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旋前外旋骨折

旋前外旋骨折

發布時間:2020-04-09 10:09:15

1、股骨轉子間骨折為何下肢會外旋可達90°?

原因1骨折後受大腿肌肉的牽拉所造成的畸形,2由於疼痛所以只有放鬆肌肉才不會太痛,放鬆的姿勢就是屈髖屈膝外旋。

2、有哪些常見部位骨折的作業治療?

1.鎖骨骨折(1)骨折原因及類型:骨折位置表淺,易發生骨折間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見跌倒時手或肘著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沖擊;肩部著地更多見,撞擊鎖骨外端造成骨折,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壯年

間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多為斜型或橫型,其部位多見於中段;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著力點不同而異,多為粉碎或橫型幼兒多為青枝骨折

(2)臨床症狀及診斷:鎖骨骨折後腫脹,壓痛或有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斷端傷肩下沉並向內傾斜,上臂貼胸不敢活動,健手托扶患側肘部,以減輕上肢重量牽引引起疼痛

幼兒多為青枝骨折,皮下脂肪豐滿,畸形不明顯,因不能自述疼痛位置,只有啼哭表現,但病兒多向患側偏斜,頜部轉向健側

(3)治療:幼兒青枝骨折用三角巾懸吊即可有移位骨折用「8」字綳帶固定1~2周少年或成年人有移位骨折,手法復位「8」字石膏固定固定後即可練習握拳,伸屈肘關節及雙手叉腰後伸,卧木板床休息,肩胛區可稍墊高,保持肩部後伸,3~4周拆除外固定,骨折通常於4~6周後癒合「8」字綳帶去除後的第1周內,仍需以三角帶懸吊保護

第1至第2天,站立位,上身向患側屈並稍向前傾,用健肢托住患側前臂,放鬆患肢肌肉使之自然下垂,做肩部的前後左右擺動,逐漸努力增大運動幅度

第3至第4天,將上述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依靠患肢肩帶肌的力量活動,並開始在健肢的幫助下抬高患肢,做肩關節活動范圍的被動活動

第6至第7天,開始做肩關節各方向和各軸位的主動運動助力運動和肩帶肌的抗重力和抗阻力練習

在去除固定的最初2周內,避免肩帶過分用力和過多的前屈運動至第3周以後再進行擴大肩帶和肩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和肌力練習

2.肩部肩部骨折固定會很快導致關節僵硬和疼痛,因此要求骨折處理後(包括手術的或非手術治療),在控制的范圍內由治療師進行專業化的被動活動主動助動活動或主動活動重點是恢復患者的功能性活動,特別是日常生活活動(ADL)相對穩定的肩部骨折,一但急性疼痛減輕,立即開始功能鍛煉可進行緩和的主動運動,改善肩關節的一般性活動范圍,重點是肩關節的外展和前屈活動

不穩定的肩部骨折需要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一般手術後2周才開始肩部活動

在保護下進行被動活動和主動助動運動練習也可利用輔助器,如肩關節懸吊架或滑板進行練習治療過程中需定期拍攝X線片檢查骨折癒合情況在術後最初的6~8周內進行肌肉等長收縮練習和肩關節鍾擺運動練習要求健手托住患側肘部,彎腰時上肢盡量放鬆和下垂,做鍾擺運動和順時針及逆時針的劃圈運動,可逐漸增加鍾擺活動范圍及劃圈大小

當肩關節運動范圍改善後,應擴大其活動范圍,並且逐漸減少對患肩的支持例如,肩關節懸吊架(或滑板)原先在腰部高度的活動平面,應該增加到胸部平面的活動鼓勵患者進行肩部平面的外展和前屈也可以採用捻線機進行肩關節旋轉練習當石膏或夾板外固定去除後,可開始主動助動活動和主動活動,進行肩關節前屈後伸外展內旋外旋和等長肌肉收縮練習應鼓勵患者參與休閑娛樂活動,有助於肩關節功能恢復,例如,游泳射箭乒乓球檯球日常家務勞動及園藝勞動

3.肘部和前臂肘和前臂的功能主要是肘關節屈伸和前臂的旋前及旋後對於肘部和前臂骨折的作業治療,主要是解決因肘和前臂功能失衡引起的ADL存在的任何問題

開始階段的治療包括輕柔的活動,鼓勵患者主動練習肘關節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後,手的握持動作重點是消除腫脹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然後是肌力和協調性的練習早期的作業治療方法可利用繪畫製作糕點沙粒作業編織陶器作業和治療性游戲等作業活動,後期作業治療應增加較大阻力及全范圍的活動度練習例如:直立姿勢下的織布機作業印刷機作業捻線機作業肩輪作業金工作業木工作業等

