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候鼻子骨折多次
你好; 這種情況應該不正常建議去骨科復查一下。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葯外洗治療一段時間。
2、lefort 型骨折
上頜骨與鼻骨、顴骨和其他顱面骨相連,骨折線易發生在骨縫和薄弱的骨壁處,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橫斷形、分離性骨折。Le Fort按骨折線的高低位置,將其分為三型。
1.Le Fort Ⅰ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低位骨折或水平骨折。骨折線從梨狀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兩側水平延伸至上頜翼突縫。
2.Le FortⅡ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中位骨折或錐形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樑、內側壁、眶底、顴上頜縫,再沿上頜骨側壁至翼突。有時可波及篩竇達顱前凹,出現腦脊液鼻漏。
3.Le FortⅢ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高位骨折或額弓上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樑、眶部,經顴額縫向後達翼突,形成顱面分離,常使面中部凹陷、變長。此型骨折多伴有顱底骨折或顱腦損傷,出現耳、鼻出血或腦脊液漏。
3、上頜骨骨折的骨折分類
1、LeFort 分類:由Rene Le Fort (1901)提出,分三型:
Le Fort I 型:即牙槽突基部水平骨折,骨折線經梨狀孔下緣、牙槽突基部,繞顴牙槽嵴和上頜結節向後至翼突;
Le Fort II 型:即上頜中央錐形骨折,骨折線從鼻根部向兩側,經淚骨、眶下緣、顴上頜縫,繞上頜骨外側壁向後至翼突;
Le Fort III 型:即高位水平骨折,骨折線經鼻額縫,橫跨眼眶,再經顴額縫向後下至翼突,形成顱面分離。
2、改良分類 分為以下四型:
(1)低位(水平)骨折:即上頜骨Le Fort I型水平骨折。臨床主要表現為?關系紊亂。治療原則是恢復?關系。
(2)高位(水平)骨折:上頜骨骨折線在Le Fort II型和/或III型水平。臨床表現為?關系紊亂以及面部畸形。治療原則是恢復?關系,同時矯治面部畸形。
(3)矢狀骨折:上頜骨呈垂直斷裂,骨折線位於正中或正中旁。臨床表現為牙弓增寬,可出現開?,骨折可能傷及顱底。治療原則以解決?關系為主,關閉創傷性齶裂。
(4)牙槽突骨折:骨折線局限於根尖水平,僅波及牙骨段。治療原則是復位和固定牙骨段。
4、鼻骨摔碎怎麼辦
鼻部骨折的診斷及整復
www.shouxi.net 岳青霞 2006-5-18 13:27:51 《實用醫技雜志》 2006年2月 第5卷 第4期
關鍵詞:鼻部骨折
〔關鍵詞〕 鼻部骨折;診斷;整復
臨床上,鼻骨骨折常伴有鼻中隔軟骨骨折,上頜骨額突骨折等多部位骨折、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通氣功能,還可導致外鼻畸形。影響患者容貌的美觀。因此,正確診斷和整復鼻部骨折是十分重要的。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診治因外傷引起鼻部骨折患者140例,現將其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40例患者中,男113例,女27例,年齡13歲~58歲,平均22歲。病程1 d~3個月、鼻部骨折原因為:拳擊傷66例,磚頭、棍擊傷41例,汽車、摩托車撞擊傷33例,開放性骨折22例,鼻出血138例。檢查鼻通氣不良59例,鼻樑塌陷偏斜102例,X線攝片確診86例,CT掃描確診54例(部分同時行X線攝片及CT掃描)。140例中,單純鼻骨骨折39例,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58例,單純上頜骨額竇骨折13例,鼻骨上頜骨額突復合骨折26例,鼻骨、鼻中隔、上領骨額突復合骨折的3例,篩骨垂直板骨折1例。
1.2 整復方法
單純鼻骨骨折有錯位畸形或鼻中隔骨折輕、偏曲不超過1度的61例只行鼻骨骨折整復術;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骨折長度超鼻中隔1/3或2度以上偏曲)37例,同時行鼻骨整復加鼻中隔矯正術;單純上頜骨額突骨折13例行骨折復位固定術;鼻骨、上頜骨額突骨折26例,行鼻骨整復加上頜骨額突復位固定術;鼻骨、鼻中隔;上頜骨額突復合骨折3例,其中2例於唇齦溝進路直視下復位,1例拒絕手術,自動出院。
2 結果
126例1次復位滿意,9例2次復位滿意,5例復位不理想。
3 討論
