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頸椎骨折急救

頸椎骨折急救

發布時間:2020-10-12 04:06:19

1、骨折了別慌,外傷急救怎麼做?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通常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

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

我們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那麼遇到骨折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骨折急救五原則

1、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

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可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鍾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鍾),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2、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包紮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3、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應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整個過程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

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

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葯。可送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或杜冷丁。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5、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接受醫療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並且注意給傷員保暖。

這些情況要注意

1、頸椎脊柱骨折

如果是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的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懷疑有脊柱骨折,應就地取材固定傷處,合理搬運傷者。

2、四肢骨折

骨折處出現局部迅速腫脹,可能是骨折斷端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

遇到尚未腫脹的輕度無傷口骨折,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先進行冷敷處理,防止骨折部位腫脹(不建議使用自來水)。

3、骨折端外露

這種情況下,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4、大出血

遇出血嚴重或不能壓迫止血的情況,應用止血帶或布條等環扎該部位近心臟的一側,立即送往醫院;且不斷與傷者交流,注意其情況,防止其失血過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2、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

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1.處理傷口。

(1)對於出血傷口或大面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綳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紮,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紮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2)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污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暫時包紮,送到醫院後再作進一步處理。

(3)骨折部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腫,即使起初包紮得很好,也會變得不舒服,所以每隔30分鍾要重新包紮一次。

2.固定斷骨。

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於傷者的搬運和轉送。

(1)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准。

(2)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3.適當止痛。

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處理。

4.安全轉運。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

(1)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2)抬運傷者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折傷者的頭必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3)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不要隨便搬動骨折患者。如果病人的意識已經喪失,最基本的處理是保證呼吸道通暢;若沒有呼吸應進行人工呼吸。

3、脊柱損傷的急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平卧到硬地,不要輕易搬動,撥打急救電話1201、褥瘡 體位又不能隨意翻動,皮膚及皮下組織很容易受壓,床單潮濕,營養不良,皮膚彈性差,對壓力損傷的耐受性差,均可導致褥瘡的發生。2、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與結石 尿失禁或排尿不凈或尿瀦留等,對症處理措施是插導尿管,插導尿管容易引起感染,引流瓶或引流管中的尿液返流入膀胱或引流不暢,膀胱中積存殘余尿均能引起泌尿系感染和結石。3、大便失禁或便秘 與脊髓損傷後胃腸的神經機能受到損傷、長時間卧床、活動少有關,大便失禁可污染床鋪,若不及時更換,易導致褥瘡或局部感染。4、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患者傷後因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平卧位也不利於呼吸,因此肺及氣管內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發生肺炎。特別是頸椎骨折患者,肋間肌與腹肌均麻痹,只剩下膈肌作用,因此,肺的膨脹不全,更容易發生肺炎。護理1、心理護理 患者思想上承受較大的痛苦,會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鬱、悲觀消極等不良心理反應,我們及時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並以熱情和藹、關心、同情心傾聽等工作態度、嫻熟的護理技術,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可獲得的治療效果。可有意識的組織交流同類患者治療較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反常情緒,加強防範措施,防止患者出現自傷、自殺。2、合適的卧位與正確的翻身法 患者早期給予正確地翻身法,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損傷,腰椎骨折患者翻身至少需要2人,頸椎骨折至少需要3人。在受傷4周以後進入截癱晚期,骨折局部已趨穩定,只需1名護士幫助側卧患者即可翻身。平卧時兩腿可平行放置,屈髖、屈膝。上面的腿下墊枕,兩足用皮墊或砂袋頂住,保持踝關節於功能位,下面的腿足踝部要墊棉圈或海綿墊。下肢痙攣的患者採取這樣的睡卧姿勢時,兩腿應分開。側卧位時上面的腿屈髖、屈膝,腿下墊枕,下面的腿伸髖、伸膝,兩腳都頂著砂袋,背部須用枕抵住。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患者多行顱骨牽引,因此翻身時要保護好頭部,顱骨牽引器不要滑脫,保持頭部與軀干成一條直線。平卧或側卧位都要使頭略偏向後伸,保持頸椎與軀干成一水平一條直線。3、預防褥瘡的發生 定時更換體位,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保持床單平整、清潔、乾燥、松軟、無皺褶,對長期卧床或坐輪椅的患者將骨突受壓部墊氣圈、棉團,以減輕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保持皮膚清潔乾燥。4、泌尿系感染的預防與護理 患者受傷早期,一般是傷後2周內,要給患者插留置導尿管,保持尿管持續開放,使膀胱內不積存尿液,減少受損傷的機會,經過2周~3周後將導尿管定時開放有助於建立反射性膀胱排尿;在插導尿管時,要選擇合適型號的尿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鼓勵或幫助患者大量飲水,預防泌尿系結石。5、消化功能紊亂的處理 脊髓損傷後,軀體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在傷後或術後可出現腸麻痹,表現為嘔吐、胃擴張、數日不排便、腹脹、膈肌活動受限、呼吸困難等;應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及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受傷後患者常可因使用激素或體內應激反應而並發應激性潰瘍,出現嘔血、黑便等。我們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及時地治療與護理。6、肺炎的預防和護理 患者受傷初期如疼痛時可給適當的止痛劑以減輕疼痛,鼓勵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方法是囑患者深呼吸,在呼氣的2/3時用力咳嗽,反復進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圍進入氣道咳出;多翻身更換體位,每次翻身時,叩打胸背部,有助於排痰,也可利用吹水瓶方法增進肺泡功能。 頸椎骨折高位截癱患者的排痰問題更是重要,這類患者很容易發生肺炎並發症,甚至由於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發生窒息,早期做氣管切開,是減少肺炎並發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氣管切開以後能否把痰很好地引流出來,與護理工作質量很有關系。在護理氣管切開患者必須強調無菌操作,可做霧化吸入幫助排痰。將葯液從氣管切開插管內滴入時應順著管壁慢慢滴入,以免引起嗆咳。7、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導雙下肢主動和被動活動定時加壓促進血液循環,勤翻身,服用抗凝葯物如阿司匹 林,經常抬高雙下肢以利於靜脈迴流,輔以手法按摩,盡可能地早期離床活動。8、預防肢體廢用性萎縮與關節僵硬 生命體征穩定後即開始幫助進行功能鍛煉,使癱瘓的肌肉、關節,軟組織不萎縮,關節不僵硬,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畸形。對於沒有癱瘓的肌肉,尤其是上肢和背部的肌肉,要認真積極地鍛煉,為將來扶拐下地打基礎、做准備。要細致耐心地向患者講清楚鍛煉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4、脊椎骨折有哪些急救措施