肱骨髁上骨折一般採用石膏或夾板外固定,維持肘關節屈曲90°~100°位,上肢用頸橫帶懸掛2周後,每天去除夾板,在保護下,採用重力消除體位(即治療師托住患肢或將患肢放置於滑板面),患者進行輕柔的無阻力的主動運動需要特別強調肘關節主動活動和肘關節屈曲的重要性禁忌肘關節暴力下的被動活動和肘關節伸直牽拉,以避免或減少前臂肌肉發生缺血攣縮或骨化性肌炎的危險性復雜的肘部骨折需要手術切開復位,堅固的內固定一般手術後3~5天開始主動活動練習

橈骨頭骨折很少需要固定無移位骨折或關節面完整的患者,僅需頸橫帶懸吊固定保護2周鼓勵患者每天主動進行旋前旋後活動,重點是旋後活動練習,因為旋後活動較難恢復到全范圍的活動度

前臂遠端骨折是上肢最多見的骨折,絕大多數受傷機制是跌倒時上肢處於伸直位,這是一種保護性伸直反應前臂遠端骨折分為Colles骨折Smith骨折和Barton骨折這些骨折累及到橈骨和(或)尺骨以及尺橈關節通常需要經皮穿刺的鋼針固定,或骨牽引架固定如果是遠端尺橈關節廣泛損傷,則上肢需採取長臂石膏固定固定范圍自掌指關節至肱骨中部,以控制前臂旋前和旋後大多數前臂骨折需採用短臂石膏固定6~7周,固定范圍從掌指關節至上臂,然後改用靜態夾板固定2~4周短臂石膏允許近側和遠側指間關節屈伸,因石膏遠端覆蓋掌橫紋,所以掌指關節屈曲受限,但拇指和小指之間可進行側方活動

假如患者石膏固定的遠端或近端關節不能充分活動,或者石膏拆除後活動受限,需要及時治療治療從主動活動開始對於穩定性骨折可採取被動牽伸和關節松動技術鼓勵患者在耐受范圍內恢復功能性活動,如ADL活動治療性游戲工藝作業等外固定去除後2周開始力量練習重點是恢復腕穩定性,可採用治療泥改錐皮革沖壓機具等進行手抓握練習因為這些作業需要反復有力的握持和腕關節穩定前臂骨折遠端癒合後,鼓勵患者進行上肢逐漸分級持重練習

對於使用骨折外固定架的患者,應根據外科醫生的醫囑,在骨折固定架的上下端的關節應早期開始主動活動經主管醫生許可後,主動運動可在漩渦池中進行,其優點是即可以清潔傷口,另外可利用水的振動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並且利用水的浮力可在減重環境中進行肢體活動外科醫生可能首先要求治療師放鬆固定架,早期進行腕關節屈曲練習,然後待數周後再進行伸腕練習腕關節活動范圍必須在外科醫生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當外固定架去除後,改換為夾板固定此時的作業治療方案應與夾板固定期治療方案相一致一般情況下,患者腕關節最大功能的恢復大約需要9個月的時間

4.髖髖部骨折和下肢關節置換是兩種骨科conditions,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老年人更容易患骨科疾病,如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退行性病變醫學的進步也使得對於髖部骨折和下肢骨關節疾病的治療變得更安全更容易下肢關節疾病可導致暫時的或更長時間的殘疾一個載重受限的關節在一定時間內是不穩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

老年人造成髖部骨折的風險最高活動量的減少和骨質疏鬆是兩個明確的風險因素

尤其是高齡女性骨質疏鬆的程度比男性高,因此當她們跌倒時更易發生髖部骨折

因為靈活性降低力量減弱視野縮小反應時間延長和使用一些輔助用具,例如手杖和步行器等,老年人的活動能力受到了限制很多老年人在活動的時候變得更加小心而且恐懼摔倒那些有關節炎或其他關節疾病病史的人是下肢關節置換術的主要候選人那些選擇做這個手術的人通常在之前的幾個月或幾年之內感覺到他們的關節越來越疼痛,已經限制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他們希望,通過置換那些疼痛的關節,恢復到更積極更舒適的生活方式中

5.膝(1)膝關節的穩定性,對於人體的直立姿勢正常步態上下樓梯以及控制軀體升降跪蹲跑跳的動作是極其重要的一旦膝關節軟弱無力或者不穩定,上述動作就難以進行應特別注意有否膝關節伸直滯遲(extensor lag,即膝關節主動伸直角度小於被動伸直角度)如果存在膝關節伸直滯遲情況,在改善膝關節屈曲角度以前,首先增強股四頭肌肌力,以糾正膝關節伸直滯遲作業治療可選用股四頭肌練習器木工車床編織等作業

