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檢查的注意事項有什麼?
檢測骨密度注意事項:一、20歲以下人員建議不檢測骨密度二、雙腿有骨折或雙腿有做關節置換,建議不檢測骨密度三、 腳跟有皮膚潰爛者建議不檢測骨密度骨質疏鬆的危害:骨質疏鬆是隨年齡增長而進行性發展的疾病, 其特點為骨密度減低和骨脆弱性增加,因此極易並發骨折。骨質疏鬆可由老齡、婦女停經、內分泌疾病等造成。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在50歲以上的人達50%,使其易於發生骨折,多見的是股骨頸,脊柱和橈尺骨這三個部位的骨折。其中股骨頸骨折後6個月內因並發症導致的死亡率達20%以上,為個家庭和社會帶來極沉重的負擔。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預防骨折發生。詳細了解?點擊此處,在線咨詢專家健康族網站健康專家提示,骨質疏鬆症很少有自覺症狀,不易早期發現,因此建議每人都要作一次骨密度篩查,以了解自身的骨質狀況。健康族網站用其國際化高端服務和品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譽,先後獲得了中國健康管理服務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十大品牌體檢機構和 中國體檢行業最佳典範品牌,並被選為2012年世界城市小姐大賽唯一指定體檢機構。並且健康族網站針對廣大朋友設置了許多的健康體檢套餐,這些套餐可對朋友的身體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最大可能的保證朋友的身體健康。多款套餐中有一款適合您!
2、骨質疏鬆和缺鈣有哪些聯系?
骨質疏鬆:人體因長期缺鈣而引起負鈣平衡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骨質疏鬆。研究表明,增加鈣的攝入量對鈣損耗有重要的減緩作用,在減少由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率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特別在食用鈣的同時服用維生素D,效果尤其明顯。專家認為,補鈣應在青春期就開始,這時候骨質正在形成,效果會更好。
骨質疏鬆症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和體征,X線檢查又不易發現,所以長期來不被人們注意。即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現是骨痛和骨質增生,常常不被醫生所認識,往往錯診為腰肌勞損,或是關節炎。隨著病情加重,骨量丟失到骨峰值的30%~50%時,骨骼變脆,稍有不慎就可造成骨折。據報告,上海市老年人骨折累計發生率,城市高達16.5%,農村6.9%。這種骨折往往又難癒合,常因久卧不起並發褥瘡或墜積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會因此而喪生。
3、骨質疏鬆危害有哪些
導語:絕經後女性以及7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越來越普遍,主要表現腰背疼或腰腿疼,常被忽略,有些四五十歲的人也出現骨質疏鬆現象。特別是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活動少,鍛煉少,接觸太陽少,加之吸煙飲酒、喝過多咖啡、吃肉多、營養不均衡、長期使用激素葯物等,都會不知不覺促發骨質疏鬆的發生。那麼呢?輕度時沒有明顯感覺,但骨鈣和骨量在慢慢流失,骨密度和骨強度逐漸下降,骨的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逐漸會出現腰背疼痛或腿疼,慢慢發展到關節疼痛、全身骨骼疼痛,上樓、負重或用力時疼痛。嚴重時翻身、起坐、行走困難,甚至脊柱變形或伸展受限、身高縮短、駝背,內臟功能受影響,還可導致便秘、腹痛、腹脹、食慾改變等。更重者會出現脆性骨折,即輕微創傷或者在未受傷的日常生活中就可發生骨折,比如跌倒常會發生大腿根、股骨頸、髖骨骨折或因支撐致手腕部骨折;咳嗽或抱孩子容易肋骨骨折;下樓梯踩空腳後跟跟骨骨折;彎腰、抬物等椎骨骨折。其中胸椎、腰椎壓縮性骨折最多見,也最不容易被發覺而漏診。壓縮輕者沒感覺,重者會有腰背疼痛,但椎骨壓縮後不錯位,數月後穩定下來,疼痛自行緩解,多數人以為勞損或不重視而忽略,常常在看其他疾病拍片時才發現壓縮骨折,但風險是該處椎骨或其他椎體還會繼續骨折。骨折是骨質疏鬆最不良的並發症或危害骨折是骨質疏鬆最不良的並發症或危害,即使能夠手術治療,老年骨折的癒合也是困難的,並需要卧床、家庭照顧和護理,加重醫療和社會負擔。而且長期卧床不便活動,進一步加重骨質疏鬆、便秘,免疫力下降,肺炎及褥瘡等感染風險增加、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脫落栓塞風險增加、原有老年合並症改善難度加大。最終危害是,約20%因骨折的合並症死亡,而存活者約50%致殘,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因此,中老年朋友都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症的發生,50歲以後若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或腿疼,應該及早就醫明確,而且有不少方法可以合理並有效治療和預防。但不少患者反映常吃鈣片並沒有緩解疼痛。這可能是方法不當,或手段單一,或者有其他疼痛原因,需要進一步就診和檢查,科學防治。
4、骨質疏鬆是什麼 20多歲 會有嗎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
病因
引起中老年人骨質丟失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近年來研究認為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之一。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認的事實。
