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紅細胞貧血在骨髓象中的特點和異同
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個別患者減低。
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紅比值降低。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為主,其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如破布,顯示胞質發育落後,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緻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育不平衡改變。分裂象易見。粒細胞比例相對降低,各階段間比例及形態基本正常;巨核細胞系正常;淋巴/單核細胞正常。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三系細胞出現巨幼變為特徵
①紅細胞系統:紅系明顯增生伴顯著巨幼樣變,粒紅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態的幼紅細胞減少或不見,各階段的巨幼紅細胞出現,其比例常大於10%。可見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紅細胞。由於發育成熟受阻,原巨幼紅細胞和早巨幼紅細胞比例增高,在有的病例中占幼紅細胞的比例可高達50%。核分裂象和豪焦小體易見,胞核的形態和「核幼質老」的改變是識別巨幼樣變的兩大特點;
②粒細胞系統: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細胞比例相對降低。中性粒細胞自中幼階段以後可見巨幼變,以巨晚幼粒和巨桿狀核細胞多見,可見巨多核葉中性粒細胞;
③巨核細胞系統:數量正常或減少,可見巨核細胞胞體過大,分葉過多(正常在5葉以下)與核碎裂;胞質內顆粒減少。
相同點:骨髓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為主,粒紅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核漿發育不平衡(但一個是胞漿發育不良,一個是胞核發育不良)
2、如何區分營養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營養性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原因是缺鐵微量元素,建議服用含有阿膠的鐵之緣片,來補鐵補血增加蛋白質營養,補充一個月快速提高血紅蛋白數量,日常飲食注意多補鐵。 指導意見: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保證足夠的營養,特別是鐵元素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芝麻醬、大棗、豆製品、綠葉蔬菜等。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和球蛋白。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豐富的優良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乳、魚蝦、動物血、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等。不要喝濃茶、咖啡,服用鐵劑不要同時喝牛奶。
3、缺鐵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有哪些?
1.血象呈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MCHC<32%)。
血片中可見紅細胞染色淺淡,中心淡染區擴大。網織紅細胞大多正常或有輕度增多。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血小板計數高低不一。
2.骨髓象骨髓塗片呈現增生活躍。幼紅細胞常數量增多,早幼紅細胞和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緻密,胞質少。
3.生化檢查血清鐵及血清鐵蛋白均降低。
4、缺鐵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缺鐵性貧血和白細胞減少】
您好:
您的病從骨髓上看不是白血病,您不用擔心。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較大回。除了繼續服答葯外,還應該注意查找引起缺鐵的病因。
建議您染發不要太頻繁。這可能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另外,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建議您到正規醫院血液專科系統診治。或來我院門診就診。
點擊這里查看我的門診時間
謝謝咨詢,祝好!
(中山三院劉加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貧血有什麼區別
缺鐵性貧血是營養不良性貧血的一種。
營養不良性貧血,我們把它分為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和營養不良性混合性貧血,這裡面的營養性小細胞性貧血,就是缺鐵性貧血,所以缺鐵性貧血是包含在營養不良性貧血范圍內的一類疾病。缺鐵性貧血主要是人體內缺乏鐵元素而造成的血紅蛋白含量過低。而營養性貧血主要也是因為,造血幹細胞分化過程當中所需的原料鐵缺乏而造成的,所以缺鐵性貧血又叫營養性貧血。
6、關於缺鐵性貧血的一個問題。
如果網織紅也明顯增多,他還會有貧血嗎?骨髓增生活躍是說機體已經調動生產力了,但是原料鐵不做,工廠運作但是沒有放進去原料
7、如何治療「增加性貧血骨髓象」
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攝入不足或者鐵排除過多,找出具體原因才能有效控制,單純補鐵效果並不是太好。白細胞減少也有個程度,要看白細胞數量的多少來分析病情的嚴重程度,白細胞減少時,一旦感染就很難控制