(2)當膝關節伸直滯遲糾正後,患者應在臨床醫師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膝關節屈曲練習作業治療可選用制陶旋盤工具腳踏線鋸木製車床編織機和治療性游戲,如圈和叉的游戲可以逐漸增加膝關節的屈曲角度,患者進行上述作業時下肢可以部分負重,當允許全部負重時,治療方案可擴大到膝關節全范圍的ROM練習,並可進行最大程度的抗阻練習

(3)平衡扭轉下蹲及傾斜訓練可選用平衡板輪胎或治療性游戲應鼓勵患者進行適度的體育活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爬山等運動項目

(4)如果患膝仍呈現僵硬腫脹狀況時,治療師採用的治療量不宜過大,因為有可能加重症狀此時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改善步態改善平衡及提高工作耐力如果膝關節屈曲能恢復到90°,則可以滿足患者大部分活動的需要膝關節骨折的患者特別強調要糾正伸膝滯遲,盡可能保持膝關節穩定性,預防並糾正膝關節屈曲攣縮

6.踝和足由於解剖結構的特點,踝和足是非常穩定而且靈活的功能單元踝和足的任何骨折損傷所遺留的僵硬或無力,都將會影響到步態或平衡一個無力的踝關節,特別在通過凹凸不平的路面轉彎或奔跑時都顯得很困難,而且容易受到傷害處理原則是:消除腫脹,改善踝關節和足的穩定性和活動范圍

作業療法可選用坐位車床作業制陶轉輪足治療性游戲足板迷宮織布機足踏板線鋸作業等當踝關節和足的活動改善後,可進行抗阻訓練和增大關節ROM的練習

鼓勵患者做主動踝關節內外翻練習和足趾屈伸活動可繼續選用足踏板線鋸作業,足用圓柱體或用足繪圖等練習

對於平衡和協調訓練,可利用平衡板輪胎,鼓勵患者做蹲坐活動園藝作業爬高舞蹈和體操等,可以增加踝關節和足的功能

7.骨折病人的醫療管理在治療之前,作業治療師必須對骨折病人的骨折部位類型和原因有充分的了解,當然也需要具備骨折癒合和醫療管理的基本知識

通常,在應力壓力或剪切力超過了骨頭的承受(可吸收)能力時便發生骨折骨折發生後即開始癒合進程形成骨頭的細胞-成骨細胞開始繁殖以修補骨折部位為了給細胞供氧以利於癒合,需要良好的血液循環另外還需要利用綳帶金屬板和線在癒合期間固定保護好骨折部位必要時需要特殊保護,比如在髖部可利用spicacastSpicacast圍繞了骨盆並伸展到骨折的大腿處其他類型的cast可在下肢其他部位的骨折中應用骨折後經常需要數月才能完全癒合,痊癒所需時間根據患者年齡身體健康程度骨折的部位和外形骨頭的初始位移和骨折處的血供情況而不同

髖部骨折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早期作業治療的主要內容是日常生活活動訓練,例如指導患者掌握穿衣及轉移動作的技巧,掌握輔助具的使用方法等術後患側髖關節屈曲不能超過90°,不能做髖的旋轉內收動作應保持髖關節外展伸直位,踝關節中立位對於下肢不能負重的患者,可採用半卧位進行ADL訓練當患者下肢可以部分負重時,可教會患者在站立位及在安全保護的措施下進行需經常提醒患者:手術側髖關節不能被動屈曲,避免手術側下肢內收超過中線治療師可提供常用的ADL輔助具,如長柄穿衣具鞋鉤等,從而避免手術側下肢的髖關節過度屈曲或內收待患者傷口拆線組織癒合良好允許淋浴時,應提供防滑墊洗澡凳安全扶手等設施教會患者正確進入淋浴盆的方法:

①患者的足與浴盆平行站立,手術側下肢靠近浴盆

②將身體重心轉移至健側下肢

③抓住扶手,穩定重心

④手術側下肢伸髖屈膝並且外展,使手術側下肢跨越浴盆邊緣

⑤當手術側下肢越過浴盆邊緣後,伸直膝關節

⑥把足放在防滑墊上面

⑦當患者身體平衡後,將身體重心轉移至手術側下肢

⑧抬起健腿越過浴盆邊緣,把足放在防滑墊上面

有些患者站立位淋浴,為確保安全需要扶手有些患者需要使用洗澡凳,以便節約能量並有安全感但是,洗澡凳應該有足夠的高度,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80°~90°

患者離開浴盆的方法:患者的足平行於浴盆邊緣,以便能夠引導手術側下肢採用進入浴盆同樣的方法離開浴盆動作始終應注意避免髖關節內收屈曲

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避免患者從坐位起立時發生髖關節的過度屈曲如指導並教會患者使用增加高度後的廁所坐墊或床椅;鼓勵患者採取半卧位姿勢;在椅子靠背和椅面之間加以枕頭或捲起的大毛巾,使患者坐在椅子上時自然形成髖關節的半伸展位

