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與科學補鈣

骨質疏鬆與科學補鈣

發布時間:2020-08-26 17:56:55

1、補鈣應在35歲前如何科學補鈣

「補鈣應在35歲前,只要能正常吃飯,就不需要吃保健品。懷疑有嚴重缺鈣、骨質疏鬆等問題的,可在醫院做骨況檢查,按醫囑用葯。」昨天下午,由廣州日報社、廣州市科協共同舉辦的科普大講壇再次開講,衛生部健康社區行全國巡講專家黃立坤,以《擁有健康,享受生活》為題,用生動例子為聽眾提供實用健康知識,糾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誤區。 黃立坤提到,能吃飯絕對不要用保健品,保健品是從食物中提煉出來的單一成分,直接吃食物人體更易吸收。 她還提到,補鈣應在35歲之前,不管多少歲,補鈣最好的都是酸奶、牛奶及蝦皮,而雞蛋殼焙乾磨成粉狀放在粥里,也是補鈣好方法。 「鈣的吸收率是一定的,吃多也無用,因為吸收不了。中國人缺鈣其實遠沒有某些保健品廣告說得嚴重,我們現在食物中的鈣已經很豐富,孩子過量補鈣還可能出現腦鈣化。實在懷疑有嚴重缺鈣、骨質疏鬆問題的,只要到醫院檢查,按醫囑補鈣,不應盲目相信商家廣告。」 講座期間,黃立坤不僅介紹了不少小知識,還提到空腹服用阿司匹林容易造成胃出血,應在飯後服用;而撲熱息痛是「無聲殺手」,服用過量易致中毒。 具體如何科學補鈣? 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乳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葯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橈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準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補鈣的食物有哪些?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製品如酸奶、乳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 健康提示:夏季牛奶飲用也要需有選擇 2、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呢。並且它們還能夠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 海帶與肉類同煮或是煮熟後涼拌,都是不錯的美食。蝦皮中含鈣量更高,25克蝦皮就含有500毫克的鈣,所以,用蝦皮做湯或做餡都是日常補鈣的不錯選擇。 友情提醒:容易對海製品過敏的人們要小心食用喲。 3、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的良品。 友情提醒:豆漿需要反復煮開7次,才能夠食用。而豆腐則不可與某些蔬菜同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草酸鈣結合物,從而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豆腐以及其他豆製品均不宜與菠菜一起烹制。但,豆製品若與肉類同烹,則會味道可口,營養豐富。 4、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里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製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吃時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鮮湯。 友情提醒:魚骨也能補鈣,但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做法。干炸魚、燜酥魚都能使魚骨酥軟,更方便鈣質吸收,而且可以直接食用。 5、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友情提醒:這些綠葉蔬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2、簡述骨質疏鬆葯物的分類及合理補鈣的原則

