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韌帶 > 外陰圓韌帶

外陰圓韌帶

發布時間:2020-09-07 01:42:35

1、陰道里有2個圓形的東西那是什麼啊

以手術切除為主。如囊腫位置不太高,手術常不困難,但在剝離過程中須注意且勿傷及尿道或膀胱。如果腫瘤大而位於穹窿深部,且向闊韌帶內擴展時,則不可能經陰道將其完整的切除,即使同時經腹部手術,也非常困難。有些作者認為將殘留的囊壁用刮匙刮後,將其殘端的邊緣分別和陰道粘膜切口的相應邊緣縫在一起造口,再用紗條填塞陰道,壓迫殘留囊腔,有可能使殘留的囊壁完全粘連閉合,即使不能粘連閉合,也不至於再充脹起來。

2、陰道癌切除術怎麼進行

你好

陰道癌手術切除如下:
 1.切口 為腹部外陰聯合切口。自一側髂前上棘起,經恥骨聯合上緣,止於對側髂前上棘的弧形切口,與外陰梭形外切口在中點處匯合。
2.切除腹部淋巴脂肪組織 沿切口線切開腹部皮膚,提起切口上部皮膚,向上游離腹部皮瓣約6~8cm,皮瓣根部應呈坡形。從皮瓣根部,自上而下切除腹壁筋膜前脂肪,至恥聯上及兩側腹股溝韌帶處
 3.切除腹股溝和股三角區淋巴脂肪組織 分離兩側股部皮瓣。自外向內切除腹股溝和股三角區的淋巴脂肪組織,分離保留或結扎大隱靜脈。並在腹股溝韌帶內1/3處、恥骨結節下方找到圓韌帶,予以切斷和縫扎。解剖股管,將Cloquet淋巴結單獨切除,送病理作快速冷凍檢查。左、右兩側腹股溝淋巴脂肪組織分別與陰阜兩側相連。
4.切除盆髂淋巴脂肪組織 如需行盆腔淋巴結清掃。
5.外陰廣泛切除 行廣泛外陰切除,見廣泛外陰切除術。
 6.縫合及放置引流

3、陰道宮頸韌帶損傷鬆弛還服哪些中葯加強韌帶韌性

有闊韌帶,主韌帶,圓韌帶,還有個宮骶韌帶,我從沒有聽說過宮頸韌帶,你說的是主韌帶吧,主韌帶是防止子宮脫垂的

4、關於婦科檢查

去醫院做正規的婦科檢查,檢查要有針對性,不是檢查越多越好,不僅加大了開銷而且還會積攢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化驗單,B超或者陰道鏡檢查,白帶常規檢查,費用大概在180元左右,價格都可以接受而且化驗單子簡單明了。

5、女性外生殖器是如何構成的?

女性生殖系統分為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又稱外陰,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兩股內側從恥骨聯合到會陰之間的組織。

(1)陰阜。恥骨聯合前方的皮膚隆起,皮下富有脂肪。青春期該部皮膚開始生長陰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陰毛的密度和色澤存在種族和個體差異。

(2)大陰唇。鄰近兩股內側的一對縱長隆起的皮膚皺襞,起自陰阜,止於會陰。兩側大陰唇前端為子宮圓韌帶終點,後端在會陰體前相融合,分別形成陰唇的前、後聯合。大陰唇外側面與皮膚相同,內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長出陰毛;其內側麵皮膚濕潤似黏膜。

大陰唇皮下脂肪層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受傷後易出血形成血腫。兩側大陰唇,未婚婦女自然合攏;經產婦由於受分娩的影響向兩側分開;絕經後由於激素水平低呈萎縮狀,陰毛稀少。

(3)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皺襞。表面濕潤、色褐、無毛,富含神經末梢,故非常敏感。兩側小陰唇在前端相互融合,並分為前後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後葉形成陰蒂系帶。

小陰唇後端與大陰唇後端相會合,在正中線形成陰唇系帶。

(4)陰蒂。位於兩小陰唇頂端的聯合處,系與男性陰莖相似的海綿體組織,具有勃起性。它分為三部分,前端為陰蒂頭,顯露於外陰,富含神經末梢,極敏感;中為陰蒂體;後為兩個陰蒂腳,附著於兩側恥骨支。