骨折有好多種,其中脊椎骨折是最為嚴重的一類,脊柱骨折不同於一般性質的骨折,嚴重的話會導致傷者高位截癱,甚至會危及生命。
合肥同仁醫院專家告訴大家,對於脊椎骨折的傷病患者,首先不能強拉硬拽他們暴露在外賣的肢體,防止加重脊柱的損傷,應先將壓在傷者身上的重物輕輕搬去,盡量讓傷者不要亂動;
第二,脊柱骨折的同時多伴有頸椎、腰椎骨折,應用衣服、枕頭等柔軟物品放在頭頸兩側,防止加重頸椎部位的傷勢。
第三,在抬的過程中,最好使傷者平躺在類似於門板的硬質材料上,身體兩側要固定好,防止在抬運的過程中出現側滑,加重傷勢。
第三,對於身體其他部位如果出現外傷要及時清洗傷口、止血包紮,防止感染。

5、脊椎骨折怎麼急救?

由於脊椎管內有脊髓,如有損傷常會引起截癱。

(1)判斷方法

①從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著地。

②重物從高空直接砸壓在頭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沖擊在脊柱上。

④正處於彎腰弓背時受到擠壓。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壓痛、腫脹,畸形。

⑥雙下肢麻木,活動無力。

(2)急救方法

①如傷者被瓦礫、土方等壓住時硬拉強拽暴露在外面的肢體,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內的損傷6立即將壓在傷者身上的東西搬掉。

②頸椎骨折要用衣物、枕頭擠在頭兩側。使其固定不亂動。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應使傷者平部硬板床上,身體兩側用枕頭、磚頭、衣物塞緊,固定脊柱為正;搬運時需三人同時工作,具體做法是:三人都蹲在傷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協同動作,將病人仰卧似在硬板擔架上。腰部用衣褥墊起。

④身體創口部分進行包紮,沖洗創口止血,包紮。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損傷均在現場做好固定且防容止並發症,特別要以最快方式送往醫院在途中應嚴密觀察。

6、脊柱骨折怎樣急救?