人體的骨骼主要是承擔人的體重和保證人的運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結構,因此必須要足夠的堅強。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網狀組織構成的,包含蛋白質、礦物質(鈣)等。如果某些原因導致骨含有的礦物質逐漸減少到一定程度,這樣骨頭就會變得很軟弱,就沒有足夠力量去承擔身體活動產生的力量,骨頭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斷。這個過程是無聲無息的,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等到骨質丟失到一定程度發生了骨折的時候往往才被發現。
骨質疏鬆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所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是由於年齡的原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主要是由於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代謝性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主要的應該是關注原發性的骨質疏鬆。
治療骨質疏鬆症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為三類。
(1)骨吸收抑制劑。①激素替代療法。用於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已有70多年歷史,國際上普遍接受該法。為防治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首選療法。常見葯物有:尼爾雌醇、雌二醇、雌三醇、利維愛(替勃龍)等。②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類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與雌激素作用非常相似,但可完全拮抗雌激素對子宮和乳腺的刺激,不引起子宮內膜和乳腺細胞增生,不增加致癌危險。常見葯物有雷洛昔芬。③二膦酸鹽。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劑,二膦酸鹽與雌激素作用相似,但後者僅用於女性,而二膦酸鹽男女均可使用。該類葯物可分為3代:第一代有依替膦酸二鈉、氯屈膦酸二鈉;第二代有替魯膦酸鈉、帕米膦酸鈉;第三代有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依本膦酸鈉等。④降鈣素。是人體調節骨鈣代謝的一種內源性激素,是治療伴有骨痛、高鈣血症骨質疏鬆的首選葯物,目前能夠人工合成的有4種,即鮭魚降鈣素、鰻魚降鈣素、人降鈣索和豬降鈣素,前兩種更為常用。常用葯物有:密鈣息和益鈣寧。
(2)骨形成促進劑。①甲狀旁腺素。它是體內鈣平衡的主要調節者,對骨骼有合成作用,增加成骨細胞數量,減少其程序性死亡,促進骨形成,並顯著減少松質骨的丟失及骨小梁厚度的減少。目前已有重組甲狀旁腺激素上市。②氟制劑。 氟化物是一種強有力的骨形成刺激劑,有穩定骨鹽晶體結構的作用,抑制骨質吸收,促成骨細胞分裂,顯著增加中軸骨的骨質量。常見葯物有氟化鈉、單氟磷酸鈣(特樂寶)。
(3)骨礦化葯品。①鈣劑。足量鈣的攝人對正常骨的發育和維持是必要的,鈣人量不足可降低骨量峰值和隨衰老所致的骨量丟失。目前臨床應用的鈣劑很多,常見葯物有碳酸鈣、氯化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枸櫞酸鈣、氨基酸鰲合鈣、蓋天力、龍牡壯骨沖劑、鈣爾奇D、凱思立D和樂力膠囊等。②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維生素D是促進人體鈣吸收的重要元素,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都存在維生素D的生成和代謝障礙,導致活性維生素D的減少,因此必須加以補充。常見葯物有阿法D3、活性維生素D3、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
治療骨質疏鬆症葯物按其作用主要分為上述三類,其他如骨生長因子制劑及中葯也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治療骨質疏鬆症不僅需要用骨吸收抑制劑,防止骨量繼續降低,而且需同時使用刺激骨形成的葯物以增加骨量,可採用聯合用葯。骨吸收抑制劑只能維持骨量和暫時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刺激劑才能有效地提高骨量,這是目前世界治療骨質疏鬆症新葯研究的主要方向。

2. 骨質疏鬆患者怎樣科學合地補鈣?
鈣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全身99%的鈣貯存在骨骼與牙齒中,組成身體最堅硬的部分。鈣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並且促進骨礦化,而骨骼作為貯鈣的主要場所又承擔著維持血鈣濃度穩定的重任。所以,鈣與骨骼健康的密切關系不言而喻。
嚴重缺鈣可導致動物與人類骨質疏鬆的模型早已公認為不可質疑的科學事實。大量觀察性研究和隨機的臨床試驗的數據表明,補充鈣和(或)維生素D能減少絕經後婦女骨量丟失和發生摔倒的危險。目前對於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在防治骨質疏鬆症中的地位基本達到國際共識,即對攝鈣不足的人群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是有益的,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基礎措施」。
鈣補充劑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基礎措施」,這充分說明其重要性。鈣對骨骼健康雖然是有益的,但降低骨折危險的作用是微弱的,因此單純補鈣不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唯一和全部措施,而是基礎措施之一,同時還應當注重營養、鍛煉、接觸陽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有明確危險因素的骨質疏鬆症高危人群或已經是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補鈣外,需要與其他抗骨質疏鬆症的葯物及治療措施聯合應用。
總之,鈣不僅是維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參與全身多系統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盡管單純補充鈣劑不是防治骨質疏鬆的全部措施,但的確是重要的基礎措施。因此,鈣不能不補,也不能濫補。科學合理地選擇鈣劑和補充鈣劑,才能
真正地做到既安全又受益。