如果患者坐普通高度的有扶手的椅子,其正確的起立方法是:患者挪動臀部至椅子墊的前緣,保持手術側髖關節伸直,然後雙手向上支撐扶手,抬起身體注意身體不能前傾

如果患者坐普通高度沒有扶手的椅子,其正確的起立方法是:患者挪動臀部至凳子側方邊緣,使手術側大腿位於椅子邊緣外面,足放在椅子中線的後面,這樣使手術側髖關節取外旋位,使足靠近身體重心,使患者無須過度屈曲髖關節就能站立起來

患者需要多採取站立姿勢和行走,而不是坐位因為坐位造成髖關節屈曲,而站立和行走可以達到主動改善髖關節運動和提高力量的目的當允許患者PWB時,患者可以在廚房浴室或家務工作台旁,採取立位進行操作,建議患者調整工作台高度,以減少彎腰等動作,因為,這些動作會對手術側髖關節施加較大的應力

術後6周,大部分患者能利用腋拐或手杖行走,可以基本恢復他們以往的ADL方式

有少部分患者因骨折程度嚴重全身健康狀況較差等因素影響,骨折癒合進展緩慢,引起限制患側髖關節活動范圍的時間較長

患者出院後,應進行家庭隨訪並進一步進行指導關注重點是患者如廁床與椅子之間的轉移上下樓梯等能力必要時需要指導患者對生活環境進行調整和改造以預防再次滑倒導致骨折指導患者保持正常步態和做ADL以及各種活動時的正確姿勢

3、何時可以拆除鋼釘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的骨折為踝關節骨折(L-H分型為旋前外旋型)目前連接固定腓骨和脛骨的釘子大約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出,然後才可以下地慢慢負重活動,在這之前千萬不要下地,防止鋼釘斷裂。在允許鍛煉的時候,主要是要鍛煉恢復好踝關節的功能角度,鍛煉的時候要循序漸進。鋼板取出的時間大約在7或8或9月的時候,這個要看個人的恢復情況,時間不是標准,關鍵要看復查的時候X線的情況來確定。目前要保護好患肢,祝你早日康復。

4、前臂骨折吃什麼葯比較合適

前臂骨折

佛山市中醫院骨八區 陳衍堯 謝韶東
緒言
骨傷科八區是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閉合病區之一,本病區堅持中醫特色,遵循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保持佛山市中醫院閉合手法正骨傳統技能,對上肢骨折、單純脊柱壓縮性骨折、胸肋骨骨折等病種運用佛山市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進行閉合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病人骨折復位時創傷微、痛苦小,骨折復位準確,並運用中醫中葯進行辯證施治、內外兼治,積極幫助、指導患者進行機體的功能鍛煉,使病人受傷機體得以迅速恢復,取得非常滿意療效。對於一些復雜病例如前臂多段粉碎性骨折、巴通氏骨折、蓋氏骨折及肱骨乾粉碎性骨折等,也無需開刀手術治療,除採用閉合手法復位外,還利用微創技術,採用閉合經皮穿針內固定骨折治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治療,加強其骨折固定,該技術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病人痛苦小、療程短、費用低廉等優點,術後第二天,病人可恢復部分生活功能,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以下是對於前臂骨折診治的一些方法。

第一節 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

一、病因及類型 1914年義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多為間接暴力致傷,根據暴力方向及移位情況臨床可分三種類型:
(一)伸直型 比較常見,多發生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掌心觸地。作用力順肱骨傳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殘余暴力轉移於橈骨上端,迫使橈骨頭沖破,滑出環狀韌帶。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擊造成骨折,骨折為橫斷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型或短斜型骨折,橈骨頭向後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背側,橈側成角。
(三)內收型 多發生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而橈骨頭向外側脫位。
凡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沒見到橈骨頭脫位,在治療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為橈骨頭脫位可自行還納。如忽略對橈骨頭固定。可自行發生再移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 有明確的外傷史。
(二) 外傷後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可見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肘關節前外或後外方可摸到脫出的橈骨頭。前臂旋轉受限。腫脹嚴重摸不清者,局部壓痛明顯。
(三) X片必須包括肘關節,注意肱橈關節解剖關系,以免漏診。

