌及其上筋膜,內側為直腸,前方男性為前列腺、膀胱,女性為子宮及闊韌帶,後方為骶骨。
②直腸後間隙:位於肛尾韌帶上方,腹膜下方,前為直腸,後為骶骨。此間隙感染後炎症常向兩側骨盆直腸間隙擴散,也可向下穿過肛提肌及肛尾韌帶向坐骨肛管周圍間隙及肛管後間隙擴散。
③直腸粘膜下間隙:位於齒狀線上方粘膜與環形肌之間。
(2)肛提肌下間隙分為坐骨肛管周圍間隙、肛管後間隙和肛門皮下間隙。
①坐骨肛管周圍間隙(坐骨直腸間隙):位於坐骨與肛管之間,形如圓錐形,底向下,尖向上,左右各一可互通。內上側壁為肛提肌及其下筋膜、外括約肌深部、淺部及內括約肌;外側壁為閉孔內肌筋膜;前壁為會陰淺橫肌筋膜;後壁為臀大肌及骶結節韌帶;底部為肛門周圍皮下筋膜。
②肛管後間隙:位於肛尾韌帶下方,內括約肌後方與外括約肌之間的間隙。此間隙發生膿腫時常受內括約肌的牽拉及糞便的擠壓,可向兩側坐骨肛管間隙及皮下間隙擴散,常成低位馬蹄鐵形肛瘺
,向上擴散的機會不多。
③肛門皮下間隙:位於肛門周圍皮下筋膜與外括約肌皮下部之間。

2、我女朋友肛門旁邊老是長結子是怎麼回事··

資料是引用的,怕審核麻煩,就省掉連接了

肛腸痔瘺病俗稱痔瘡,是人類特有的常見病、多發病。據有關普查資料表明,肛門直腸疾病的發病率為59.1%,痔占所有肛腸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內痔最為常見,占所有肛腸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發病率為67%,男性的發病率為53.9%,以女性的發病率為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中20-40歲的人較為多見,並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說。
其發病原因頗多,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處於一種固定體位,從而影響血液循環,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而引起痔瘡是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運動不足,腸蠕動減慢,糞便下行遲緩或因習慣性便秘,從而壓迫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迴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導致痔瘡發病率增高。據臨床觀察及統計普查結果分析,不同職業患者中的患病率有顯著差異,臨床上機關幹部、汽車司機、售貨員、教師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防痔小竅門】

1.收縮肛門。每天有意識地做3-5次肛門收縮,可增強括約肌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按摩肛門。肛門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預防痔的發生。
3.坐浴。便後用熱水坐浴,既可以洗凈肛門皮膚皺折內的污物,也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保持肛門部的清潔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一)、葯物療法:
1、枯痔散療法:將枯痔散塗於痔核表面,使痔核壞死、乾枯脫落、傷口自愈,該法適用於Ⅲ期內痔及嵌頓痔。
2、口服中葯:運用益氣固脫、收斂止血、澀腸化痔的內服中葯,以減少出血或使出血停止、痔核縮小、減少脫出、減或消除症狀,該法適用於任何患者。
3、外用葯物:一是採用清熱解毒,固脫澀腸的中葯,煎湯外洗,如苦參湯。可用於各種病人,均有較好療效。二是運用皮膚易吸收之中葯或中西葯合劑,作成葯膏、葯布、貼於臍部或骶尾部之長強穴進行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
(二)、手術療法:
外科手術療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中隨著手術方法的改進,手術中及後痛苦較輕,創面癒合快,療效肯定,但要求手術條件較高,是目前治療痔瘡最可靠的方法。
(三)、其他療法:
1.葯物注射療法:即硬化萎縮療法,將硬化劑直接注射於痔核內,可使痔核硬化萎縮或使痔栓壞死脫落。
2.枯痔療法:即葯捻療法,可使痔組織發生異常和化學炎症反應,引起纖維組織增生,達到治療痔瘡目的。
3.紅外線治療:採用紅外線照射或燒烙痔核,從而使痔核萎縮。
4.冷凍療法:即使用冷凍機、液態氮作冷凍劑,把痔核凍成塊,讓其壞死脫落。
5.激光療法:採用CO2或YAG激光切除痔核,適用於各類痔瘡。其特點是出血少。