脊柱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脊柱是由32塊椎骨相互連接而成的,其中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其餘為骶尾椎。脊柱中有脊髓,是身體的重要組織之一。脊柱骨折會引起椎骨斷裂移位,從而導致脊髓損傷,引起癱瘓。

脊柱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1.脊柱骨折部位疼痛,或手壓時有壓痛。

2.有些病人呼吸困難,不能進食、講話或四肢不能活動。

3.針刺受損脊髓所控制的相應皮膚,沒有疼痛感覺。

引起脊柱骨折的幾種主要原因:

1.從高處跌落,椎骨壓縮骨折。

2.石塊撞擊或房屋坍塌。

3.暴力所致。

4.老年人坐車時劇烈顛抖。

家庭急救法:

1.首先不可隨便翻動病人,更不可讓病人抬頭、點頭或扭頭;不能扶起病人,飲水餵食。受傷時什麼樣子,就保持原樣,不要隨便活動,其目的是不損傷脊髓。

總之,不動,就是最重的急救要點!

2.只有在正確牽引之後,才可以搬動病人,同時,要向每個搬運人員充分說明搬運方法及注意點,統一行動。任何背負、拖拉、扶持、用手扛抬等搬運方式,除非情況過分緊急(如在火場),通常情況下絕對不允許。搬運時至少四人,擔架宜用門板或木板,不可用軟擔架。

具體的牽引及搬運方法:

1.一人牽引頭頸,使斷骨不致壓迫脊髓。如病人躺在地上,應跪在病人頭前,兩手扶住病人下巴下方,緩慢而用一定力量把病人的頭向自己的方向牽引。保持病人頭部的姿勢不動,牽引的要點是,不讓病人的脊柱屈曲。

2.另一人把門板湊到病人身邊,緊緊插向身下,使病人一翻身正好躺卧在板上。

3.另外兩人跪或蹲在病人的另一邊,一人伸手放在病人的肩膀和髖骨下面;另一人把手伸至大腿和小腿下方。

4.四人都准備妥當了,由一人喊:「預備翻」,管翻身的兩人就把病人的身體先側轉,兩人的動作務必一致,管牽引的人,這時也隨著身體的側轉,頭也應隨著身子一齊動轉,同時還要維持牽引。管門板的人,趁機把門板插入病人身後。動作一致、緩慢,是搬動病人的要點。

5.一人再喊:「預備——放」。管翻身的人緩慢地把病人的身體一致地放在門板上,管牽引的人,仍然把頭牽引並隨身子轉動。仰卧後,不可用枕頭,也不可再動身體。切忌一人抬上身、一人抬腿或用躺椅等使軀干彎曲的方法搬運。

6.牽引的人繼續牽引頭部,另一人將衣服揉成兩個團,填塞在病人的頭部和頸部,一直塞到肩部的兩側,填塞要緊、要結實(有沙袋好)。使病人的頭不能隨便轉動。再找一塊三角巾,疊成布條,從病人額頭,連兩旁衣服及門板,一齊包紮住。病人兩手足最好也捆住。其目的是固定好病人不使其在搬運時移動。

7.運送時要平穩,不宜顛動(尤其是火車或汽車運送時要注意)。此後不要再更換門板,要隨時注意病人的呼吸、心跳,也不要喂水和其他食物。趕緊送入醫院處理。

注意:胸腰椎骨折急救要點基本同頸椎骨折,只是頸部不用牽引。

7、骨折應該如何急救?

