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2、骨質疏鬆的原因
3、肝硬化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肝硬化的並發症眾多,許多肝硬化患者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患者,在病情嚴重時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
除了骨鈣吸收減少外,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減退,勢必導致維生素K吸收不足,同時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腸道菌群失調。而維生素K不足,可使骨鈣素合成受阻,骨鈣素是促進骨質硬化的物質,其合成受阻,勢必導致骨質疏鬆。
這是因為肝臟在骨骼新陳代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骨的基本結構鈣質需要維生素D的協助才能從腸道吸收,當血液中鈣質濃度下降時,維生素D將協助其它激素把骨骼中儲存的鈣質動員出來,以維持平衡,但維生素D必須在肝臟中經過活化才能發揮作用。
而肝硬化後功能下降後,這種作用受到明顯影響,就會導致骨質疏鬆。其次,肝硬化導致門靜脈壓力升高,胃腸道瘀血,粘膜水腫,影響鈣質的吸收。血液中的鈣質減少後,為了維持鈣濃度,人體將自動從骨骼中支取部分鈣質進行補充,從而造成骨骼脫鈣。
除了骨鈣吸收減少外,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減退,勢必導致維生素K吸收不足,同時合成維生素K的正常腸道菌群失調。而維生素K不足,可使骨鈣素合成受阻,骨鈣素是促進骨質硬化的物質,其合成受阻,勢必導致骨質疏鬆。
肝硬化患者在平日的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適當補充維生素等,盡量避免肝硬化並發症的發生。
4、肝腎陰虛的骨質疏鬆要怎樣治療?
骨質疏鬆的中醫葯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症見行走不便,腰來痛酸軟,頭暈耳聾,口燥舌干,舌紅苔少等。治療宜補益腎陰、強身壯骨。用左歸丸加減,葯用:自熟地黃、炒山葯、山朱萸、枸杞子、制菟絲子、鹿角膠(炒珠)、龜板膠(炒珠)、川牛(酒蒸)。
上葯共為粉末,煉蜜為丸,每丸梧桐子大,每服zd百餘丸,開水或淡鹽水服下。
5、什麼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屬肝腎不足證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和特發性骨質疏鬆三種。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而特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而繼發性骨質疏鬆則繼發於多種因素,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長期飲酒,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骨髓瘤、慢性腎病等,這一類型的骨質疏鬆就可發生於各種年齡層人群,不止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