(2)隨年齡的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
(3)老年人由於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納差,進良少,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
(4)隨著年齡的增長,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骨疏鬆症與維生素D受體(VDR)基因變異有密切關系。
症狀
(1)疼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檢查
退行性骨質疏鬆症診斷需依靠臨床表現、骨量測定、X線片及骨轉換生物化學的指標等綜合分析判斷。
1.生化檢查:測定血、尿的礦物質及某些生化指標有助於判斷骨代謝狀態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對骨質疏鬆症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1)骨形成指標。
(2)骨吸收指標:1)尿羥脯氨酸。2)尿羥賴氨酸糖甙。3)血漿抗酒石酸鹽酸性磷酸酶。4)尿中膠原吡啶交聯(PYr)或I型膠原交聯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礦成分的檢測:1)血清總鈣。2)血清無機磷。3)血清鎂。4)尿鈣、磷、鎂的測定。
2.X線檢查:,X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疏鬆症的方法。
3.骨礦密度測量:
(1)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
(2)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
(3)定量CT(QCT)。
(4)超聲波(USA)。
治療
(一)葯物治療:
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屬高代謝型,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亢進引起骨量丟失,因此應選用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增齡老化所致調節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鈣制劑、氟化劑和維生素K2等。
1.雌激素:是防治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首選葯物。(1)雌二醇1-2mg/d。(2)乙烯雌酚0.25mg/每晚。(3)復方雌激素0.625mg/d。(4)尼爾雌醇2mg/半月。(5)利維愛。
2.降鈣素:(1)降鈣素。(2)益鈣寧。(3)密鈣息。
3.Vir D:(1)羅鈣全。(2)阿法骨化醇。
4.鈣制劑:(1)無機鈣:1)氯化鈣。2)碳酸鈣。3)碳酸鈣。(2)有機鈣:1)葡萄糖酸鈣。2)乳酸鈣。3)門冬氨酸鈣。(3)活性鈣。(4)鈣爾奇D。
5.雙磷酸鹽:(1)氯甲雙磷酸二鈉。(2)羥乙基二磷酸鈉。
6.異丙氧黃酮。
8.中醫葯。
中華醫學會上海骨質疏鬆學會主任委員、上海華東醫院骨質疏鬆中心教授朱漢民20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我國2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為11.5%,其中男性為4.3%,女性為18.7%。
朱漢民在2007國際骨質疏鬆——骨與關節大會上介紹說,這項調查的范圍是我國9個省份的10個地區,主要是中東部省份的漢族人群,調查對象共7000餘例。
朱漢民說,根據以上調查數據進行標准化推測,全國有3500萬至4000萬名骨質疏鬆症患者,有108萬至120萬人骨量低下。
「我國骨質疏鬆防治任務很重。」他說,調查發現,城市居民骨質疏鬆的知曉率為60%多,但會找醫生治療的只有18%,而真正接受治療、得到治療的僅2%。
朱漢民提醒,防治骨質疏鬆症,人們要做好六件事情:一是人們要摸清家底,尤其是中年以後要檢測骨量;二是通過運動促進骨量新陳代謝,「正常人躺一星期骨量流失相當於一年的生理性流失」;三是注意骨骼營養,其中鈣、維生素D是骨骼重要的營養素,其他營養素通過膳食可得到補充;四是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如抽煙、飲酒等;五是避免進入骨質疏鬆防治誤區,如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與男性無關,骨質疏鬆就吃鈣片等誤區;六是要及時治療。
專家提醒——
從小多儲存骨礦鹽
「按正常生理過程,人在30歲前是儲存骨礦鹽的時期,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礦鹽會逐漸流失。」北京積水潭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宋慧提醒人們,從小應通過合理均衡的膳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儲存些骨礦鹽。
5、多吃油鹽的危害(越多越好)
1、易患高血壓,鹽可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壓。且鹽可直接破壞血管壁,加速動脈硬化。
2、易患胃病包括胃癌。因為鹽過高可促進胃酸分泌,破壞胃粘膜。高鹽是導致胃癌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常去飯店吃飯的人胃癌的比例也較高。
3、增加骨質疏鬆發病率。鹽可促進鈣流失,導致骨質疏鬆。所以少鹽等於補鈣。尤其一些老年人,多年的飲食習慣,口重,很難改,但人老後骨質疏鬆發病率很高,鹽應該控制一下了,少吃鹹菜。
4、皮膚衰老。女士比較感興趣吧。鹽可促進皮膚細胞脫水,加速細胞老化。
(5)城市骨質疏鬆發病率擴展資料:
