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顱底骨折傷殘鑒定
如果沒有手術,那就是十級傷殘。如果手術治療,那就有九級傷殘!
2、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
顱底骨折根據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徵性臨床表現:
1.顱前窩骨折
嘔吐黑紅色或咖啡色液體,傷後數小時出現「熊貓眼」征(眶周皮下和球結合膜下紫藍色淤斑),可有腦脊液鼻漏、不同程度的嗅覺障礙和(或)視力下降,可伴有額葉的腦挫裂傷。
2.顱中窩骨折
腦脊液鼻漏或(和)顱內積氣;腦脊液耳漏;引起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可出現搏動性突眼、結合膜淤血水腫,或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而引起致命性的大量鼻出血或耳出血;以Ⅶ、Ⅷ腦神經損害引起聽力障礙和周圍性面癱常見。
3.顱後窩骨折
傷後2~3日出現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伴高位頸椎骨折時可出現頸活動受限、呼吸困難、四肢癱瘓等;累及枕骨大孔或岩骨尖後緣者可出現部分或全部後組腦神經受累的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的等表現。
3、關於醫學解剖學的一些簡單試題
懸賞0分?真的是個人才啊
不用給我分好了,我是打醬油的
4、顱底骨折 臨床表現
顱骨骨折
顱骨受到暴力作用後,當暴力強度超過其彈性限度而發生骨折稱為顱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
顱骨骨折在顱腦損傷中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於骨折造成的顱內血管、腦組織等損傷。
顱骨骨折按其發生部位可分為顱蓋骨折及顱前凹骨折、顱中凹骨折、顱後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狀可分為線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病因]
常為直接暴力損傷所致。
[臨床表現]
骨折局部的頭皮損傷、壓痛及頭皮血腫等。
顱底骨折的可有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顱神經損傷、腦損傷及受壓等症狀。
[診斷要點]
(1)有引起顱骨骨折的外傷史。
(2)骨折局部頭皮損、壓痛及頭皮血腫等局部症狀。
(3)顱底骨折時可有耳、鼻、眼出血和流液,顱神經損傷,腦損傷及受壓等症狀。
(4)顱骨X線檢查可確定有無骨折和其類型。
參考資料:http://www.dqt.com.cn/
5、顱底骨折屬於什麼傷害
肯定是重傷了。。。。
顱底骨折大多為顱蓋和顱底的聯合骨折,絕大多數為線形骨折。發生的原因:(1)顱蓋骨折延伸而來。(2)暴力作用於附近的顱底平面。(3)頭部擠壓傷,暴力使顱骨普遍彎曲變形所致。(4)個別情況下,垂直方向沖擊頭頂部或從高處墜落時,臀部著地。按其解剖部位分為: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後窩骨折。顱底骨折一般為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主要針對顱內、顱底嚴重的並發傷及預防感染。一般預後較佳。
[症狀體症]
1.顱前窩骨折:前額部頭皮挫傷腫脹、眼瞼和球結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腦脊液鼻漏、嗅覺喪失或視力減退,嚴重者導致失明。 2.顱中窩骨折:顳部軟組織挫傷和腫脹、耳出血或腦脊液耳漏、面神經或聽神經損傷、眶上裂綜合征、頸內動脈-海綿竇婁。 3.顱後窩骨折:枕部或乳突區皮下瘀斑,多在傷後數小時出現。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經功能障礙或延髓損傷症狀。
[診斷依據]