(5)陰道前庭。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其前為陰蒂,後為陰唇系帶。在此區域內,前方有尿道外口,後方有陰道口,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有一淺窩,呈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經產婦因受分娩影響,此窩不復見。在此區域內尚有以下各部分。

①前庭球。又稱球海綿體,位於前庭兩側,由具有勃起性的靜脈叢構成,其前部與陰蒂相接,後部與前庭大腺相鄰,表面被球海綿體肌覆蓋。

②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於大陰唇後部,被球海綿體肌覆蓋,如黃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細長(1 ~ 2cm),向內側開口於前庭後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黏液起潤滑作用。

正常情況下不能觸及此腺。若因腺管口閉塞,可形成囊腫或膿腫,則能看到或觸及。

③尿道口。位於陰蒂頭後下方的前庭前部,略呈圓形。其後壁上有一對並列腺體稱為尿道旁腺,其分泌物有潤滑尿道口作用。此腺常有細菌潛伏。

④陰道口及處女膜。陰道口位於尿道口後方的前庭後部。其周緣覆有一層較薄的黏膜,稱為處女膜。膜的兩面均為鱗狀上皮所覆蓋,其間含有結締組織、血管與神經末梢,有一孔,多在中央,孔的形狀、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異。處女膜可在初次性交或劇烈運動時破裂,分娩時進一步破裂,產後僅留有處女膜痕。

