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頸骨折的分型有哪幾類
建議:按股骨頸骨折部的形態分為嵌入型和錯位型骨折。這兩型股骨頸骨折的骨折線可表現為緻密線和/或透亮線。緻密骨折線表示兩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疊嵌插,而透亮骨折線則意味著兩骨折端有分離。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為:頭下型:骨折線位於頭頸交界處;經頸型:骨折線位於股骨頸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線位於股骨頸底部,大部分位於關節囊外;頭頸型:骨折線上端在頭下,下端在股骨頸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癒合。
2、股骨頸骨折分型
?
3、股骨頸骨折分型圖片
股骨頸骨折分型圖片
股骨頸骨折位置比較特殊,一般恢復時間較其他位置要長,特別是老年人恢復時間相應更長。
股骨頸骨折長不好,常年累月卧床不起,可誘發多種並發症,如褥瘡、尿路結石、腦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嚴重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約有近1/3病人可發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有的病人骨折癒合了,幾年內仍有壞死可能。因此,必須重視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和康復護理,預防並發症,促進癒合。
4、股骨頸骨折分型的臨床上部位分型
股骨頸骨折臨床上常按骨折損傷程度分為四型(Garden分型法):
(1)I型為不完全骨折。
(2)Ⅱ型為完全骨折但無移位。
(3)Ⅲ型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頭外展,股骨頸段輕度外旋及上移。
(4)Ⅳ型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頸段明顯外旋和上移。
I型、Ⅱ型者因為骨折斷端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骨折損傷程度較小,屬於穩定型骨折;
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斷端移位較多,骨折損傷較大,屬於不穩定骨折。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損傷,但也見於中年人和兒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較多。損傷原因主要是在絆倒時,扭轉傷肢,暴力傳導至股骨頸,引起斷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質疏鬆,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轉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須特別注意。
5、股骨頸骨折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1.症狀老年人跌倒後訴髖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應想到股骨頸骨折的可能。
2.體征
(1)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髖部除有自發疼痛外,移動患肢時疼痛更為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時,髖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常有壓痛。
(3)腫脹:股骨頸骨折多系囊內骨折,骨折後出血不多,又有關節外豐厚肌群的包圍,因此,外觀上局部不易看到腫脹。
(4)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傷後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對這些病人要特別注意。不要因遺漏診斷使無移位穩定骨折變成移位的不穩定骨折。患肢短縮,在移位骨折,遠端受肌群牽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變短。
(5)患側大粗隆升高,表現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結節聯線(Nelaton線)之上②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平距離縮短,短於健側。
股骨頸骨折分類方法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為3類:①根據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線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許多作者曾根據骨折的解剖部位將股骨頸骨折分為3型:頭下型、經頸型和基底型。其中頭下型和經頸型屬於關節囊內骨折,而基底型則屬於關節囊外骨折。頭下型是指位於股骨頸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於股骨頸基底部與粗隆間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認為在X線片上由於投照角度不同,很難區分頭下型與經頸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認為單純的經頸型骨折極為罕見。由於經頸型骨折發生率很低,各型X線表現受投照角度影響很大,目前此類分型已很少應用。
