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股徑骨折的飲食

骨股徑骨折的飲食

發布時間:2020-04-12 14:04:20

1、跪求:求股骨頸骨折手術後飲食方面的注意!

骨折後的食物:
為了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的飲食可以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食用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會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 10克,當歸10克,肉鴿 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 1次,連續 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補充高營養,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 A、 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 10克,骨碎補 15克,續斷 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 250克,燉煮 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 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 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 10克,骨碎補 15克,續斷 10克,苡米 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加入另 2味同煮粥進食。每日 1次, 7天為 1療程,每 1療程後間隔 3~5天,共用 3~4個療程。

絕大部分骨折病人往往食慾下降 ,不想吃東西。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受傷或手術後短時期內尤為明顯。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 ,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 ,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 C含量豐富的蔬菜 ,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據研究,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
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 ;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 ;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有一點是肯定的 ,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 ,必須積極補鈣 ,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 D ,以協助吸收。
骨折病人常有大便秘結 ,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葯物 ,如麻仁丸 6- 9克 ,每日 1次或 2次 ;或液體石蠟 20- 30毫升 ,每晚 1次。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 ,宜適當多飲水利尿。骨折病人對飲食沒有特殊限制 ,就是不要吸煙。吸煙可影響骨折癒合。通過 X射線監測,了解骨折病人手術後新骨生長情況 ,發現吸煙者生長 1厘米新骨平均 2. 9 8個月 ,而不吸煙者只需 2. 32個月 ,戒煙者則約需 2. 72個月。

2、股骨頭骨折應該如何護理

82歲,股骨頸骨折,胃不好.治療方案:本人認為在無手術禁忌的情況下行髖關節置換術,可以防止並發症發生.

3、老人股骨頸骨折如何護理

飲食護理:老人股骨頸骨折之後需長時間卧床休息,由於活動少會導致患者消化功能的退化,會引起患者身體出現代謝異常,因此在護理上應該注意飲食,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多吃些富含營養的食物,飲食調節好了,營養跟上了,患者在飲食上注意做到營養豐富均衡,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應該吃,還應該吃豆類、魚類、肉類等食物,股骨頸骨折部位疼痛、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會好,是有助於老人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的,這是老人股骨頸骨折術後護理措施。
生活護理:老人生活環境應該安靜整潔、舒適衛生,應該注意保持病室內乾燥整潔,地面應該採用濕式清掃,並且做好定時開窗通風的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維持適當溫濕度。盡量不要影響患者休息,老年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對於身體的恢復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傷口護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應該注意保持切口的乾燥,做到及時的更換敷料,若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工作。

4、股骨頸骨折的護理

股骨頸骨折。為了能順利恢復,加強護理和家庭康復治療特別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樂觀的態度,雖然情況嚴重,但是只要自己配合,護理得當,6周左右就可以明顯好轉的。要多與病人談天,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和痛苦。

保持平卧硬板床,盡量減少體位變動 。要保持患側下肢中立位(股骨粗隆間骨折時為外展位),避免髖關節內收,絕對不能坐起,特別在傷後前6周。要准備使用在醫院用的卧式便器,學會躺著排大、小便。當排便時可以把健側的肢體彎曲。每天可以用按摩乳(或萬花油)按摩臀部、腰骶部容易壓迫摩擦的部位,防止褥瘡發生;如果已經發生褥瘡要每天清洗換葯,盡快控制感染。

每天要為病人進行肢體被動按摩,避免肌肉萎縮,導致以後難以行走;肢體被動按摩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因為血栓形成後如果一旦脫落,會導致嚴重的並發症,如肺栓塞和下肢動脈栓塞,甚至危及生命。這種事特別容易發生在久卧病床以後起床的一瞬間,因此要特別警惕。在4至6周後可以酌情鼓勵病人做局部的肌肉緊張性訓練,保持肌力,防止肌肉萎縮。

加強營養,注意補鈣。可以多吃蝦米皮、鮮牛奶、骨頭湯、芝麻醬、魚等含鈣較多的食品。病人如戶外活動少,容易缺少維生素D,不利於鈣質吸收和骨折處的癒合,可以給病人補充維生素D。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

每天要為病人輕輕拍胸部,從胸部下方開始向上拍,拍出振動感,囑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如果不慎受涼感冒或有咽炎,要及時治療。

也可以配合服用接骨的中葯,但應該按醫生的囑咐服用。

5、股骨頸骨折的老人應該吃什麼?

股骨頸骨折:股骨是由股骨頭、股骨頸、股骨乾和股骨髁組成。股骨頸前面全部在關節囊內,後面只有內側2/3部分在關節囊內。股骨頭和股骨頸血液供應來自關節囊內的小動脈,股骨幹滋養動脈和圓韌帶小動脈。若外傷將血運供應破壞,既影響骨折的癒合,造成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股骨頸脆弱,即使輕微外傷如平地滑倒或患肢突然扭轉,都可以引起骨折。股骨頸骨折一般需要12-24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骨折分外展型、內收型、基底部骨折。外展型骨折:有斷端嵌入,一般較穩定。可以用接骨葯外敷、口服治療,加牽引。8周以後,扶雙拐下地漸次負重,直至骨折堅固癒合,時間需要3個月。基底部骨折:易於整復和癒合,用接骨葯外敷、口服治療,加牽引。8周以後,扶雙拐下地漸次負重,3個月後,骨性癒合後,才能棄拐行走。內收型骨折:多採取手法復位,三翼釘內固定。口服接骨葯幫助癒合治療。股骨頸骨折,最主要的是病情恢復的時間長,防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是主要的。中葯接骨葯是預防股骨頭壞死發生的良葯,希望患者治療時選擇。
患者的注意事項:在沒有癒合前,不能盤膝而坐,不許側卧,不能過早下地負重,否則影響斷端的穩定或造成畸形。應用牽引治療的,需要特別注意患肢必須牽引在外展位,外展不可少於40°。治療中,應置患肢於功能位。並注意膝關節功能活動,以免發生膝關節僵硬。僵硬時用骨傷葯治療。

與骨股徑骨折的飲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