成人每天最大的需要量是6克,孩子的需要量在2- 6克之間。食鹽過多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們的腎臟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負擔。
食鹽中的鈉是控制人體水分所必需的,它可以保持人體正常的血液pH值,保證神經信號的傳遞,幫助肌肉正常工作。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即食食品和罐頭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鹽。因此,如果自己做飯的話,要注意烹調時減少用鹽量,以平衡飲食中的鹽;如果經常在外吃飯的話,要注意合理點菜,以便控制鹽的攝入量。
6、骨質疏鬆掛什麼科室
可到骨松專科、內分泌科、骨科及風濕科等科室就診,建議是骨質疏鬆專病門診
7、我國維生素d人群缺乏和不足率達到多少
新華網北京2013年10月20日專電(記者王立彬)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布報告指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維生素D嚴重缺乏者達21%。「牛奶·運動·曬太陽」對骨質疏鬆防治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中老年常患病之一骨質疏鬆症患病率也與日俱增。截至目前,中老年人中的骨質疏鬆患病人數約為5312.6萬,且每年有26.3萬新增患者。直接影響骨質狀況的成分是鈣與維生素D。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數據顯示,我國大城市人群(20歲及以上)的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0.67%,嚴重缺乏者達21%。中老年群體跌倒導致骨折發生機率及危害健康指數極大,預防骨質疏鬆刻不容緩。
由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攜手蒙牛煥輕在2012年共同發起的中國健骨工程,提出「牛奶·運動·曬太陽」健康理念,組織醫護人員深入社區,進行免費骨密度測試,開展骨質疏鬆知識科普,提高中老年人對骨質疏鬆的預防意識並掌握正常的預防方法。2013年以來,中國健骨工程陸續走進重慶、成都、青島、煙台、淄博、蘭州6個城市的120個社區,開展活動250餘場,直接受益25萬人。同時還對5747名20歲以上人群隨機進行了前臂的骨密度測量。檢測結果發現,根據WHO標准,估計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為26.3%,女性34.4%,男性19.6%。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8、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種骨科疾病。我國
城市人群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接近20%,老年男性骨質疏鬆發病率為12.4%。骨質疏鬆發病時,不僅表現為疼痛,如周身骨痛等,而且容易導致骨折。另外,患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還會發生駝背和身高變矮等。
對於骨質疏鬆,人們通常不會小視,但在防治上常常走入五大誤區,突出表現如下。
(1)認為年紀大了才需要補鈣。實際上,年輕人也同樣需要注意骨骼健康。只有年輕時補充足量的鈣,提高身體骨量的峰值,進入中老年時,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與其年紀大了出現骨質疏鬆時再補鈣,不如年輕時就注意通過平衡飲食等措施來防患於未然。
(2)僅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鬆。一些中老年人骨頭不疼不癢,感覺良好,就以為不會發生骨質疏鬆。實際上,大多數的骨質疏鬆,在初期甚至中期都不會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當發現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才去診治,已為時過晚。如早期適當進行一些檢查,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發生。
(3)迷信保健品商店。現在不少出售鈣製品的商店為了促銷,都專門配備了檢測骨密度儀器,對顧客進行免費檢測。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僅靠這一項檢測,就輕信自己患有骨質疏鬆,並大量購買補鈣品服用。實際上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判斷骨質是否疏鬆,還需要進一步做定量CT 檢查等才能確認。同時,補鈣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並適量服用,才能取得應有效果,盲目補鈣,反而對身體有害。
(4)認為骨質疏鬆只能在家裡靜養,或躺或坐。實際上,即使已經診斷為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也應該多參加運動,因為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骨密度,更助於骨骼健康。只是在運動中需要格外小心,以免運動不當發生意外。
(5)認為防治骨質疏鬆只需補鈣。這也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實際上,補充鈣片對防治骨質疏鬆有一定效果,但合理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比單純補充鈣片還重要。因為合理膳食,不僅能夠促進鈣質吸收和利用,而且補鈣通過食補,比如多吃一些含鈣較多的奶類、魚、蝦、豆製品等,效果反而更好。
//抗骨質疏鬆湯如何治療骨質疏鬆?
