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兒童尺骨骨折無移位

兒童尺骨骨折無移位

發布時間:2020-04-13 05:20:59

1、左尺骨鷹嘴骨折,移位不著什麼意思

通俗的說。就是左肘有骨折。但傷的不是很重。建議石膏外固定或手術。盡快。希望幫到你

2、手尺骨橈骨遠端骨折移位兩月至今仍未長骨痂需手術嗎

是這樣,中老年人沒有兩月月長骨痂的。一般得三個月以上。可你近期再次受傷(指手法復位)。看起來你的癒合時間還要長一些。根據片子,你的手腕以後活動范圍僅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尺偏要大受限制(正位橈骨關節面的高點與尺骨腕關節面在同一水平,正常是橈骨關節面的最低點與尺骨腕關節面在同一水平。)。雖然如此,對老年人影響不是很大。手指的功能還在,還可以做事,就是手腕是硬的。如果你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可以不手術。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現拇指或手掌麻木,要盡早手術切開腕橫韌帶,以免正中神經損傷不恢復(這是由於骨折後的瘢痕在韌帶下擠壓正中神經)。這種情況多在骨頭長好後,活動手腕時才出現。

3、什麼是科雷氏骨折?

科雷氏骨折(英文名Colles)是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一)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見,多為間接暴力致傷。跌倒時腕背屈掌心觸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線多為橫形。兒童可為骨骺分離,老年常為粉碎骨折。骨折遠段向背側,橈側移位,近段向掌側移位,可影響掌側肌腱活動。暴力輕時可發生嵌入骨折無移位。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或合並下橈尺關節韌帶斷裂,下尺橈關節脫位,分離,或造成尺骨莖突撕脫。

(二)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較少見。骨折發生原因與伸直型相反,故又稱「反科雷氏」骨折。跌倒時腕掌屈,手背觸地發生橈骨遠端骨折。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骨折近端向背側移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腕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伸直型骨折移位明顯時,可見餐叉狀及槍刺樣畸形。

1.餐叉畸形 2.槍刺畸形 1.正常 2.科雷氏骨折後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縮短
尺骨莖突和橈骨莖突在同一平面,量尺試驗陽性。放量尺在肱骨內上髁和小指尺側,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正常為2cm左右,橈骨下端骨折後。因手向橈側移位,此距離減少或消失。

正位X片示橈骨遠端橫形骨折,遠端向橈側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切線傾斜角小於正常20~25°,甚至變成0°。兩斷端嵌入縮短,尺骨莖突經常有小撕脫骨片。側位X片示橈骨下端向背側移位,橈骨遠端向掌側傾斜的關節面角消失或向背側傾斜。

三、治療

(一)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固定 新鮮有移位橈骨遠端骨折,應盡早整復、固定。下面以伸直型骨折為例介紹兩種復位固定方法。整復前了解移位方向及決定採用手法,局麻或臂叢麻醉。

1.牽抖復位法 適用於骨折遠端向背側移位或骨折斷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關節,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術者兩手緊握手腕,雙拇指放在骨折遠端背側,觸摸准確繼續牽引,待重迭基本矯正後,稍旋後猛力牽抖,同時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復位。

2.提按復位法 適用於老年患者,骨折累及關節,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對抗牽引,待嵌插骨折矯正後,術者先矯正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然後雙拇指擠按骨折遠端背側,其他手指置近端掌側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復位。

整復後小夾板固定。或石膏固定3~4周。無移位橈骨遠端骨折僅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3~4周。屈曲型骨折復位方法相似,復位和固定方向相反。

(二)陳舊骨折處理 陳舊骨折,無明顯功能障礙,尤其老年人聽其自然。骨折僅向掌側成角,無橈偏及重迭移位,骨折雖達3~4周,仍可按新鮮骨折處理。青壯年骨折畸形癒合,有神經症狀或肌腱功能障礙,或者前臂旋轉受限,應早期採用手術治療。

畸形不嚴重,僅有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切除術。畸形嚴重,無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部分切除及橈骨遠端截骨術。因掌側骨痂隆突引起神經、肌腱刺激受壓者,可行骨痂切除等

4、尺骨哪個部位骨折

尺骨為前臂的穩定骨,是兩根前臂骨中位於內側且較長的骨,分二端一體。尺骨骨折是骨折的類型之一,根據尺骨骨折的位置可分為近端骨折和遠端骨折,根據骨折原因及是否移位病情,可分為無移位尺骨骨折和移位尺骨骨折。由於不同尺骨骨折患者病情存在差異,所以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也有所不同。如果尺骨骨折沒出現移位的情形,那麼在治療方面更多藉助安信高分子綳帶夾板等外固定方式即可,相反如果是有移位的情形,通過外固定方式顯然難以固定受傷的部位,進而不利於癒合,而這種情況這必須藉助手術的方式,藉助內部鋼板,柳丁等方式進行固定,進而給尺骨癒合創造條件。

與兒童尺骨骨折無移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