三、 並發症:此類骨折的並發症早期主要有前臂間室綜合征,尺神經損傷,後期包括缺血性肌攣縮,遲緩性尺神經炎,旋轉功能障礙,屈伸障礙等

四、治療
(一)手法復位外固定
1.伸直型 全麻或臂叢麻醉。病人平卧肩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對抗牽引後,術者兩拇指分別放在橈骨頭外側及掌側,用力向尺側、向背側推擠橈骨頭使之復位。一助手固定復位橈骨頭並維持對抗牽引,術者一手捏住尺骨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遠端,使之向掌側成角徐徐加大,然後向背側提拉,使之復位。如已復位用石膏托或夾板將肘關節固定在極度屈曲位2~3周,待骨折初步穩定後,改用紙壓墊夾板局部固定。肘關節在90°屈曲位,開始練習活動,直至骨折完全癒合。

2.屈曲型 麻醉體位同伸直型,肘關節伸直位對抗牽引後,兩拇指用力向內,向掌側推按橈骨頭,復位後一助手用拇指固定橈骨頭,並繼續牽引。兩手分別握住尺骨骨折遠近二段,向背側徐徐加大成角,然後向掌側擠按,如復位滿意用掌背側石膏托固定肘關節在近伸直位2~3周。而後改用紙壓墊短夾板固定,肘關節屈曲90°開始練功,直到骨折癒合。

3.內收型 手法復位橈骨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如輕度成角,橈骨頭位置無明顯改變,則不需復位,僅用長臂石膏固定2~3周。矯正尺骨向橈側移位及成角,有時比較困難,在維持牽引下,肘關節屈曲外旋90°,捏住骨折端,使肩關節及上臂外展90°,然後術者捏住骨折近段向尺側提拉,固定遠位助手用力牽引手腕向橈偏,以復位橈骨頭為支點,使尺骨遠段向尺側偏斜而矯正尺骨向橈側移位。

(二)切開復位內固定 手法復位不成功孟氏骨折,或骨折已復位而橈骨頭脫位不能還納者,應早期手術復位內固定。先整復橈骨頭脫位,並了解環狀韌帶損傷情況並加修補,髓內針或鋼板螺釘固定尺骨。

(三) 陳舊性孟氏骨折處理 成人陳舊性骨折,尺骨已獲矯正,骨折癒合堅固,僅前臂旋轉功能受限,切除橈骨頭可改善旋轉功能。如尺骨骨折未癒合,有畸形,可手術矯正骨折內固定。並復位橈骨頭。如橈骨頭不能復位,可切除。兒童陳舊性病例,尺骨骨折移位不大,並非影響橈骨頭復位者可不處理。如果畸形明顯,必須矯正,髓內針固定,以利橈骨頭復位,橈骨頭復位後,修復或重建環狀韌帶,橈骨頭不能復位者暫不行橈骨頭切除,以免影響橈骨發育,待成年後再切除。

(四) 本專科的特色治療:我們認為,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的治療應以閉合為主,由於近關節部位,切開復位對於近期的對位對線可以達到極佳位置,由於二次損傷,後期的關節活動和前臂旋轉功能將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我們治療蒙氏骨折的主要包括兩種方法:首選閉會復位加小夾板固定法,以佛山中醫院正骨十四法為基礎,這種方法有不加重損傷,痛苦少,合適所有的骨折類型的特點,對於屈曲型和內收型效果尤佳,對於伸直型的骨折,由於合並環狀韌帶損傷,橈頭經常脫出,容易出現二次骨折和脫位 ,我們通常採用閉合復位加克氏針內固定內固定術:首先通過閉合復位,整復骨折及脫位,使之達到良好位置,其次以尺骨鷹嘴為入針點,選擇合適克氏針順行固定尺骨,加以適當的外固定,這樣使肘關節系統得以穩定,從而避免骨折和關節的二次移位。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蒙氏骨折獲得滿意的療效,真正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只是極少數。

第2節 尺橈骨幹骨折
橈尺骨雙骨折甚常見,多發生青少年。尺橈骨雙骨折可發生重迭、成角、旋轉及側方移位四種畸形:橈骨幹單骨折較少見,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較少,主要發生旋轉移位。尺骨幹單骨折少見,因有橈骨支持移位不明顯,除非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一、骨折原因和類型
(一)尺橈骨雙骨折
1.直接暴力 多見打擊或機器傷。骨折為橫型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
2.間接暴力 跌倒手掌觸地,暴力向上傳達橈骨中或上1/3骨折,殘余暴力通過骨間膜轉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線位置低。橈骨為橫型或鋸齒狀,尺骨為短斜型,骨折移位。
3. 扭轉暴力 受外力同時,前臂又受扭轉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時身體同一側傾斜,前臂過度旋前或旋後,發生雙骨螺旋性骨折。多數由尺骨內上斜向橈骨外下,骨折線方向一致,尺骨幹骨折線在上,橈骨骨折線在下