9、前幾天查出骨量偏低,醫生說是骨質疏鬆,家裡人說買鈣片補補,想問一下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嘛?
骨質疏鬆患者需要提高血鈣濃度,加強骨形成,逆轉骨吸收,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流失,修復骨組織微結構,這樣才能降低骨質疏鬆患病率,只吃鈣片,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骨質疏鬆問題。骨質疏鬆患者需要補充足量的骨膠原蛋白、軟骨膠原蛋白和鈣來作為合成的主要原料,維生素D來促進腸道鈣吸收,只有骨膠原蛋白、軟骨膠原蛋白、鈣和維生素D同時足量補充,才能滿足加強骨形成的營養需求。
10、缺鈣會引發哪些疾病?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造成血鈣水平下降。當血鈣水平下降到一定數值時,就會促使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甲狀旁腺素具有破骨作用,即將骨骼中的鈣反抽調出來,藉以維持血鈣水平。在缺鈣初期,缺鈣程度比較輕的時候,只是發生可逆性生理功能異常,如心臟出現室性早博、情緒不穩定、睡眠質量下降等反應。持續的低血鈣,特別是中年以後,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導致甲狀旁腺分泌亢進,首當其沖的是骨骼,由於骨鈣持續大量釋出,導致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 另一方面,在甲狀旁腺持續升高的情況下,由於甲狀旁腺素具有促使細胞膜上鈣通道開啟而關不住,以及阻抑鈣泵,使鈣泵功能減弱,造成細胞內鈣含量升高。持續的細胞內高鈣,激發細胞像失控的野馬,無節制亢進,造成細胞能量耗竭。與此同時,代謝廢物又得不到及時消除,便會構成自身傷害,致使細胞趨向反常的鈣化衰亡。由於缺鈣,導致骨質疏鬆、骨質增生、兒童佝僂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壓、腎結石、結腸癌、老年痴獃等疾病的發生。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造成人體生理障礙,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疾病。這里我們列舉一些與缺鈣有關的主要疾病: 高血壓 缺鈣會造成反常的鈣內流,導致鈣在血管內壁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內反常積貯,引起血管收縮,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壓異常升高。持續的鈣內流,促使血管壁彈性纖維和內皮細胞鈣化、變性、甚至出現襲痕、斷裂。外周阻力進一步增大,血壓持續升高。由於血管內壁損傷,脂類通透性增大,血脂浸入血管壁的損傷處,造成膽固醇和其他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血管內皮細胞內損傷而分泌內皮素和某些激活因子,引起血小板和白細胞在血管壁上粘附、聚集。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又激活補償性生理反應,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纖維細胞反常增生和內膜下移位,致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於是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了。研究表明,對於某些高血壓病人來說,不用葯物而是增加鈣制劑的量,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的預防醫學副教授傑姆斯·德威爾對國家統計中心為期13年的調查結果進行計算,發現每天攝入鈣量為1300毫克的人比每天攝入鈣量為300毫克的人患高血壓的比例低12%。 冠心病 許多研究表明,鈣還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有人觀察,讓膽固醇含量較高的男子食用含鈣量低的食物10天(每天410毫克鈣),檢查他們膽固醇含量;然後再讓他們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每天2200毫克鈣)。結果高鈣食物能減少膽固醇總量6%,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減少11%,而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數量則保持不變。