冬天,雖然下著雪,小惠還是早早騎著自行車出門,上學去了。他沿著路自北向南行走,快走到十字路口附近時,小惠看到前邊慢車道上的積雪較厚,就從自行車上下來,想把自行車搬到人行道上,推著車子走。誰知,剛走幾步,腳下一滑,結結實實地摔坐在地上。一陣劇痛之後,小惠發現自己站不起來,小腿彎曲凹陷下去。她嚇壞了,托著骨折的腳,坐在雪地上,哭泣著尖聲呼救。大早上的,路上行人稀少,但是,聽到孩子的呼救,寥寥的幾個路人連忙過來幫忙。有人趕緊撥打了120,將小惠送去醫院。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幸好小惠誤打誤撞,及時托住小腿,固定了腿骨,這樣癒合就會快些。

雨雪天氣,路面濕滑,孩子們的骨骼幼嫩,硬度不高,突然的摔倒和滑倒,很可能造成骨折。此外,從高樓墜下,掉下深坑,都是導致孩子骨折的原因。所以,掌握自我保護和救治的方法,能減輕傷害。

自救自護措施

骨折分沒有傷口的閉合性骨折和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兩種。

1.因車禍、塌方以及高空墜落等情況造成的骨折,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會損傷到皮膚和肌肉,這時會出血不止。骨折處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疼痛和腫脹,不能觸摸,肢體也不能正常活動。這時,要忍著疼痛,盡快進行包紮止血,以防止休克。這是因為,人體的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還含有豐富的血管。骨質出血時,其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可以收縮變小,因而,出血量會比較多。據估計,人體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過骨頭含有總血量的80%。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的出血量會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生命。因此,對開放性骨折進行急救時,首先要止血。若出血較少,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即可;若肢體骨折出血量大,必須在上臂或大腿上方用帶子扎緊,每20分鍾,解開帶子放鬆2分鍾,直至血止住。若骨折是在非四肢的部位,要用手掌壓住血管的上部(靠近心臟部位),阻滯血的來源,直至血止住。

2.人體脊柱有椎管和馬尾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極易出現身體某些部位的癱瘓,如胸腰段骨折時常引起截癱;頸椎骨折時,除了癱瘓部位升高外,還會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脅生命。此外,由於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經走行,發生骨折後,神經就會受到挫傷或嵌壓,進而影響局部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出現局部的感覺喪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癱瘓。所以,骨折之後,首先立即平卧,感覺胸腹之間有沒有麻木感,如果是,千萬不可以站起來,應該維持著平卧的姿勢,呼叫救援。

3.如果是四肢受傷,應盡量不要移動,可就地取材,用各種2~3厘米厚的木板、竹桿、竹片、樹枝、木棍、硬紙板,作為夾板的代用品,做簡單的固定。四肢骨折後,為避免損傷局部的肌肉、血管、神經等,防止骨折端錯位,不要勉強去復位。固定時,對骨折後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復,不能把骨折斷端送回傷口內,只要適當固定即可。對骨折端露出傷口外的,為避免感染,可用干凈的手帕、毛巾覆蓋後,用木棍、木板與傷肢綁扎在一起。固定四肢時,應盡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觀察有否指(趾)尖發紫、腫脹、疼痛、血循環障礙等,以方便到時解開,讓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沒有受傷的手,輕輕托著,讓骨折的傷口不至於在前往醫院的途中,因為顛簸,發生位移。固定技術在急救中佔有重要位置,及時、正確的固定,對預防休克,防止傷口感染,避免神經、血管、骨骼、軟組織等再遭損傷有極好的作用。

4.在自我救護的同時,注意呼救,或者利用身上的通訊工具撥打120。

預防措施

既然骨折是無法控制的,那麼預防就是重要的。

1.通過運動改善身體平衡增強體力。很多人擔心運動會太危險,摔倒的可能性大了。其實,事實正好相反。運動其實可以降低摔跤的發生幾率。經常運動有利於保持反應敏捷和肌肉強壯。運動有利於身體協調,降低摔跤的可能性,減少骨折發生的機會。運動除了改善身體平衡,增強體力外,還對骨骼有健壯的作用。骨骼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器官組織。就像肌肉一樣,保持運動,骨骼也就更加強有力,在摔倒時也沒那麼容易出現骨折。

2.走路時小心。在購買鞋子的時候,不應該只考慮款式的時尚性。買一雙不合適的鞋子會增加摔跤的發生率。低跟鞋使人站得穩,橡膠制的鞋可以防滑,運動鞋能夠避免大步走路時跌倒。

3.外出時,要注意安全。下雨或下雪的時候,走有草的路。因為在水泥地板上更加容易跌倒。同時,在這種天氣出門,要注意換上合適的防滑鞋子。

與頸椎骨折急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