6、女性生殖系統有那幾部分組成

女性外生殖器又稱外陰,系指兩股內側從恥骨聯合至會陰的區域,包括陰阜、大小陰唇、陰蒂、前庭、尿道口、陰道口及處女膜、前庭大腺、會陰等。 1.陰阜為恥骨聯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墊,青春期皮上開始長有陰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2.大陰唇為靠近兩股內側的一對皮膚皺襞,前接陰阜,後連會陰。未婚婦女的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蓋陰道口及尿道口,分娩以後,兩側大陰唇分開,絕經後呈萎縮狀態。 3.小陰唇為位於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皺襞,表面濕潤,內側面呈淡紅色,皮內富於神經末梢,故感覺敏銳。兩側小陰唇前端相互融合並分為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後葉形成陰蒂系帶。小陰唇的後端與大陰唇的後端相會合,在正中線形成一條橫皺襞,稱陰唇系帶。 4.陰蒂位於兩側小陰唇之間的頂端,類似男性的陰莖海綿體組織,陰蒂頭有豐富的神經末梢,極為敏感,有勃起性。 5.陰道前庭指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前界是陰蒂,兩側為小陰唇的內側面,後面以陰唇系帶為界。在此區域內,前有尿道口,後有陰道口。 6.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於大陰唇後下方,如黃豆大,左右各一。腺管開口於陰道口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粘液以滑潤陰道。 7.尿道口位於陰蒂及陰道口之間,為尿道的開口,呈橢圓形,尿道後壁近外口處有兩個尿道旁腺的開口,是細菌容易潛伏的場所。 8.陰道口及處女膜陰道口位於尿道口下方,前庭的後部,其形狀、大小常不規則。 陰道口覆蓋有一層薄膜,稱處女膜,膜中央有一小孔,孔的形狀、大小及膜的厚薄各人不同。初次性交時,處女膜往往破裂,分娩時進一步破損,產後殘留幾個小隆起的處女膜痕。 9.會陰指肛門與陰唇後聯合間的軟組織,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 (二)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後兩者常被稱為子宮附件。 1.陰道位於子宮與外陰之間,是性交的器官,也是月經血外流與胎兒娩出的通道,上端包繞子宮頸,下端開口於陰道前庭。陰道上端圍繞宮頸的部分稱為陰道穹窿,陰道穹窿比陰道下段寬大,分前、後、左、右四部分,後穹窿較前穹窿深,故陰道後壁長10—12cm,前壁長7—9cm。前壁與膀胱及尿道之間稱為膀胱陰道隔,後壁與直腸之間稱為直腸陰道隔,後壁上段與直腸之間是腹腔的最低部,稱為子宮直腸陷凹,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2.子宮 (1)功能子宮是一個空腔器官,腔內覆以粘膜,稱子宮內膜。 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呈周期性改變並出現月經;性交後,子宮為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受孕後,子宮為孕育胎兒的場所;分娩時,通過子宮收縮,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娩出。 (2)解剖子宮呈倒置扁梨狀,壁厚腔小,上端寬而游離,朝前上方,下端較狹窄。成年婦女的子宮約長7-8cm,寬4-5cm,厚2-3cm。子宮上部較寬處稱子宮體,其上端隆起部分稱子宮底,子宮底兩側為子宮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下部較小處稱子宮頸,呈圓柱形,部分伸入陰道,通人陰道的開口稱為子宮頸外口,未產婦呈圓形,分娩時受損,經產婦變成橫裂狀,將宮頸組織分為上下或稱前後兩唇。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成年人為2:1,嬰兒期為1:2。 子宮腔分體腔與頸管兩部分,子宮體腔呈上寬下窄的三角形,上部兩側通輸卵管而入腹腔,下部與子宮頸管相通,其間最狹窄部分稱為子宮峽部。子宮峽部的上端,因為在解剖學上很狹窄,稱解剖學內口,峽部的下端,因為粘膜組織在此處由子宮內膜轉變為子宮頸內膜,又稱組織學內口。子宮頸管呈梭形,子宮頸通入陰道後以穹窿為界又分子宮頸陰道上部和子宮頸陰道部。 (3)組織結構子宮體壁很厚,由三層組織構成,外為漿膜層(即臟層腹膜),中為肌層,內為粘膜層(即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軟而光滑,絨樣,為粉紅色的粘膜組織,分為基底層和機能層。機能層在月經中期及妊娠期間有很大的改變。 子宮肌層是子宮壁最厚的一層,由平滑肌束及彈性纖維所組成,肌束排列交錯,外層縱行,內層環行,中層多各方交織。 子宮漿膜層即覆蓋子宮體的底部及前後的腹膜,與肌層緊貼。在子宮前面近子宮峽部處,腹膜與子宮壁結合疏鬆,由此腹膜折向前方並覆蓋膀胱,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在子宮後面,腹膜沿著子宮壁向下,覆蓋子宮頸後方及陰道後穹窿,然後折向直腸,形成子宮直腸陷凹。 子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所組成,其中有平滑肌及彈性纖維。頸管粘膜層有許多腺體,能分泌粘液,呈鹼性,形成子宮頸管的粘液栓。宮頸陰道部表面為鱗狀上皮覆蓋。 (4)子宮的韌帶 圓韌帶起於子宮角兩側的前面、輸卵管近端的下方,然後沿闊韌帶向前下方伸展達到兩側骨盆壁,再經腹股溝而止於大陰唇內,有使子宮保持前傾位置的作用。 闊韌帶為一對翼狀的腹膜皺襞,從子宮兩側開始,各向外伸展達到骨盆側壁,並將骨盆腔分為前後兩部。韌帶的上緣呈游離狀,其內側2/3包繞輸卵管(傘端無腹膜遮蓋),外側1/3由輸卵管傘端向骨盆側壁延伸,稱骨盆漏斗韌帶,具有支持卵巢的作用,故又稱卵巢懸韌帶,內有卵巢血管通過。 子宮骶骨韌帶自子宮頸後面子宮頸內口的上側方伸向兩旁,繞過直腸終止在第2、3骶骨前筋膜上,作用是將子宮頸向後及向上牽引,使子宮保持前傾位置。 主韌帶又稱子宮頸橫韌帶,位於子宮兩側闊韌帶基底部,由子宮頸陰道上部的側方向外達骨盆壁,是固定子宮頸位置的主要力量,子宮的動靜脈和輸尿管都經主韌帶的上緣到終末器官。 3.輸卵管左右各一,為細長而彎曲的管道,其內側與子宮角連通,外側端游離,呈漏斗狀,長約8-14cm。 4.卵巢為女性生殖腺,左右各一,呈灰白色扁平橢圓體。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開始排卵後,表面逐漸不平。成年婦女的卵巢約4cmX3cmXlcm大小,絕經期後,卵巢逐漸萎縮。 卵巢位於輸卵管的下方,由卵巢系膜連於闊韌帶後葉的部位為卵巢門,卵巢血管通過卵巢系膜經卵巢門人卵巢。 卵巢分皮質及髓質兩部分,皮質居外層,內有許多始基卵泡及發育中的卵泡,髓質居卵巢中心,其中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

