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椎骨折怎麼養
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後早期使用中葯蠟療療法,可以加快患者的術後恢復。目前臨床上骨質疏鬆的患者較多,保守治療患者承受的痛苦較大,而且治療時間較長,早期及時地應用蠟療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研究發現這可能與蠟療能加快血液迴流,防止淋巴液和血液滲出的作用有關,從而加速了骨折的癒合。所以中葯蠟療均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2、脊椎骨折會有什麼後遺症
脊柱骨折以後的後遺症是什麼?
脊柱骨折以後如果積極的治療,我認為大部分病人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如果是當時損傷比較重或者是後期沒有得到積極的治療,我認為還會留下後遺症的。一般臨床上見到的後遺症,第一、有可能會由於椎體壓縮骨折以後,沒有及時的撫慰,後期可能會出現持續腰痛的情況。脊柱骨折如果有椎體骨折就必須進行手術一般採用鋼板內固定術指導意見:術後有時會有一些情況發生,但是首先說,後遺症很少出現.後遺症有:1術後骨塊清理不凈需二次手術,2術後固定不良,鋼板松動或者是鋼板斷裂.3碎骨塊壓迫脊髓出現脊髓截斷症狀.4手術切口不癒合或延遲癒合或者是傷口感染,4縫線不良或者皮膚對縫線的異物反應等等.生活護理:情況雖然多,但是只是偶然出現,引起重視,但是不要擔心.你在術前要都向你交代術中和術後的風險.
3、脊椎骨折20天,卧床做些什麼運動
我也在等這個問題,背椎壓縮骨折1/4,也卧床45天了,大夫告訴可以多做5點運動,就是腳肩頭為支點,把屁股網上台,
別的沒讓做!
4、脊椎骨折吃什麼最好
要想更快更好地使骨折癒合,骨折病人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以及病情的發展狀況,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由於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所以早期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故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在此期間,由於治療主要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所以在飲食上可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如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等,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骨折後期,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骨痂也開始生長。治療主要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在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推薦食物:如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5、脊椎骨折 治療 注意
脊柱骨折會導致肌肉損傷、四肢麻木等並發症,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殘疾的情況,一般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由於脊柱周圍神經組織較多,脊柱骨折容易對神經造成壓迫,所以還要考慮是否有術後感染的情況發生,及時採取治療
6、脊椎骨折應該怎樣急救?
1.首先不可隨便翻動病人,更不可讓病人抬頭、點頭或扭頭;不能扶起病人,飲水餵食。受傷時什麼樣子,就保持原樣,不要隨便活動,其目的是不損傷脊髓。
總之,不動,就是最重的急救要點!
2隻有在正確牽引之後,才可以搬動病人,同時,要向每個搬運人員充分說明搬運方法及注意點,統一行動。任何背負、拖拉、扶持、用手扛抬等搬運方式,除非情況過分緊急(如在火場),通常情況下絕對不允許。搬運時至少四人,擔架宜用門板或木板,不可用軟擔架。
7、脊椎骨折一般需要多少時間恢復?
骨折多久能痊癒,這要看你選擇的治療方法,選用中醫治療骨折,只需簡單體外夾板固定,再用野生葯材外敷快速接骨,成年人骨折早期用葯,7天左右疼痛就可以基本消除,第8天可以拆下夾板,不會留下永久性刀疤,再繼續用大概20天左右就可以基本痊癒。 如果選用西醫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採用石膏固定或開刀內固定上鋼板、鋼絲、髓內釘等,再用一些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葯物,之後就讓病人回家靜養或鍛煉,這樣的治療十分緩慢。 快則要3個月至6個月才能基本痊癒,也有些半年以上甚至一年都沒有徹底痊癒的。 不管是什麼組織損傷,治療的道理都是讓損傷的組織快速生長就可以癒合,治療的重點不是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固定、靜養,而是讓其快速生長。只有讓斷骨在短時間內生長癒合,這才是治療的重點。 骨折未治癒前間飲食忌吃鯉魚、公雞、酸筍、姜、高鈣高蛋白食物等,這是經驗所得。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不宜過多活動關節,以免加重損傷。
8、脊椎骨折了在法律上能評上殘疾人嗎?
脊椎骨折了在法律上能評上殘疾人否,決定於脊椎骨折後、治療終結時的直接造成的不可逆後遺症和葯物依賴等,經過自己到戶籍所在殘聯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向居委會、村委會助殘幹部遞交申請),然後依據殘聯通知在指定日期到指定醫院(二級以上醫院)依據以下標准檢查評級,只有評定為四級以上的肢體殘疾,才能發放二代《殘疾人證》、成為殘疾人。
依據《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GB/T26341-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11年1月14日發布,2011年5月1日實施)評定標准規定(以下就是標准中與脊椎骨折相關部分的評定條款):
2、肢體殘疾的分級
以殘疾者在無輔助器具幫助下,對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進行評價計分。
日常生活活動分為八項,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進餐、入廁、寫字。能實現一項算1分,實現困難算0.5分,不能實現的算0分,據此劃分三個等級。(一)重度(一級):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0-4分)。
肢體殘疾一級:不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四肢癱或嚴重三肢癱。
2.截癱、雙髖關節無主動活動能力。
3 .嚴重偏癱,一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肢體殘疾二級:基本上不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偏癱或截癱,殘肢保留少許功能(不能獨立行走);
肢體殘疾四級:基本上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3.脊柱強(僵)直;
4.脊柱畸形,駝背畸形大於70度或側凸大於45度;
9、人體第五節脊椎骨折會不會癱瘓
脊柱骨折後,如果導致了下肢不能動的情況,一般都是考慮是因為骨折的脊柱壓迫了下肢神經後出現的症狀。導致了神經麻痹不能及時恢復。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的根據病人的骨折情況,對骨折的脊柱進行手術治療,骨折復位後,一般經過康復鍛煉可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