3. 目前市場上常用補鈣制劑有哪些?
鈣是人體終生所需的元素,人體總鈣量的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是骨骼正常生長和達到峰值骨量的物質基礎。缺鈣可引發幾十種疾病,包括軟骨症、抽搐症、腎結石和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等。
鈣制劑是防治鈣缺乏症的重要葯物。目前市場上的口服補鈣制劑種類繁多,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鈣制劑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
(1)根據成鹽的性質分成三類即無機鈣制劑類、有機鈣制劑類、天然生物鈣制劑類。無機鈣如碳酸鈣、氯化鈣、葡萄糖酸鈣等;有機鈣如乳酸鈣、枸櫞酸鈣、氨基酸鰲合鈣等;天然生物鈣如活性鈣、蓋天力、龍牡壯骨沖劑等。
(2)依據鈣制劑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代。第一代有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制劑及中葯龍骨、牡蠣等,其特點是溶解度較低、吸收較差,吸收率均在30% ~40% ;第二代為活性鈣及以活性鈣為主要原料的制劑,其特點是對胃腸道刺激性大、生物利用度低,且有些生物鈣的制劑中含有對機體的有害的元素,如鎘、鉍、鉛等,長期服用會產生潛在的重金屬中毒的可能;第三代為超微粉化碳酸鈣制劑和氨基酸鈣制劑,如納米鈣、L—天冬酸鈣等,其特點是溶解性好、吸收度好(其吸收率一般為60%~80%,也有達90%以上者)、生物利用度高、對胃腸道刺激小,是目前較理想的補鈣制劑。
(3)按其組分分為單純鈣及復合鈣兩類:單純鈣是以碳酸鈣、氯化鈣、葡萄糖酸鈣等其中的某一鈣鹽作為主體,再與輔料加工而成;復合鈣劑是以2種以上的鈣鹽與酵母及各種維生素組成的(如維丁鈣、巨能鈣等)以增加鈣的吸收,此類制劑是一種很有潛力的制劑。
補鈣原則上應以飲食補鈣為主,增加富含鈣質的食物供給量,一般不應
提倡用鈣劑來補充營養或代替食物補鈣。經常接受日光照射和適量運動,可促進鈣的吸收以增強體內骨鈣的含量。對特殊群體,參考我國鈣的每日供給量標准計算:每日補充鈣量=鈣推薦供給量-每日膳食鈣量。根據情況適當補充不同劑型的鈣劑,對兒童、孕婦、產婦、哺乳期婦女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的治療補鈣,應同時注意必須予以適量維生素D。

4. 雌激素治療骨質疏鬆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骨質疏鬆症是一個世界范圍的、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的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約2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七位。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組織結構退變、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險性增大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目前,骨質疏鬆症治療常用雌激素(激素替代治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雌激素在全身多個部位均可發揮作用,具有多方面的效應,其中的某些副作用是絕經後婦女不需要、或者是有害的。長期單獨使用雌激素可使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增加,而聯合應用雌激素與孕激素則可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乳腺癌與激素替代治療的關系各文獻報道不完全一致,多數認為連續使用5年以上時,乳腺癌的發生率升高。
因此在使用激素替代治療時應注意掌握以下原則:①絕經後婦女如有絕經症狀,又有骨質疏鬆症高危因素,應選用雌激素(子宮已切除)或雌、孕激素(子宮完整者)。②對適應證范圍婦女進行利弊評估,只要益處超過風險,就有應用價值。③絕經早期應用激素替代治療不僅可緩解症狀,預防骨丟失,還因避免老齡化的影響,可能對心血管及腦起保護作用。④絕經後連續應用激素替代治療 5年是安全的,如需應用5年以上,經權衡利弊、在病人知道潛在風險的情況下,可以繼續應用。⑤應用的最低有效劑量、葯物種類及使用途徑應個體化。⑥評估利弊,一般一年一次,以決定是否需要或可以繼續應用。

