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狗骨折如何處理
骨骼在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其完整性或連續性遭受破壞時稱為骨折。引起骨折常見的原因主要為沖撞、打擊、蹴踢、跌倒、捻轉和壓迫等機械暴力;患佝僂病、骨軟症、骨髓炎和骨疽等疾病時也易發生骨折。犬易發生骨折的骨骼為頭骨、脊椎骨、肋骨和四肢骨。骨折時常伴有軟組織的損傷,根據皮膚有無破損而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
閉合性骨折的特有症狀為肢體變形、異常活動和骨摩擦音;其次為軟組織損傷所致的疼痛、出血、患部腫脹和機能障礙等。肢體變形主要由骨折斷端移位、肌肉收縮、出血和炎性滲出等引起。常見的表現為角軸轉位,橫軸轉位,縱軸轉位和旋軸轉位等或患肢呈彎曲、縮短、延長等異常姿勢。全骨折時,活動遠側端,可出現異常活動,並可聽到或感覺到骨斷端的摩擦音。
開放性骨折時,除具上述症狀外,尚可見到皮膚破損或肌腱斷裂,且易繼發局部急性化膿性感染,如不及時妥善處理,常可導致全身性感染而招致死亡。
治療骨折的原則是緊急救護,准確復位,合理固定,兼顧全身。緊急救護多於原地進行,主要是保護傷部,制止斷端活動,防止繼發性損傷,加重病情。其內容:一是止血、鎮痛,防止休克;二是就地取材,用竹片、小木板或硬紙殼等將骨折部固定後及時送獸醫所治療。復位是指使骨折斷端的重新接復。通常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淺麻醉後,患部肌肉鬆弛和無明顯疼痛的情況下進行。四肢骨折移位時,可由助手沿肢軸向遠端牽引,使移位的骨折部伸直,以便兩斷端准確復位。此時需注意觀察肢軸是否正常,兩肢是否同長。固定是防止整復後的再移位,保證斷端在安靜狀態下順利癒合的有效措施。常用的固定方法是外固定,即裝著石膏綳帶、夾板綳帶和支架綳帶等。固定前,應先處理骨折部,非開放性骨折做一般性消毒處理;開放性損傷還須清潔創面,並向創面撒布碘仿磺胺粉等葯物之後,裝著綳帶固定。裝著綳帶時,須在骨形標志明顯處或小夾板的兩端墊上脫脂棉,以防引起壓迫性損傷。固定後的前兩周盡量減少運動,經3~4周後可適當運動,一般經40~60天即可拆除綳帶和夾板。兼顧全身是治療骨折的重要環節。對開放性骨折應及時應用破傷風抗毒素和抗菌素,以防感染;內服雲南白葯或七厘散等活血化淤,通暢血脈;飼喂維生素A、D及魚肝油和鈣化等,藉以促進骨痂形成,加速康復。
2、發生骨折時應當怎樣進行應急處理?
使傷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動傷者,更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傷者劇烈疼痛時,可服止痛葯。
如果是外傷,首先要止血。
檢查受傷部位,及時就地取材選用樹枝、木板、木棍等,對受傷部位進行固定,防止傷情加重。
沒有用於固定的物品時,對受傷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條等懸吊並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與未受傷的另一下肢捆綁固定在一起。
抬擔架時,傷者應頭部在後,足部在前。
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肢或粘膜破裂,骨頭外露),要注意保持傷處清潔,防止感染。
3、少兒骨折應該怎樣處理?
局部常表現有紅、腫、痛、熱及功能障礙,用手輕輕按壓傷處,疼痛加劇,有時可摸到骨折斷端,稍微移動可以聽到或感覺到骨磨擦音(要格外小心),可見傷肢縮短,彎曲或折成一定的角度,稱之傷肢畸形,傷肢可見明顯腫脹,不能活動,嚴重骨折傷兒常出現休克。
對開zd放性骨折(骨折局部有傷日),要保持傷口清潔,不能用手觸及,更不能用水沖洗,也不必上葯,只在傷口周圍皮膚上用碘酒和酒精先後消毒,表面覆蓋消毒紗回布。要立即進行臨時固定,以防骨折斷端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利用隨手可找到的物件,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樹枝、答扁擔,甚至傷兒的對側健肢。用兩塊木板將骨折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夾住固定,迅速送醫院治療。若懷疑有椎骨骨折,那就要十分謹慎而輕柔地將傷兒作俯卧放於硬板上,頭和肩下墊一個枕頭,抬上救護車,不要自作主張進行急救,以避免造成脊髓意外傷害。
4、老年人骨折後如何處理
這是為什麼呢?這多半是因為,這些老年人患有骨質疏鬆症。 老年人發生骨折後該如何處理: 1.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病人和家屬首先不要驚慌。如果患者沒有大出血、沒有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須做緊急處理。 2.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以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 3.應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家屬可把兩塊木板墊上棉布或軟毛巾用綳帶或軟繩對患處加以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會引起骨折斷端的錯位,使那裡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甚至會造成肢體的麻痹。但是,由於骨折部位常有內出血和不斷腫脹的情況,所以對患處的固定不應過緊,否則會壓迫血管引起肢體缺血,造成淤血阻滯。 通過我們專家的介紹,相信您對已經有所了解了吧,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隨時關注中華網健康頻道的動態。
5、腳踝骨折該怎麼處理呢
腳踝骨折該怎麼辦呢?其實只要斷骨對位良好,沒有移位錯位,直接上夾板外固定就可以,不必手術開刀固定,如果斷骨有錯位,而且手法無法復位的情況下,只能手術開刀固定了。不管是夾板外固定還是手術內固定,起到的作用只是讓斷開的骨頭對位在一起,對骨頭的生長沒有促進作用(有些人手術固定半年、一年斷骨都未能癒合,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骨折,光固定就更難癒合),要想斷骨更快生長癒合,光固定是遠遠不夠的,在斷骨固定好後,仍需積極的治療,用葯物來促進骨痂生長癒合才是最重要的。在斷骨固定好後,建議選用能促進骨痂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的中葯外敷治療,一般早期二個月內的踝骨骨折用葯5至7天疼痛可基本消除,15天可拆下夾板,全程治療在40天左右可基本康復。
此外,在腳踝骨折後也要定時做康復訓練,去除外固定後,加強踝關節伸曲,內外翻活動度,進行蹬空曾力,床緣屈膝等活動,每日2次,每次15分鍾。其次,患者可以扶拐不負重行走2-4周後輕負重練步適應後改全足著地,平地負重行走,直到棄拐,每日2次,每次15分鍾。患者大約從發病8-12周的時間就可以站立屈膝背伸,扶欄下蹲,斜坡練習走步,上下樓等活動了,每日2次,每次15分鍾。
另外,患者在腳踝骨折後也可以配合中葯熏洗和藉助器械進行訓練,對於不穩定的踝部骨折,如後踝骨折,三踝骨折最好推遲一周再鍛煉。
6、骨折後怎麼處理後遺症
在骨折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一定要做好保養,千萬不要著涼、沐風、遇水,做好骨折處的保暖禦寒,並謹遵醫師的指導,加強功能鍛煉,爭取早日康復。
7、骨折的急救處理步驟
步驟一:先止血
