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在哪個年齡階段容易得骨質疏鬆?
1,最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骨質疏鬆。
2,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
3,由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症,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等。
4,多見於8~14 歲青少年或成年,多伴有家族遺傳史,女性多。
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健康!
2、人的年齡和體重成比例嗎
般認為身高(厘米)減去105為標准體重(公斤),超過標准體重10%為「超重」,超過標准體重20%可以認為是肥胖.還有人用身高在150厘米以下者減去100,身高151-165厘米者減105,身高在166厘米以上者減去110來計算標准體重.怎樣才能更確切的計算一個人的胖瘦呢?簡單的方法是採用下列公式計算:標准體重(公斤數)=身高(厘米數)-105 或者按下列公式計算也可:男子:標准體重(公斤數)=身高(厘米數)-100-(身高-150)÷4 女子:標准體重(公斤數)=身高(厘米數)-100-(身高-150)÷2
3、骨質疏鬆一般在多大年紀才會有
和年齡沒有絕對關系,青少年也會,繼發性骨質疏鬆是繼發於多種因素,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腎病等,這一類型的骨質疏鬆就可發生於各種年齡層人群,不止老年人
4、每個年齡階段的標准體重?
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 成年:〔身高(cm)-100〕×0.9=標准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准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准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最近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准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准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准體重(kg) 1.用身高的厘米數減去100後乘以0.9,得出的答案就是本人標准體重(公斤)。低於或高於標准體重10%都屬於正常現象 2.體重指數=體重(公斤)/體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圍為18.5-22 兩個公式算的結果差不多,因為都設有一個范圍,只要在范圍內就算正常。所有生物的數量現象都是無絕對值的,如血紅蛋白值、血糖值、體重、高矮等等 還有一個身體體重密度指數... 體重指數 = 體重(公斤) 除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體重 : 體重指數 = 18 - 25 超重 : 體重指數 = 25 - 30 輕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40
5、性別和年齡與骨質疏鬆的關系
根據劉忠厚教授等人對中國健康人群皮質骨和松質骨骨量變化的調查研究表明,骨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其骨量變化與年齡增長是有一定規律的。中國人骨量變化的生理規律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六期:一是骨量增長期,從出生~20歲以前,此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持續增加,男性骨量增加的速率大於女性。二是骨量緩慢增長期,在20~30歲,此期骨量仍在緩慢增加,男性與女性骨量的差距逐漸加大。三是骨量峰值相對穩定期,在30~40歲,骨量形成達到高峰,此期持續5~10年。四是骨量丟失前期,這一期男女的年齡范圍不同,女性為40~49歲,男性為40~64歲,最早的可發生在35歲左右,女性在絕經前期骨量呈輕微丟失過程。五是骨量快速丟失期,此期主要見於絕經後的婦女,她們的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此期約持續5~10年;男性不存在快速骨量丟失期。六是骨量緩慢丟失期,此期主要見於65歲以上的絕經後婦女。
以上說明年齡因素和性別因素與骨質疏鬆症的重要關系,男女均隨年齡的增長而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增加。女性自50歲以後患骨質疏鬆症者逐漸增加,因而特別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稱為工型骨質疏鬆症,常見於50~65歲的女性。此型的特點是由於雌激素的缺乏而使骨小梁的骨吸收加速。此期婦女的骨折多發生在脊椎骨和前臂遠端。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又稱為Ⅱ型骨質疏鬆症,骨皮質和骨小梁的骨礦物質丟失是成比例的,骨折多發生於股骨近端和脛骨遠端,也可以出現椎體壓縮性骨折。由於生理上的差異和激素分泌的特點,男性的骨質疏鬆症發病年齡一般較女性晚10年左右。
6、骨密度T值,Z值與個人的身高、體重計算時有關系嗎,是如何計算的
嚴格的說 是沒有關系的。
T值是目前WHO所明確定義的、唯一的骨質疏鬆量化診斷標准,它的涵義是骨量相對標准骨峰值的衰減程度。
T值的標准計算公式
實測骨質參數值-青年期骨質標准參數峰值
T-score= ————————————————————————————————
標准級差
為了更進一步准確地評價一個人的骨質狀態,WHO還定義了一個診斷參考值——Z值,它反映的是與同齡人的差異程度。
Z值的標准計算公式
實測骨質參數值—同年齡人群骨質標准參數值
Z-score = ———————————————————————————
標准級差
7、用年齡算正常體重怎麼計算
正常體重是用身高和體重算的噢
8、人多大年齡開始骨質疏鬆?
50歲以上開始,所以在40歲開始就要注意了,多吃含鈣食品,多吃牛奶。沒錯的。
9、測量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一、世衛計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標准體重
女性:(身高cm-70)×60﹪=標准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過重或過輕
標准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超重計算公式
超重%=[(實際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二、不同年齡演算法
標准體重法
標准體重(千克) = 年齡 x 8 + 8 ( 7 - 16 歲 )
輕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20% - 30 %
中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30% - 50 %
重度肥胖:超過標准體重 50% 以上
BMI 法
體重指數 BMI = 體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即 kg/m2
年齡 BMI 值
年齡 正常超重輕度肥胖 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於 6歲 15-18 18-
6- 11 歲 16-19 19-21 21-23 23-27 27-
三、簡單計算方法
1、計算方法一:
體質指數=體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算式寫法: BMI = 體重 / (身高)^2
正常體重 : 體重指數 = 18.5 - 25 (中國體質標准:正常范圍 18.5~23.9,超重24.0~27.9,肥胖≥28.0)
超重 : 體重指數 = 25 - 30
輕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0
中度肥胖 : 體重指數 > 35
重度肥胖 :體重指數 > 40
2、計算方法二:
標准體重=身高(m)×身高(m)×標准系數(女性20,男性22)
標准體重正負10﹪為正常體重
標准體重正負10﹪~ 20﹪為體重偏重或偏輕
標准體重正負20﹪以上為肥胖或體重不足
3、計算方法三:
標准體重(kg)=身高(cm)-105
例如,一個身高170厘米的男子,他的標准體重應該是:170(厘米)-105=65(千克)。凡是超過標准體重10%者為偏重,超過20%以上者為肥胖;低於標准體重10%者為偏瘦,低於20%以上者為消瘦。
注意:上述計算方法只適用於成年人。 對兒童,老年人,或者身高過於矮小的人士並不適用。
4、布洛卡公式:
身高在165厘米以下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
身高在165厘米以上者:標准體重(kg)=身高(cm)-110
5、適合亞洲人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日本京都大學桂教授在布洛卡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下列計算公式:
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0.9
注意:這一公式的計算結果適合於亞洲人的具體情況。
6、專門針對以南北地區劃分的中國人的公式:
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理想體重(kg)=[身高(cm)-150]×0.6+48。
(9)骨質疏鬆與體重年齡計算擴展資料:
標准體重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過胖和過瘦都不利於健康,也不會給人以健美感。不同體型的大量統計材料表明,反映正常體重較理想和簡單的指標,可用身高體重的關系來表示。
BMI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