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用筒子骨燉什麼湯好
你好,燉什麼都可以,其實對於吃的喝的東西,並無禁忌。隨意就好,癒合的快慢與飲食關系不大。倒是可以吃接骨葯,合適的葯物可以促進恢復。飲食上只要是順口和容易消化的就行,不必特意骨頭湯啦什麼的。葯物嘛,西葯里沒有什麼特別的,中醫骨科配製的接骨葯,效果總體來說還不錯。如果有靠譜的骨科醫生,你也可以試一試。實在不行的話,就去葯店買點雲南白葯,吃上一段時間,效果也不錯。
2、骨頭湯和什麼煲湯對骨折復原比較好
骨折是指骨或軟骨失去完整性或連續性的損傷,古人稱折傷。骨折多數由外傷所致,往往除骨折外,還有肌肉、皮膚的損傷、出血、創面污染等等。骨折初期因新傷骨折,經脈受損,離經之血瘀積不散,出現出血、腫脹、疼痛等症狀。食療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用蔥、韭菜、茭白、芥菜、螃蟹等食物。方1:黑豆、綠豆、干竹筍水煎服(黑豆100g,綠豆1 OO g,竹筍30g)方2:豬血加姜、蔥煮湯(豬血250g)方3:生荸薺搗爛煎湯代茶(荸薺100g)
骨折中期為血生新期。初期症狀好轉,瘀血漸化,骨折開始修復,食療重點是和血生新,補骨接骨。方1:豬胴骨燉黃豆湯(骨500g,黃豆100g)方2:接骨木燉紅豆(接骨木250g,紅豆50g)方3:豬脊骨燉黑豆湯(骨500g,黑豆1 00g)
骨折後期為固本培元期,骨折初步接續但猶未堅固,應以益氣血,補肝腎以充養筋骨。方1:枸杞桂圓粥(枸杞子50g,紅棗10枚,桂圓肉50g,大米100g加水煮粥,快熟時調入冰糖)
方2:核桃芝麻沖飲(芝麻500g炒熟,核桃肉500g,共研末。每次沖飲服三次,每次20g)
方3:雙補湯(紫河車10g,豬腎一隻,煮湯調味飲食)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可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使食物易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的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的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瘀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腫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則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消炎為主。如蔬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然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q,當歸10q,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 1次。連續7~1 O天。
中期(3~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和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 0q,骨碎補1 5q,續斷10q,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g,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g,骨碎補15g,續斷 10g,苡米50g,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 7天為1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因此補骨要先從肝腎補起。陳基長介紹了幾種經濟實用又簡便的「補骨」秘方,並非僅有民間普遍認定的「豬骨湯」。
1、以豬尾、杜仲和黑豆煲湯,豬尾取靠近尾端部分,因為此處膠原纖維含量多,而且杜仲有補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黑豆也有補腎作用。這種湯對改善腰腿痛症狀有好處,且性味平和,老少皆宜,每周可食用2~3次。
3、骨折的人 頓什麼湯給他喝最好啊?
骨折後喝骨頭湯有講究 據記者了解,很多骨折患者的家屬在患者骨折後會迫不及待地給其進補,特別是喝濃濃的骨頭湯。醫生近日指出這是飲食上的誤區。 日前,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李祖榮副主任醫師向記者介紹:人在發生骨折時,受傷部位因氣滯血淤而腫脹,此時治療宜活血化淤,行氣消散,飲食上以清淡為主,不能過早進食肥膩滋補之品,否則不但容易增加胃腸道負擔,且影響日後骨折部位的關節功能恢復。在骨折早期,患者應避免進食油膩和辛辣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纖維食物。 患者骨折兩周後進入骨折的中後期,此時淤腫已大部分被吸收,骨痂開始生長,飲食上可逐漸由清淡轉為適當富於高營養,並積極攝入維生素和鈣、鉀、鋅等微量元素。此時,患者的食譜可以增加骨頭湯、豬肝、牛奶、豆腐、蝦仁等富含鈣、蛋白質的食物。 李祖榮為中後期骨折患者推薦了食療方「豬骨當歸枸杞湯」即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枸杞10克、生薑3片與新鮮豬排骨250克共煮兩小時以上,喝湯吃肉。(童思娜 禤影妍)
4、骨折病人喝什麼湯好
骨頭湯油膩,主要成分是磷和鈣,骨折的人喝了,只會使骨質內無機物成回分增高,答有機物與無機物比例失調,阻礙骨頭的癒合,影響日後骨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油膩的食物吃後不易消化,反而會讓食慾減退,妨礙病人補充其他營養品。
骨折半月以後,由於淤腫大部分已消失,這時候在飲食上就可以進行高營養補充了,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以適當地喝點骨頭湯,吃老母雞、蹄筋等,以補充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最新研究指出,骨折患者還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因為這些元素有的是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蛋白的原料。
因此,在骨折後,適當吃點動物肝臟、海產品、蛋黃、豆類、綠葉蔬菜、葵花子等,有利於骨頭生長。
然而,骨折後長期卧床的病人不適合吃肉類、豆類等高蛋白食品,因為它們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導致鈣的流失,還會增加腎臟負擔。老年人骨折後,雖然要補鈣,但切忌過量,以防產生泌尿系統結石;攝入鈣量過多時要多喝水,以促進鈣的排出。
5、骨折最喝什麼湯