5. 二膦酸鹽類葯物是什麼?
二膦酸鹽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的新型骨吸收抑制劑,近年來,二膦酸鹽類葯物已發展成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劑。由於它能減少各種原因引起的骨吸收,因此被用來預防和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老齡和絕經後)、制動引起的骨質疏鬆、骨腫瘤、成骨不全、骨纖維發育不良、炎性骨病等。還可用於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及肝素等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鬆。另外,雙膦酸鹽還是惡性腫瘤及佩吉特骨病引起的高鈣血症的一線治療葯物。
二膦酸鹽與雌激素作用相似,但後者僅用於女性,而二膦酸鹽男女均可用。二膦酸鹽能抑制骨的吸收,防止骨質丟失,增加鈣的利用。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密度能較快增加,能明顯改善骨質疏鬆引起的骨痛症狀。二膦酸鹽主要通過以下途徑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①抑制破骨前體細胞的分化和募集,從而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②破骨細胞吞噬二膦酸鹽,導致破骨細胞凋亡;③附著於骨表面,影響破骨細胞活性;④干擾破骨細胞從基質接受骨吸收信號;⑤通過成骨細胞介導,降低破骨細胞活性。
二膦酸鹽類葯物迄今已開發出十幾個品種,按葯效學分為3代,第一代有依替膦酸二鈉、氯屈膦酸二鈉,除抑制骨吸收外,還有抑制正常礦化過程的不良反應,因此主張間歇性、周期性治療,同時持續服鈣劑。第二代有替魯膦酸鈉、帕米膦酸鈉,治療量不阻滯礦化;第三代有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依本膦酸鈉等,不但消除了抑制正常骨礦化作用,而且抗骨吸收療效增強。
二膦酸鹽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這可能是因為葯物中所含氨基對消化道的刺激引起。因此,對食管炎、食管潰瘍、糜爛、吞咽困難等患者禁用。不良反應除胃腸道反應外,還有注射局部刺激反應,故不宜靜注和肌注,應緩慢靜滴。

3、骨質疏鬆,越早預防效果越好,科學補鈣的方式有哪幾種?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內缺少了鈣這種元素了的話。那麼,他就會出現諸如骨質疏鬆等一系列症狀,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這種現象尤為嚴重。而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再想到要去進行補鈣等這樣的操作,恐怕就已經為時已晚了。所以說,補鈣要趁早,在我們還算年輕,身體還沒有出現那諸多困擾的情況之下,便「未雨綢繆」,及時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多多補充鈣元素,以免在自己的老年出現那諸多狀況。

那麼,我們只是簡單的服用鈣片就是補鈣了么?補鈣真的就只有這么簡單么?現在的許多醫生都在提倡的科學補鈣是不是就只是單純的服用鈣片呢?如果不是,那麼,所謂的科學不該究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一、接受適當的光照進行補鈣。

我們如果要補鈣,其實,絕對可以通過接受光照的方法來進行。我想,應該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知道的,接受適當的光照,是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對於鈣元素的吸收與凝聚的。所以,在適當的情況之下,接受適量的光照,絕對是有利於我們的身體補鈣的情況的。

二、去正規葯店購買對症的鈣片。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說一個人生病了,那麼,他是不可以在不經過醫生的指導下自己買葯來進行服用的。因為,很多時候,即使是同一個人,所生病症的症狀也極其相似,可是,那也有可能是不同的病狀,需要服用完全不同的葯。這也就是所謂的「對症下葯」。可是,你知道么?即使是補鈣,也是要對症下葯的呦。現在的市面上,有很多種的補鈣葯品,如果你想要進行補鈣的話,最好還是要知道自己究竟是缺乏哪種的鈣元素,然後相對應的進行補鈣。

4、怎麼科學補鈣?

