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脛骨術後三月骨折處不平

脛骨術後三月骨折處不平

發布時間:2020-04-14 00:33:22

1、脛腓骨骨折術後,如何鍛煉,康復?

脛腓骨骨折病人分階段進行功能鍛煉: ★癒合期 (1)取平卧位,患側下肢用軟枕稍墊高以利於靜脈迴流;(2)經骨科處理後3~4天在卧位下開始行保健體操,上肢肌力的練習,患肢髖、踝、趾的主動練習,患肢股四頭肌肉的等長收縮;(3)15天左右增加髖、膝、踝關節主動屈、伸和趾的等長收縮、髖部抗阻練習;(4)45天左右有外固定的患者可持雙腋拐做三點式步行,患肢不著地;(5)可在足底沿縱軸進行扣擊,每日2次,每次200下。 ★恢復期 (1)去除外固定後,增加膝、踝關節的主動練習,於斜板床站立,15天後開始在扶持下做起坐練習、雙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練習;(2)做患肢髖屈、伸、內收、外展和膝踝關節的屈伸抗阻練習;(3)30天後在扶桿站立位練習改為雙下肢交替步行,增加踝內外翻的抗阻練習,以後扶腋拐做四點步行,逐漸增加患肢的負重。

2、請問 ,脛腓骨下端骨折術後皮膚明顯能摸到骨折處的裂縫正常嗎?

你好!骨頭骨折後,接好以後都能摸到。結果後的縫隙。

3、脛骨平台骨折術後怎麼鍛煉

在家的鍛煉方法有,1、坐在床沿,膝蓋後方墊實落不要空虛,由他人掌握好力量慢慢向下壓腿(就是屈膝),一定注意不可使用暴力,角度、力量要循序漸進,或者在腳背放一適當重物,如枕頭等,自己用力屈膝、伸直、再屈膝、伸直循環。2、平躺在床上,患肢伸直抬高與床面垂直,自己用力或他人幫助屈膝、伸直循環。3、站立於床邊,手握床沿,自己下蹲屈膝。特別重申需要注意的是1、力量要循序漸進,不能使用暴力。2、別人幫忙那叫被動訓練,只能鍛煉關節的活動度,不能鍛煉肌肉力量,所以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主動鍛煉,兩者要配合。3、剛開始鍛煉時會出現疼痛,可以吃一點止痛葯,緩解疼痛,增加病人繼續鍛煉的信心。4、不要對鍛煉的效果要求太高,也就是說不要期望3-4天就能怎麼樣,但也不能以此為理由消極怠工。最後,我強烈建議應該先到醫院康復科使用CPM機協助鍛煉,最起碼先把關節鍛煉開,然後自己鍛煉就會事半功倍,減少疼痛和二次損傷,因為現在已經術後5個多月,如果再不抓緊時間鍛煉,恐怕日後關節的功能會受到影響,而對於關節來說,僵硬的關節是沒有用的,這樣你的手術等於失敗了一半,關節功能的喪失等於這條腿是廢的,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會受到嚴重影響。膝關節屈膝最少要達到110度左右才能滿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骨科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者缺一不可。希望我的建議有用。

4、脛骨平台骨折,術後一個月膝蓋還腫,這樣的情況正常嗎?

28天90度有點慢了,不要粘連了,等粘連再彎就晚了,現在要忍疼活動。本人兩周出院就110度了,當然還得聽你的主治醫生的。我的主治醫生就是一牲口,直接拿著我的腿掘,疼死爺爺了,不過忍過來就好很多,當天就多恢復好幾度。腫說明還是有淤血,還說明你活動的少,只要不是血管堵塞就沒大問題,說白了就是得忍疼適當鍛煉。道口麻木正常,我都正常上班了(5個月了)還有點木呢,隔著鋼板的皮膚都沒什麼感覺,畢竟有個異物嘛,沒事的。至於下地走路時間因人而定,我只能告訴你我的經驗,我2個月下地了,3個月就上班了。不要負重,不要過於疲勞,但是一定要盡量早點走,應為肌肉萎縮的太厲害,畢竟明年還得躺一回呢(取鋼板)。祝早日康復

5、女性脛骨骨折,術後多久可以同房

要想恢復的好,三個月後再說。現在集中精力養傷,切不要留下後遺症。

6、脛骨平台骨折術後幾個月能正常走路?

術後三個月骨骼基本長牢,理論上就可行走了。但行走不僅僅骨骼支撐的問題,還有肌肉力量,關節活絡和穩定的問題,而且還有從站到走適應的過程。所以現在應加強曲膝和伸直煅練,同時還要鍛煉肌肉力量,特別是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

功能角度恢復到0-90度這段時間是最痛苦的,活生生將長一起的肉拉開,是很痛,葯物基本沒啥用,要加油呀!!!

7、脛腓骨骨折術後6個月,拍片說關節面不平,怎麼辦

一般而言,內固定術後恢復對位對線大都比較符合期望的,而外固定術恢復後常常難免有對位對線不齊的情況。
相對來說,前者就算出現對位對線不齊,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很少有重新手術的情況。而後者對位對線不齊的情況就嚴重得多,經常有重新切開內固定的情況發生。
所以,當前取決你下一步怎麼辦的關鍵,在於這個所謂的關節面不平,到底有多嚴重,是否嚴重到了影響你的骨關節的正常活動,是否嚴重到了會影響到你以後的行走。
而這樣一個判斷,常常需要專業的骨科醫師才能給你,所以,你當前應該去找到你的手術醫師,或者尋求上一級醫院專業骨科醫師的幫助!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8、脛腓骨骨折手術後怎麼合理鍛煉及何時負重下地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骨折後鍛煉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患者鍛煉時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度,不可操之過急。骨折在癒合中的各期均有不同的鍛煉方法,
1.骨折早期:骨折後1~2周。這時候局部較疼痛,患肢腫脹疼痛,骨折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這時的鍛煉目的應以促進局部血運,加強新陳代謝為主。改善局部症狀,防止肌肉萎縮。主要做法是:前臂骨折時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動,下肢骨折時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運動,原則上骨折部位上下關節不活動,身體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活動。
2.骨折中期:骨折後3~6周。骨折局部症狀基本消失,骨折端亦基本穩定,骨痂已形成。此時應以主動運動為主,鍛煉肌肉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范圍。方法:繼續增強患肢肌肉舒縮活動;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可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防止肌肉萎縮。
3.骨折後期:骨折後6~10周。骨折臨近癒合後,這段時期又叫功能恢復期。應盡快恢復機體功能,鍛煉關節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輕微工作,使關節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鍛煉;下肢扶拐者,應逐漸改為單拐,繼而棄拐行走,並逐步增加擺腿和旋轉動作,促進骨折的完全康復。

與脛骨術後三月骨折處不平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