專家認為,長時期嚴重缺鈣會引發冠心病。 尿路結石 多年來,醫生告訴腎結石病人限制食用鈣,理由是鈣為結石的一種主要成分。但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後發現,這可能是人類在認識上的一個大錯誤。他們提出,減少腎結石危險的方法恰恰是增加鈣攝入量。大家知道,飲食中,特別是蔬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鹽,一般情況下,草酸鹽在腸道內與鈣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如果飲食中鈣的攝入不足,就會使多餘草酸鹽經腸腔吸收而進入血液,最終由腎臟提出。如果人體長期處於負鈣平衡狀態,腎臟細胞不可避免會出現細胞反常鈣內流損傷,腎臟回吸收功能減退,尿鈣排出增多。高鈣尿液與尿中草酸鹽結合,形成大大小小草酸鈣結石。如果不忌鈣,而是採取補鈣措施,尤其是補充水溶性鈣劑,那麼,在胃腸道中與飲食中草酸鹽結合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另外,補充足量的鈣可扭轉負鈣平衡,腎臟回吸收功能正常,尿鈣排出減少,結石的可能性也減少。 結(直)腸癌 高脂飲食會過度刺激膽汁的分泌,過量的脂肪酸和膽汁酸是引起結(直)腸細胞癌變的觸發劑。有研究證明,患有結腸直腸癌的病人,血清膽汁酸的含量比正常人高出1倍左右,而癌變細胞中膽汁酸含量比正常細胞高3倍以上。如果用高膽汁酸的飼料喂小白鼠,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如果補充足量的碳酸鈣,鈣離子與脂肪酸和膽汁酸結合,形成不溶性脂肪酸鈣和膽汁酸鈣隨糞便排出,從而消除癌變的觸發因子,就能阻抑腸細胞癌變。 手足搐搦症 這種疾病是因嬰幼兒體內缺少維生素D而使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發生障礙。另外由於甲狀旁腺未能及時分泌更多甲狀旁腺素,以致血鈣降低,引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高,出現全身驚厥、手足痙攣和喉痙攣,常伴發陣發性呼吸暫停和短時間窒息,引起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據醫學觀察,大腦神經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窒息10秒鍾,神經功能開始出現障礙;窒息數分鍾,就會出現血管神經不可逆轉的損傷,輕則影響孩子智力,重則導致低能、痴呆。所以,做好手足搐搦症的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孩子,都必須補充足夠量的鈣。除了補鈣外,還要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補充適量維生素D,以預防手足搐搦症的發生。 骨質疏鬆 人體長期缺鈣而引起負鈣平衡的另一個嚴重後果——骨質疏鬆。很多研究表明,增加鈣的攝入量對骨質損耗有著重要減緩作用,在減少由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率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特別在食用鈣的同時服用維生素D,效果尤其明顯。很多專家認為,補鈣應在青春期就開始,這時候骨質正在形成,效果會更好。 據華東醫院和上海市老年醫學研究所一項較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上海地區骨質疏鬆症發生率,男性為20.1%,女性為48.1%,其中60歲以上男性為24.9%,女性為75.7%。骨質疏鬆症已經在上海悄然流行,並已成為威脅上海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婦女健康的一大危害。隨著平均期望壽命延長,老年人越來越多,骨質疏鬆的危害將會越來越突出。 骨質疏鬆症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和體征,X線檢查又不易發現,所以長期來不被人們注意。即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現是骨痛和骨質增生,常常不被醫生所認識,往往錯診為腰肌勞損,或是關節炎。隨著病情加重,骨量丟失到骨峰值的30%——50%時,骨骼變脆,稍有不慎就可造成骨折。據報告,上海市老年人骨折累計發生率,城市高達16.5%,農村6.9%。這種骨折往往又難癒合,常因久卧不起,並發褥瘡或墜積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會因此而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