因車禍、塌方以及高空墜落等情況造成的骨折患者,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還可能會造成其內臟的損傷,如肝脾破裂、腦外傷等。這些都會嚴重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在現場救助中,救助者應首先觀察患者是否有這類損傷,一旦發現就要緊急處理。
如果沒有這類損傷,則要盡快為患者進行包紮止血,以防止其休克。這是由於人體的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還含有豐富的血管。骨質出血時,其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可以收縮變小,因而,出血量會比較多。當患者發生閉合性骨折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實際上血液已淤積在斷骨的周圍。
據估計,人體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過其總血量的80%。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出血量會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對骨折的患者進行急救時首先要止血。
步驟二:先固定再搬運
人體脊柱有椎管和馬尾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患者極易出現身體某些部位的癱瘓,如胸腰段骨折時常引起截癱;頸椎骨折時除了癱瘓部位升高外,還會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脅生命。此外,由於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經走行,患者發生骨折後,其神經就會受到挫傷或嵌壓,進而影響局部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出現局部的感覺喪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癱瘓。
所以,在搬運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時,更要特別小心。在搬運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時,應幾個人一起配合將其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以保持患者身體平直。當患者的長管狀骨骨折時,由於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恰當的搬運會使大量的脂肪溢出並進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腦栓塞,從而引起氣急、胸痛、紫紺、發熱、休克、昏迷等症狀。
此外,不正確的搬動方法還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斷端對神經及血管的損傷。因此,患者發生四肢骨折時,應盡量不要搬動,可就地取材用夾板或代用品做簡單的固定後再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以避免患者出現骨折並發症。
步驟三:有開放傷時要盡早手術
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時,由於傷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會因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傷口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膿性感染並導致敗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現開放性骨折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一般情況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醫院,經復位、石膏或夾板固定等方法後多可逐漸康復。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骨折部位的皮膚由紅變紫或起水皰、活動時疼痛劇烈或感到麻木時,一定要請醫生檢查,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8、骨折以後該怎麼辦?
9、發生骨折時應當怎樣進行應急處理
你好,上海天佑醫院提醒你,骨折,指人體的骨骼部分或者完全斷裂,大多數骨折是因受到強力的沖擊造成的。發生骨折後,骨折部位有疼痛感,並伴有腫脹、瘀血和變形,人的活動受到限制,無法負重,嚴重的還會出現出血、休克、感染、內臟損傷等。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動患者,更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2、檢查受傷部位,及時就地取材選用樹枝、木板、木棍等,對受傷部位進行固定,防止傷情加重。
3、沒有用於固定的物品時,對受傷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條等懸吊並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與未受傷的另一下肢捆綁固定在一起。
4、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肢或粘膜破裂,骨頭外露),要注意保持傷處清潔,防止感染。
5、做完應急處理後,立即送往醫院救治,要注意運送途中不可碰撞受傷部位。避免人為加重傷情
10、骨折後應進行哪些應急處理?
1.骨折發生後,應當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如果不固定,讓骨折部位亂動,有可能操作神經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時,由於局部有內出血而不斷腫脹,所以不應固定過緊,不然會壓迫血管引起淤血。
2.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側,在木板和肢體之間墊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松緊要適度。木板要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做超過關節固定,這樣才能徹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麵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3.皮膚有破口的開放性骨折,由於出血嚴重,可用干凈消毒紗布壓迫,在紗布外面再用夾板。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並在止血帶上標明止血的時間。
4.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紮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痹,鑄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用夾板、綳帶固定後,每隔30分鍾用手指插進去查看一下,以確認是否松緊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