(二)橈骨幹骨折 幼兒多為青枝骨折。成人橈骨幹上1/3骨折時,附著在橈骨結節肱二頭肌及附著於橈骨上1/3旋後肌,使骨折近段向後旋轉移位。橈骨幹中1/3或下1/3骨折時,骨折線在旋前園肌抵止點以下,由於旋前及旋後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處於中立位,而骨折遠段受旋前方肌牽拉,旋前移位,單純橈骨幹骨折重迭移位不多。
1 骨折在旋後肌和旋前園肌之間,近折段向後旋,遠折段向前旋轉
2 骨折在旋前園肌下方,遠折段向前旋轉

(三)尺骨幹骨折 單純尺骨幹骨折極少見,多發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較少。

二、臨床症狀及診斷
外傷後局部疼痛、腫脹、肢體畸形,旋轉功能受限。完全骨折有骨擦音。X片可確定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但應包括上下尺橈關節。注意有無關節脫位。

三、並發症:早期包括前臂間室綜合征,擠壓綜合征,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後期包括後期包括缺血性肌攣縮,骨折端遲緩癒合或不癒合,神經損傷性掌指功能障礙,骨橋形成,旋轉功能障礙等

三、治療
(一)手法復位外固定 整復前,根據受傷原理及X片顯示骨折類型、部位和移位方向,確定整復步驟及復位手法。
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
復位方法及步驟:病人仰卧肩外展90°,屈肘90°。中或下1/3骨折時,前臂中立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平行。上1/3骨折時稍旋後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有45°傾斜。肘上和手掌兩處對抗牽引,重迭和成角畸形糾正後,首先採用分骨方法,然後根據骨折移位情況可分別用提按、折頂、搖擺等手法使骨折斷端復位。骨折已復位,骨擦音完全消失,手下有一種穩定感。
如有一骨折為橫形穩定骨折,另一骨折為不穩定骨折,首先整復穩定骨折。若兩骨折均為不穩定骨折,先整復結構上粗大的那根骨折。再整復細小的骨折。如兩骨折均屬穩定骨折,可先整復尺骨,再復位橈骨等等。
固定:4塊小夾板,二個分骨及手紙壓墊固定。也可用長臂石膏固定。固定期間注意松緊度合適,8周後折除外固定,加強功能鍛煉。

(二)切開復位固定受傷時間不長,傷口污染較輕,手術後不會感染或術後不易固定的開放性骨折;上肢多處骨折,尺橈骨間膜破裂者;手法復位失敗或整復後固定困難者;陳舊性重迭旋轉畸形癒合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三)本專科特色治療:治療尺橈骨幹雙骨折需將兩骨近遠段正確對位,矯正四種畸形,恢復兩骨的生理長度。通過我們採用佛山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合治療骨折經驗證明,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治療大多數病例可以治癒。但對於一些骨折,如上段骨折,復位比較困難,復位後亦容易移位,如果是斜行骨折,外固定更加困難,我們在閉合復位的基礎上,採用尺橈骨雙向克氏針內固定術,配合適當的外固定。這種方法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等優點,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療程短,費用低廉的特點。

第3節 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極為常見,約占平時骨折1/10。多發生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范圍內,多為閉合骨折。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一)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見,多為間接暴力致傷。跌倒時腕背屈掌心觸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線多為橫形。兒童可為骨骺分離,老年常為粉碎骨折。骨折遠段向背側,橈側移位,近段向掌側移位,可影響掌側肌腱活動。暴力輕時可發生嵌入骨折無移位。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或合並下橈尺關節韌帶斷裂,下尺橈關節脫位,分離,或造成尺骨莖突撕脫。

(二)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較少見。骨折發生原因與伸直型相反,故又稱「反科雷氏」骨折。跌倒時腕掌屈,手背觸地發生橈骨遠端骨折。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骨折近端向背側移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腕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伸直型骨折移位明顯時,可見餐叉狀及槍刺樣畸形。

1.餐叉畸形2.槍刺畸形 1.正常 2.科雷氏骨折後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縮短

尺骨莖突和橈骨莖突在同一平面,量尺試驗陽性。放量尺在肱骨內上髁和小指尺側,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正常為2cm左右,橈骨下端骨折後。因手向橈側移位,此距離減少或消失。
正位X片示橈骨遠端橫形骨折,遠端向橈側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切線傾斜角小於正常20~25°,甚至變成0°。兩斷端嵌入縮短,尺骨莖突經常有小撕脫骨片。側位X片示橈骨下端向背側移位,橈骨遠端向掌側傾斜的關節面角消失或向背側傾斜。