②按骨折線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據股骨頸骨折線的方向將股骨頸骨折分為3型:Ⅰ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30°;Ⅱ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50°;Ⅲ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70°。Pauwels認為,夾角越大,即骨折線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應力,骨折越不穩定,不癒合率隨之增加。該分型存在2個問題,第一,投照X線片時股骨頸與X線片必須平行,這在臨床上難以做到。病人由於疼痛等原因,在攝X線片時骨盆常發生傾斜,而骨折線方向便會改變。同一股骨頸骨折,由於骨盆傾斜程度的不同,在X線片上可以表現出自PauwelsⅠ型至PauwelsⅢ型的不同結果。第二,Pauwels分型與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無明顯對應關系。Boyd、George、Salvatore等人發現在140例PauwelsⅠ型病人中不癒合率為0,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13%。295例PauwelsⅡ型的病人中不癒合率為12%,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33%。在92例PauwelsⅢ型的病人中,不癒合率僅為8%,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30%。由於Pauwels分型受X線投照影響較大,與骨折不癒合率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缺乏對應關系,目前較少應用。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Garden根據骨折移位程度,將股骨頸骨折分為4型(196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頸下方骨小梁完整,該型包括所謂「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無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該型骨折X線片上可以看到骨折遠端上移、外旋,股骨頭常後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觸;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該型骨折X線片上表現為骨折端完全無接觸,而股骨頭與髖臼相對關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頸骨折嚴重程度遞增,而不癒合率與股骨頭缺血壞死率也隨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應用。Frandsen等人對100例股骨頸骨折分別請8位醫生進行Garden分型,結果發現,8位醫生分型後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對於移位與否的爭議佔33%。由此可見,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斷與主觀因素有密切關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議將股骨頸骨折簡單地分為無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Ⅳ型)。
④AO分型:AO將股骨頸骨折歸類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B1型:頭上型,輕度移位。①嵌插,外翻15°②嵌插,外翻<15°。③無嵌插。
B2型:經頸型,①經頸部基底。②頸中部,內收。③頸中部,剪切。
B3型:頭下型,移位。①中度移位,內收外旋。②中度移位,垂直外旋。③明顯移位。
【診斷】
外傷史,髖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患肢典型的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患側大粗隆在Nelaton線之上,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平距離較健側縮短,X線片及CT檢查,能確立診斷。
6、股骨頸骨折分型圖片請問我這骨折屬於哪種類型?
股骨頸骨折根據位置分為:頭下型骨折*經股骨頸骨折*股骨頸基底段骨折,其中以頭下型骨折對股骨頭血運影響最大,最容易引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據圖片顯示,為股骨頸頭下型骨折。
7、股骨頸骨折如何分型
股骨頸骨折的分類方法很,搞清楚了股骨頸骨折的類型,與治療方法的選擇和判斷預後有著密切的關系。1、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骨折:骨折面完全在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都在骨折遠段。些型骨折對血運的操作較嚴重,極易發生股骨頭壞死,預後差。頭頸型骨折:骨折面的一部分在股骨頭下,另一部分則經過股骨頸,故稱為頭頸型骨折。此型骨折最常見。由於剪應力大而穩定性最差,骨折復位後容易再移位,骨折不易癒合和易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頸型骨折: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很少見,通常為頭頸型骨折在X線片上的假象。基底部骨折:骨折面在股骨頸基底部,有部分在關節囊外。此型股骨頸的營養血管損傷較輕,骨折較易癒合,預後較好。2、按骨折線方向分型主要依據是用骨折線的傾斜度來反映所遭受剪切應力的大小。依遠端骨折線與股骨乾的垂直線所成的角度(Linton角)可分為:外展型:Linton角<30º。此型剪式傷力小,骨折端常嵌頓穩定,易癒合。內收型:Linton角50º。此型剪式傷力大,不穩定,不易癒合。3、按骨折錯位程度分型(即Garden分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分型)GardenⅠ型:不完全性骨折,無移位,這種骨折易癒合。GardenⅡ型:完全性骨折但骨折端無移位。股骨頸雖然完全斷裂,但對位良好。如系股骨頭下骨折,仍有可能癒合,但股骨頭壞死變形常有發生;如為股骨頸中部或基底部骨折,骨折容易癒合,股骨頭血運良好,不易發生壞死。GardenⅢ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部分移位。GardenⅣ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完全移位。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因此經關節囊和滑膜供給股骨頭的血管也容易損傷,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8、我股骨頸骨折八個多月了,最近試著脫拐走路,每天只是走一會,但休息時就發現大腿根很疼,這樣正常嗎?
股骨頸骨折正常情況下八個月完全可以脫拐走路了(保險起見可以雙拐-單拐-脫拐循序漸進),大腿根痛可去醫院拍片或做CT檢查一下,排除股骨頭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