1.臨床徵象 (1)顱前窩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結合膜下瘀血,表現「熊貓」眼征。鼻腔流血並伴腦脊液鼻漏。可合並嗅神經、視神經、腦垂體、丘腦和額葉腦挫傷症狀。(2)顱中窩骨折:外耳道流血並腦脊液耳漏,常伴有聽神經、面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和顳葉腦損傷症狀。少數患者合並頸內動脈-海綿竇婁或外傷性動脈瘤。(3)顱後窩骨 折:乳突皮下瘀血、腫脹、壓痛,有時咽後壁腫脹、瘀血或腦脊液漏。可合並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和小腦、腦干損傷症狀。 2.顱底X線攝片顯示骨折。
[治療原則]
1.腦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沖洗,不要擤鼻,保持於腦脊液不漏體位。全身抗感染治療。 2.著重腦損傷、顱神經損傷和其他並發傷的治療。 3.腦脊液漏持續2 ̄3周以上或伴顱內積氣引起腦受壓,應開顱手術修補漏孔。 4.合並視神經、面神經損傷,應早期行神經管減壓術。
[療效評價]
1.治癒:(1)顱內無感染,神經損傷有好轉,無明顯並發症。(2)腦脊液漏停止。(3)顱內積氣消失。(4)手術修補或神經吻合等手術創口一期癒合,無並發症。 2.好轉:症狀好轉,有明顯並發症。 3.未愈:症狀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
[專家提示]
顱底骨折一般為開放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治療重點為預防感染及著重治療並發的顱內損傷。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腦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減少噴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潔,但忌沖洗。保持於腦脊液不漏或少漏的體位。腦脊液漏多於2周內自行停止而癒合,若持續2 ̄3周不癒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若視神經管骨折造成視力損害,應在傷後7 ̄10天內作視神經管減壓術。合並面神經麻痹3個月以上無恢復者,可行骨管減壓術或面神經和舌下神經或副神經吻合術。
6、顱底骨折有關問題咨詢
可以懷疑是顱底骨折。
一般情況下無特殊治療。如果腦脊液在二周內不停止漏出的,可以手術。反之,只待自行恢復。恢復期間,注意不洗澡,或乾擦用毛巾。耳鼻切忌進水。
多靜養,卧位姿勢盡量保持腦脊液不漏的姿勢體位。骨折一般會在三月左右長好。
7、診斷顱底骨折的依據有哪些?
顱底骨折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一般可依據外傷史、皮下瘀斑、腦脊液外漏和腦神經損傷等進行診斷,頭顱X線攝片的價值有限,但CT掃描顱底骨折有診斷意義。顱前窩骨折:眼結膜下出血,眼瞼皮下瘀斑,鼻或口腔流出血性腦脊液,可並發嗅、視神經損傷;易引起球結合膜下出血及遲發性眼瞼皮下瘀血,俗稱「熊貓眼」。顱中窩骨折:外耳道流出血性腦脊液,出現同側面神經癱瘓、耳聾、耳鳴等。
8、顱底骨折按部位分為哪幾類
(1)根據骨折的部位不同,顱底骨折可分為顱前窩、顱中窩和顱後窩骨折 (2)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有:①顱前窩骨折:逐漸形成的眼鏡樣血腫或熊貓眼征為特徵,如同時硬腦膜破裂,可有腦脊液自口腔鼻腔流出。常合並嗅神經和視神經損傷。②顱中窩骨折:在眼部粘膜下,耳後和乳突部皮下出現瘀血斑。如鼓膜破損有腦脊液耳漏,常合並面神經、聽神經損傷引起面癱,聽力障礙,耳鳴等症狀。③顱後窩骨折:乳突後,枕下區皮下可出現瘀血
9、顱底骨折可分為哪幾類?
(1)根據骨折的部位不同,顱底骨折可分為顱前窩、顱中窩和顱後窩骨折
(2)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有:
①顱前窩骨折:逐漸形成的眼鏡樣血腫或熊貓眼征為特徵,如同時硬腦膜破裂,可有腦脊液自口腔鼻腔流出。常合並嗅神經和視神經損傷。
②顱中窩骨折:在眼部粘膜下,耳後和乳突部皮下出現瘀血斑。如鼓膜破損有腦脊液耳漏,常合並面神經、聽神經損傷引起面癱,聽力障礙,耳鳴等症狀。
③顱後窩骨折:乳突後,枕下區皮下可出現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