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橈骨橫形骨折如何自行治療
拍片看看,移位大部大,1-2mm問題不大。石膏固定慢慢養
2、骨折分為哪幾種?(根據完整程度)
骨折分類的目的,在於明確骨折的部位和性質,利用臨床上正確、完善地診斷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
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後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發生在骨幹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 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 如長骨幹或顱骨傷後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 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 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如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幹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 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於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定程度分類
1.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稱穩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稱不穩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幹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後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 新發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 傷後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並非恆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
3、骨折分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類如下。
①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②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類如下。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又可分為如下2 種。
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
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有時成角畸形不明顯,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與青嫩樹枝被折斷時相似而得名。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可分為如下8 種。
橫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成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粉碎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
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
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
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類如下。
①穩定性骨折。骨折斷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
②不穩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易再移位者。
4、什麼是線形骨折?
線性骨折 硬膜外血腫線性骨折,多是單一的骨折線,有時有分支狀骨折,放射性骨折線和多發性線性骨折。骨折線寬度約1-3mm 個別可達1cm以上。線性骨折多發生在暴力打擊的部位,發生遠隔骨折的部位比較少見。部分顱蓋骨折可以延伸到顱底。顱底骨折絕大部分是線性骨折。顱縫哆開 或者稱為顱縫分離 屬於線形骨折,多發生在人字縫,矢狀縫和冠狀縫少見。當頭皮完整時,顱骨骨折為閉合性。但如延伸到付鼻竇 中耳 乳突,常因撕裂硬腦膜而成為 「內開放性骨折」一般稱為內開放性顱腦損傷。應警惕顱內感染可能。生長性顱骨骨折一般是線性骨折不斷擴大造成。如骨折線經過腦膜中動脈或靜脈,顱內靜脈竇 容易產生硬膜外血腫。下列情況容易發生線性骨折:1 致傷物運行速度慢,且與頭顱接觸面積大。2 致傷力的方向呈斜形或切線方向,而不與顱骨垂直。3 對沖性骨折。(因為顱骨在受力點發生向內凹入變形時,在它對側的相應部位發生向外凸出變形產生的骨折,罕見)線性骨折的診斷 以往多依賴x平片 目前多使用ct檢查同時可以發現顱內的損傷情況等。但ct不宜顯示水平的線性骨折 需要警惕,以免遺漏診斷。線性骨折和顱縫的甄別:顱縫 外板呈屈曲狀,有固定位置;內板骨縫為直線狀。x片上面可見「雙重」顱縫線 。5%-10%的正常人終生保留額縫。還有人在人字縫尖端的顱縫間有縫間骨存在。小兒枕乳縫常較為平直,顯影較黑。小兒的蝶枕縫在鞍背下方的斜坡上呈現一橫條形裂隙。這些結構都應該和骨折相區別。線性骨折的治療無須特殊處理。1-2年會骨性癒合。當骨折線經過重要血管時候 應該留院觀察或者住院 以免出現硬膜外血腫。骨折線在顱底 需要住院治療防止顱內感染。必須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5、骨折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這種疾病只要態度正確,並且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吃葯,按時就寢,對剛剛緩解的症狀不僥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接受骨科醫院的治療。骨折的類型可以分為: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發生在骨幹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3。壓縮骨折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4。星狀骨折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5。嵌入骨折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6。青枝骨折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這也是骨折的類型之一。
6、骨折的分類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
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後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發生在骨幹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 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 如長骨幹或顱骨傷後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 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 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如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幹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 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於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
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定程度分類
1.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稱穩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稱不穩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幹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後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 新發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 傷後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並非恆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
7、長骨幹橫形骨折,骨折端對位至少達l/3左右,這個1/3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骨折端的橫截面有三分之一彼此相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