屈曲型骨折與伸直型骨折症狀相似,畸形相反,X片顯示橈骨遠端向掌側移位。

三、治療
(一)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固定 新鮮有移位橈骨遠端骨折,應盡早整復、固定。下面以伸直型骨折為例介紹兩種復位固定方法。整復前了解移位方向及決定採用手法,局麻或臂叢麻醉。
1.牽抖復位法 適用於骨折遠端向背側移位或骨折斷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關節,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術者兩手緊握手腕,雙拇指放在骨折遠端背側,觸摸准確繼續牽引,待重迭基本矯正後,稍旋後猛力牽抖,同時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復位。
2.提按復位法 適用於老年患者,骨折累及關節,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對抗牽引,待嵌插骨折矯正後,術者先矯正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然後雙拇指擠按骨折遠端背側,其他手指置近端掌側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復位。

整復後小夾板固定。無移位橈骨遠端骨折僅用小夾板3~4周。屈曲型骨折復位方法相似,復位和固定方向相反。

(二)陳舊骨折處理 陳舊骨折,無明顯功能障礙,尤其老年人聽其自然。骨折僅向掌側成角,無橈偏及重迭移位,骨折雖達3~4周,仍可按新鮮骨折處理。青壯年骨折畸形癒合,有神經症狀或肌腱功能障礙,或者前臂旋轉受限,應早期採用手術治療。
畸形不嚴重,僅有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切除術。畸形嚴重,無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部分切除及橈骨遠端截骨術。因掌側骨痂隆突引起神經、肌腱刺激受壓者,可行骨痂切除等。

四、並發症
1、 腕部神經損傷:主要是正中神經損傷,輕者當畸形糾正後,往往可恢復。
2、 伸母長肌腱斷裂,通常不會馬上出現,繼發在3~4周。
3、 Sudek』s骨萎縮,亦稱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縮、創傷性骨萎縮,其特點是疼痛,腕及手指腫脹僵硬,皮膚紅而變薄,骨質普遍脫鈣,疏鬆。
4、 肩手綜合征
5、 畸形癒合。

五、本專科特色治療:治療橈骨遠端骨折重點在於恢復橈骨的掌傾角和尺偏角,然後才是骨折的對位,由於骨折部位為松質骨,骨折出現不癒合的情況很少,反倒骨折出現畸形癒合屢見不鮮,我們採用佛山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合治療骨折經驗證明,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是簡便易行,療效確切的方法,大多數病例可以治癒。但對於並發尺橈下關節脫位的骨折,復位並不困難,但復位後容易移位,外固定通常並不牢固,下尺橈關節再次脫位,並發骨折後期的二次移位。我們在閉合復位的基礎上,採用克氏針斜向固定尺橈骨,配合適當的外固定。這種方法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等優點,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特點。

第四節 橈骨幹下1/3骨摺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橈骨中下1/3骨摺合並下橈尺關節脫位稱Galeazzi骨折。前臂極度旋前直接暴力,腕背屈、手掌橈側觸地間接暴力致傷最常見。暴力通過橈腕關節造成橈骨骨折,同時撕裂三角纖維軟骨或尺骨莖突撕脫骨折,致下橈尺關節脫位,骨折多為短斜、橫斷型,少數骨折為粉碎型。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前臂及腕部腫脹、疼痛,尺骨莖突突出。移位多者畸形明顯。前臂旋轉活動受限。X片檢查包括腕關節,明確下橈尺關節脫位情況,骨折類型及移位方向。

三、並發症
同橈骨遠端骨折。

四、治療
根據我們在臨床對一些病例的觀察,蓋氏骨折手法復位比較容易,但固定不穩,關節易再脫位。常殘留有尺橈下關節半脫位,我們採用「L」型克氏針固定方法,療效明顯,即豎形克氏針固定橈骨,橫向克氏針固定尺骨。這樣形成一個穩定的平面,起到類似鋼板內固定的作用,又避免了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損傷性。

5、踝關節骨折的介紹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組成。百其骨折、脫位是骨科常見的損傷,多由間接暴力引起踝部扭傷後發生。根據暴力方向、大小及受傷時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度種不同類型的骨折。目前臨床常用分類方法是Lange-Hansen分類法、Davis-Weber分類法和AO分類法。Lange-Hansen分類法於1950年提出,根據足在受傷時的位置和暴力的方向將骨折分為旋後/內收型、旋後/外旋型、旋前/外展型和旋前/外旋型四類,每一類又根據骨折程度問及是否伴有韌帶軟組織損傷而分為不同的亞類。該分類對於踝關答節不穩定骨折的閉合復位有指導意義。Davis-Weber分類法根據外踝骨折的位置,把踝關節骨折分為A、B、C三型,該分類以下脛腓聯合專為界將骨折分為下脛腓聯合水平以下的損傷(A型)、經下脛腓聯合的腓骨骨折(B型)以及下脛腓聯合以上損傷(C型),較簡單,使用方便屬,但卻不能說明整個踝關節各種復雜改變。國際創傷學會(AO)進一步細化了Davis-Weber分類法,提出了AO分類法。

