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脫位與骨折的共同特徵

脫位與骨折的共同特徵

發布時間:2020-04-11 07:36:49

1、骨折脫位的患者為什麼要以中立位固定傷肢

利於功能最大化的康復

2、骨折與脫位的症狀是?

骨折的症狀是:骨折發生後,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及畸形等症狀。骨折後出血與組織的損傷性水腫即產生腫脹,血液滲到皮下形成瘀斑。在骨折的同時可伴有血管和神經損傷,可見肢體遠端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等症。骨折後可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並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致休克。骨折因受害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內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可刺破肺部而引起氣胸、血胸,下肋部骨折可引起肝、肺、腸曲的破裂及腹膜刺激症狀,骨盆骨折可出現血尿和排尿困難等症狀。
關節脫位的症狀是: 脫位部位的關節都有明顯的疼痛,這是由於關節脫位時造成了關節囊及韌帶的撕裂,從而產生了劇烈的疼痛。同時由於血管的破裂還會造成受傷關節的腫脹。出血量較多時還會形成血腫。因此,關節脫位時疼痛、腫脹是最常見的表現。其次受傷關節的功能障礙和畸形則是關節脫位時的特有體征。肩關節前脫位時,患側的肩部常是典型的摲郊鐢畸形,上肢輕度向外伸展。同時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明顯受到限制,如果使傷側的肘部貼緊胸壁,則手部能觸摸到對側的肩部。如有這種特殊的體征,表示有肩關節脫位。在全身各關節中,肘關節脫位最多見,常為後脫位,此時尺骨的鷹嘴部向後突出,肘後的三角失去了正常的關系。傷側的前臂縮短,肘關節的功能屈伸活動明顯受到影響。出現了這些情況就可以判斷肘關節脫臼。 髖關節脫位發生率較低,以後脫位較常見,多由間接暴力所致脫位時,患側下肢縮短,並有屈曲、內收的畸形。

3、如何鑒別是否骨折及脫位

用手摸一下,如果你感覺它的腿能使勁的話可能是骨折,時間會治好一切,如果感覺它的腿軟棉綿的完全沒有一點力氣那就脫臼了,要好好愛惜狗狗啊

4、肱骨踝上骨折與肘關節後脫位鑒別要點有哪些

如果你是大夫的話,這個問題是考點,首先說什麼是肘後三角: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在肘關節伸直時成一條直線,肘關節屈曲90°時呈等腰三角形,理論上肘關節後脫位時,三角關系紊亂,伸直型髁上骨折時三角關系正常。但是臨床上伸直型髁上骨折與後脫位都有靴型肘畸形,局部腫脹明顯,骨性標志有時根本摸不到,所以也就無法判定肘後三角的關系了。
再有:髁上骨折可伴發肱動脈及正中神經損傷。髁上骨折可以導致前臂骨筋膜室綜合症,可以留下缺血性肌攣縮的遠期並發症,等等。
如果你只想知道是哪傷了的話,拍個片就可以明確診斷了。

5、髕骨脫位與骨折怎麼診治?

(1)髕骨脫位分為外傷性和習慣性脫位兩種。外傷性脫位可分為上脫位和向外脫位,而習慣性脫位往往是先天性異常或外傷性脫位未及時處理造成的。

正常人體的股四頭肌力學軸線起自髂前上棘,止於髕骨上緣的中點,它與髕韌帶的軸線組成的角,這個角度是外翻,正常人為14°,如超過20°時伸肌的牽引力量偏向外側,將髕骨向外側牽引,容易產生脫位。髕骨向外側脫位X 線片難以發現,宜於屈曲20°~ 30°位置下攝髕骨軸位片,可以發現有無髕骨半脫位。

(2)髕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①臨床表現及診斷。多發生於青壯年。受傷後,膝關節前方腫脹、瘀斑、膝關節不能活動。

檢查可發現髕骨前方壓痛,受傷早期可捫及骨折分離出現的凹陷,積壓髕骨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內積血,可出現浮髕試驗陽性。

X 線片可明確骨折的部位、類型及移位程度,是選擇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

②治療。無移位的髕骨骨折採用非手術方法治療,早期冷敷,加壓包紮,減少局部出血。保持膝關節伸直位,用石膏托或下肢支架固定4 ~ 6 周,即可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6 周後開始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訓練。

有移位的橫行骨折,如果移位在0.5cm 以內,可採用非手術方法治療,超過0.5cm 應行手術治療,採用切開復位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或鋼絲捆紮固定。

髕骨的粉碎骨折,應行手術恢復關節面的平滑性,復位後,用鋼絲環繞捆紮固定。嚴重粉碎骨折,無法恢復關節面的完整性,可摘除髕骨。

6、請問骨折和關節脫位怎麼鑒別?

骨折特有的是骨擦音,骨擦感;
脫位特有的是:關節囊囊空虛,彈性固定;
他們共有的:疼痛、腫脹、壓痛、畸形,活動受限,反常活動等等。

與脫位與骨折的共同特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