鈣是維持人體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很多人都有過補鈣的經歷,比如家長會給孩子補鈣,希望孩子更好地成長;老年人也會補鈣,以預防骨質疏鬆等。
由於飲食、年齡、生長發育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很多人都存在缺鈣的現象。比如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鈣,但大多數人在日常飲食中只能攝入500~600毫克鈣,所以還需要有意識地補鈣。而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補鈣更為必要,比如有些中老年人由於骨鈣流失速度較快,所以每天需要攝入1000毫克鈣;骨折患者由於骨折處需要重建和生長,所以對鈣的需求量更大,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補鈣。
那麼,如何補鈣呢?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補鈣也是如此,我們應該盡量從飲食的方面補鈣。這里向大家介紹幾種鈣含量較高的食物:
1.牛奶及奶製品。牛奶不僅含鈣豐富,而且利於人體吸收。對於不喜歡喝牛奶的人來說,可以選擇酸奶、乳酪等奶製品。
2.蛋黃和河鮮類食物的含鈣量也很高,其中,河鮮類食物包括河魚、泥鰍、蚌、螺等。
3.有些植物性食物也能補鈣,比如大豆類製品、堅果類食物等。
4.某些海鮮及海產品的含鈣量也很高,尤其是蝦皮、蝦米、海帶、紫菜等。
5.喜歡吃蔬菜的人可以通過食用金針菜、蘿卜、香菇、木耳等來補鈣。
喝骨頭湯補鈣靠譜嗎?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聽說過喝骨頭湯補鈣的說法,但這種說法並不科學。因為動物骨骼,如豬骨、雞骨等的鈣含量雖然較高,但難溶解於水,補鈣效果甚微,即使在熬制骨頭湯的過程中添加了醋,補鈣效果也並不突出。
注意事項:
1.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大家在補鈣的同時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比如可以多曬太陽等。
2.除了補鈣,還需要防止鈣流失,比如應該戒煙戒酒、少喝濃茶與咖啡、少喝碳酸飲料等。
3.有些人會通過服用鈣片的方式補鈣,但要知道,鈣片屬於葯物,服用不當也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比如過量服用鈣片可能引發結石病等,所以服用鈣片前需要咨詢專業醫師。

5、怎樣補鈣才科學?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約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里。人體是否缺鈣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歲左右時,人體骨量達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鍛煉因素決定;二是鈣流失情況,由鈣的補充、流失量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嗜煙酒、咖啡、茶、可樂、鹽攝入量過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導致鈣的流失。針對國人補鈣的實際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警示消費者要科學補鈣,方能永葆健康。

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料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乳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葯店裡擺放的「單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橈骨,而鈣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準確。而且這類儀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鈣產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凈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六、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七、老年人缺鈣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應從改善飲食結構和服用鈣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量。

在攝入含鈣食品時,老年人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飲食合理適中,促進身體吸收;在服用補鈣產品時需注意,老年人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較弱,單純服用鈣制劑無法從發病機制上有效防治骨質疏鬆症,必須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才能防止鈣質流失,提高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促進骨代謝和骨形成。但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鬆症,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活力下降、運動量減少、鹽攝入量過高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

八、兒童補鈣應以食補為主,在服用鈣品時應特別小心。兒童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強的鈣品,如碳酸鈣、活性鈣等;不應在服用鈣品時同時飲用汽水、碳酸飲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兒童過量服用鈣品,會抑制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缺鋅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

九、服用添加維生素D的鈣品時,謹防積蘊中毒。許多消費者認為,補鈣只能選擇與維生素D合一產品,這是一種誤解,由於人體個體差異普遍存在,並不是所有的人同時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部分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發維生素D大量攝入而積蘊中毒現象,中毒症狀為高鈣血症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傷和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食慾減退、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煩渴多尿、便秘等。

十、一些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制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不能盲目補鈣,避免發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四環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葯物的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咨詢清楚,因為補鈣劑與這類葯物可能會相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http://health.sohu.com/2004/07/09/50/article220925086.shtml

6、骨質疏鬆與科學補鈣科目下載後為啥打不開

其實補鈣還是以食補為佳,每天合理的膳食對身體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補 鈣的食物有很多,不過奶製品是吸收相對較 好的,還有豆製品、蔬菜、海帶、海魚、雞肉、雞蛋、蝦皮等等都是含鈣很豐富的食物。
補 鈣不能只通過食物來補充,人體每天對鈣的需求量很大,單 單食物是無法滿足每天的攝入量的,還要吃一些補鈣制 劑。小孩缺鈣對身體的成長發育影響很大,以後易患佝僂病、雞胸等,所以平時要多帶寶寶去曬太陽,合理飲食。

