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足部韌帶解剖圖

足部韌帶解剖圖

發布時間:2020-09-09 23:30:28

1、求腳的骨骼結構圖,清楚點的。

腳骨骨骼結構圖如下: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7塊,屬短骨。分前、中、後三列。後列有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為位於距骨前方的足舟骨;前列為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及跟骨前方的骰骨。

跟骨後端隆突,為跟骨結節。距骨前接足舟骨,其內下方隆起為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體表標志。記憶7塊跗骨名稱及排列的口訣是:上距下跟距前舟,舟前三楔外伴骰。

2、跖骨: 5塊,為第1-5跖骨,形狀和排列大致與掌骨相當。

3、趾骨:共14塊。足母趾為2節,其餘各趾為3節。形態和命名與指骨相同。

(1)足部韌帶解剖圖擴展資料:

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作用及易發病症:

1、跗骨、跖骨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凸向上方的足弓,是人體直立、步行及負重時重要的裝置,如果足弓塌陷,便形成扁平足。

2、跖骨位於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 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並發症。

3、趾骨之間為關節囊及韌帶連接,是除踝關節以外活動度最大的部位,又由於位於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病因多為直接暴力損傷,如重物高處落下直接打擊足趾,或走路時踢及硬物等。重物打擊傷常導致粉碎骨折或縱形骨折,同時合並趾甲損傷,開放骨折多見。踢撞硬物致傷多發生橫形或抖形骨折。

2、左腳韌帶損傷

足關節包括踝關節,跗骨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關節,跖趾關節和足趾關節。在人體運動中,只要是站立,無論做什麼動作,都離不開足部各關節。尤其以踝關節為主,踝關節是人體負重的重要關節,而踝關節周圍韌帶對維持踝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韌帶損傷或踝關節輕微位置改變都能引起很多症狀,例如:腫脹、走路疼痛、甚至有些不敢走路。此類病人有些做X光檢查也看不出,通過手法觸診,能探清病因。採用手法復位後,能達到各韌帶及關節的正常生理位置症狀隨之祛除。也是需要指出,如果踝關節未經適當治療則可能導致踝關節不穩,容易反復扭傷和脫位,嚴重者合並創傷性關節性。找高手正骨復位就會好的。

3、我的腳底板中間韌帶疼痛

正常現象,多按摩活血就可以了,平時打球走路不疼那是應為你的注意力不再去腳掌上,訓練的時候疼,那是你內心排斥訓練,注意力全在腳上了,它想不疼都困難哦

4、腳底是否有韌帶?

有,內外踝各有三條,我給你一個連接,你看看吧,這是足底韌帶的解剖圖http://vip.6to23.com/lovedoctor/manphoto/ggxt4.htm

與足部韌帶解剖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