外鼻突出於面部中央,遭受撞擊、跌碰,發生鼻外傷的機會較多,其中以鼻骨骨折多見,骨折的類型決定於暴力的方向和大小。外鼻抵抗正面暴力的能力較強。因此,側面暴力引起的骨折較多見〔1〕。
眾所周知,外鼻三角形鼻椎突出於面中部如拱橋,鼻骨是拱頂石,上頜骨額突如鍥形拱石位於其外,梨狀孔緣似拱墩,雙側上頜骨似橋墩,共同組成外鼻上部的骨性橋。中部的軟骨性橋由側鼻軟骨組成,鼻軟骨內側緣與中隔軟骨頂連接,篩骨垂直板與鼻中隔軟骨如鼻椎這個帳蓬的支柱。任何實質性的鼻骨移位多有骨性鼻中隔骨折;軟骨性橋遭撞擊也可影響鼻中隔軟骨骨折;故鼻骨骨折常合並鼻中隔骨折。鼻骨、上頜骨和額骨為直接支持外鼻的骨骼,篩骨正中板則為外鼻的間接支持骨骼。因此,外力作用於鼻部正前方就容易導致鼻骨骨折,外力作用於外鼻的外側,就容易出現上頜骨額突的骨折,其中作用於側面上分常出現鼻骨、上領骨額突的復合骨折;而作用於側面下分還可能出現單純的上頜骨額突骨折。外力強大可同時發生篩骨垂直板的骨折。
鼻骨復位鉗復位仍然是一種傳統常用的復位方法,適用於單純鼻骨骨折,鼻骨和鼻中隔骨折者。單純上頜骨額突骨折,部分鼻骨和額突復合骨折。多使用剝離子和套橡皮管的彎血管鉗,伸入鼻腔、置於骨折片後下方,用力向前上方抬起骨折部分,此時常可聽到骨折復位時發出的「咔嚓」聲,能達到滿意的效果。部分鼻骨、上領骨額突復合骨折患者,骨折發生在鼻根部,復位器械伸入鼻腔深度受限,故復位不理想。還有部分鼻骨、鼻中隔及上頜骨額突復合骨折范圍較大,骨片之間相互嵌插,1次復位不滿意,後採用唇齦溝進路,直視下咬低咬平骨折斷緣,直接抬起骨片,效果滿意。本文有4例復位不理想,原因:陳舊性骨折;復合骨折范圍廣。
X線攝片和CT掃描能清楚的顯示骨折部位及受損情況以指導治療。為避免外鼻畸形及鼻功能障礙等後遺症,對鼻骨骨折整復的時機和採用正確的整復術十分重要。我們體會,整復的黃金時間為外傷後6 d~10 d,特別適應單純行鼻骨復位術,有復合傷時可在半月內進行。鼻骨復位後堵塞時注意使骨折脫位的鼻中隔於正中位,否則導致術後鼻中隔偏曲,影響鼻通氣而再需行鼻中隔矯正術。鼻根部骨折伴上頜骨額突骨折,整復後外鼻可用鋼絲或夾板等固定;凡士林紗條堵塞時間為5 d,外固定應延長至1周以上〔2〕。
總之,遇到鼻外傷,首先要作X線攝片或CT掃描,以確定診斷,並分清骨折部位,這樣就可以確定整復方案,使病人既減少痛苦,又提高療效。
5、上頜骨骨折的骨折治療
1.低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簡單的上頜骨骨折可採用頭帽頦兜托或頜間牽引復位,然後頜間固定34周,並輔以頭帽頦兜托頜骨向上制動。移位明顯的上頜骨骨折,需切開復位,恢復咬合關系,並在顴牙槽嵴和梨狀孔邊緣用接骨板進行固定。
2.高位水平骨折的治療 高位骨折一旦發生移位,通常需切開復位。手術應盡早進行。經冠狀切口、口內切口和面部小切口聯合入路暴露骨折,並進行固定。如伴發眶底骨折,需通過瞼緣下或瞼結膜切口,復位眶內容物,修補眶底。
3.矢狀骨折的治療 重點是恢復上頜骨牙弓的寬度以及咬合關系。
4.陳舊性骨折的治療 上頜骨陳舊性骨折通常需根據模型外科設計和定位合板進行LeFort分型截骨復位。矢狀骨折並有移位時,需在LeFort I型截骨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塊截骨。 術後應用抗生素3天左右,預防感染。術後根據咬合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咬合,視情況進行頜間彈力牽引1周左右。術後保持口腔衛生。進軟食2-3周。術後CT檢查明確骨折復位和固定情況。術後3個月復查,檢查咬合及張口情況,復查CT,觀察骨折癒合情況,以及上頜竇是否存炎症。
6、昨天中午太陽穴上方被打一拳,力度不是很
一般情況下,無意識狀態下受到鼻外傷,有可能會導致鼻骨骨折,因為鼻子結構的特殊性,從專解剖學上屬說鼻骨位於梨狀孔的上方,與周圍諸骨連接,受暴力容易發生骨折;在外傷2-3個小時內處理,此時組織尚未腫脹,一般不宜超過2周,以免發生畸形癒合,建議到去確診,否則的話,畸形癒合會嚴重影響呼吸。
7、腦脊液耳漏鼻漏都會上頜骨3型骨折嗎
【提問】上頜骨3型骨折是不是腦脊液耳漏、鼻漏都出現啊?【回答】(版1)Le FortⅠ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低位骨權折或水平骨折。骨折線從梨狀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向兩側水平延伸至上頜翼突縫。 (2)Le FortⅡ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中位骨折或錐形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樑、眶內側壁、眶底、顴上頜縫,再沿上頜骨側壁至翼突。有時可波及篩竇達顱前凹,出現腦脊液鼻漏。 (3)Le FortⅢ型骨折 又稱上頜骨高位骨折或顴弓上骨折。骨折線自鼻額縫向兩側橫過鼻樑、眶部,經顴額縫向後達冀突,形成顱面分離,使面中部凹陷、變長。此型骨折多伴有顱底骨折或顱腦損傷,出現耳、鼻出血或腦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