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歲中年男子大腿粉碎性骨折 拆線前後應如何調養?
循序漸進的讓骨折處受力,以使鈣質逐漸沉澱於骨折處,有利於恢復。
飲食無特殊,不必可意補鈣。
2、骨折怎麼調養
1、骨折後應該盡早送醫院診治,四肢骨折搬運時需用竹片或木板適當固定,脊柱骨折則應保持軀干平直、使用床板等運送。
2、對四肢骨折採用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醫生會給予整復並做夾板或石膏外固定。在固定後我們要密切注意手指、或足趾的顏色、溫度、感覺和自主活動情況,一旦手指或足趾發暗或蒼白、疼痛加劇、麻木或感覺遲鈍,則說明外固定過緊,應該找醫生重新調整松緊度。在生活中,可以抬高患肢,促進血液的迴流,減輕腫脹。
3、對四肢骨折採用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除了注意手指或足趾的顏色、溫度、感覺和自主活動情況外,還要注意傷口的滲血滲液情況,如敷料濕透,應該找醫生換葯重新包紮。
4、要鼓勵卧床患者定期坐起,做深呼吸、拍背等護理,避免肺部感染;保持飲水量,防止泌尿系感染和結石的發生。
5、醫生會為骨折病人制定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可盲目粗暴,急於求成。在骨折早期(1~2周),主要是做肌肉的等長收縮,比如上肢骨折做握拳、活動手指等動作,下肢骨折做股四頭肌、小腿肌肉的等長收縮。骨折中期(3~6周),繼續做肌肉收縮鍛煉,在醫護人員或健肢的幫助下,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由被動到主動,逐漸加大活動范圍和力量。骨折的後期(骨折臨床癒合以後),宜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活動、逐漸增加肢體承重,使關節活動范圍和肢體力量逐漸恢復正常。
6、為了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的飲食可以按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配合不同的食療,促進血腫的吸收和骨痂的生成。
3、腓骨骨折後打石膏固定後 ,如何調養?
您好,腓骨骨折後需要石膏固定4-6周,知腓骨骨折會有骨折部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會造成小腿腫脹疼痛,建議卧床時抬高道患肢這樣有利於血液迴流消腫,可以專口服洛芬待因緩釋片消炎鎮痛。飲食不要吃一些辛辣食物即可,不要抽煙喝酒屬。
4、大腿 骨折手術後如何調養
有句話叫:傷筋動骨一百天。說的是骨折之後恢復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因為,骨折的病人在較長的恢復 期間,病人的家屬和病人都要注意飲食上的調養。
5、骨折之後的病人該如何調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骨折病人注意,飲食要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 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絕在部分骨折病人,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於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質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骨折患者需要適當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病人不要吸煙。近年,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
滿意請採納
6、女朋友小腿變形局部骨折,手術後我想制定一個調養方案讓她盡快好起來,站起來,希望有道之士指明,謝謝!
術後多補鈣,無不適的情況下積極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促進骨癒合和身體的恢復。加油!!
7、右小腿脛腓骨骨折手術後的恢復與調養
術後患肢腫脹後因為石膏的可塑性差所以造成軟組織的壓迫,間接造成腓總神經的麻木(可能),拆掉石膏以後過段時間就能改善,不需要特殊治療。
注意遵醫囑按時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可以口服些消脫止和彌可保。
8、腿扭傷骨折了吃什麼食物調養的好 什麼東西不能吃
補鈣,多喝牛奶,多喝各種骨頭湯。
為了促進骨折癒合 ,骨折病人的飲食可以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 ,根據病情的發展 ,配以不同的食物 ,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 ( 1— 2周 )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 ,經絡不通 ,氣血阻滯 ,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 ,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 ,「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 ,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原則上以清淡為主 ,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熱、油膩 ,尤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 ,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 ,否則瘀血積滯 ,難以消散 ,會拖延病程 ,使骨痂生長遲緩 ,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 ,食療可用三七 10克 ,當歸10克 ,肉鴿 1隻 ,共燉熟爛 ,湯肉並進 ,每日 1次 ,連續 7— 10天。
中期 ( 2- 4周 ) :瘀腫大部分吸收 ,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補充高營養 ,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 ,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 ,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 A、 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 10克 ,骨碎補 15克 ,續斷 10克 ,新鮮豬排或牛排骨 250克 ,燉煮 1小時以上 ,湯肉共進,連用 2周。
後期 ( 5周以上 ) :受傷 5周以後 ,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 ,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 ,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 ,通過補益肝腎、氣血 ,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 ,以及舒筋活絡 ,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 ,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 ,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燉水魚等 ,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 10克 ,骨碎補 15克 ,續斷 10克 ,苡米 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 ,再加入另 2味同煮粥進食。每日 1次 , 7天為 1療程 ,每 1療程後間隔 3— 5天 ,共用 3— 4個療程。
9、骨折調養
建議你吃點黃瓜籽粉,我公公今年73了,前年被車碰了,胳膊和腿都有骨折,吃了黃瓜籽分後,骨折恢復得很好,都出乎大夫的意料。
10、骨折後應如何飲食調理
骨折患者確實應該根據不同的恢復階段注意飲食的護理,在骨折早期(傷後1~2周),飲食應以清淡開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製作以清蒸燉熬為主,避免煎炸炒燴。骨折中期(傷後2~4周),此階段患者食慾及胃腸功能均有所恢復。飲食上應從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骼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上骨頭湯、田七煲雞、魚類、蛋類以及動物肝臟等食物。適當多吃一些青椒、西紅柿、莧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骨折後期(傷後5周以上),飲食上無禁忌,可食用各種高營養食物及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的食物。此期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腎湯、羊腎湯、鹿筋湯、魚湯等。
千萬不要在骨折早期的時候就大量的食用一些骨頭湯,這對骨折患者的恢復是不利的,另外,注意口味不宜過於辛辣,多喝水。求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