7、怎麼科學的補鈣

鈣是人們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約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
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
里。人體是否缺鈣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
歲左右時,人體骨量達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
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鍛煉因素決定;二是鈣流失情況,由鈣的補
充、流失量及生活習慣所決定,如嗜煙酒、咖啡、茶、可樂、鹽
攝入量過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導致鈣的流失。針對國人補
鈣的實際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警示消費者要科學補鈣,方能永
葆健康。

一、不隨廣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識,正確認識補鈣。鈣
品生產企業常以明星為前驅,吸引消費者。對此應根據自身需要
做出選擇,而不要被各類響亮的補鈣商品名稱所惑,切記此類商
業用語純屬炒作,在營養學領域多數並不存在。

二、不要聽信某些鈣品的誇大宣傳。如一些廣告稱的「沉積
好、吸收快」,使人誤認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是簡單的過程,實際
上鈣進入人體首先要進入血液,再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復
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另
有廣告宣稱自己的產品「顆粒比一般產品小若干倍」,實際上顆
料大小隻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本質上改善人體對鈣的吸收率;
目前人體對補鈣產品中鈣的吸收率僅在30%左右,事實上並不
存在所謂的「95%」的吸收率。

三、盡量通過改善飲食結構,達到從天然食品中獲取足量鈣
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乳酪、雞蛋
、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特
別是牛奶,每100克鮮牛奶含鈣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
奶250克,便能提供鈣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
能供給600毫克的鈣;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給的300毫
克左右的鈣,便能完全滿足人體對鈣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
食用這些含鈣豐富的食品時,應避免過多食用含磷酸鹽、草酸、
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四、檢測鈣的含量,應去正規醫院。商店葯店裡擺放的「單
光子骨密度測試儀」,只能測手臂的尺骨和橈骨,而鈣的流失主
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鈣,因此這種測試不準確。而且這類儀
器是放射源,其輻射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鈣品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
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
不同,碳酸鈣含凈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
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六、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
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七、老年人缺鈣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應從改善飲
食結構和服用鈣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量。

在攝入含鈣食品時,老年人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飲食合
理適中,促進身體吸收;在服用補鈣產品時需注意,老年人腸道
對鈣的吸收能力較弱,單純服用鈣制劑無法從發病機制上有效防
治骨質疏鬆症,必須服用一定劑量的維生素,才能防止鈣質流失
,提高腸道吸收鈣的能力,促進骨代謝和骨形成。但特別需要引
起重視的是,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鬆症,內分泌失調
、維生素D活力下降、運動量減少、鹽攝入量過高等因素都可能
導致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

八、兒童補鈣應以食補為主,在服用鈣品時應特別小心。兒
童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強的鈣品,如碳酸鈣、活性鈣等
;不應在服用鈣品時同時飲用汽水、碳酸飲料等,以免降低吸收
率。另外,兒童過量服用鈣品,會抑制對鋅元素的吸收,因此對
缺鋅兒童進行補鈣時應以食補為主。

九、服用添加維生素D的鈣品時,謹防積蘊中毒。許多消費
者認為,補鈣只能選擇與維生素D合一產品,這是一種誤解,由
於人體個體差異普遍存在,並不是所有的人同時既缺鈣又缺維生
素D,部分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抑制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
形成,或是引發維生素D大量攝入而積蘊中毒現象,中毒症狀為
高鈣血症引起的肝腎功能損傷和軟組織鈣化,表現為食慾減退、
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煩渴多尿、便秘等


十、一些疾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鈣。研究發現,心臟
病患者補鈣不當,會因鈣沉積而引發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壓、冠
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
鈣制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不能盲目補鈣,避免發生意外。此
外,正在服用甲狀腺激素、四環素、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葯物的
患者,補鈣時要先向醫生咨詢清楚,因為補鈣劑與這類葯物可能
會相互作用,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

8、骨質疏鬆,用哪種補鈣方式最好?

從人體的氨糖量來講,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與骨質疏鬆與科學補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