痔瘡的治療首先要保持大便通暢,進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飲食應粗細搭配,少飲濃茶、咖啡、酒類及少進辛辣食物,以減少對肛管的刺激。便後要溫水坐浴,局部應用痔瘡栓或痔瘡膏。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採取注射治療、冷凍治療及物理治療。嚴重者可手術治療,包括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不同痔不同治
糖尿病患者得痔瘡後,應將痔的輕重與糖尿病的輕重結合考慮治療。最好是等待病情穩定後再選擇適宜的治痔療法。
中風病人因病後肢體活動功能受限,久卧久坐易生痔瘡。對於輕度癱瘓或半癱瘓在拐杖幫助下可下地活動者,採用早期預防和治療的原則,如適當運動和根據病情採取手術或非手術療法等;對於重度癱瘓完全卧床的患者,不論痔的症狀的輕重,均以內服、外用葯物保守治療為宜,如涼血地黃湯煎服、麝香痔瘡膏外敷。
小兒痔的發病率低,治療宜採用中葯外治等簡便無痛苦的治療方法。平時多注意調整飲食,讓小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後或臨睡前用溫水清洗肛門部,以改善肛門血液循環。
老年人由於肛門部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等都已鬆弛無力,極易患痔瘡。治療時尤為棘手。最好是採用內服潤腸化痔的中葯,同時外用中葯熏洗或塗上治痔的膏或栓等保守療法。

【痔瘡常用偏方秘方】

[方一]
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後過濾去渣,將葯液倒入普通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後洗,每次15--30分鍾。
本方為鄒桃生方,功能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適用於痔瘡。
[方二]
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麻油適量。前葯研成細末,用麻油調勻,擦患處。
本產適用於濕熱而致痔瘡。
[方三]
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參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劑,日服2次。
本方為凌朝光方,功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適用於痔瘡。
[方四]
浮萍適量。水煎,趁熱擦洗患處。
本方適用於痔瘡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葯煎液熏洗肛門。
本方為黃洪坤方,功能清腸利濕,止血,適用於痔瘡。
[方六]
柞樹葉30克。搗爛敷患處。
本方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葯手冊》,適用於痔瘡。
[方七]
劉寄奴、五倍子備等分。研為細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於《類編朱氏集驗方》,治痔瘡。
[方八]
生豆腐渣,鍋內炒干為末,每服9克,白砂糖湯下,日3次。
本方源於《危氏方》,適用於血痔。
[方九]
絲瓜,燒存性,研末,酒服6克。
本方主治肛門久痔。

3、肛門處多出來一塊肉~

痔瘡是好發於我們人體肛門部位的一種疾病,痔瘡一般情況下又封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內痔主要是生長在我們肛門內部,我們在排便時可以感覺到排便困難、便血、以及痔核脫出、墜脹感等等情況。如果是外痔,是生長在肛門外的一種肉球,患者可以在排便時感覺到嚴重的疼痛感。如果患者患有痔瘡,可以考慮去醫院進行咨詢。如果是較輕微的痔瘡,早期可以採取葯物治療方式,並且配合飲食治療,晚期則需要進行手術的切割。

4、肛門附近有兩個突起

會痛不?會的話那就是痔瘡 輕微的是不疼的!~~要不你去醫院看看!

5、肛門周圍稍上的地方皮層一下有腫塊~

朋友好!你這種情況不像痔瘡,痔瘡應在肛周,不會是你說的那麼遠。

建議:
首先要檢查清楚腫塊的性質,是囊腫還是膿腫或是肛瘺引起的,有的是必要的手術治療,能及時徹底解決問題。

祝福!

6、什麼是肛門外括約肌?

肛門外括約肌起自尾骨尖背側及肛門尾骨韌帶,向前向下,在肛門後方分為兩部分,圍繞肛管兩側到肛門前方,又合二為一向前止於會陰。外括約肌是隨意肌被聯合縱肌纖維穿插分割為皮下部、淺部和深部三部分。皮下部一般尚可辨認,其淺部和深部沒有明顯分界線,不易分清,但前者為橢圓形,後者為圓形,兩者從外形上尚有區別。

(1)皮下部。在肛緣皮下,為橢圓形環狀肌束,圍繞肛管下部,不附於尾骨,位於肛門內括約肌的外下方,其上緣與內括約肌下緣相接,二肌之間有括約肌間溝。平均高度為0.64cm±0.02cm,平均厚度為0.95cm±0.08cm,如手術時將其切斷,無肛門失禁的危險。

(2)淺部。在皮下部與深層之間,有直腸縱肌纖維使兩部分離。

肌束為橢圓形,起於尾骨,分為兩束,在肛門內括約肌之外環繞肛管,在肛管前方又合二為一,止於會陰體。

(3)深部。在淺部外上側,與淺部無明顯界限,也是環形肌束,不附於尾骨。

外括約肌由第2、3、4 骶神經的肛門神經和會陰神經支配,並有由第5 骶神經及尾叢來的神經支配,對控制排便起重要作用。

7、肛門周圍腫痛,特別硬,後面的一塊特別硬的肌肉韌帶下垂,這是怎麼了

應該是外痔的症狀,建議每天淋浴的時候用熱水沖洗,以幫助血液循環,減輕腫痛的程度,每次排便完都要用柔軟的紙擦乾凈局部,並保持乾燥,潮濕的環境更易滋生細菌,可能會加重不適的症狀,避免久坐,因為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流不暢而導致的肛門局部血管血栓.
外痔如果影響到每次的排便,比如疼痛或出血,建議去綜合性的醫院做切除手術.

與肛門周圍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