對於骨折或手術後的患者胃腸功能在早期是虛弱的:對於二周後身體恢復一些後可以用些營養高的湯類及肉類!對於前期建議清淡飲食!容易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應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魚湯、蛋類、豆製品等,而且應以清蒸或者燉熬為主禁忌吃些辣、油膩和煎炸的食物。
骨折半月以後,由於淤腫大部分已消失,這時候在飲食上就可以進行高營養補充了,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以適當地喝點骨頭湯,吃老母雞、蹄筋等,以補充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最新研究指出,骨折患者還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因為這些元素有的是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蛋白的原料。
因此,在骨折後,適當吃點動物肝臟、海產品、蛋黃、豆類、綠葉蔬菜、葵花子等,有利於骨頭生長。還有黃瓜籽粉有著一定的營養含量,其功效不容小覷,是接骨、壯骨及補鈣的民間秘方。
日常護理
1.妥善固定患肢於功能位,必要時抬高患肢,減輕腫脹。 2.患者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保護關節功能,避免關節受到反復的沖擊力或扭力。 3.在石膏固定期間,不要輕易使用鎮痛葯,必要時應石膏開窗檢查,避免皮膚潰瘍、壞死。
6、家有骨折病人.煲什麼湯喝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
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
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
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
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
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
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
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
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
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
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
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
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
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
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
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
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
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
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
療程。
7、花膠燉什麼湯對骨折好呢?
骨折後的痊癒期,花膠可以燉雞骨或者豬骨做湯,然後放點枸杞和蟲草花,這是一道營養非常全面的葯膳,既補鈣又補蛋白質,對皮膚的修復也有好處。花膠是用魚類的魚鰾製作而成的,含有大量的魚類蛋白和魚類膠質,以及微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經常吃花膠的人做事情有力氣、說話有底氣、皮膚好、精神好、睡眠足、消化好、冬天嘴唇不開裂手腳不皴裂、產後術後恢復快奶水足,魚膠屬中性,不涼不燥,是坐月子、手術後身體恢復的最佳補品,平時堅持經常吃可以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有些花膠還有比較突出的功效,比如補氣血非常明顯,或者對呼吸道疾病有顯著恢復效果,或者能提高腸胃消化吸收能力,或者在皮膚彈性韌性方面有較好效果等,但是花膠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在於通過增強人體體能來預防疾病。你可以在網上比如淘寶這樣的找一家名字叫大眾食補,這家人的花膠是在國內外產地自收的原貨,性價比十分高,跟她們拿花膠你可以省不少錢,她們也會教你怎麼吃、吃了有什麼作用、怎麼存放。
8、骨折病人喝什麼湯最營養?最有效?
骨折時期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等。應忌食酸辣、油膩、燥熱、骨頭湯、肥雞、的等太過滋補的食物。
拓展資料:
1、別盲目補鈣,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原料,但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並不十分缺鈣,如果補鈣過多,反而可能會引起血鈣增高。
2、注意喝水,骨折病人因為行動不方便,為了少上廁所,往往會很少喝水,這樣容易導致尿液瀦留、大便乾燥等問題,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即使行動不方便也要注意喝水。
3、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骨折病人因為活動受限,再加上情緒影響,一般胃口都不會太好,腸胃功能也會因此受影響,因此飲食上應注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9、骨折的人用什麼魚燉湯比較好
骨折初期,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頭湯(比如黑魚湯有利於傷口恢復)、瘦肉汁等,忌食酸辣、油膩食品,也不宜多吃肥膩食品的補充如骨頭湯、雞湯等, 骨折恢復至中期,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來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海帶湯、雞湯、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及蛋白質。後期可以多食用一些高湯補充鈣質,如骨頭湯、老母雞湯、羊骨湯、鹿筋湯等或者也可添加一些中葯來處進療效如用田七煲老母雞湯。
10、請問骨折手術後的人吃什麼湯比較好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意見建議: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