7、有個硬疙瘩?

凍了。。。。。。

8、外陰纖維瘤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外陰纖維瘤一般起源於會陰部或圓韌帶的帶的深部的纖維組織,是由纖維細胞增生而形成。
(二)發病機制
外陰纖維瘤鏡下可見平行的纖維索呈波浪狀或互相盤繞,實質由成熟的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組成,呈束狀編織狀。細胞核呈梭形,有的地方可見黏液樣退行性變,無分裂象,包膜為纖維結締組織,表面分葉不規則,光滑,質硬。切面為緻密灰白色纖維組織,呈束狀縱橫交錯排列或呈漩渦狀排列。間質一般更緻密,膠原纖維多,即纖維瘤切面呈緻密的、堅硬而灰白色的纖維結構。

9、外陰表皮樣囊腫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在現代醫學中,外陰表皮樣囊腫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是婦科疾病中的常見病症。外陰表皮樣囊腫在臨床上與之症狀特徵相似的疾病有多種,所以,要懂得辨別外陰表皮樣囊腫的發生。 外陰表皮樣囊腫應與以下病症相鑒別: 1.外陰大陰唇疝 特點:本病與腹股溝環相連,為可復性腫塊,腹壓增大時腫塊可出現,經擠壓腫塊可消失。 2.外陰中腎管囊腫 位置:一般都位於子宮旁或陰道旁,但有時可在陰道口側壁凸出,或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隆出,被稱為加特內囊腫(Gartner cyst),在前庭尿道口下方鼓出,稱為前庭囊腫(vestibular cyst)。此病少見。多位於小陰唇、陰蒂、處女膜周圍及前庭的側前部位處,一般較小,很少發生感染,多無症狀。 確診:病理檢查可以確診。 3.外陰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 位置:易發生於大陰唇 病因:由於皮脂腺管阻塞引起。 特點:囊腫與表皮粘連,質硬,無明顯囊性感,可擠出皮脂。 4.外陰皮樣囊腫 位置:位於會陰部位的表皮內或皮下,質地較軟。 特點:囊內含有皮脂或毛發、軟骨、支氣管組織等。 5.外陰汗腺管囊腫 病因:因汗腺管阻塞,汗液瀦留,汗管擴大,於真皮內形成小囊腫,囊性為半透明的非炎性水泡,即由於表皮毛囊角質栓塞而阻塞大汗腺管孔引起瀦留囊腫。 症狀:多見於夏季,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無需處理。 6.外陰黏液囊腫 位置:位於陰道前庭部或小陰唇內側 病因:由於陰道前庭小黏液腺導管阻塞引起。 特點:囊內壁為高柱狀或立方形腺上皮細胞。 7.尿道旁腺囊腫 病因:女性尿道旁腺位於尿道兩側,由尿道旁腺小腺管匯集成尿道旁腺腺管,開口於尿道的後壁兩側近尿道口約0.5cm處。尿道旁腺管口引流不暢時易形成膿腫或囊腫。 位置:多位於陰道前庭部尿道口周圍,體積小。 檢查:鏡下見囊腫壁覆蓋上皮常為移形上皮,壁內可見殘余尿道旁腺腺體。 8.外陰圓韌帶腹膜鞘狀突囊腫 位置:位於外陰前側、大陰唇內面。 特點:囊腫來源於腹膜,囊內含清晰腹膜液體。【外陰表皮樣囊腫】其他相關疾病信息:

與外陰圓韌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