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和骨硬化有什麼區別

骨質疏鬆和骨硬化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0-11-23 10:38:17

1、骨密度高是不是比較顯重一些?

骨密度偏高是怎麼回事?很多人擔心骨密度低有骨折風險的同時,有些人會出現骨密度高的情況。那麼,引起骨密度高的原因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骨密度的正常值:
正常:骨密度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個標准差內(+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1~2.5個標准差(-1~-2.5SD)。
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低於-2.5SD)。
嚴重骨質疏鬆症:骨密度低於年輕人平均值2.5個標准差,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疏鬆性骨折。

一般在35歲左右,人體骨量達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這時鈣的含量就是人體的峰值骨量。主要由三種因素決定:遺傳因素;補鈣因素;身體鍛煉狀況。
因此,骨質疏鬆並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這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正悄悄影響著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的健康。所以現代女性應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讓骨質疏鬆症不要早早「找上門」。
二、引起骨密度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
1、骨硬化性增生:骨硬化增生是骨量增多的結果。它是機體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可見於許多疾病。局部性骨硬化增生見於慢性炎症和惡性骨腫瘤等。普遍性骨硬化見於石骨症,腎性骨硬化和氟骨症等。X線表現為骨密度增高,皮質增厚,骨幹變粗,骨髓腔變窄或消失,骨小梁消失呈緻密的影像。骨肉瘤中出現的腫瘤骨雖然顯示骨增生硬化,但它不是機體的代償反應,而是腫瘤組織的一部分。
2、骨壓縮:骨壓縮使單位體積內骨量增加,因而骨密度增高。骨壓縮最常見於椎體壓縮性骨折,此外亦見於骨缺血壞死中,後者密度增高的影像多不均勻。
3、骨內鈣化:骨內病變組織如腫瘤,炎症組織。骨髓病變和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骨內鈣化,表現為密度較高且無結構的顆粒狀影像。
4、骨內異常礦物質沉積:鉛,磷和鉍等進入人體大部沉積於骨內,於生長期主要沉積在生長較快的干骺端部分,表現為密度增高的橫帶。於成年人則不易顯示。
骨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主要指標。人體的骨密度在達到峰值後,會不可避免的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骨量丟失,這樣骨密度就會下降,骨骼強度就會變差,但是如果青少年時期具有較高的骨密度峰值,則可以對抗因年齡增長導致的骨量丟失,對預防成年後的骨質疏鬆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青春期結束之前,盡可能多的保持骨量持續增長,對骨密度峰值有決定性的意義。

2、老人家82歲病症:甲亢,勁動脈硬化,心跳加速,骨質疏鬆。該如何治療?吃什麼葯好呢?

甲功,心跳加速,多少?心電圖如何?報上來!

3、什麼是氟骨病?

氟骨症是指由於長期飲食含氟量高的水或食物而引起的慢性骨骼氟中毒。主要表現為骨質異常緻密、硬化,全身骨骼疼痛、變形。通過減少氟攝入量可以逐漸排除體內的氟,但是已經變形的骨骼無法復原,只能通過手術矯正。2013-05-03添加:看到討論里有人詢問具體病理,我想就寫在這里吧,氟骨症的骨改變既有骨質疏鬆、骨軟化,又有骨硬化、韌帶鈣化和骨質增生。原因其實非常復雜,為此我特地翻閱了《現代骨科學》和《實用骨科學》,總結下來可以概述如下:氟骨症依據氟化物攝入劑量、時間長短及患者年齡以及攝入鈣量高低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改變,小劑量的氟化物可以促使骨硬化,而大劑量的氟化物可以引起骨質疏鬆與骨軟化,這主要與繼發性的甲旁亢有關。地方性氟骨病中,常表現為中軸骨骨硬化而四肢骨骨吸收,骨軟化可以導致不同程度的骨畸形。疼痛症狀主要與骨硬化有關,還與繼發的椎管狹窄引起的脊髓、馬尾壓迫有關。PS.我想寫的通俗一點,可是病理機制這些東西真的很難用通俗語言說明。
記得採納啊

4、肝硬化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肝硬化的並發症眾多,許多肝硬化患者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患者,在病情嚴重時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

除了骨鈣吸收減少外,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減退,勢必導致維生素K吸收不足,同時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腸道菌群失調。而維生素K不足,可使骨鈣素合成受阻,骨鈣素是促進骨質硬化的物質,其合成受阻,勢必導致骨質疏鬆。

這是因為肝臟在骨骼新陳代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骨的基本結構鈣質需要維生素D的協助才能從腸道吸收,當血液中鈣質濃度下降時,維生素D將協助其它激素把骨骼中儲存的鈣質動員出來,以維持平衡,但維生素D必須在肝臟中經過活化才能發揮作用。

而肝硬化後功能下降後,這種作用受到明顯影響,就會導致骨質疏鬆。其次,肝硬化導致門靜脈壓力升高,胃腸道瘀血,粘膜水腫,影響鈣質的吸收。血液中的鈣質減少後,為了維持鈣濃度,人體將自動從骨骼中支取部分鈣質進行補充,從而造成骨骼脫鈣。

除了骨鈣吸收減少外,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減退,勢必導致維生素K吸收不足,同時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腸道菌群失調。而維生素K不足,可使骨鈣素合成受阻,骨鈣素是促進骨質硬化的物質,其合成受阻,勢必導致骨質疏鬆。

肝硬化患者在平日的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適當補充維生素等,盡量避免肝硬化並發症的發生。

5、板栗生吃與熟吃哪個更營養?

生食板栗有補腎、止血的功效
南苑醫院王珏說,人到老年,由於陽氣漸漸衰退,不僅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還可能出現牙齒松動、脫落,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當從補腎入手,及早預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養成每日早晚各吃風乾的生板栗5~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酸腿疼的目的。
此外,生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症。
板栗味甜性溫,可炒可煮,有和胃健脾的功效。現在由於生活條件改善,家長對小兒的營養照料往往過於精細,強食、偏食均可導致臨床多見的小兒脾虛證,所謂「脾虛」即指小兒面色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此時可將板栗仁蒸煮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以增加其食慾,收澀瀉泄,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老少咸宜,既可用於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患者的恢復,也適合長期治療老年人由於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氣虛乏力。
生食補身效果好,熟吃口感好,但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
但吃栗子要注意: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易感覺撐,所以一次別多吃;鮮栗子容易變質霉爛,而變質的栗子吃了會中毒;別和牛肉一起吃,易嘔吐。
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無機鹽,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
栗子含有核黃素(維生素B2),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中醫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栗子對*的滋補功能,可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媲美,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更為適宜,經常食用有強身愈病。

6、我媽78歲,有動脈硬化,最近發現有骨質疏鬆病,無其他病,今天突然覺得全身沒勁,可能是什麼原因?

和動脈硬化沒有關系!老年人骨質疏鬆很常見!吃點鈣片就可以!至於食慾問題不一定是病!

與骨質疏鬆和骨硬化有什麼區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