6、什麼是蒙氏骨折

Monteggia 骨折

1914年義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

病因

多為間接暴力致傷,根據暴力方向及移位情況臨床可分三種類型:

(一)伸直型 比較常見,多發生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掌心觸地。作用力順肱骨傳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殘余暴力轉移於橈骨上端,迫使橈骨頭沖破,滑出環狀韌帶。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擊造成骨折,骨折為橫斷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型或短斜型骨折,橈骨頭向後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背側,橈側成角。

(三)內收型 多發生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而橈骨頭向外側脫位。

凡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沒見到橈骨頭脫位,在治療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為橈骨頭脫位可自行還納。如忽略對橈骨頭固定。可自行發生再移位。

症狀

外傷後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可見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肘關節前外或後外方可摸到脫出的橈骨頭。前臂旋轉受限。腫脹嚴重摸不清者,局部壓痛明顯。

檢查

當尺骨上1/3骨折時,X片必須包括肘關節,注意肱橈關節解剖關系,以免漏診。

7、前臂旋前、旋後與外旋、內旋這兩對概念如何區分?

前臂內旋是以中立位是手掌和肘關節向正前方,百這時將拇指向前的旋轉動作是旋前,也是旋內。

前臂外旋是以中立位是手掌和肘關節向正後方,這時將拇指向後的旋轉動作是旋後,也是旋外。

旋前=旋內

旋後=旋外

旋前,旋後只特定用於尺橈骨。而旋內,旋外普遍都能用。

(7)旋前外旋骨折擴展資料

旋前圓肌起於肱骨內上髁,止於橈骨體中部度外側知。旋前方肌起自尺骨遠端四分之一處,止於橈骨遠端四分之一。肘肌起於肱骨外上髁向後下走行止於尺骨鷹嘴的外側。

前臂旋後的肌肉有旋後肌:主要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側緣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於橈骨上部的前面。肱二頭肌:屬於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長,短二頭於肱骨中部匯合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於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8、踝部骨折是怎麼分型的?

踝部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大多數是在踝跖屈扭傷,力傳導引起骨折。由於間接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踝足所處的姿勢各不相同,因此發生不同類型的骨折。有時暴力直接打擊也可發生復雜性骨折。1.I型內翻內收型當踝關節在極度內翻位受傷時(旋後),暴力作用通過外側副韌帶傳導致外踝,引起烴排下韌帶平面以下的外踝骨折。若暴力作用並末因外踝骨折而衰減,繼續傳導致距骨,使其撞擊內踝,引起內踝自下而上的斜形骨折。2.II型分為兩個亞型①外翻外展型。踝關節遭受間接暴力,在極度外翻位受傷,或重物打擊外踝,使踝關節極度外翻,暴力經內側副韌帶傳導,牽拉內踝而發生骨折。若暴力作用繼續傳導,距骨極度外翻撞擊外踝和後踝,使外踝發生由下而斜向上外的斜形骨折,並同時發生後踩骨折,骨折多在腸排下韌帶平面。⑦內翻外旋型。暴力作用於外踝,首先導致外踝粉碎性骨折和後踝骨折,但服排下韌帶完整。暴力繼續傳導,踝外旋力旦使內側副韌帶牽拉內踝;導致內踝撕脫骨折。II型骨折均為三踝骨折。胚胎下韌帶完整,不發生踝關節脫位是此型骨折的特徵。3.Ⅲ型外翻外旋型踝關節遭受外翻(旋前)暴力時,使內側副韌帶緊張,導致內踝撕脫骨折。若暴力作用不衰減,使距骨撞擊外踝,導致胚胎下韌帶斷裂,發生腸排下關節分離。若暴力繼續作用,經胚排骨間膜傳導,引起烴肝下韌帶平面以上排骨的斜形或粉碎形骨折,有時暴力傳導可達臟骨上端,發生高位腓骨骨折,臨床上常因對這種損傷機理認識不足而漏診。

9、關於骨折,請高人指點

單獨的脛骨骨折其實應該從打著固定的時候就開始活動踝關節、百懸空活動腿部肌肉等,有助於恢復。一般穩定性脛骨骨折,大多數是復位固定3周後持雙拐下地(患足著地不負重,不可懸起),度4周改用單拐(去掉健側),5周是棄拐,6周時解除外固定,外固定去除後,充分練習各關節的活動,並練習行走。

但是!你是脛踝同時受傷,要看你兩處傷的相對恢復情況,不能因一處受傷的康復訓練影響另一內處,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去咨詢大夫吧。容

你在這里問,大家也只是給你個一般性建議,而且大家會好心從網上摘來各種文章,但不一定適合你的兩處骨折,切記切記,聽大夫的!!

與旋前外旋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